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的激发途径探索

发布时间:2012-05-08 18:40: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首先,破除思维定势

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是思维定势。

1)、破除权威定势

有人群的地方总有权威,权威是任何社会都实际存在的现象。对权威的尊崇常常演变为神化和迷信;在思维领域,人们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加思考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这就是权威定势。

A、思维中权威定势的形成主要通过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在从儿童长到成年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第二条途径是专业权威,即由深厚的专门知识所形成的权威。

B、权威定势的强化往往是由于统治集团的有意识的培植,而且权威确立之后常会产生泛化现象,即把个别专业领域内的权威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内。

C、权威定势有利于惯常思维,却有害于创新思维。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它使人们很难突破旧权威的束缚。历史上的创新常常是从打倒权威开始的。

2)、破除从众定势

A、从众定势的根源在于,人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为了维持群体生活,每个人都必须在行动上奉行个人服从群体,少数服从多数的准则;然而这个准则不久便会成为普遍的思维原则而成为从众定势

B、从众定势使得个人有归宿感和安全感,以众人之是非为是非,人云亦云随大流,即使错了,也无须独自承担责任。人们大部分的行为选择其实都是从众的结果,而很少经过自己独立的深思熟虑。

C、在传统社会中,统治阶级不断强化人们的从众定势,因而排斥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行和特立独行的人物。

3)、破除知识——经验定势

知识与经验有许多不同之处。简单的话,你掌握与了解的一些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知识;如何运用你了解的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则是经验,一般地把两种定势统称为知识——经验定势

A、知识经验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知识经验具有不断增长、不断更新的特点,从而有可能使我们看到它们的相对性,经过比较发现其局限性,进而开阔眼界,增强创新能力。知识经验又是相对稳定的,而且知识是以严密的逻辑形式表现出来的,因而又有可能导致对它们的崇拜,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由此削弱想像力,造成创新能力的下降。

B、思维上的知识-经验定势在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了思维枷锁

第一,知识经验本身是一种限定或框架,任何肯定即否定,因而使人难以想到框架之外的事物;

第二,知识与现实并不能完全吻合,而过去的经验也不一定能适用于现在和未来,因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三,知识经过纯化之后,常常只提供唯一的标准答案,既不能完全符合现实,也会扼杀人的创新思维。

C、为弱化知识-经验定势,或从根本上阻止其形成,人们应该经常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以便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它们与自己的智慧同步增长。

2、扩展思维视角

视角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层面、路线或立场。应该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1)、肯定-否定-存疑

A、思维的肯定视角就是,当头脑思考一种具体的事物或者观念的时候,首先设定它是正确的、好的、有价值的,然后沿着这种视角,寻找这种事物或观念的优点和价值。

B、思维中的否定视角正相反,否定,也可以理解为反向,就是从反面和对立面来思考一个事物;并在这种视角的支配下寻找这个事物或者观念的错误、危害、失败、缺少之类的负面价值。

C、对于某些事物、观念或者问题,我们一时也许难以判定,那就不应该勉强地肯定或者否定,不妨放下问题,让头脑冷却一下,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判定。这就是存疑视角

2)、自我-他人-群体

A、我们观察和思考外界的事物,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用我的目的、我的需要、我的态度、我的价值观念、情感偏好、审美情趣等等,作为标准尺度去衡量外来的事物和观念。

B他人视角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尽力摆脱自我的狭小天地,走出围城,从别人的角度,站在城外,对同一事物和观念进行一番思考,发现创意的苗头。

C、任何群体总是由个人组成的,但是,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个人的视角和从群体的视角,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3)、无序-有序-可行

A无序视角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创意思维的时候,特别是在思维的初期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打破头脑中的所有条条框框,包括那些法则规律定理守则常识之类的东西,进行一番混沌型的无序思考。

B有序视角的含义是,我们的头脑在思考某种事物或者观念的时候,按照严格的逻辑来进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排除偶然性,认识必然性。

C、创意的生命在于实施,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对观念和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从而保证头脑中的新创意,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这就是可行视角

最后,我们应该牢记的是——创新思维是一种习惯。要想拥有这种习惯必须得通过认真地学习,掌握各种创新思维方法,科学有序的方法才是成功的坚实基础!一、解放头脑,使学生敢想

