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培养职教师资为主要任务的省属普通高校。近年来,学校坚持“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根据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践,形成了为社会培养“双师型”高素质职教师资和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2013年是学院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扎实开展的一年。2013年度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概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创办于1957年,1998年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2005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学院。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于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2年正式启用白云新校区。
学院占地面积1585亩,共五个校区。设有5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职教硕士”招生专业。现有2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拥2个国家级、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5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教学团队;1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设有计算机科学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政法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教育学院、民族学院、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和社会科学部、大学英语部、体育部等3个教学部。设有民族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教职教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举办1所独立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办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4亿元,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建有广东工业实训中



心、省级教学型重点实验室、省级科研型重点实验室等一批设备先进的实训中心和实验室。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123人,专任教师912人,其中具有教授等正高职称教师134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教师26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人数占79.71%。有60位教师获“南粤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校长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等。“十二五”以来,学院坚定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和“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为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为重点,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教、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实施“学科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经过专业建设与发展,初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截至2012-2013学年,学院共设本科专业55个,涵盖八大学科门类,分属15个二级学院。




2.1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科门类
专业代码080701080901080716T080601080703080202080705080204080301
工学(20个)
080902080205080801080903081004080207080208080905080906120801120102070101
理学(4个)
040104070102071102050101
文学(3个)
050201050207120203K120201K120904T
管理学(12个)
120213T120206120601120402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工业设计自动化网络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技术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字英语日语会计学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财务会计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


学科门类专业代码120202120204120205120401120403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商务
专业名称
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前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金融学法学民族学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美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服装设计与工程音乐学服装与服饰设计
教育学(1个)经济学(3个)
040106020401020202020301K030101K030401130507130502130503130504130310130410130305081602130202130505
法学(2个)

艺术学(10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2012-2013学年度,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5091人,普通专科生721人,硕士研究生185人,留学生126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93.6%。
2.220129月-20138月学生人数分布表学生类别

折合系数1.01.01.53.00.3
学生数
15091721185126161234945
折合数
15091721278378164681484
普通本科生普通专科生硕士生留学生合计
夜大生



学生类别函授生总计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
折合系数0.1
学生数
97293079793.6%
折合数
97318925
2012年我校五个校区共招生6226人,其中本科生5971人,主要面向广东、安徽、甘肃、广西、云南、海南、河南、湖南、江西、内蒙古、山西、新疆、福建、辽宁、黑龙江、山东、湖北等17个省份招生。随着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科专业不断拓展、社会声誉不断上升,招生情况好。我院投档分数线见下表。
2.32012年我校在广东省招生录取情况
科类2A文科2A理科2A美术2A音乐
省线545523
文化340/术科223文化324/术科217
我院录取最低分561546
文化366/术科229文化337/术科223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1.师资数量与结构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目前已形成一支适应本科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素质的师资队伍。截至20138月,学校有专任教师912人,外聘教师142人,折合在校生人数18925人,生师比为19.25:1。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19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0.94%,有硕士学位的53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8.77%。其中正高职称13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4.69%,副高职称26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9.28%。专任教师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60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6.56%。师资队伍中



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3人;有“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91人,其中省级3人,校级88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师名师10人;另有硕士生导师95人。

3.1专任教师数量及结构
类别总计
其中:女性
双师型具有行业背景
其中:具有工程背景
教授副教授
职称
讲师助教无职称博士
学位
硕士学士无学位35岁及以下
年龄
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本校
学缘
外校(境内)外校(境外)
教师数量912466233502013426744368019153615134264343251543484929
比例51.1%25.55%5.48%2.19%14.69%29.28%48.57%7.46%020.94%58.77%16.56%3.73%28.95%37.61%27.52%5.92%3.73%93.09%3.18%

2.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2012-2013学年度共引进和录用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20人,博士后1人,硕士31人。学校不断创新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水平。一年来,选派第四批共24名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研修学习;支持8名教师赴国内外大学进行访学研修、合



