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2)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送东阳马生序
我小时就极其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于是)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就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逾越约定的期限。因为这样,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而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当我)已经成年,(就)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后来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以前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却)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积雪有好几尺厚,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盖好,很久才暖和过来。(我)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能够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佩白玉加工而成的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得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启示: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
附:习题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参看课下注释。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2)无从致书以观(取得,买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弗之怠(懈怠,放松(5走送之((6不敢稍逾约(超过
(7既加冠(指成人(8无硕师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9尝趋百里外(快步走(10门人弟子填其室(充满(11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12援疑质理(提出;询问(13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14俟其欣悦(等到(15负箧曳屣书箱;鞋(16持汤沃灌(热水(17以衾拥覆被子(18寓逆旅主人(旅社
(19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20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21緼袍敝衣旧絮;破22)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二、重点句子翻译。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8、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9、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三、默写。
1.开头统领全文的词语、句子是:嗜学;余幼时即嗜学。
2.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是什么?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3、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4、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5、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6、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四、问题。
1.文中通过典型事例,全面地叙述了作者求学的经历,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用坚韧不拔的精神,持续克服困难。
2.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越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因为作者追求精神享受,心中只有读书这件乐事,所以不在意客观条件。(意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以中有足乐者”是指(A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4.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B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5、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②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
6.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成年后求学道路的艰难和生活的艰苦。
7.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幼时读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苦。(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8.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9.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0、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我守信用,按时还书。(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11.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12.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1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14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从文中能够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持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5.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1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
17.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18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9.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鲜明而有说服力。20.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刻苦读书。21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现代中学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条件何等的优越,应更好的珍惜,树立准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
22.本文作者写作此文是送给马生的,你认为他读过此文后,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生读过此文后,一定明白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一,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23.读过此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写出来。
读过此文,思绪万千。我为宋濂所折服。古人尚能在那种环境下苦苦求学,孜孜以求,而我们今天,学习条件是这样优越,无忧无虑,老师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还不听,更谈不上刻苦了。对比之下,惭愧不已。我们今后要以宋濂为榜样,以读书为乐,刻苦学习。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4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理解。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理解。
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25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16、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有利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这些作法并不是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表现,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重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一词多义
1即嗜学(爱好)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性嗜酒(爱好)宁静致远(达到)学以致用(达到)3、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4、计计日以还(计算)以书假余(借)举大计亦死(事)
狐假虎威(借)计日以待(计算)盖以假寐(假装)


5手指不可屈伸(指头)6益慕圣贤之道(道理)不能指其一端(指向)得道者多助(仁政)策之不以其道(方法)咨诹善道(道理)7、患又患无硕师(担忧)8执经叩问(经书)生于忧患(忧患)阅金经(经书)9、请俯身侧耳以请(请教)10色愈恭,礼愈至(脸色)战则请从(请求)发于声,征于色(脸色)请广于君(请求)11色愈恭,礼愈至(周到)12卒获有所闻(终于)寡助之至(极点)爱士卒(士兵)13卒获有所闻(听闻)14负箧曳屣(背)闻寡人之耳(使听到)歌者负于途(背)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负势竞上(凭借)陶后鲜有闻(听说)15便舍船(舍弃)16主人日再食(吃)舍生取义(舍弃)一箪食(吃)屋舍俨然(房屋)食马者不知千里(喂)至舍(书馆)17无鲜肥滋味之享(新鲜,鲜美)18、乐以中有足乐者(乐趣)芳草鲜美(鲜艳)乐亦无穷也(乐趣)陶后鲜有闻(少)人不知从太守之乐其乐(快乐)19、奉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吃的穿的)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妻妾之奉(侍奉)

岳阳楼记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
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
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
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
很详尽了。不过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
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
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
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
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
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我以前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
么呢?(是因为)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
一、词语解释。(参看课下注释)二、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重点词: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持续,整月不晴的时候。(重点词: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7、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重点词:以,因为)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三、文章知识


1、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2、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四、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五、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

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8)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答:文章重在表述作者的见解,不着重在写景状物。六、一词多义。
1、通政通人和(顺利)2、或而或长烟一空(偶尔,或许)才通人(通过)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北通巫峡(通向)或置酒而招之(偶尔,有时)3、极南极潇湘(尽)4、斯登斯楼也(这)感极而悲(极点)斯是陋室(这)此乐何极(穷尽,尽)微斯人(这)5、乐此乐何极(快乐)6、国去国怀乡(国都)
而乐亦无穷也(快乐)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
山水之乐(快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家国恒亡(国家)7、具百废具兴(全,都)8、去去国怀乡(离开)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9、暮薄暮冥冥(傍晚)10、心古仁人之心(心思)
山间之朝暮也(傍晚)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天性,天良)11、忧忧谗畏讥(担心,担忧)12、是是进亦忧(这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担忧,忧虑)斯是陋室(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13、为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14、归吾谁与归(归依)
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做)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来,回去)行拂乱其所为(做事)
15、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16、观予观夫巴陵胜状(观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忠之属也(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6047d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eb.html

《送东阳马生序(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