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第六集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8-09-18 08:35: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国重器第六集观后感

  从浩瀚的宇宙,到蔚蓝的海洋、再到广袤的大地,从传统的制造领域,到世界潮流最前沿,中国装备制造已经今非昔比。全球第一的制造总量,令世界瞩目。未来10年,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将会建立,基本掌握高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今天的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第六集观后感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XX年,沈鼓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心脏———裂解气压缩机组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国家重大化工项目的核心主机从此实现自主独立制造,进口产品的价格被迫下降一半,价格的国家砝码越来越重。
  大连光洋集团承担了国家的重大专项研制任务,走上了自我研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的艰难历程,打破了国外对精密机床出口中国的控制。目前,其面积1XX余平方米的“地下工厂”已经封顶,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近。
  与美国卡特彼勒同台较量,徐工集团实现了。从50吨到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再到3600吨履带式起重机,徐工在不断超越。不久前,徐工收购了德国的一家生产活塞的企业,三年后,受制于日本人的活塞产品将实现自给,这将使工程机械上的部分核心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国际竞争力的砝码将徐工高高托起。
大国重器第六集观后感  一个古老的传统农业文明大国正在完成工业化的进程。这里是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制造企业,一家民营企业,长长的车道连接着不同的工作车间,每个车间至少有400名工人。工人们正在制造的是一种小型断路器,它能确保用电出现故障时电源会自动切断,在过去这项功能由一条保险丝来完成。这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即使今天,世界上也还没有一台机器能够完成这项工作。
  眼前的场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上世纪的80年代,那时的中国,工业落后的只剩下廉价的劳动力和尚未开发的市场,曾有人说,假如中国在当时就明白中国和世界的差距,那么它们是否还有追赶的勇气。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把大批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业向中国转移,短短的30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世界的工厂。
  机械工业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平均每年的增长率都在24%以上到30%,远远高于了我们的GDP的增长速度。)中国装备制造的经济总量连续四年全球排名第一,工程机械、机电产品、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中国制造的产销量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极大市场,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但就像一个人一样,体重的大小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我们现在装备制造业这些年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规模上来说,我们已经是一个装备业的大国了,但是呢我们总体上来看呢还存在着大而不强。这是全球日产量最大的一条小型断路器的生产线,近80个工人要在一天的时间里制造出近3万个产品,效率是最为关键的。每四个技术水平相当的工人被分成一组,以便能实现流水线作业。一个小型断路器需要28个元器件,每人负责安装7个,这是他们在生产中摸索出的最有效率的人员配置。每个工人每天要安装上万个细小的部件,熟练的工人一般能在15秒内完成一个产品。这种机械的动作每天要不停地重复XX多次,极为枯燥但要求又极为细致。年轻的女工似乎更适合这项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我觉得产业工人是我们制造业发展的脊梁,没有我们几十年所培养形成的强大的完整的产业工人的队伍,我们的制造业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这些年轻的产业工人用双手创造的效率,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一台机器,这里的产量是如此之大,仅一天的产能就可以装备近20万户普通家庭。强大的制造能力已经足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制造需求,但这毕竟是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产品。事实上,整个中国的装备制造还大都集中在中低端,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而不强的具体体现。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产能,但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所需要的高端装备仍需大量进口。中国正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中国装备制造业目前这种地段过剩、高端不足,转型的这种迫在眉睫的现状,要从道理上来讲,就是主攻高端。现代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没有电的生活,电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命脉。从发电、输配电、再到用电,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国的这条产业链中的中高端装备,曾一度为世界上的几家跨国公司垄断,但现在已经不同了。这里是正泰集团在上海的中高压电器制造基地,变压器是输变电环节最主要的装备,当他们的低压电器已经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之后,他们开始进军中高压领域。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企业发展的话呢,我们确实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央也这样号召,要求我们这样去走,但是,我其实原来讲过有三句话“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