作项目研究;支持6名教师到博士后流动站工作;选派近百名教师结合专业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参加骨干教师项目研修、教学教法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攻读学位等。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专业理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双师素质”技能培训,到企业生产一线、科研院所进行实践培训或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项目研究,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共有“双师型”教师23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55%。
(二)生师比
2012-2013学年,我院专任教师数912人,教师总数983人、折合在校生数18925人,生师比为19.25:1。
3.2生师比统计表
学年度2012-2013
折合在校生数18925
专任教师数912
聘请校外教师数142
教师总数983
生师比19.25:1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主讲教师资格管理,新引进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担任主讲讲师必须通过试讲、参加广东省高师培训中心举办的“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3.3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统计
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
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能坚持一线教学,为本科生授课。
人数134
267443
占主讲教师的比例
14.69%29.28%48.57%



3.4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学年2012-2013
在编在岗教授
134
为本科生授课人数
122
3.5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学年2012-2013
本科课程总门次
8587
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
760
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8.9%
为本科生授课教授所占比例(%
91.04%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2年度学院教学经费投入合计2221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903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3.29%;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472元/人,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35元/人,生均实习经费231元/人。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学,使教学工作稳步发展,教学条件逐步完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3.6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年度2012
本科实验经费2042451
本科生人数15091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135元/人
3.7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年度2012
本科实习经费912800
参与实习人数3949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231元/人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1.教学行政用房
学校共有教学行政用房140181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32583平方米,学生宿129297平方米。



3.8学校生均占地、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类别校园占地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实验室2.图书资料
学校坚持科学的文献资源建设原则,在保证纸质文献购买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加强电子出版物和网上资源的收藏与整合利用。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999798册,电子图261.2万种。
3.9全校生均图书量统计表
学年度2012-2013
纸质图书总量(册)
1999798
折合在校生数
18925
生均图书量105.7
面积(m2103559814018112929732583
全日制在校生数
16123161231612316123
生均面积(m2/生
64.238.698.022.02
3.10全校现有电子图书量统计表
学年度2012-20133.教学仪器设备
2012-2013学年度,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实验室建设资金,购置了大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点保障白云新校区实验教学需要,持续优化实验室布局,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3455.24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953.54万元。
目前已建成广东工业实训中心、职业教育师范技能训练中心、数字传媒实验中心电子与信息实验中心、高等职业技术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中心、职业教育师范技能训练中心、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等11个校级实验中心;1个科研型省级重点实验室(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1个教学型省级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虚拟演练实验室)
电子图书种数260万种
电子期刊种数12000种
备注261.2万



3.11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学年度2012-2013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万元13455.24
折合在校生数
18925
生均值(元7109.77
3.12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学年度2012-2013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万元
13455.24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新增教学科研仪器仪器设备值(万元设备值所占比例(%
953.54
7.33
4.信
继续加大力度建设白云校区的计算机机房,使用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200万)完成了白云校区5个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应用需求,校园网络出口带宽由原来的400M扩大至700M。完成了白云校区学生食堂、计算机机房、教室及主要校园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和调试工作,为校园安全增添保障。继续建设和完善我校职教服务云平台和广东省中职教育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并成功申请2014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财政资金100万用于职教服务云平台的升级改造。2013年新增网络课程9门,新增各类网络教学资源2.1TB,目前各类网络教学资源总量已达47.12TB。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
1.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适度增设新专业
学院立足广东产业与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根据“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201210月,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对我院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专业数由52个调整为55个;2012年学院新增了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和应用心理学3个新专业。2013年度,学院招生专业51个,其中理工类专业21个,41.18%;经管法类专业19个,37.25%;文教类专业11个,占21.57%;设置职教师范方向的专业达25个,占当年招生专业数



49%。已初步形成以工为主、文理渗透、师范与非师范并举,技术师范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2.彰显专业特色
学院紧密依托学科发展,发挥自身优势、集中资源,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一是实施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发挥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校级名牌特色专业13个。二是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推动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试点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引领示范其他专业的改革建设。学院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
4.1名牌特色专业建设点一览表
序号123456789
校级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汉语言文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育技术学工商管理

10财务会计教育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英语13通信工程


4.2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一览表
序号123
教育技术学环境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
国家级
工艺美术
3.和应点,
针对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主动适应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新变化,展开多方调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制定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职教师范专业(方向),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即职业教育从业能力;以模块化课程设置体现专业(方向),可根据中职学校对职教师资的发展要求灵活设置课程;加强了实践教学,理工科学分比例达30%以上,教师教育模块学分数占总学分的20%以上,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经验,设置了学期训练项目,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我院率先在国内开展高职起点“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2012年我院共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潢设计与工艺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等5个试点专业。针对“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特点,制定了“拓展、提升与培育相结合”、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级“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从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技能传授能力),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达35%以上,教师教育模块学分数占总学分的20%以上,设置了技能考证模块,专业方向课以模块设置、可灵活设置课程等。
(二)课程建设
1.重、职教
针对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基于“学科专业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各专业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构建了“能力为重、三位一体、



