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19-05-02 09:39: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答: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答:1.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是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2.是维系社会团结的和睦的精神纽带;3.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因此学习践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有利于鼓舞全国种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有得于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3.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答: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1.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答: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因为理想和信念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所以说是联系在一起的。

2.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为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能够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使人不为困难所压倒,能在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

3.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有如下特点:

: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4.健全性。1、思想性与实践性2、时代性与阶级性3、多样性与阶级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5、为什么说追求理想要艰苦奋斗??

答:1、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2、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的过程。正是在为了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和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练,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了。3、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

6.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间是一种什关系?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间的统一:

答: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之中的,个人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个人理想要和社会理想相适应,社会理想对个人理想起方向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包容性。在社会大理想信念这个大框架之中,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的理想,这些个性化和多样性的理想使社会主义大理想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7、联系实际论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

答:1、个人总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在确立个人的理想信念时,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必须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与个人的理想信念并不矛盾,相反,它为个人确立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3、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的柜架之内,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使个人的理想信念服从于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把为个人奋斗同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统一起来。

8、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主要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2、职业领域的理想(主要在择业时和从业中的理想追求)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4、社会领域(主要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的追求)

9、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答: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困难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10.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感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必要的。

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它们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2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1.怎样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也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尽然政治要求。)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答: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爱国主义和参加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5.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培养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3.努力学习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主义。

6、当代青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答: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7.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弘扬爱国主义情感?(P49--50)

答: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得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坚持自己的主权和利益,才能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摆脱落后与依附的境遇。同样的,也只有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才能防止西方国家的渗透,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8、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答: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 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2、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3、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如何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以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使其内化为个人的精神品质,树立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10、如何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答:1、需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2、要你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振兴中华的夙愿。

3、强烈的爱国情感还表现在拥有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把自己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摆正自己与祖国和人民的关系,做到以服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1.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指引人生方向:

答:①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只有自觉地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②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能使大学生在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不仅获得物质上的利益,而且更能够获得才智的锻炼、精神的提升。

③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2.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答: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1。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2。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为有利,侍时机成熟,使之成为人生的闪光点。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答: a.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个体的奋斗,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努力以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并进而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b.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只有当一个人凭着自己的知识,能力,体魄,品格等素质,为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创造了社会价值,满足了社会需要,才能从社会那里得到满足和尊重,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也就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4、身心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么科学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答:1a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b表现在心理 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的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心素质和心理品质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4、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与他人:a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第一,平等原则;第二,诚信原则;第三,宽容原则;第四,互助原则。b.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第一,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第三,应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2.个人与社会:(第一,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际;第二,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第三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6.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有哪些?

①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③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7.人生观的含义及内容?

含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内容: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1、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2、人生态度表明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3、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另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8.为什么说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居核心地位?

①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选折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9.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与人生价值的实现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10.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任何其他动物一样都要从自然界获取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但人又和其他动物不同,认识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就是生产劳动。

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道德的本质和起源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本质: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起源: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揭示了道德的起源,人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 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主观自生的,也不是身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2、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1)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a、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很能力。b、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很能力。

2)道德的作用: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③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围殴胡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⑤道德能够保护或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3、道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是什么?

1、历史演变: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发展规律:a、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b、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进程。

4、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方向健康发展。

5、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适应:

答: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2。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6、社会主义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7.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8.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2)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3)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

4)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1)强调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精神

(三)集体主义原则的多层次道德要求(1)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9.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2)诚实守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提倡诚实守信的美德)(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原则,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的社会风气,消除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社会公害,提高整个民族的苏浙,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0.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意义是什么?以及如何树立荣辱观?

:1、科学内涵: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意义:(1)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4)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如何树立: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2.明荣辩耻,掌握科学内涵;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11.道德的含义?为什么说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答: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1)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2)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3)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原则的基本内涵?

答:(1)强调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精神

1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

答:(1)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15.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答: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才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德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1、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意义:(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2.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3.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答:1、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2、意义(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2. 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3. 遵守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3.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1、内容:(敬岗爱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意义(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3.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来者素质的重要途径;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4.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是什么?

答: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2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5、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是什么?

答:1、含义:个人道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2、意义:1.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2.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3.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6、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答: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3.严格要求,完美道德品质。

7、完善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有哪些?

答:1、省察克治。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和整治掉所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

2、陶冶情操。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美的感受,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以各种丰富、高尚的感情和志趣,启迪自我的心灵,不断培养和加深自己的道德情感,激发道德需要和欲望。

3、慎独自律。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8、简述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点。(P122)

答:含义: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发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9.公共秩序对公共生活的意义。(P124)

答:1、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0.爱情的本质及基本特征。(P142)

答:本质: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担当责任的精神

基本特征:平等互爱性、强热持久性、纯洁严肃性

11.如何提高职业道德素质?(P139)

答:1、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2、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12.恋爱的道德要求(P144)

答: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

13.个人品德是怎样形成的?(P156)

答:个人品德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不断追求和经过长时期的行为积累,并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才能完成。

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1、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答:(1 二者的内涵与外延各不相同。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 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常常与“民主”相对称,例如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2 “法制”与“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制”是社会主 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制”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法制”,“法治”就无从生根,没有依托。“法治”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离开了“法治”,“法制”就会流于形式,丧失生命力,“法治”是“法制”的真正实现。

2.为什么说“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答:1。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2。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执法者只有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3.执法为民也是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扬;

3.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答:(1 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2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 3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

4、举类说明法律程序的重要性?

