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建设易班微公益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4-08-07 23:42: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海电力学院建设易班微公益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姚丽丽

(上海电力学院 学生处,上海,200090

要: 就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一站式公益性项目——电力易班微公益平台进行初步研究,介绍该平台建设的背景与缘起,分析其运行现状与建设成效,提出进一步推进易班微公益平台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易班;微公益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class micro-public welfare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YAO Li-li

(Students' affairs Divis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20009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study on students’ one-stop public welfare project, E-class micro-public welfare platform 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It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the platform, analyzes the operating status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of it, and propose some measures to further promote E-class micro-public platform building.
Key words: E-class; micro-public welfare platform;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近年来,微公益作为新兴的公益理念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而迅速成长。它倡导从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以最广泛的公众参与,汇聚每个人的点滴之力,积少成多。这一新兴的公益模式正吸引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热情参与,成为当代大学生理想道德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生成的有效教育实践载体之一。

在此背景下,由上海电力学院易班发起和运营的易班微公益平台应运而生,它依托易班大学生互动社区优势,面向广大易班用户,倡导“易”起微公益,传递正能量,鼓励大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转发支持、捐款捐物、慈善义卖、募集爱心志愿者及组织线下公益活动等,引导大学生从微小的公益实践入手,积少成多,合力互助,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个人的一份贡献。本文对上海电力学院建设易班微公益平台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实证研究,以促进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

1 建设易班微公益平台的背景与意义

1.1 微公益的内涵与特征

“公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公共的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微”具有微小、细微的意思,甚而微是为不足道,在中国“微公益”概念最早由“多背一公斤”网站创始人余志海提出,他认为“微公益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件着手,积少成多的公益模式,强调微公益行动的两大要素,一是简单,要让很多人可以比较容易和快捷地参与其中;二是有效,通过大量普通人的参与让受助者的生活产生显著的改变。[1]。“茶缸”网创始人杨明则认为,“微公益是指将网民创造出来的价值作为公益价值,通过传递公益思想,塑造网民公益习惯的公益模式”[2]。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微公益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以全民参与、举手可行、反馈及时为显著特征,以公益精神为核心,传递公益价值和公益理念,塑造公益习惯的一种公益模式。

1.2 微公益在国内兴起

在欧美发达国家,微公益发展已有十年以上的历史,其运作已较为成熟。而在我国,余志海2009年第一次提出“微公益”概念,他发起旅游公益项目“多背一公斤”,倡导人们在出行时多背一公斤物资,将这些物资带给偏僻地区那些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此后,这一概念逐渐被接受,并随着微博的迅速推广得到蓬勃发展。20112月,中科院教授于建嵘微博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掀起了民间公益行动的第一波热潮,这项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包括公安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积极响应。同年4月,媒体人邓飞等在微博上发去“免费午餐”活动,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10月,国务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拨款160多亿元,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除此之外,通过网络和微博,一大批民间公益项目引发了公众的关注,比如北京厨子发起的“关爱尘肺病人”、广东东莞民间慈善助学团体“坤叔助学团队”等微公益活动,参与热度至今未减。

1.3 微公益对大学生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价值取向、知识储备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把握度和感染力,同时又有着强烈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阶段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微公益这一新兴事物的关注和接受。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易班微公益网络行动可以有效实现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为:一是推动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育。调动大学生从简单易行的公益点滴入手,通过对他人公益行动的自我感化以及对自身行为成果的满足实现道德责任认知、感受并上升到公益责任高度,从价值追求的层次内化为大学生本身的道德行为选择和日常生活习惯,以意识形态方式指导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公益精神的培育。二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把微公益作为连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载体,使大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自觉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将正确的理想信念外化为公益行动,从而实现正确价值取向的社会辅射和自我生成。同时他们也能够在微公益的践行中体验道德和价值,从而将公益精神理念内化为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

2 易班微公益平台建设现状

平台项目自20126月启动建设,经过项目启动、项目实施和项目总结三个阶段,20134月全面上线公测,迅速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喜爱,各级领导对这一新的公益模式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现从平台基本构架和活动开展情况两个方面介绍项目总体探索和实施情况。

2.1 基本构架

易班微公益logo以红色为基调,红色代表爱、希望和热情。logo整体为“力”字造型,并在构图上融入“丝带”和“闪电”造型,寓意是上海电力学院微公益行动,秉承中国志愿者服务精神,微小而聚力,服务社会,传播文明。平台包含“首页”、“公益简介”、“公益项目”、“我的公益”、“联系我们”五个功能模块。“首页”显示“求助信息推荐”、“帮助信息推荐”、“公益动态”,并设置了爱心排行榜,用户可以通过发起、支持活动获得爱心积分;“项目简介”介绍本项目运作的理念、意义和活动开展情况;“公益项目”中可以按照校区、类型和状态显示目前两校区正在进行和已经结束的求助或帮助项目;用户在“我的公益”栏可查阅自己发起和支持的求助或帮助;用户点击导航条右侧红色箭头即可“发布求助/帮助”。