突出职教”的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即学科专业基本能力、专业岗位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这种体系构成了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能力培养的有机整体)
2.程建带动
学院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先后开展了重点建设课程、双语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十二五”课程与教材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以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开放课程体系,并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课程建设水平。2012-2013学年,《班主任与德育教育》和《电子学科教学法》2门课程入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魏晋风度》课程申报2013年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已通过省教育厅、教育部评审遴选,并完成第二轮修改,将于近期上网;《基础写作》4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多媒体技术》等6门原省级精品课程全部转型升级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平面构成》网络课程在教育部“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中通过专家评审,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予以展示。
截至2013年,我院共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5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11门、双语教学课程26门和优秀课程118门。


3.2012-2013程开
2012-2013年,学院共开设课程1947门、8587门次;选修课程2989门次,占总开设课程门次的34.8%。



4.3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统计表学科门类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文学
(三)教材建设
学院重视教材选用管理与建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教材选用程序和鼓励自编特色教材的制度和措施,主要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十二五”课程与教材建设规划》《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材征订管理办法》等。教材坚持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教材,各类课程积极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等。2012—2013学年,共选用教材1319种,其中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459种。学院设立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鼓励教师结合我院学科专业优势及课程建设实际,编写、出版高质量的特色教材。2013学年我院教师主编出版教材13部。
(四)教学改革
1.基于人才培养需要,探索公共课改革
一是改革公共基础课程。为进一步强化公共基础课程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人文科学素质养成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3年上半年对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体育等7门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首先,大学英语由16(4-4-4-4)学分改为12(4-4-2-2)学分,第三、四学期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中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其次,在政治理论、大学语文和体育课程中,探索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25.3627.8535.5031.5833.7424.1721.19



合的教学方式,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学时比例,在教学中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加强公共选修课等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我院公共选修课分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和自然科学类四大类,共开设公共选修课173门。为进一步丰富公共选修课资源,满足广大学生享受全国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对引进网络公共选修课程作了广泛调研并制定了相关实施计划。
2.方法导“教学一是加大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力度,鼓励和引导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做→教”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二是重视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开展本科课堂教学观摩竞赛等教学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12-2013学年举办了第八届本科课堂教学观摩竞赛,此项赛事自2006年开始举办、每年举办一届,其已成为我院教师互相观摩、学习的交流平台;学院还分批次组织教师参加“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培训班。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一是不断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投入,所有教室都已升级改造为多媒体教室,建成精品课程高清录播课室1个,开发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等;二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自2006年以来,学院每年举办一届校级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竞赛,并遴选、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和国家级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2013年我院举办了第八届校级多媒体课件开发竞赛,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项,二等奖作品3项,三等奖作品4项;我院教师开发的多媒体教育软件荣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3.
一是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质量工程”项目体系建设。学院先后出台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十二五”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研项目配套及教学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从政策保障、奖励经费、经费配套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把“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认



真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结项验收等管理工作,抓好项目内涵建设,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本年度我院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实现全面突破,获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创历史新高,我院共有29项目获得立项,其中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9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新建)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6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1项;此外,我院2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也被纳入此次省级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建设工作。2013年学院批准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1项(重点项目16项、一般项目15项),研究内容涵盖核心竞争力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以及课堂与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
(五)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实
(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实训室、校内外基地建设,有力支撑了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学校建有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电信学院实验中心等11个校级实验中心,职业教育师范技能训练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电气工程虚拟演练重点实验室和“光机电一体化”研究型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00个(教育实习58个,专业实习142个,其中2012-2013学年新增22个。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开展了校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建设和省级、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申报工作。截至2013年,学校共建有28个校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州思普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5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专业高度重视学生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选派优秀教师



