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每天四问”教育思想的生命价值观意义

发布时间:2022-11-23 20:04: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陶行知每天四问教育思想的生命价值观意
作者:原魁社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年第09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所论述的在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劳动难以消除。异化劳动
的主体对生命的漠视和价值的迷茫需要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引导。陶行知每天四问的自我反省
式的教育思想,关注着生命价值的基础地位、责任担当与境界提升,对转型社会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每天四问生命价值
被誉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在纪念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中向师生们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尽管陶先生的每天四问是对当时学校的师生们提出的自我反省的要求,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依然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直指生命价值的基础地位
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任何价值客体满足主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的需要都要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任何价值都是人创造的,任何价值也都是为人而存在的,人的生命存在就是价值的本源或基础。伤害他人生命是一种犯罪行为,属于刑法处罚的行为。而不珍惜自己生命价值的主体,导致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漠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疑,没有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其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
陶行知先生用健康第一作为提出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的缘由,他具体地举了两个因病去世同学的例子向师生们说明健康和生命的重要性,他明确地指出:为国家民族而珍重着每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健康不是为了蝇营狗苟地存在于世,保持健康的身体是为国家、为民族而珍重自己身体的健康。个体的生命价值是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社会价值的基础。目前国内价值哲学研究领域对哲学价值概念的理解占主流的满足需要论,即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现实效应: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对价值的理解,需要放到主客体的关系中去理解,同样,人的生命价值也需要放到相应的价值关系中来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人的生命价值分为效用价值与人道价值。其实,人的生命价值是一个整体,没有必要把它分为效用价值和人道价值。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就是把人的生命置于价值客体的位置,看它的存在是否满足了价值主体的需要。生命的存在满足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是生命价值的表现,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多大的分歧。但生命如果没有创造价值,比如生命的主体非常不幸而成为植物人,那么他的生命价值又如何理解呢?人道价值这个概念主要就是指这种没能创造价值的生命存在的价值。其实,满足需要论依然能够解释类似植物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维持主体生命存在的需要是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方式,而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满足了主体生命存在的需要。在这样的价值关系中,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是直接同一的。价值关系中主客体的直接同一并没有否定满足需要论,而是满足需要论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
对于人的生命是人价值提升的基础,费希特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a82f2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4.html

《陶行知“每天四问”教育思想的生命价值观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