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8篇

发布时间:2023-02-21 22:27: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8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8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1本专题总结献给过去的和现在的以及将来的高三文科学生们。并特别感谢原377班某位同学的提问。一、定义1、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Niño),是西班牙语”圣婴”的音译,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即”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国际上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公认的判断标准是:连续3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以上,就算海水温度异常。2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由于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故以下文章以厄尔尼诺为重点讲叙。二、成因简单地说,太平洋地区东南信风的减弱可能是厄尔尼诺最重要的成因。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两侧盛行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它
将温暖的表层海水,吹离南美沿岸,并向西流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积,其海面可比东侧高3040厘米;同时,在南美沿岸也相应出现了为补偿西去海水而形成的上升流(秘鲁寒流)上翻的海水来自深层,含有丰富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食饵。更有意义的是它的温度比较低,因此最终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形成了西暖东冷、对比明显的水温分布型。对大气来说,海水就象一台热机,西部海温高,被加热的大气上升,到达高空后转向东;而东部海温低,空气被冷却下沉,到达海面后转向西(即东南信风),由此在赤道上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纬向垂直环流圈,被气象学家称为”瓦克环流”。常年如此,结果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因盛行下沉气流,成为著名的赤道干旱带,日界线以东,赤道南纬10°范围内年降水量仅500毫米左右,在临近冷水岸的秘鲁、智利沿岸就更少了。与此相反,在西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一带,对流上升气流旺盛,形成湿润多雨气候区,常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瓦克环流也正是产生南方涛动的纽带。但是,当有某种原因引起了偏东气流减弱,使中东太平洋深层冷水涌升大大减弱,甚至由于在赤道附近出现西风气流,使原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这样原来的海温分布格局受到破坏,太平洋西侧海温下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当增温幅度高于℃并持续几个月至半年时,便形成了一次新的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增温不仅发生在海表,有时可影响到200米深处。97年的厄尔尼诺开始后,就观测到太平洋中东部暖水区扩大了300%12月中东太平洋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fb34fc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e6.html

《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