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1

发布时间:2019-04-02 02:12: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

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答案 B

解析 不学他们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其中B项最能反映这一点。而AC两项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表现;D项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相符。

2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理解能力。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方针。题干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B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是指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B项指废除国民政府时期的旧外交政策;C项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D项提出于1953年,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五项原则出自(  )

A.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新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之中

D.万隆会议上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正确。

5.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  )

A1919年巴黎和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 B

解析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目的正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B

6.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而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这主要是因为周恩来在会上(  )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推动印度支那停战协定的签署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作用。1954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了印度支那停战协定的签署。

7.下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答案 D

解析 万隆会议是在印尼召开而非印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于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我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ABC三项均可排除,故D项正确。

8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  )

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

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

C.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尼克松试图说明孤立中国的政策是错误的,其目的在于说明改善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因此,C项错误,D项正确。中美友好但未结盟,A项错误,美国孤立中国,但是,中国并不孤立,B项错误。

9.下图是1971118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

答案 A

解析 注意“1971这个时间,四个选项中属于197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只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下面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成为发达国家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政策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501970年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表决中,支持中国的票数不断增长,结合各选项,ACD三项说法符合材料和所学知识,B项说法错误。

11.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  )

A.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D.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能力。材料论述的是中美关系的发展,没有涉及A项内容的表述,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美应该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基辛格主张中美之间应该互利、双赢,美国应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选D项。

12.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到: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

A.官方交流 B.高层互访

C.以民促官 D.经贸引路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乒乓球队访华属于民间交往,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

13.柴泽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全权大使。下图是关于他外交活动的一张珍贵照片,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

柴泽民大使向卡特总统递交首份国书

A1972 B1975 C1979 D1980

答案 C

解析 照片中递交首份国书,应该拍摄于中美正式建交的时期——1979年。

1419711980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达69个,超过了19491970年建交国家总数,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中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B文化大革命杰出的外交成就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美苏冷战趋向缓和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过多次建交高潮,19711980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大大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政策,纷纷与中国建交。

15.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对抗苏联,中美关系改善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ACD三项说法正确;日本战后一直追随美国反对新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故B项的说法错误。

16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

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答案 A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美国政府歪曲对中国的报道;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美国政府开始实事求是地报道中国。

17.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朝核六方会谈

上海合作组织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④是中国依据联合国宗旨采取的外交活动,②③是中国致力于地区间和平与安全而采取的外交活动,不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18.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  )

图一 《中苏友好同盟  图二 上海合作

互助条约》的签订    组织成立

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D.顺应不结盟运动的潮流

答案 B

解析 A项只适合图一,C项只适合图二,D项错误,B项是相同点。

19这是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国际组织。2001年,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段话描述的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盟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中国领导创立的国际组织“2001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这些信息可知是上海合作组织。

20.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图一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答案 C

解析 图片反映了中美关系由敌对到走向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由友好到破裂到再次和好的过程。这表明新中国外交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16分,第2216分,第2318分,共50)

21.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4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材料二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材料一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2)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2)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6)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6)

答案 (1)“求同存异的方针。

(2)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实行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事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4)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家的努力与智慧等。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第(2)问,从材料二来看,中美建交的前提是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第(3)问,从材料三看,中国政府既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也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第(4)问,从材料看,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从实际看,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824,身患脑血管病留下语言障碍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再次来到北京。按照他的心愿,乘坐着20年前坐过的中国红旗轿车,仍然下榻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一路上他目不转睛,当路过天安门广场时,他不断用手指着人民大会堂,表情十分激动……

周恩来和田中角荣在人民大会堂举杯祝贺

材料二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关系史上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的联合声明》

(1)指出材料一中令田中角荣首相十分激动的事件和时间。(4)

(2)依据材料,概括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6)

(3)依据材料,概括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意义。(6)

答案 (1)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1972年。

(2)中日两国邦交有着悠久的友好传统;日本能深刻反思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3)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103,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2116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210)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当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6)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8)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4)

答案 (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

选择: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

(2)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

史实: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等。

影响:有利于打破中国外交的僵局,有利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3)现状:合作与冲突交织。

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两国在国际上应承担的责任,中国台湾问题解决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025599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30.html

《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