2.2 学生参与活动情况

电力易班微公益平台以其简单易行的操作流程降低了大学生参与公益的门槛,极大调动了大学生参与公益的兴趣和热情。截至2013531日,平台发布求助帮助信息100余条,3000余人次参与各项线上线下微公益活动。项目组以问卷调研的形式对大学生参与平台微公益现状进行了调研,主要涵盖对电力微公益的认知状况、关注程度、参与频率、参与意愿等,并了解对平台建设的看法。在有效回收的375份问卷中,80.8%的人听说或参与过微公益活动,48.8%的人表示听说或了解易班微公益平台;对于是否愿意参加易班微公益,有29.3%的人表示十分愿意参与,比较愿意的和“可参与也可不参与”的分别占41.9%28%;在所愿意参加的易班微公益活动中,按照受欢迎程度分别是转发、祈福寄语、捐款捐物、支教助学、关爱弱势群体、呼吁环保及爱护动物。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微公益有一定的关注,并且普遍认识到微公益的价值,愿意参加到公益活动中来。大学生面对各类微公益活动,会更青睐契合自身特点的公益类型。同时发现,尚有部分大学生没听说或尚未参加过微公益活动,另外一部分同学参加微公益活动的意愿不强烈,主要是因为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微公益的理解与认知、微公益宣传与运行中的缺陷、微公益活动制度化不健全等,这也是易班微公益平台建设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3 进一步推进易班微公益平台建设的思考

3.1 引导大学生参与微公益行动 培养崇高人生价值观

微公益的价值理念是,“以公益具象化为手段,以低门槛、草根化的特点为大众提供力所能及、有所施为的广阔平台,以广泛的社会参与实现社会群体道德品质的内化和提高”[3],我们应通过公益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与情感体验,感悟对微公益和公益精神理念的理解,充分感知价值目标,进而内化为持续从事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微公益活动的强大动力。如雅安地震发生后,发起的对灾区人民的易班T恤义卖活动,每购买一件T恤就是为灾区人民奉献了一份爱心!为暑期社会实践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带去旧衣、书籍或者文具等活动,以这些简单易行的行动,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从事公益实践,深化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验和对公益精神潜移默化的理解,达到知行统一,形成崇高的价值观。

3.2 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 推进平台规范化运作

当前,国内微公益作为公益的一种特殊形式,崇尚的是人人参与和即时参与,尚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然而,易班微公益的有序开展依然要求一定程度上的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应加强对发布信息的审核和推荐。网络虚拟空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实的公益信息不仅骗取参与者人力物力的付出,且严重影响和打击公众参与微公益的热情。因而易班微公益管理团队必须对发布信息的严格审核,提高平台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建立微公益活动后续信息反馈机制。所有人对微公益实施状况享有知情权,发起者只有公开反馈信息,做好后续工作才能得到参与者的认可。可行的解决方案是,“采取透明化操作,解决线上线下捐助渠道和善款使用情况的问题,并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4],使参与者能够核实自己的公益付出并保持更高的热情,促进微公益的良性有序发展和常态化模式”。

3.3 统筹社会公益资源 努力提升自身品牌效应

易班微公益的组织力量还相对薄弱,其影响力和动员力都较为有限,促进微公益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除了依托易班社区和校内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支持外,更需要借助社会公益资源,努力提升自身品牌效应。一要整合校内公益资源,集结学校公益力量。如与校爱心基金会、校红十字会、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及一些学生团体爱心银行、环保社、春雨行动、衣暖万家项目组等达成合作,形成多方互助合作,共享公益资源、共建项目平台。二是调动社会公益资源,携手企业助力公益。企业有很多简单便捷的参与方式,如捐款捐物、呼吁倡议、直接发起活动等,通过企业合作可以有效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把公益活动的主题和观念,根植于大学生心中,有利于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公信力和持续性的微公益活动,企业也将通过微公益行动彰显企业责任,提升公益形象,增强公众的好感度。

3.4 开展微公益理论研究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新新经验。只有这样,理论本身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尽管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微公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大学生的参与尚无群体效应,但调查显示,微公益实践正以其契合大学生优势和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微公益实践当中蕴含着极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功能,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塑造发挥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致力于建立与从事相关理论研究,填充微公益与大学生关系、特别是微公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空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指导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新载体的实践。

4

电力易班微公益突破和拓展了公益行动的空间,使新时期传统公益模式获得了有效补充,对于其他高校以微公益活动为载体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也将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依然处于摸索和完善之中,未来建设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过程中需要政府建立立法体系和规范机制,需要上级的支持和帮助,需要广大师生的呵护和积极参与,电力易班微公益模式才能在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上走的更好、走的更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870ec9e89eb172ded63b7b6.html

《上海电力学院建设易班微公益平台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