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5.0时代银行业基于支付宝及微信支付背景下的竞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13:00: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支付5.0时代银行业基于支付宝及微信支付背景下的竞争研究

阳运清YANG Yun-qing

【摘 要】摘要:随着支付5.0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购物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在享受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两大巨头竞争分得的好处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离传统的银行业,由此造成银行业的蛋糕遭到大量的掠夺。为了生存与发展,各大银行在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合作的同时,也在寻求自身的突围之路,纷纷开发自己的移动支付APP,并且在银联的号召下云支付应运而生,但是面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的强势而言,银行业却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阵营,无法与两大巨头进行有效的抗衡。面对移动支付这一现状,银行业该何去何从成为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就银行业在此背景下面临的竞争问题进行研究,期望能对移动支付目前的竞争状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期】2019(038)028

【总页数】3

【关键词】支付宝;微信支付;支付5.0时代;银行业;移动支付竞争

0 引言

在支付1.0时代,人们将货币存入存折,在消费的时候必须在银行柜台取款,然后再进行消费,即支付1.0:现金——存折——银行——现金——购物模式;随着银行卡和ATM机的推广,人们不再局限于非得到银行柜台办理存取款业务,这种模式即支付2.0时代,即支付2.0:现金——银行卡——银行——现金——购物模式;在支付“3.0时代商家大量使用POS机进行销售服务,消费者可以不需要用现金进行购物,即支付3.0时代:现金——银行卡/信用卡——POS——购物模式;在电子商务发展起来后,支付形式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支付4.0时代:网银/支付宝——购物模式;目前最流行的就是支付5.0,即移动终端支付形式,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消费变得越来越方便,基本上可以不用带现金即可完成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同时各大移动支付APP不定期地狂撒红包也给人们带来了实惠。从支1.02.0经过了几十年,但是从3.05.0却发生在短短的十年左右时间,而目前支付形式还在快速地更新与发展,而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比如刷脸消费等形式也在探索与起步当中。同时,社会中支付1.0到支付5.0模式并存也是一个事实。在这一切的背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一批新时代的支付形式与传统的银行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银行业的蛋糕正在被鲸吞,不光是存取款业务,银行业的信用消费和贷款业务也随着支付宝的余额宝蚂蚁借呗蚂蚁花呗蚂蚁金服,微信的理财通等产品的推出面临巨大的竞争。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几何式增长不是不可能的,银行业如果没有有效的反击手段,将会面临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局面。

1 支付宝及微信支付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及影响

1.1 支付宝及微信支付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在过去,银行认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其他银行,于是各自乐于传统的线下扩张网点、拓展客户等手段,对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反应迟钝,互联网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线下扩张,同时其成本远远低于线下拓展成本。自2003年支付宝诞生后,不仅仅只是网上购物使用,它开始逐渐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2008年开始的支付宝公共事业缴费正式上线,开始支持水、电、煤、通讯等缴费。在2011526日,支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国内第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后,开始了自己的飞速发展时期。

其实,支付宝及微信支付本身就是一个支付中介,最初发展就是在消费者与银行之间建立的一种支付中介,某种程度上讲,支付宝等这种支付方式在早期与银行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关系,对银行利大于弊,银行业所采取的不利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发展的举动的行动并不多,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大部分还在乐于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中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但是随着2013年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之后,这种操作简单、门槛低、没有手续费、收益较高且可以随取随用的现金管理工具对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迅速抢占银行蛋糕,许多人将工资存入余额宝,既可以享受高额的利率,又可以很方便地随时进行消费,这样支付宝就从一个简单的支付中介变成了具有银行职能的新型互联网银行,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至此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之间开始从合作变成了竞争。

再有就是微信支付的崛起给支付宝带来极大威胁的同时,也促进了这两家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发展。早在2014年春节,微信支付精心策划的摇一摇红包的推广活动最高每分钟达到8.8亿次的记录,个人红包收发总数达到了十亿次之多,短时间内绑定了2亿多张银行卡,几乎是一夜之间走完了支付宝8年走过的路程,打破了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2019年共有8.23亿人收发红包共享祝福,同比增长7.12%90后占比最大。微信支付的崛起,让第三方支付由一家独大变为两分天下,其他第三方支付产品只能望其项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因为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之间的发展才会如此的快。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根据Analysys易观2018年第1季度移动支付监测数据显示支付宝、腾讯继续分别以53.76%38.95%的占比遥遥领先。

1.2 支付宝及微信支付对银行的影响

首先是客户流失,存款大量转移。自从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之后,这种享受定期存款利率的收益加上活期存款随取随用的方式受到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开始将自己的工资等收入从银行转入余额宝。在这个衣食住行基本上都可以依靠智能手机的时代,随身携带的现金数量也在减少,人们的消费习惯快速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减少了与银行打交道的次数,直接导致银行存款的大量转移。同时,随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声望越来越高,人们对他们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他们的快捷和安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许可,相比之下减少了许多在银行办业务的排队等待等缓慢繁琐的程序。