进行指导,严格按教学计划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各学科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如下表所示。
4.4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统计表
学科门类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文学
(2)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合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学院一贯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加强管理、引导,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资助和奖励,并选派优秀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2013学年,我院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如: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院10支参赛队获广东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全国一等奖1项;在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我院6支代表队获华南赛区选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和优胜奖1项;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创意组第一名和竞速赛摄影头组二等奖1项和电磁组二等奖1项;在第一届广东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其中:外国语学院学生郭凯敏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英语组一等奖,美术学院学生杨颖静、邓远超2名同学夺得美术组一等奖;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83项等等。
2013学年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重要的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200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37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98项;全国性奖项256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6项、二等奖85项、三等奖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20.8431.9226.8139.8925.7629.9818.33


113项。
2.文)
为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制定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格式、答辩及成绩评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质量监控等作了明确要求和规范。学院每年还要求各二级学院选派优秀教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选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并汇编出版。
2012-2013学年,共有554位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其中高级职称54%;学生共完成2835篇毕业设计(论文),通过率为99.82%;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47篇,汇编印制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集》。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情况较好,2012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中,优良率达到70.51%。
3.教育(1)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要求,加强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建设,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将必修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调整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2门课程,课程课时总计38个课时,2个学分,其中,《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24个课时,1.5个学分;《就业指导》14个课时,0.5个学分。二是开设相关选修课或公开讲座,如:《创业实务》《创业实践》《创新与创业》《院士论坛》《企业家论坛》等选修课和讲座。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以《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为主体、公共选修课为辅助、各类宣讲会、交流会、“创业教育”专题讲座活动等为补充,数字化学习平台为依托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相关课程建设取得较好成效,2013年我院《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获评为全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我院教师编写出版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意识与实践》等教材。
(2)积极搭建“两个”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搭建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平台。依托大学生创新科技园等校内资源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被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认定为广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我院积极跟相关企业合作,如广州科信光机电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等,将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加以推荐,为毕业生创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二是搭建各类竞赛平台。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助你创业,赢在广州”等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创业模拟等创业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2013年,我院在“助你创业,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院获总决赛二等奖;在“邮储银行杯”第四届广东省创业创富大赛总决赛中,我院团队最终获得总决赛创意组银奖。
学院还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节”“科技学术节”“学者视野——周末科技文化艺术系列讲座”和以暑期“三下乡”为抓手的社会实践等等一系列在校内外颇具影响的品牌活动,提升了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了广大同学创新创业意识。2012年-2013学年,共举办学术报告、专题讲座66场,参加人数达15780人次;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共组建100支实践团队,参加社会实践人数近2000人,完成调查报告124篇。
(3)实施大学生创业就业训练计划
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成立了大学生创新科技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工作。2012年我院首次开展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建设和省、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立项校级大创项目立项102项,获批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各50项,其中创业项目5项;2013年共开展三期“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项目”的申报工作,共有182项项目参与申报,参与的学生达到1000多人次,经评审,批准校级立项61项;获批省级立项50项、国家级立项20项。为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学院采取了多项支持措施。如设立专项资金,计划每年投入100万元资助经费;2013年以工业中心为依托,建立了3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场地,为我院大创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开展了5批次的专业培训等。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学院一贯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建
学院党政领导定期召开学院党委党委会议与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重点工作,建立了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制度和听课制度,每位校领导定点联系二级教学单位,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着
学院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尤其是对图书多媒体课室、信息化教学网络平台和各专业功能实验实训室建设力度,2012-2013学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53.54万元,馆藏图书增加近55651册,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同时,攻坚克难,继续推进新校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白云校区建成教学行政用房19700平方米、学生宿舍23700平方米、体育运动场7000平方米、实验室800平方米,201210月首次迎来2012年新生2450人,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3.严课制
学校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重要条件。每个专业均安排教授开设专业概论课。学校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人事部门每年在进行教师考核聘任时,将此作为考核聘任的重要内容。2012-2013学年,91.04%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教授主讲本科生课程760门次。
(二)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学,始终把本科教学工作置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上,学院院长亲自分管教学工作。学院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领导的重要讲话都强调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学院党政联



