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纲与腕足动物门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0-05-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双壳纲与腕足动物门的对比
腕足类属拟软体动物门,也可作为触手动物门的一纲,但现在多作为独立的腕足动物门。属原口动物,真体腔类,如酸浆贝、海豆芽等。身体背腹各有一枚贝壳,腹壳比背壳稍大一些,呈深凹形。有时用腹壳直接附着在其他物体上,或通过腹壳后端的孔,从背腹壳之间伸出肉质柄附着在岩石或其他动物体上,或插入泥中生活。
身体的主要部分(内脏囊)为背腹两片外套膜包裹,外套膜上有刚毛。围着口的总担(总担子)很发达,而成为复杂的腕,其上生有触手,里面有腕骨,消化道短,弯曲成V字形。有的无肛门(有关节类)。
消化道和体壁之间的空隙是真体腔,由着生在消化道上的肠系膜,分成左右两部分,还有两片横隔把体腔又分为前、中、后三部分。生殖腺发达,位于体腔壁上。有肾管一对,兼做生殖腺输出管。神经系统属表皮性的,不发达,脑和食道下神经节由国口神经环连系。海豆芽类有平衡器,酸浆贝类的幼虫有眼。胃的后方血管膨大,属开管系统。
雌雄异体。卵裂不属螺旋型。体腔囊由原肠壁游离的中胚层细胞集合而成。幼虫近似星虫类。贝壳的构造和化学成分与软体动物的完全不同。从暖海的浅滩到深海海底都有分布。繁盛于古生代,随着时代的推移而逐渐衰退。可作标准化石。体型多小,长宽最多2.5公分,有的仅1公分左右,有些化石种类可宽约38公分,最大的现存种类长约10公分。化石种较现存种类形态变异大,一般体呈舌状或卵圆形。
表面光滑,或有刺,或覆有板状结构和嵴。多淡黄或白色,但有的具红条纹或斑点;有的粉红、褐色或深灰色。双壳之间有或无齿及槽(,无铰类的壳以肌肉相连(如海豆芽属,海豆芽肉质的柄自两壳间伸出,能屈曲及运动,用以挖穴及将身体固定於穴内,无铰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肠及肛门。消化道周围围以肝,外套腔内有总担。体内有肌肉帮助开壳及使身体侧向移动。有铰类的壳后端渐尖,如喙状,分3层,外层为角质层。腹壳较大。铰可宽可窄。以坚韧、纤维质的柄附著於物体表面,有的种类以腹壳的喙状突起胶著生活,其外形似鳞片或牡蛎。许多有铰类於喙与铰合线间有一平或弯的壳,称为后转板,腹后转板中线处有三角形的三角孔,柄由此伸出。
1 / 2



铰合齿有两种类型。有铰类的躯体由体壁横分为后部的内脏腔(充满体腔液及前部的外套腔(充满海水。消化道U字形,分口、胃及肠,无肛门,废物从口排出。肝脏围绕胃脏,生殖线4对。排泄器官为原肾。神经系统有两个神经节。外套膜缘有刚毛,外套腔内有总担,呈环形,上有纤毛,用以激起水流并使之进入口内。体内有多组肌肉,用以开壳、闭壳及运动。
双壳纲,软体动物门中种数仅次于腹足纲的1个纲。因有两片贝壳而得名。由于头部退化,足呈斧状,体躯两侧各有1对瓣状鳃,所以又称无头类、斧足类或瓣鳃类。本纲中的许多种为重要的养殖和捕捞对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软体动物门中种数仅次于腹足纲的1个纲。因有两片贝壳而得名。 由于头部退化,足呈斧状,体躯两侧各有1对瓣状鳃,所以又称无头类、斧足类或瓣鳃类。本纲中的许多种为重要的养殖和捕捞对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外部形态体侧扁,左右对称,具2片外套膜和贝壳。两壳背缘突出部为壳顶,有的种壳顶前面有小月面,壳顶后面有明显的楯面。绕壳顶具明显的同心生长线,有些种还以壳顶为起点,向腹缘伸出放射状的肋或纹。壳表的雕刻和花纹因种而异,有些种壳表还具毛状壳皮。
壳背缘较厚,内方具齿和齿槽。齿有原始的列齿型,如湾锦蛤;有铰合部两侧对称的裂齿型,如三角蛤;有两壳齿数相等的等齿型,如海菊蛤;有主、侧齿分明的异齿型,如文蛤、镜蛤等;又有齿特化的带齿型,如海螂;有齿退化的贫齿型,如贻贝等。齿数和形状是重要的分类依据。齿和齿槽构成铰合部,在铰合部还有具弹性的韧带,可使贝壳张开。贝壳内面光滑,肌痕明显,珍珠贝和蚌科的种类还具有美丽的珠光
乍看起来很像双壳类,但和它并没有多大关系它们壳的大小和曲线都不相同。腕足类的铰合部喙,以肉柄固着。腕足类现在比较稀少,但在5亿年至
45亿年前,它们远比双壳类常见。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31e35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dc.html

《双壳纲与腕足动物门的对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