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2)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想:
一般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难教、难学,以至有言曰: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为了突破这种现象,我打算分成几个板块来教学:走近作者及其时代,思路点拨,走进文本,揣摩语言、论证艺术,拓展延伸等。想通过这种形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呆板为活跃。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教学本课前,我先讲“表达交流”模块中的“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部分,重点讲驳论文的结构。希望通过这样的预设,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这篇课文。

二、案例描述
我在教人教版必修四《拿来主义》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探讨课后设置的四个练习题,结果在下面提问时,发现同学们对“课文的思路”,“拿来主义的含义,一些词语的比喻意义无法准确的把握,经过分析,我发现同学们之所以对这些问题感到困难,一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不熟,不知道写这篇课文的针对性。二是这是一篇驳论文,以往同学们没有接触这样的文章,对驳论文的思路不熟悉。三是学生把握不准课文的重点,弄不清“拿来主义”与具体做法之间的关系。
找到原因后,我在导入新课时,重点讲述了写作本课的相关背景,特别强调 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通过这样的介绍,后来在分析“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烟枪”这些词语的比喻义时,同学们大都能准确地答出来。
关于本课的思路,我先联系后面的“表达交流——学习反驳”讲了驳论文的基本结构:“列现象——示弊端——探根源——找办法”,后来在讲本课的思路时,学生回答的效果很好。

在教“走进文本,分析课文内容”时,我打破了常规的从前往后讲的教学模式,理清了思路后,直接从最后一部分“找办法”开始讲起,即先讲“拿来主义”的含义,态度、方法、目的,这样处理后,学生觉得作者的观点很好理解。而课文的前半部分,内容较单一,预设了几个问题,学生自行解决得很好。
教学过程通过以上处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答题准确率高,效果明显好于往年,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三、案例反思:
反思一:研究学情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如果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我没有对学生学情的调查,后面的讲课就没有针对性,那讲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反思二:搞好教学需要换位思考,讲述要有针对性。假如你是学生,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这些词语的深刻含义你是否会懂。只有进行了这样的追问,我们在讲课文之前,才会详细讲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的目的。述背景时就会重点强调鲁迅是针对“文化遗产”继承存在的问题写的这篇文章。这是他讨论文学遗产批判继承问题的一篇最重要、最深刻的文章。学生明确了这一背景,理解后面的“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的深刻含义就轻松多了。

反思三:要根据教学重点调整教学内容,要善于打破常规,运用新思路进行创新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本文的主旨总是把握不准,通过分析发现学生之所以把握不准,是因为学生已适应了立论文的学习,还不适应驳论文的学习。为此我采取重点突出的方式,在理清思路的情况下,直接讲课文后半部分的“拿来主义”,然后再回到前面讲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事实证明这样处理的效果很好。
反思四:语文老师是杂家,不仅要懂得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学本课如果不懂历史,政治方面的知识,要想把这一课教好是很难的。故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广阔的视野,课余时间多摄取多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能教得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自如。
反思五:要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做好这一点,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面对中国游客在国外疯狂抢购,假如鲁迅生活在今天,你认为他会怎么看?结果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进一步加深了对鱼翅、鸦片、烟灯烟枪的理解。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老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调查好学情,备好教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难的文章也会教得深入浅出,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学得轻松愉快,不但不怕周树人,反而会喜欢周树人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4cb86e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5.html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