  张国富,变压器组装生产的高级技工,他在指导工人们叠装变压器的铁芯,这是变压器最为关键的部件。铁芯的材料是一种特殊的硅钢片,硅钢被誉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是一个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过去这种高端的钢材中国一直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中国电力装备的制造,即使现在也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硅钢片的叠装是一项非常高端的制作工艺,但依然需要手工来完成。毫米的厚度像利刃一样锋利,工人们必须加倍小心。一台普通的超高压变压器一般要叠放3XX多片,从底部到顶部的误差不得大于两毫米,一台变压器的铁芯8个工人差不多要1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极高,精益制造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更加可靠。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我们不但便宜,而且我们的质量已经很可靠了。这个东西,什么东西,只有中国人能做,说实在的,外国人一般来讲就没戏了。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中国应该说不缺能力也不缺智慧,中国需要时间来证明,赶上超过它是时间问题。
  工人们正在装车的是一台超高压变压器,变压器的重量高达200多吨,这台变压器将出口到印度。目前印度电力设备的60%都来自中国,其实在这个厂区里制造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国外的订单。中国的输变电装备不仅实现了自己,而且在技术和质量上已经站在了世界的最高端。世界上第一条百万千伏高压输变电线路已经在中国进入工业化运行。特高压输电可以使西部的煤炭资源以电的形式长距离输送到东部地区。一条通往上海的道路所能输送的电能相当于在上海建五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而支撑这一切的就是中国自己制作的装备。与此同时,处在整个产业链龙头地位的发电装备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机组早已投入运营,它每发一度电只需要265克的燃煤,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机组也开始在中国制造,一条完整的电力装备产业链已经形成,中国正在形成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在世界各国当中我们是居于第一位的,而电力装备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是世界上面很有地位,可以当之无愧来讲世界一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我觉得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在追赶当中不断地突破、不断地积累,已经形成了我们强大的制造体系。可以这么说,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制造业的大国,我们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
  太阳,取之不尽的能源。如果把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按5%的转化率转变成电能,就相当于世界能耗的40倍。
  光伏太阳能,一个新型的能源领域,这是中国与世界几乎同步发展的领域。如果说在其它行业,中国一直在追赶世界的步伐,那么在光伏太阳能装备制造行业中国已经开始领跑世界。这是正泰集团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房顶和墙壁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给这栋大楼提供着充裕的办公用电。这样的场景在中国的许多工厂都能看到,从这里不难猜测出这个厂区的工人数量,太阳能电池的制造依然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些爱美的姑娘在进入车间之前,首先必须把自己严密地包裹起来,因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对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在这里,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号码,他们可以忘记自己的名字,但不可以忘记属于自己的那串数字。这是进入车间的唯一通道,每个工人在这里除尘之后才能够进入,然后要在里面干满4个小时,没有特殊情况不能随意出入。单晶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这种材料曾是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瓶颈,但现在中国已经拥有了60多家生产企业。硅片首先要用特殊的药剂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哪怕细微的杂质将来都会影响电池的性能。清洗后的硅片,要放进一个叫石英舟的容器内,这是一个技术难度极高的工种,稍有不慎,毫米厚的硅片就会破损。然后再把装满硅片的石英舟放到扩散炉里进行处理,扩散炉设定温度为1100摄氏度,高温可以给硅片添加电池所需要的微量元素。这个过程需要49分钟,这段时间,工人们要为下一炉做好准备。再次清洗后,硅片会被镀上一层薄膜,这可以确保电池不容易被氧化,寿命至少达到25年以上。最后经过复杂的丝网印刷工序,硅片就变成拥有正负两极的太阳能电池。在这个车间里,一天的产量最多时曾达到10万块之多,而整个中国太阳能产业巨大的产能,已经占到了世界总量的65%和市场份额的60%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外国人来做他们做不过中国,中国主要是制造业的力量起来了,而且效率很高,这样的话成本不断下降,所以外国人没法跟中国比。
  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从原料到设备、再到应用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更为主要的是,中国的产品极大地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这让世界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提前了至少五年,这是中国对世界新能源的贡献。中国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
