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谥号

发布时间:2020-04-09 12:58: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的谥号
作者:刘玉海  尤玉斋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2年第36

        谥号是中国古代文化在特定环境中的产物。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他们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也就是说,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的选定,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个人有了谥,就等于名字之外又多了一个别名。当然,谥号对官员比较严格,不到一定品级是不给的,门阀时代最为严格,到后来寒族兴起,再加上皇帝为笼络读书人,也打破了这个规定,只要是有一定地位的都可以授予谥号。这种制度大约起于春秋时期,秦朝间断,西汉又恢复,沿用至清末。

        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含义,用来称死者的美德、恶德等。谥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表扬的,如:道德博厚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疆敌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容仪恭美曰昭,圣善周围曰宣,安民立政曰成,安乐治民曰康,布德执义曰穆。

        2.批评的,如:乱而不损曰灵,去礼远众曰炀,暴虐无亲、杀戮无辜曰厉,好乐怠政、外内从乱曰荒。

        3.同情的,如: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

        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如:秦穆公、楚孝成王、魏孝文帝。

        对王或皇帝而言,我们从他得到的谥号可以看出他的为人、政绩或遭遇。如春秋时的楚灵王,杀侄自立,后自己又死于内乱之中,谥为灵王,正合实情。其他著名的例子如隋炀帝、晋灵公等也是如此。西晋晋愍帝亡于后赵,其谥号便基于在国遭忧。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没有恶谥。谥号有善恶之分,是在西周共和以后。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王,国人发动暴动,他被放逐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就死在那里。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后来谥号除皇帝外,大臣大多用两个字,例如:宣成侯(霍光)、忠武侯(诸葛亮)、文忠公(欧阳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78a686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0b.html

《古代的谥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