其次是银行理财产品受到冲击。据金融搜索平台融3602016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53.3%的顾客会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而转账时选择支付宝或微信的比例更高达72.3%,选择刷卡的仅22.9%。在理财方面,64.29%受访者的银行存款只占总资产的20%以下;21-35岁的年轻人中,仅18.71%的用户在投资理财时首选银行理财。银行理财产品一般购买后是不能够提前取出的,如果急需用钱,一般来讲取出后会扣除违约金或者没有利息的现象,再加上经常爆出有顾客在银行存款误买银行合作单位的理财产品造成矛盾的负面报道,使得许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显得非常谨慎。与银行活期一样方便的余额宝,年华利率更高,更容易操作,随取随用避免了银行理财产品不能随意使用的问题,同时人们对支付宝的信任度也是非常之高。这就造成了许多潜在理财客户的大量分流,已有的理财客户逐渐转移的现象。

第三就是花呗、白条等与借呗、微粒贷等对银行信用消费和贷款业务形成影响。花呗、白条分别属于阿里巴巴和京东,可以按照消费者在相应网站的信用积分获取数额不等的消费额度,可以和信用卡一样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体验,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而且还有不定期省钱打折等优惠活动,对于经常使用手机的现代人们来讲,更加方便快捷,省去了办理信用卡的繁琐。同样的借呗和微粒贷分别属于阿里巴巴和腾讯,信任度不亚于银行,而且比银行更具优势,两者都可以根据顾客的积分最高可享受30万的贷款,但是缺陷就是还款期限最多一年左右,不能满足消费者长期借贷的需求。不过在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领域还是比银行更有优势,以借呗和微粒贷都具有无抵押、无担保的特点,在银行贷款大部分要求贷款人提供抵押等担保,这就限制了许多人的贷款请求。其次放贷时间比银行快,借款最1分钟到账。传统金融机构大多要求贷款人必须在还款日当天还款,如果贷款人希望提前还款,则需要申请并缴纳手续费,而且还需要等待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还清。而借呗、微粒贷实现了随借随还的快捷与方便。这种发展趋势势必会对银行的信用消费和贷款业务产生影响,如果借呗和微粒贷这种新兴的接借贷模式扩展到长期高额借贷领域,银行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措施,其生存空间将面临严重挤压。

2 银行业在支付5.0时代的反击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面对汹涌而来的移动支付APP的冲击,一向稳坐钓鱼台的银行业再也坐不下去了,各大银行也开始采取种种措施来寻求发展,但是目前来讲收效甚微。

首先是前些年银行为了限制第三方支付的飞速发展,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出台一系列限制措施,比如每日限额、提现收费等方式,根本没有起到限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发展的脚步,虽然各大银行对余额宝施行限额、封杀,造成余额宝收益率下降,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余额宝还是在大踏步增长当中。在天弘基金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中的数据显示,余额宝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56万亿元、净利润153亿元。超过了招商银行在2016年年底的个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的总额。虽然2018年余额宝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1.13万亿元的巨大规模。

第二是各大银行对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模仿与追赶策略。除了打压策略外,各大银行也开始紧跟支付5.0时代,涉足支付领域,纷纷开设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APP,从转账业务到支付业务的全方位进攻。比如招商银行APP实现了免费转账以及十秒内到账的快捷方式,同样实现了理财产品随存随取随用以及进行生活缴费等功能,但是前提是必须有一张招商银行的银行卡,这就限制了这款APP的推广范围。再如建设银行APP当中推出的龙支付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这种支付方式也有类似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二维码和扫一扫、红包、收付款等方式。龙支付同样可以绑定其他银行的银行卡,几乎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功能的翻版。为了推广龙支付的方式,建行在2017年前后还推出了首次使用龙支付在部分实体店购物可以享受十次满10元减9元的优惠政策,但是合作的实体店并不多,目前来讲推广效果并不太好。总的来讲,各大银行这种竞争方式并没有改变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大巨头进行单打独斗的局面,目前推出的各种银行APP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常用基本功能趋于相同,不仅这种单打独斗的形式不利于产品的推广,而且也改变不了消费者目前习惯的办理渠道。暂且不谈支付宝和微信的新功能的不断开发,仅仅是优惠力度上银行也难以形成快速、灵活有效的竞争策略,比如支付宝在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的扫码领实体店通用红包以及专享红包活动就有效的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商家参与。再如微信的社交功能,对用户的黏性和使用频率相当高,这些都是银行难以超越的。