  江南水乡的夜总是这么迷人。陆阿娜,一个北方姑娘,上夜班对她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这是企业巨大的铸造车间,陆阿娜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这家企业。作为一名质保员,她的日常工作就是下车间检查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质量规范,并对产品的加工做必要的技术指导。今天工人们要锻造一种新型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这种航空组件目前还处于开发研究阶段,工人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陆阿娜必须把这些详细记录下来,以便对这个制造过程进行分析。而在车间的另一端,工人们正在锻造一个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的小型样本,以获取制造工艺和材料分析的数据。航空装备,无疑处在世界制造的高端,这也是中国未来几年要大力发展的领域。尽管中国已经开始了打飞机的制造,但诸如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制造的短板。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对每个国家来说,都不可能所有的东西自己制造。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来说,最核心的东西你应该自己掌握。
  事实上,在中国更多的高端制造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高铁、天然气运输船、石油钻井平台、高端数控机床,这些高端产品中国虽然已经能够制造,但最核心的部件基本还都要依赖进口。这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表现之一,但中国正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要发展好我们的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这些基础如果不打牢,光想搞好的装备那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里就是陆阿娜所在企业的厂区,其实这是一家专业制造汽轮机涡轮叶片的厂家,目前正在像航空领域发展。在这个巨大的车间里,每天有上百种不同型号的叶片在同时生产。叶片是航空装备的核心零部件,叶片的加工技术国际上严格控制出口。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冶金材料、加工装备、动力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综合水平。当年因为没有生产能力,中国不得不花费高昂的价格从国外进口,即使是今天,一些中国制造企业依然要面对这种窘境。
  机械工业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这个解决不了的话,很大一块利润就叫国外给拿去了。我们现在有些企业号称是世界规模第一,但是你听它那个利润啊,低得可怜。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我们国家在大国国力竞争当中,这是我们无法忍受之痛啊。
  核心部件不能制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掌握核心的制造工艺。叶片加工,一般由客户提供产品的技术图纸,工厂要做的就是根据技术图纸高效率高质量地制造出合格的成品。而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品种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因此他们的制造工艺就要不断地创新。其实,这里大部分的工作并不是在只在产品,而是在试验新的制造工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这种成本投入我们欠账甚多,原来我们投入一线的制造加工的装备投入很多,但是投入支撑新产品得以投产的新产品的研发试验和工艺试验的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很多。所以,当然欠账更多的就是我们这种人员的差距。
  这是一家集科研和生产于一身的企业,在这栋大楼里,研发人员的数量也占到了全部员工的25%。每一种新工艺的创新和新材料的研发都来自这里,每天科研人员要对十几种材料的样本进行各种测试。叶片是一种告诉旋转的部件,工作环境有的能达到摄氏1000多度,对材料有非常高的特殊要求。因此,每一种新产品在投入生产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材料的试验,这是一项极为耗时但又必须要做的工作。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这种是慢功夫,很大的程度上面它是要通过反复不断的试验,来把一些工艺的参数固化,这样才使得做成一个产品成为必然性而不是偶然性。
  这些是制造叶片的毛坯,一种特殊的精密铸造材料,过去这种材料中国要完全依赖进口,而且加工技术严格保密,但现在,在这里生产的叶片,除非客户的特殊要求,它们采用的全是中国的原材料。叶片的毛坯在这里经过高温处理后,然后再锻造成型。这是给日本一家公司加工的产品,这家公司在国际上中标的能源项目中其大型发电机组采用的大多是中国生产的叶片。每年的采购金额将近XX万美元。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奇:经过将近有十年的发展,现在我们不仅成为全球知名的大叶片制造商,而且我们整个份额已经占到了全球大叶片的50%以上。
  只有最先进的工艺才能制造出如此精致的产品,中国制造改变着自己在世界的形象。在这个成品仓库里,装满了即将运往世界各地的产品,不到十年的时间,像美国GE、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这样的大牌制造商已经开始与中国企业合作。中国开始了这种核心部件从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奇:把我们的产品装在日本、装在美国、装在英国、装在欧洲,它在运行,而且我们正在装备世界各地的大叶片。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已经开始了真正的锻造试验,到今天为了制造出合格的产品,它们已经至少试验制造了几千个这种涡轮盘,这种高端的部件,中国只能自己研发它的制造技术和制造材料,这就如同粮食一样不能依靠别人,端自己的饭碗才会更加香甜。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奇:因为我们做出来了一批一批在试验,我们花了1000多万元在试验这个高温合金,在摸它的材料的脾气、秉性。因为非常难做,可能今天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在今后的道路坚持走专业化,把我们的能源的部件做成世界第一,把我们的航空航天的一些动力部件也要把它做成世界第一。当然这条路可能要几代人来实现。