席会议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及时作出决策和部署;坚持和完善各级领导听课制度,经常深入教学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及时掌握教学工作动态,认真解决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班子成员直接参与教学改革。院长王乐夫主持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信息技术类、石油化工类、资源环境类专业职教师资资格标准及认证考试标准开发”、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等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直接领导推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率先在国内开展“3+2”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加强教学中心地位,2013年,对我院教学工作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并根据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制订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管理的有关规定(试行)《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学生管理办法(试行)》等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院已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由教学督导员、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全体人员参加的、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督导体系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反馈调控和不断改进创新贯穿于教学质量监控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后图所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图示
学校定位、办学理念
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执行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表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研教改
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组织
教学建设、教研教改的过程组织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考核
学生评教信息教学督导信息教师听课评议信息
学期初检查学期中检查学期末检查
课程考核与成绩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成绩与总结
用人单位与社会调查
教学建设、教研教改的过程检查
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
优秀教学成果评审
教学事故的通报处理考评、检查、建设、教研教改效果的统计、分析教学工作优秀奖励
教育教学质量现状信息汇总
学校领导、教务处与二级教学单位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办法

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标准,以此作为出发点,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监控对象上,既强调对教学过程(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又重视对教学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各种教研教改活动)的质量监控;在监控方式上,既强调对教学工作的过程监测与检查,又重视对教学活动效果的考核与评估;在监控机制上,既强调对来自学生、教师、督导、领导、用人单位及社会等各种渠道信息的收集、统计与分析,又重视信息的反馈与决策部门教学质量调控意见、措施的检查落实;在监控手段上,既强调对各种教学问题的调研与教学事故的通报处理,又重视对各种教学先进的表彰与教学工作优秀的奖励。
(四)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学校多种渠道进行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坚持课堂教学评估、领导和教师听课、同行评议和学生信息员工作等制度,规范教学过程,形成由教学检查、



教学督导、听课、学生网上评教、学生信息反馈组成的信息反馈体系,为实施教学质量控制提供信息支撑,促进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
1.学检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组织落实以教学保障为重点的教学检查,学期中进行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为重点的检查,学期末进行以抓考风考纪为重点的检查。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
2.组计划况进
重点听取各专业中学生评教成绩前10%及后10%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听取学生教学信息员反映教学效果不佳老师的课程、听取“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实验班的课堂教学情况、听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2012-2013学年,学校督导组共13名督导共听课988节,遇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课程,及时下发《教学督导建议书》,让授课教师认识到问题,努力改善并提高教学水平。督导听课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收教学
一方面通过学生信息员收集教学信息,2012-2013学年共聘任学生教学信息员319名,一年来收集教学信息表两千多份;另一方面,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渠道,收集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教学管理部门针对师生反映的重要教学问题,及时反馈给各有关单位及相关老师,并督促切实解决问题。
4.开业论
教务处每学期开展对试卷及毕业论文(设计)的专项检查,组织专家对考核环节的出题、评卷、归档,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选题、成绩评教师指导等情况进行认真详细的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整改。
5.开量评
开展全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活动,评教结果作为学校每年评选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老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2012-2013学年,评选了281位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并为84名职称申报人员(教师系列)作出教学工作考核评价。



(五)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院坚持“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办学定位,基于广东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培养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具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教、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校专业体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已形成一支较好适应技术本科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科研素质的师资队伍,拥有相对较为完备的、能够满足教学基本需要的教学设施基本条件。
2013年度,学院依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执行学年教学计划,本科教学秩序稳定,教学工作运转正常。同时,学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取得新进展,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一是我院工艺美术专业获准为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二是2013年我院《电子学科教学法》和《班主任与德育教育》两门课程入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填补了我院没有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的历史空白。我院申报的《魏晋风度》课程已通过2013年教育部视频公开课初审;我院《漆艺》等4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我院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已达到14门。三是我院学生在国内外重要的学科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四级通过率、计算机二级通过率、毕业生双证率、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有新的提高,初次就业率达95.88%。
六、学生学习效果(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院坚持“厚德博学,唯实求新”的校训精神和“校以育人为本,师以严教为业,生以成才为志”的理念,围绕着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方法,加强指导和服务,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提高了学生满意度。在本年度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中,大多数同学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习氛围、知识应用、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满意率均达到80%以上。