第三就是银联为各商业银行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移动支付平台云闪付。云闪付的优势就在于线上线下使用基数巨大,包括大部分具有银联“QuickPass”标识商家都可以使用,可以实现线上线下以及远程在线支付;一次性查看各大银行全面的权益优惠;支付方式简单易操作,也符合大多数人现在的购物支付习惯;可以在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上使用;金融级的安全防护等优势。云闪付这些优点都具有与支付宝和微信竞争的潜力,比银行单打独斗起点高多了,比如从商家和用户来讲,首先是商家,银行自己的支付APP方式不是所有商家都能接受,只有开通了的商家才能使用,大大影响了银行支付APP的推广,而云闪付具有海量的商家资源;其次是顾客一方,从银行的角度来讲,办理了A银行的顾客很难会安装和使用B银行的APP,而无论是A银行还是B银行的顾客都可以安装和使用云闪付,只需要绑定任意一张银行卡即可。因此,从潜力上来讲,云闪付有冲击三分天下的潜质。但是就目前来讲,云闪付知晓度并不大,使用者太少。要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三分天下还需要更有效的策略。

3 银行业在支付5.0时代的应对策略建议

就目前来看,在这场竞争当中,银行业始终处于疲惫应对当中,一直跟着第三方支付的背后发展,没有一个引领时代的有效策略,不是在疲于迎战当中,就是处于模仿当中,缺乏有效的创新,但也并不是没有机会进行有效的反击。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

首先是利用政策机遇,同时进行银行自身行政组织机构再造。2017年央行印发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自201841日起实施)。该措施不仅加强了扫码支付的安全性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在抑制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不正当竞争管理上,使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将不能继续采用烧钱的方式对用户进行使用习惯的培养。当这样的优惠消失后,仅仅依靠简单、快捷来吸引顾客明显不够。在推出新的应对策略之前,央行这一措施其实是给银联创造了一个发展的机遇,虽然留给银联的时间并不多,因为支付宝和微信这样的奇迹频发的互联网巨头,也许会在短时间内找出应对策略。同时各大银行应该积极研究和分析央行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对银行业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利弊,尽早做出应对策略。在这一方面支付宝和微信已经在下发之后就开始研究这一政策,因此银行业的行政组织机构也要变得更加灵活才行。

第二,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就目前来看,银行从金融巨头变成跟随者地位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还在越来越快,如果一家银行无法形成竞争优势,那么可以考虑多家银行联合竞争,积极参与云闪付这样的统一平台,整合各大银行资源着重打造一个强大的支付平台与支付宝和微信进行竞争,首先求生存和发展,不能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各个击破,努力形成三分天下局面,尽量将银行业的蛋糕做大,才能分得更多。

第三,提高服务水平,抢占客户资源。虽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发展得红红火火,但是许多中老年人还是倾向于传统的支付方式,这类人有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害怕被骗或者因操作不当给自己造成损失等心理,对银行的信任度胜过其他移动支付方式。首先,银行可以利用这类人信任银行的心理,策划一种安全、方便、快捷、有效的移动支付推广方式老拓展这类顾客;其次,还可以从学生抓起,利用高校收缴学费的契机寻求与各大高校合作,在大学新生当中培养银行的快捷支付的潜在顾客,让这些群体一开始形成支付习惯;第三,就是抢占青年群体,虽然短时间难以改变这一群体的支付习惯,但是也不是说就放弃他们,也要从模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各种手段入手,争取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第四,最重要的是加大与商家的合作,增加接受银行支付的商家数量。第五,将银行移动支付APP,特别是云闪付,建设成如同微信支付宝类似的平台,策划类似的优惠活动,例如充话费券、赠送购物券、抢红包、加好友、签到赠红包、生活缴费等,利用人们贪便宜心理,吸引更多的人使用。

第四,积极培养人才,进行创造性的营销策划。微信可以用短短几天时间的攻势取得支付宝8年走过的路程,在这个奇迹不断发生的互联网竞争时代,银行业有着巨大的基础,再次创造奇迹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创造奇迹需要的是人才。支付宝和微信已经拥有一大堆顶尖的营销策划人才,才使得他们能够很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因此银行业也应该照搬这种方式,着力发展自己的人才体系。

最后,不放弃与支付宝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积极研究对策,找到一个能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共享利润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龙雨晴.移动支付步入3.0时代[N].郑州日报,2016-4-8.

[2]孟凡霞.第三方支付戴上紧箍咒 银行借势反击[N].北京商报,2016-7-1.

[3]吴秋余.传统银行生死考:客户流失存款转移为啥跑不过支付宝们[N].人民日报,2016-12-5.

[4]戴曼曼.银行被移动支付抢地盘闪付不敌扫一扫[N].羊城晚报,2016-12-08.

[5]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S].2017-8-4.

[6]中国人民银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银发〔2017296[S].央行网,2017-12-27.

[7]刘勇,叶婷燕.微信支付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43310):131-134.

【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value-engineering_thesis/0201275908101.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edbb39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38.html

《在支付5.0时代银行业基于支付宝及微信支付背景下的竞争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