  屈道奎,中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名专家。XX年他带领三十几名研究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从此中国工业机器人开始走上产业化之路,他本人也完成从一名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转变。这里就是屈道奎当年创办的企业,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机器人是一种高科技的自动化装备,处在世界工业制造的最前沿,代表着一个国家装备制造的水平。它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有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的机器人保有量以每年30%d速度递增,目前已经超过了10万台,但这只相当于日本的18%,德国的35%。而中国要实现向高端制造迈进,改变生产方式,就不能没有机器人的支撑,这也是世界工业制造发展的趋势。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总裁--屈道奎:美国新提出来的再工业化,欧洲的新工业革命,它里面的核心都是机器人,加智能设备再加上信息化,形成一种新的我们叫智能制造。但是,当中国企业开始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时,国外几家机器人具体已经占据了中国几乎全部的市场。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总裁--屈道奎:我们一成立的时候不是“狼来了”,是地盘本来就是狼的。我们叫啥,我来了,把狼逐渐地往外赶。
  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调试他们最新研制的第三代移动机器人,这其实是一种自动引导车,它可以在系统设定的范围内,按指令自动行驶,对于这项技术,他们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早在1995年,由于中国当时还没有制造能力,它们曾经把这项制造技术转让给了一家国外的公司,直到今天,那家国外公司依然在使用。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总裁--屈道奎:因为他们的整个工业技术基础比较好,一看正好是他们需要的技术和成果。那么我们那时候呢,作为研究人员,有这么个成果卖几十万美金那时候在90年代觉得相当不错了。
  在这条汽车组装线上,中国制造的机器人正在服役,事实上,在他们创办企业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开始了这种产品的制造。企业化使他们原本就掌握的技术很快就转化成了生产力,并开始领跑世界。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迅速占领了中国汽车生产厂95%的市场。这种机器人,可以实现汽车发动机、油箱等部件的动态化自动装配,不仅解放了工人们的双手,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和质量。XX年美国的通用公司在全球的汽车制造厂也开始使用中国制造的这种机器人。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总裁--屈道奎:我们一般讲叫“顶天立地”,就是属于这种应用型的成果能不能“立地”。所谓“立地”就是真正能用上,否则只是整个研发过程完成了一半。
  汽车制造是机器人利用最广泛的产业,占到机器人总量的40%。但在中国,每万名工人中,机器人数量只有90台,而日本有1600多台,美国有800多台,这为机器人制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今天,工人们要调试一台新型的焊接机器人,这是给中国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定制的产品。这种焊接机器人是他们在技术上的有一个重大突破,此前,在所有的汽车焊接生产线上,还没有一台中国制造的机器人。此时在另外一个角落,两台机器人正在做测试操作,这是更加先进的一个产品。两台机器人要合作完成一个矿山采掘部件的焊接任务,步调协调是最难控制的。这样的测试要反复进行多次,每次测试都要有权威的专家会诊,其实在这个车间里的工人大多都是专业的工程师,他们的人数能够占到全部员工的80%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总裁--屈道奎:整个加一块儿我的创新团队可能在800900多人,那么这么大一个创新团队在国际上机器人界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新松这么多年高速发展。为什么我们可以跟国外面对面直接竞争?别的企业好多都500强的,怎么去跟别人掰手腕,这是我真正的一个实力的体现。
  焊接机器人的调试完成以后,一般还要在这里经过两个月不停歇地无故障运行才可以交付使用。时间对这里的工程师而言是最宝贵的,他们的职责就是研究新的机器人制造技术。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他们在这里就能完成整个产品的设计、研发、甚至制造过程。在高端的制造领域,这是必须的,因为谁最先研发出新的产品,谁就能最先占领市场。正是他们的工作,在填补着中国一项项的空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增加研发的投入,增加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甚至能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有别于过去的产品的新的产品。
  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一种叫芯片的东西,但很少有人知道,芯片是目前最大宗的进口产品,而生产芯片的设备,就是真空洁净机器人。这是他们的新型产品--真空洁净机器人,这种产品过去全部依赖进口。这是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中国目前有这种生产能力的企业只有这一家。这种机器人的制造难度极大,其中一个部件的组装全企业也只有一个人能完成,这个人就是张莹川。
  浑河,沈阳的母亲河。张莹川来浑河钓鱼只是为了磨练自己的心性,因为工作性质要求,他必须稳和静。今夜,张莹川要为一台洁净机器人安装钢带。在进入工作间之前必须做各种准备,工作间的洁净度超过医院的重症病房,工具也必须清尘才能使用。这就是要安装的铜带,厚度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张莹川必须加倍小心,钢带不允许有任何划伤。钢带必须要求连续运转200万次,钢带的松紧会直接影响机器臂的伸缩。组装一台这种机器人一般要用一天的时间。今天是星期六,新松迎来了一批来看机器人的小朋友,这些孩子是中国的未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我们想要实现由大到强这个转变,要抓好五个战略任务:
  第一个就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第二个战略就是基础支撑的战略;
  第三个战略就是高端引领战略;
  第四个发展战略就是绿色发展战略;
  第五个战略就是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那么通过实施五大战略任务呢,我们一定能够做到从制造业的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工业发达国家两百多年的历程。在追赶中,中国已经建成了庞大的生产体系和工业体系。在追赶中,中国人距离自己的强国梦越来越近。一步,一步,中国在路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3e55d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b.html

《大国重器第六集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