6.1学生学习满意度
满意度指标
1.专业2.人才培养方案3.学习氛围4.知识应用5.课堂教学
满意52.01%56.92%35.94%34.82%37.95%
基本满意32.59%36.83%46.88%52.90%44.87%
一般11.16%4.46%12.50%8.93%14.96%
不满意4.24%1.79%4.69%3.35%2.23%
注:此次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样本448份,收回有效问卷448份,回收率100%。问卷发放对象以二级学院分单位进行发放,共14个学院,每个学院32份,其中一年级8份,二年级8份,三年级8份,四年级8份。
(二)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情况
2013年,应届毕业生共有2835人,本科生获得毕业证书人数为2816人,毕业率99.3%,其中2788人取得学士学位,毕业生学位授予率为98.3%。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比上一年有所上升。
6.2本科专业学生毕业率及学位授予率
实际毕业情况
届别2013
应毕业人数
实际毕业人数
2835
2816
毕业率(%99.3%
学位授予数2788
授予率(%98.3%
授予学位情况
(三)本科毕业生升学、就业情况
2012-2013学年,我院共有2841名本科毕业生,其中师范生1390人,占毕业生的48.4%,非师范生1451人,占51.6%。在全国、全省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的环境下,我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围绕着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就业市场体系、就业信息化体系、就业质量反馈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我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88%,比上一年度有所增长。



其中,会计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美术学、音乐学、汉语言文学、车辆工程、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100%。
6.3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届别2013
应就业人数
2841
实际就业人数
2724
初次就业率95.88%
1.量进
伴随着学院生源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2013年,我院有80%左右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就业。其中,103人进入国家机关、部队、党群和政法系统;有496人进入普教和职教系统;34人进入非教育类事业单位;有372人进入广东电网公司、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有企业以及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银行系统。
2.数和
2013年,我院共有76名同学考取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省内外22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5人选择出国留学。升学及留学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8%。
3.2013就业(1)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总体流向
2013年我院本科毕业生中,103人进入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单位;1973名毕业生进入企业单位(其中国有企业372人,非国有企业16018人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530名毕业生进入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教育系统496人,非教育系统34人)81人选择升学和出国(表6.4)。2013年毕业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均高于2012年。
6.4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流向
序号123
行业性质机关、部队、党群及政
法系统单位
事业单位中专(技校)
就业人数10334168
占毕业生总数比例
3.63%1.20%5.91%
备注非教育类




序号456789101112131414
行业性质高等教育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升学出国其他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未就业
就业人数3042871422737216097651415117
占毕业生总数比例
1.06%1.48%3.06%5.00%0.95%13.09%56.63%2.68%0.18%0.49%0.53%4.12%
备注含高职高专、民办学院
含完全中学

(2)毕业生就业区域总体流向
13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大部分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在已落实就业毕业生2724人中,1523人在广州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53.61%;210人在深圳就业,7.39%;169人在佛山就业,占5.95%;95人在东莞就业,占3.34%,总计有80%左右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表6.5)而未就业的117名毕业生也主要在其生源地和珠三角一带继续求职。
6.5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序号
就业区域就业人数
比例
序号
就业区域
就业人数
比例
1234567891011

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汕头市惠州市清远市揭阳市河源市江门市
15232101699574655549423637
53.61%7.39%5.95%3.34%2.60%2.29%1.94%1.76%1.48%1.27%1.30%
1213141516171819202122
汕尾市韶关市珠海市肇庆市梅州市潮州市湛江市茂名市云浮市阳江市外省
34303129282321181511129
1.20%1.06%1.09%1.02%0.99%0.81%0.74%0.63%0.53%0.39%4.54%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毕业生成就
学院培养的2013届毕业生,具有较为扎实的本科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整体质量高,受到社会各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用人单位对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给予较高的评价。
我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面向各地教育部门,政府部门,大、中、小型企业就业,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我们通过电话、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进行跟踪调查。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总体上,他们认为,我院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好,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谐,人职匹配度高。
其中,随机发放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表500份,回收479份,回收率95.80%,评价内容主要包含有“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与水平、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外语能力、工作业绩、整体评价”等10项指标,评价层次有“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项。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各项指标获前两项“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百分比如下:思想表现占99.37%,敬业精神占100%,工作态度占99.79%,专业知识占92.90%,团队协作精神占98.54%,适应能力占98.75%,创新能力占91.85%,组织管理能力占93.73%,计算机能力占94.78%,外语能力占88.31%工作业绩占96.24%,整体评价占99.17%。
在调查问卷中,各用人单位对学院输送的毕业生表示肯定。其中,广东河源龙川县人民检察院认为,我院毕业生来到新的工作环境能较快适应,能很快掌握公诉业务,各方面表现优异;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红棉小学认为,我院毕业生在工作中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也非常积极努力,教学方面能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表现很不错;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认为,我院毕业生工作热心积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其他用人单位建议学院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外语能力、创新能力和进一步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013年我院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七、特色发展
(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积
学院坚持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协同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基于双师素质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目标,2013年学院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机电类专业‘3+2专本连读职教师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正式启动;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还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就校校合作、协同培养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达成合作共识,并形成校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改革方案。
2.继体制目“职教式综学院坚持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一是继续推进“3+2”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探索实践,对2009年以来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培育教学成果;二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3个本科专业,开展普通四年制本科双师素质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探索工作。
(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特色和经验
1.面广级转展的成了师型资和学特
1998年我院由“广东民族学院”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从实施民族教育为主的民族学院,转变成为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的技术师范学院。十五年来,学院已构建形成了具有55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经、管、文、教、法、艺等八个学科门类的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其中,2012级开展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专业25个,占我院当年招生专业总数(51个)的49%。
学院创新性提出了“学科专业教育、技术技能教育与师范素质教育三结合”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新理念,积极倡导推行“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教学做→教”教学理念和模式,创立并实施了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本科+教师+技师”“3+2”专



