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11-06-14 09:45: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075 0713063014 钱进

对于文革时期的八个样板戏

“革命样板戏”是“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之后又出现了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等第二批“样板戏”。这些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样板作品”。

京剧《红灯记》

《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黄泳江。《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虎林铁路上的“辉崔”小站(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剧作家沉默君的作品电影《自有后来人》1963年在全国上映。哈尔滨市京剧院演出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凌大可、夏剑青改编成沪剧《红灯记》。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指示中国京剧院总导演阿甲排演京剧《红灯记》。

1964年两个京剧版同时参加了全国现代京剧观摩汇报演出。江青决定把两个剧合并为《红灯记》,主角从李铁梅变为李玉和,剧中人王金才改名王连举,还改变了一些唱腔、动作、场景的设计。1965年初,《红旗》杂志发表了署名翁偶虹、阿甲根据同名沪剧改编的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本。故事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

京剧《沙家浜》

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军团为主的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数十名伤病员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沪剧《芦荡火种》上演后,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强烈反响。

批评这部小说的老先生们所持反对理由不过两点:一是与史实不符;二是对情节难以接受。
京剧《智取威虎山》

1958年,上海京剧院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最初由上海京剧院一团创演于1958年夏。

故事讲述了1946年冬,我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取得辉煌胜利,为落实毛主席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指示,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一支追剿队进入深山,以便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座山雕土匪武装。少剑波派侦察排长杨子荣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自己则率领追剿队进驻夹皮沟,发动群众恢复生产,组织民兵。杨子荣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多次战胜凶恶狡猾的座山雕的盘问与试探,取得了座山雕等人的信任,被封为威虎山老九。他利用九爷的身份,以练兵为名,送出情报,彻底消灭了这股顽匪。

京剧《海港》

《海港》(原名《海港的早晨》)原本是上海京剧院1964年排演的一部反映码头工人教育下一代体裁的淮剧。由著名淮剧演员筱文艳在剧中饰女主角、党支部书记金树英。这出戏演出后受到码头工人的热烈欢迎,刘少奇和周总理也都给了肯定和鼓励,并亲切接见了筱文艳等演员。1964年冬,正致力于京剧现代化的江青在上海观看了这出戏也很感兴趣,并产生了将其搬上京剧舞台的想法。他对陪同她前来看戏的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张春桥说:《海港的早晨》体裁不错,也可以编成京剧嘛!

江青既有此想,素来视江青话为圣旨的张春桥二话没说便亲自挂帅,组织上海京剧团一班人马将淮剧《海港的早晨》改编成了京剧,并将剧中主人公名字由金树英改为方海珍,剧名也改成了《海港》。故事讲述了装卸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组长高志扬和工人们将一批出国稻种装上驳船转运外轮,又将堆在露天的出国小麦运进仓库。青年工人韩小强轻视装卸工作。暗藏阶级敌人、调度员钱守维乘机将玻璃纤维装进包内以破坏我国声誉。方海珍发现事故连夜翻仓,马洪亮又对韩小强进行阶级教育,从而揪出阶级敌人,完成了援外任务。

京剧《奇袭白虎团》

该剧由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参照的是《志愿军英雄传》中《奇袭》一文,后经孙秋潮执笔加工。此剧的初创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早在1955年就进行了首演,1958年志愿军回国后,该团与山东省京剧团合并,遂修改上演此剧。

1964年,为参加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进行复排,尚之四导演,孙樟、曲志刚等舞台美术设计。宋玉庆扮演严伟才,邢玉民扮演韩大年,方荣翔扮演志愿军团长,殷宝忠扮演志愿军政委,俞砚霞扮演崔大嫂,栗敏扮演李大娘。文革期间,《奇袭白虎团》被封为样板戏,该剧的导演尚之四和编剧之一孙秋潮却成为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横遭批斗。山东省京剧团曾一度调往北京,编入中国京剧团。1972年,该剧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艺术片,基本保留了该剧的风貌。

芭蕾舞剧《白毛女》

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当时苏联红军已经向德国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白毛仙姑」的传说,创作出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之后这出歌剧还在国统区演出,广受赞誉。

白毛女人物原型来源于是1930年代末就在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19445月,《晋察冀日报》记者李满天给周扬写信,讲述这一故事: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

故事讲述了佃农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做豆腐用的卤水自杀(在芭蕾舞中被黄世仁用手枪打死)。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逃入深山,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结尾处,村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声讨黄家的罪行,庆贺穷苦人的重见天日。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本剧是六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的;是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19649月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首演时,周总理出席并邀请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观看。1964108日毛主席观看,称赞《红》剧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此后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观看,并屡屡招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

故事讲述了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清华,由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她几次想逃出地主的樊笼,结果还是被抓了回去投进阴森的水牢。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清华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她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琼崖独立师里一支完全由劳动妇女组成的战斗连队——红色娘子军。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战斗中,清华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交响音乐《沙家浜》

1965年前后,北京京剧院的一出名叫《芦荡火种》的戏引起了江青的注意,她指示中央乐团的人去北京京剧团观摩。中央乐团的团长李凌等人看过之后觉得不错,在体会江青的意思之后决定叫指挥李德伦去抓一抓,看看能不能把后来改名为《沙家浜》的这出京剧改编成交响乐,只说是做试验。李德伦于是找来业余创作组的几个人,开始了创作。

交响音乐《沙家浜》以中央乐团业余创作组成员为主,主要执笔者有四位:杨牧云、邓宗安、谈炯明和罗忠 。罗忠 是乐团专业创作人员,与谈炯明等业余创作者私交甚厚。不久,罗忠 写出了《坚持》一场,描写的是郭建光在芦苇荡中坚持斗争的一段,有独唱、合唱,有主旋律,结果乐队一演奏,效果很好。京剧原有的气势、气氛拿大乐队一,很有感染力。于是共同构思,分头执笔,三个月后草成初稿。

谈炯明说:虽然在创作之初就知道是江青下达的任务,但在具体创作中江青并没有指手画脚。《坚持》一场成功了,上报林默涵,就开始铺开干了。完成后,中央乐团在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礼堂进行汇报演出,江青审查通过,正式定名为交响音乐《沙家浜》。随即在北京音乐厅向公众首演,大获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416721c650e52ea5518985c.html

《中国近代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