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奥秘;爱迪生从小就异想天开,试图人工孵出小鸡,后来竟作出了一千多项发明;当今首富比尔盖茨,他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也主要是创造性思维。科学家曾言: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是由于缺乏想象。课堂上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都重要,所以教师要设计有吸引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的思维活动。想象是教学中比较生动有趣的部分,合乎情理的想象往往寓含着创造性思维。数学概念的想象是依据已掌握的各种信息,通过数学形象和数学直觉的有机结合,对数学形象的性质、特点、规律进行推想、探索和推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指出: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产生联想。联想的作用在于寻求规律、发现真理,预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属于创造性想象的。实际上,人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都离不开联想。联想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联想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扩展,是使不同概念相接近,并从中引出结论的能力。新奇的联想,可使问题别开生面,妙趣横生,并给人以美感。它是一种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如:在认识10以内数的认识时,要让他们不能只是孤立地认识,而要培养他们看到一个数就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如看到7就联想到7个人,7朵花,7辆车,也可联想到7+12+7……3+4=7。联想到7的分解,7减几等等,这样把彼此孤立的知识连成一片,便于学生求异。如:算式13-□=□则可以从储备的一大片知识中随便选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答案。

教师在指导学生联想思考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有接近才能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要有某些方面的接近处与联系,能在时间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二是有相似才能去联想,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能很做出反应,去想起与同一刺激后环境相似的经验;三是有对比才能联想,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三、解放束缚,使学生敢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言:打开一切科学的要是都是毫无疑义的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指挥大概就在于问个为什么。质疑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因,心灵的活力,如果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愿望,那么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平庸的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易引起人的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应运而生。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子,鼓励学生多发问。站在创造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重新确定认知策略,不拘泥于通常的认知方法,用新思路、新方法调控和整合已有的材料和既成的现实。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提倡、鼓励学生从不敢提问题到敢于提问题,并逐步做到善于提问题,从而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成为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

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时首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标新立异。在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质疑,不要计较问题的质量。同时,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超越教材,多方面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有位学生提出来在相同数位对齐后,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而不是从十位减起。面对质疑,我先肯定学生大胆质疑的表现,之后组织讨论,让学生明确从个位减起的道理。

其次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中,练习习题中4+4+4+2可以改为4×3+2后,一学生问:老师4+4+4+2可以改4+4+4+4-2,所以也可以用4×4-2吗?多可贵的知识小火花呀!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立即出了一题:6+6+6+3让学生讨论可以改为哪几种算式?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对同龄伙伴提出的问题倍敢兴趣。此学生提出的问题犹如一颗小石头,在同学们的心中折起层层的波澜。讨论中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旁征博引,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表达出多种想法:6×3+36×4-33×7,仅从上面小小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只要坚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学生的智慧火花必然迸发出来,潜在的学习能力也必然会得到充分的表现,会提出这样那样新意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通过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知识更加完整、充实。

四、解放嘴巴,使学生敢说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语文课上知道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但数学课上老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讲算理,所以数学课也应重视学生""的训练,针对某一问题要允许学生有争论,甚至博得面红耳赤;允许他们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甚至是滔滔不绝……教师要置学生于主体地位,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良好的情境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力的重要条件。要训练学生运用变化的观点,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思维向多方位发散。当老师精心设置提问、例题和练习时,则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引起和发动积极思维活动。设置的题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处于跳一跳,摘到桃;努努力,拿到梨的状况,这样学生必须调动已有知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组、再造,才能形成新的认知,这便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1、精心设计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就事论事,思维价值不高的提问,会妨碍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适当利用一题多问可以括宽学生的思路,增强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一问激起千层浪。

例:甲数是7,乙数比甲数多8,求乙数?

教师在学生理解了本题就是求比7多的数是多少后,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去观察,问:甲乙两数除了相差关系外,还有哪些关系;甲乙两数和是多少;两数的差是多少?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很快就理解了求比一个数多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教师还可以继续发问:如果已知的不是甲数,而是乙数,或者是甲乙两数之和,甲乙之差那么可以求出什么数?经常启迪学生可使学生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逐步得到提高。

2、精心设计例题



五、解放双手,使学生敢做、会做。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日本医学博士中修三也曾研究指出:如果要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常常使他锻炼手指的活动。由于手指的活动而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就能使全部智能得到提高。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严重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结果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诸如鸡蛋没缝就不会吃的所谓的高才生,所以课堂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学习新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发现,以低年级图形教学为例谈谈培养学生在创造思维方法上是否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

1)如《长方形的认识》新授完后,可让学生画出长、宽不定或长宽规定的长方形,从而有效巩固了新知,也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如第六册书中长方形的面积部分知识,就完全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模型通过拼、剪、贴,等来推导出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新授完后,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画一画,在实践中加强对新知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实践证明,注重知识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向思维,训练学生逆向思维,注重问题之间的多向求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关键在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的点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ea53dfad51f01dc281f196.html

《创新意识的激发途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