升本双师型本科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双师素质职教师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1级、2012级实验班学生的技师证书获取率达84%以上。
2.坚堂教媒体的教
学院高度重视开展教学竞赛等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2006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本科课堂教学观摩竞赛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竞赛,已经成为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展示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对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3年举行的第十七届全国和省级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我院教师取得突出成绩,共计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3.以实践,组织学科技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师范素质,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参加省级以上重要学科竞赛组织和管理工作,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我院学生在国内重要学科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13年首届广东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我院参赛学生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院学生获得省级奖项200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37项、二等奖60项;全国性奖项256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6项、二等奖85项。
4.树人,深入开展“、修身、博、报优活校风
近年来学院党委在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召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第二课堂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生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以服务育人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和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严教为业,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我院《羊城文化之——大学生文化自觉之培育及实践探索》获2013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一等奖;在2013年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我的中国梦”——“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竞赛中,我院获一等奖5项,同时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3年是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但是,我院有一些工作仍需继续加强。其中在师资队伍方面,学科专业领军人才、高端“双师型”教师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等亟需加强;实施技术师范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协同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有待进一步推进。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办学条件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协同创新、四重建设、创新强校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校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新模式,全面提高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进一步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校内在职教师培养提高的力度。在确保全校具有合理生师比的前提下,重点要内培外引高层次学科专业领军型人才。
三是积极筹措资金,继续推进新校区建设进程,改善基本教学条件,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附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支撑数据

1.20129月-20138月学生人数分布表
学生类别
普通本科生普通专科生硕士生留学生合计
夜大生函授生总计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
折合系数1.01.01.53.00.30.1
学生数1509172118512616123494597293079793.6%
折合数1509172127837816468148497318925

2.专任教师数量及结构
单位:人
类别总计
其中:女性
双师型具有行业背景
其中:具有工程背景

教师数量9124662335020
比例51.1%25.55%5.48%2.19%


教授副教授
职称
讲师助教无职称博士硕士
学位
学士无学位35岁及以下36~45岁
年龄
46~55岁56岁及以上本校
学缘
外校(境内)外校(境外)
13426744368019153615134264343251543484929
14.69%29.28%48.57%7.46%020.94%58.77%16.56%3.73%28.95%37.61%27.52%5.92%3.73%93.09%3.18%
3.2012年本科招生专业及人数
序号12345678910

本科招生专业
电子商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软件工程(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本科物联网工程(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通信工程(本科网络工程(本科
招生人数1011565190495282479677
备注


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本科招生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师范(本科会计学(本科日语(本科动画(本科
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美术学(师范(本科艺术设计(本科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师范(本科广播电视编导(本科教育技术学(师范(本科数字媒体技术(师范(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自动化(本科学前教育(师范(本科应用心理学(师范(本科音乐学(师范(本科车辆工程(本科工业设计(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法学(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
招生人数
6736435404849113599589826020540993740615171101115791082009048413
备注


序号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
本科招生专业
行政管理(本科工商管理(本科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市场营销(本科物流管理(本科财务管理(本科
财务会计教育(注册会计师(本科英语(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国际商务(本科金融学(本科
税务(注册税务师(本科
招生人数1001121271401391382271714189316499102
备注
4.生师比统计表
学年度2012-2013
折合在校生数18925
专任教师数912
聘请校外教师数
142
教师总数983
生师比19.25:1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学年度2012-2013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万元13455.24
折合在校生数
18925
生均值(元7109.77
6.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年新增值
学年度2012-2013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万元
13455.24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新增教学科研仪器仪器设备值(万元设备值所占比例(%
953.54
7.33