1、实体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有效实现;

2、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也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获得有效救济;

3、法宝程序规定了人们从事法律行为的方式与过程,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行时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是合法有效的。

4、人们的程序性权利与义务,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过程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例如:诉讼法中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是一种程序性权利义务的分配制度,举证方举证不力,将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5、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树立全新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国体和政体的稳固,国家的统治机能与作用,涉及国家及其全体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侵害和破坏。

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内容体系的总观念。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局部各形式冲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技竞赛的加剧,多元价值观、多元文化的出现及其对抗,贫富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突发性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对国家安全形成了新的威胁。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即国家安全除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外,还应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内容。

经济安全是国家的基础,它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抵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包括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等。

科技安全是国家的科学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威胁,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和状态。

文化安全是一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已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独立自主地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在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要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还必须特别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生态安全是指国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公共安全则是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安,还包括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

6、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

答:(1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 战略举措。 2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 然要求。 3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迫切需要。

7、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

1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 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8、依法治国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9、经济安全包括: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

10、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人治因为强调“具有高尚道德人的统治”,因此在有的场合也与“德治”相通用。 “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而“人治”则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

11、证据的特征: 1 证据具有客观性。 2 证据要具有关联性。 3 证据要具有合法性。

1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1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1 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 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3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 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 从中国国情出发。 6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14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法治国内涵的科学阐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包含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维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以及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价值取向。

1、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15、如何树立法律权威?

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道德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其次,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最后,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克服“官本位”和“权力本位”的思想。在个人权威与宪法和法律存在分歧的场合,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1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答: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在宪法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

第七章 学发法学基础理论

1.法的概念:(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2.法的本质和特征: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话的社会规范;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3.法的作用:(社会作用、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制裁作用)

4、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

1、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2、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

3、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5、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6、简述我国法的渊源。

当人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各种制定法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认可的贯例等。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5、自行条例和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7、国际条约和国际贯例;

7、分析法律适用与法律执行的关系。

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

法律执行也叫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贯彻执行的。因此,行政执法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律适用的特点:

1、法律适用是主体是司法机关,在我国司法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目前我国的司法程序制度主要包括“民事诉讼程序法、行政诉讼程序法和刑事诉讼程序法。

3、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法律执行的特点:

1、行政执行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

2、行政执法的范围比较宽泛;

3、行政执法的主动性

8、简述法律权利的特点:

答:1、来源月法律规范的规定2、是保障权利人实现自己利益的手段3、与义务相关联,义务不能孤立存在4、权利的行使受一定的限制,超出权利的范围和限度,就不为法律保护,法律禁止滥用权利。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答:1、法律案的提出、2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4、法律的公布

10、国务院的立法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答:1、提出行政法规议案2、通过行政法规草案、3、通过行政法规草案、4、发布行政法规

11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分类

答:违法行为一般有四个构成要件:1、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发人或国家机关

2、客体: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3、客观上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4、主观上有过错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12、法律的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

答:1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有利于并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2、规范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教育作用。(5)制裁作用。

13、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1)制定法是我国法的基本渊源。在我国,判例不是法的渊源。(2)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属于单独一类。(3)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的意义很小。(当代中国的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各种制定法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认可的惯例等。)

14、法律的实施和适用

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

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法律适用不同于其他国家机关实施法律的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1、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在我国司法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司法机关处理经济、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司法程序合法才能维护国家司法形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3、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调查、审理、判决等活动本身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所作出的对当事人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当事人必须执行。

15、合法行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认定:

1、行为符合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行为有利于或没有社会危害性。

2、行为主体与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符合。

3、合法行为一般无需考查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只有从事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才产生法律效果。

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一、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具有最大权威性和最高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根本准则。)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特征:

1、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人民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二、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三、我国有哪些些法律制度?

国家制度有: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制度有:

1、全民所有制经济;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3、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

实体法律制度有:

1、行政法律制度;2、经济法律制度;3、民商法律制度;4、知识产权法律制度;5、刑事法律制度;

程序法律制度有:

1、行政诉讼法律制度;2、民事诉讼法律制度;3、刑事诉讼法律制度;4、仲裁法律制度;5、调解法律制度;

四、简述我国程序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程序法律制度主要包括:

1、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是规定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参加审理行政案件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程序制度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法院与诉讼参与者人的各种民事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合义制度、回避制度和公开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3、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制度的总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诉讼管辖、诉讼参与人、诉讼强制措施、诉讼程序等。

4、仲裁法律制度:仲裁是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者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中产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法律制度是调整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5、调解法律制度:调解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和经三者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一种活动。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五、对公民人身自由的理解

答: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住宅不受侵犯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六:我国的国家机关包括哪些?

答: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国家主席3、国务院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七、消费者权益争议的主要途径?

答: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行政法本质的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是贯穿于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并由全部行政法规范反映出来的共同原则。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的规定,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任何行政关系主体不得享有法外特权,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行为要做到合理、愉当和适度。程序正当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

1、行政处罚主要分为6种,即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2、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据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在当事人的申请和参加下,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裁决以解决行政侵权争议的活动。

3、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公为: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4、《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1)政府依法保障原则;(2)权利义务一致原则;(3)和平进行原则。

5、《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以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6、《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有:依法管理原则;以人为一,与民方便原则。

7、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迈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8、《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三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四是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9、公务员法规定,下列三种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10、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

11、所谓劳动合同的特别规定是属于劳动关系范畴,但又不是一般劳动关系的特殊内容。包括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

九、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十、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都必须依据刑法的明文规定,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认为是犯罪,也不进行处罚。

2、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要求对于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等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和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结束语

一、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求的内涵是什么?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有理想:是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其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有道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有文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

4、有纪律: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纪律和学校纪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8dc5ff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c1.html

《(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