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发布时间:2020-05-13 23:50: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食物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一、定义:是指健康人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食品后所发生的急性发病过程为主的疾病。

特点:

1、潜伏期短,发病急,2~24小时,最短2小时,长者达2~3天。

2、短时间内常有大量病人同时发病。

3、所有病人都在相近时间内吃过同样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这种食物的人群。

4、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表现最多

5、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病原学:

1、按致病源分类:

a细菌性食物中毒。

b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c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d有毒化学物食物中毒

e真菌毒素性和霉变食物中毒

2、常见的食物中毒病源

a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中,动物性食品占第一位,其次为植物性的食品。河豚鱼、毒覃中毒死亡率分别列第一、二位,细菌性食物中毒则以沙门氏菌、副溶血菌及椰酵假单胞三种细菌中毒对人民健康危害最大。

b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在肠杆菌、志贺氏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葡萄球菌。

蜡样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及肠道链球菌。

二、食物中毒急救处理原则

1、清除未被吸收毒物:催吐洗胃和导泻是经常采用的三条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般根据误食或摄入毒物或食物时间的长短,患者的意识状况来决定采取哪一种或全部措施为宜。

2、阻止毒物吸收:可给予局部拮抗剂如中和剂的应用,活性碳的沉淀利用等。减少毒物与胃粘膜接触机会,减少刺激如牛奶,蛋清等。

3、促使毒物排泄:常用措施有大量输液或大量饮温开水或糖盐水;主要由肾脏排出的毒物,可用甘露醇或山梨醇利尿;还可采用透析疗法。

4、解毒治疗

5、对症治疗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概念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被细菌或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其次为变形杆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葡

萄球菌及肉毒杆菌A、B、E三型。

在生产、制作、贮藏、保管、运输、搬运、销售过程中,均有被污染的机会,尤其是肉类、蛋类食品更易腐败变质或被污染。

特征:

1、多发于夏、秋季。因气温较高适合于细菌繁殖。

2、潜伏期短,突然发病,临床上以胃肠炎为主,但肉毒中毒以眼肌咽肌瘫痪为主。

3、于集体膳食单位,餐厅呈集体发病或爆发。

二、流行病学特点与发病机理

(一)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如各种家畜、家禽、鱼类、飞鸟、鼠类、爬虫及野生动物。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进食污染的食物如火腿、腊肉、罐头、豆制品、酱等而传播。污染手指、苍蝇和蟑螂等为传播媒介。

3、人群的易感性。

(二)发病机理

致病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生长的同时,死亡的病原体裂解释放耐热性强的内毒素导致胃肠道粘膜充皿水肿,散在性出血或淤癍。重则有广泛而散在溃疡形成并联发全身中毒征状及剧烈的胃肠道反应,出现频繁的吐泻,引起脱水及电解质失衡而产生休克。

肉毒中毒为其外毒素在进入人体后,胃酸及消化酶均不能将其破坏,经吸收入血循环,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其中以脑干神经核为重,运动神经末梢及植物神经末梢也有损害,脑及脑膜呈现充血水肿。可有血栓形成。肉毒毒素主要对神经元肌肉接头传递有阻遏作用,发生于周边神经胆碱能纤维的兴奋传递,故临床表现以瘫痪为主。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为2~24小时,最短2小时,长者达到2~3d

2、起病较急,畏寒发热,体温达38~39℃,可持续3~6d

3、消化道症状明显,病初腹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每日3~4或数十次之多,呈水样便,有恶臭,带有少量血粘液及脓,色深黄色或草绿色,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甚至休克,尿少、肌肉抽搐等。多数病人有轻度肛坠及里急后重。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可产生皮肤潮红,醉容或麻疹等表现。

肉毒中毒除有轻度的消化道症状外,病后2~3d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内、外眼肌麻痹。继之出现球麻痹征如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舌活动无力,还可出现呼吸肌无力,常不表现出症状,直到功能受相当损害后才出现肢体对称麻痹。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有进食污染食物史。

2、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

(1)短期内同食者常集体发病,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

(2)病情轻重与进食量多少有密切关系。

(3)停止进食污染食物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4)发病季节为气温较高的夏秋季。

3、污染食物,呕吐物及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诊断可立。

(二)危重的指标

1、吐泻严重的幼儿、老年病人。

2、因吐泻严重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和休克表现者。

3、出现严重心、肾疾病病人。

五、急救处理

原则:对症治疗,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病原治疗

1、急救组织指挥 对群体的食物中毒病人要进行快速有序的抢救,成立治疗组、护理组、巡查后勤组。一要优先抢救危及生命的病人;二要留取残留的食物、呕吐物及粪便,立即送检;三要仔细检查和巡查,避免在诊疗过程中的误诊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医源性损伤;四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对征治疗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对症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

(1)腹痛,呕吐症状严重者,可注射阿托品0.5mg或654-2 10mg,口服颠茄合剂10m1一日3次,呕吐频繁者可注射氯丙嗪25~50mg,常可减轻吐症状。

(2)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者或有频繁吐及腹泻不进食者可静脉注射5%GNS和5%~10GS1000~1500m1,有高热及明显中毒症状可在静脉补液中加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地塞米松。

(3)病原学治疗如沙门菌、嗜盐菌属食物中毒可用氯霉素,但要观察血常规,可口服复方SMZ1.0g每日2次,诺氟沙星0.2g。每日3-4次或黄连素等,真菌性食物中毒可选用两性霉素B。

(4)补液治疗 脱水病人可根据脱水程度进行补液治疗,注意酸碱度和电解质平衡。轻度:口服补液。重度:可在最初1小时内静滴生理盐水500--1000ml,以补足血容量。待血压上升,脉搏增强后再减慢静滴速度,前6小时可补2000ml,全日补液可4000--6000ml,但对老年人、心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注意监护。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血压、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神志,还要观察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尿、粪),血中酸碱度、电解质的变化。

六、护理

1、熟练接诊、分诊、及时分流病人

2、卧床休息。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脉搏、呼吸、血压、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神志,还要观察病人的腹痛情况、大便次数、量、颜色等。

5、饮食:呕吐严重的病人暂禁食,缓解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

6、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关心、同情病人、紧急处理,做好稳、准、快、沉着冷静,让病人有安全感,并做好说明、开导工作,消除病人的急躁情绪,多与病人沟通,诚恳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以解除病人的焦虑的心情。

七、注意事项

1、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如肉毒中毒的病人需要与神经系统的疾病鉴别。

2、在抢救食物中毒病人过程中,切勿忘记留取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和残留的食物送检。

3、对疫情要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和加强卫生管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7d4395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6.html

《食物中毒的抢救与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