7.全校生均图书量
学年度2012-2013
纸质图书总量1999798
折合在校生数
18925
生均图书量105.7
8.全校现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
学年度2012-2013
电子图书种数260万种
电子期刊种数12000种
备注
9.学校生均占地、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类别校园占地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实验室
面积(m2103559814018112929732583
全日制在校生数
16123161231612316123
生均面积(m2/生
64.238.698.022.02
1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年度2012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22215400
本科学生数15091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472元/人
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年度
2012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1903万元
备注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年度2012
本科实验经费2042451
本科生人数15091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135元/人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年度2012
本科实习经费912800
参与实习本科毕业生数
3949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231元/人
14.本科课程开设情况
学年2012-2013
开课门数1947
开课门次8587
选修课门次
2989
公共选修课门次
173
15.2012-2013年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学科门类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文学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20.8431.9226.8139.8925.7629.9818.33
16.2012-2013年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学科门类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文学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25.36%27.85%35.50%31.58%33.74%24.17%21.19%



17.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学年2012-2013
在编在岗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人数为本科生授课教授所占比例(%
134
122
91.04%
18.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学年2012-2013
本科课程总门次
8587
由教授主讲的课程门次
(门次)
760
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8.9%
19.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届别2013
应毕业人数2835
实际毕业人数
2816
毕业率(%99.3%
20.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届别2013
应毕业人数2835
学位授予人数
2788
授予率(%98.3%
21.2013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届别2013
应就业人数2841
实际就业人数
2724
初次就业率95.88%
22.2012-2013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表
测试年级12级(一)11级(二)10级(三)09级(四)
测试
人数5848323235132490
优秀人数574308356249
优秀率%9.819.5210.1310.00
良好人数4401241627191837
良好率%75.2574.7577.3973.77
及格人数830483424380
及格率%14.1914.9412.0615.26
不及格人数43251424
不及格率%0.730.770.390.96



测试年级合计
测试人数15083
优秀人数1487
优秀率%9.85
良好人数11373
良好率%75.40
及格人数2117
及格率%14.03
不及格人数106
不及格率%0.70
23.学生学习满意度
指标满意度
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
1.专业2.人才培养方案3.学习氛围4.知识应用5.课堂教学
52.01%56.92%35.94%34.82%37.95%
32.59%36.83%46.88%52.90%44.87%
11.16%4.46%12.50%8.93%14.96%
4.24%1.79%4.69%3.35%2.23%
注:此次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样本448份,收回有效问卷448份,回收率100%。问卷发放对象以二级学院分单位进行发放,共14个学院,每个学院32份,其中一年级8份,二年级8份,三年级8份,四年级8份。
2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调查统计情况
调查项目
满意
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团队协作精神适应能力
86.01%84.76%84.55%68.89%77.87%76.20%
比较满意
13.36%15.24%15.24%24.01%20.67%22.55%
一般0.63%0.00%0.21%6.05%1.46%1.25%
不满意
0.00%0.00%0.00%1.04%0.00%0.00%



调查统计情况
调查项目
满意
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工作业绩整体评价
56.78%63.67%66.60%51.98%71.40%79.75%
比较满意
35.07%30.06%28.18%36.33%24.84%19.42%
一般8.14%6.26%5.22%11.27%3.76%0.84%
不满意
0.00%0.00%0.00%0.42%0.00%0.00%
25.面向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统计表
学年2012-2013
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次)
66
参加人数(位)
15780
26.2010-2011年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基本情况
2012-2013
学年合计
组建的服务队100
指导老师108
学生参完成调查加人数报告篇数1820
124
先进集体(个)
先进个人
省级校级省级校级1
13

124
27.2012-2013学年教材建设情况一览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学年合计
教材总数7235961319
省部级以上规划、教师主编出版的教获奖教材数材数
267192459
8513




28.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成效一览表
序号12345678910
成果类别教改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个)省级(个)校级(个)
2121
2714551116318
4586591349
29.2012-2013学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表
学年2012-2013
教育实习基地(个)
58
专业实习基地(个)
142
合计
20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91d7c9f121dd36a22d822e.html

《19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