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街区空间结构模式探讨 - 陈锦富

发布时间:2014-03-13 22:02: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66□ 陈锦富,卢有朋,朱小玉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街区空间结构模式探讨[摘 要]街区是居民日常出行的集中场所,也是组织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从居民的出行需求与各类设施的可达性需求出发,建构城市中低碳街区的空间结构,使各功能用地与空间可达性最大效用耦合,并以此为指导建设功能混合的城市街区,有助于减少主干路上的交通拥堵,降低街区内部居民的机动车出行比例,进而降低碳排放量。[关键词]低碳街区;功能混合;可达性;空间结构模式[文章编号]1006-0022(2013)01-0066-0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Low Carbon City Block Spatial Structure/Chen Jinfu, Lu Y oupeng, Zhu Xiaoyu[Abstract] City block is the basic unit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Low carbon city block spatial structure will maximize land use and accessibility. Mixed use block will ease traffic jam and lower car uses, and therefore lower carbon emission.[Key words] Low carbon city block, Mixed use, Accessibility, Spatial structure1引言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行的住房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单位大院的解体,原本由单位大院组织的居住、工作及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演变为在城市层面组织,由城市承担全部的居住和社会服务功能。原本由单位大院构成的复合功能的街区,逐步演变为单一功能的街区(或居住或商务或产业功能)[1],这导致了居民的日常出行日益从单位大院内部转移到城市道路上。与此同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机动车尾气排放所致的高碳排放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生态环境变化带来不可逆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共有47.6%的家庭使用私家车出行,碳排放均值达4 100 kg/户。中国正在经历并且将继续延续快速城镇化。过去中国的城镇化普遍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不符合健康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新区空间组织的拓展与旧区空间组织的更新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通过改善城市空间组织减少城市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街区是构成城市整体空间的“细胞”,街区的空间结构对城市系统运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现代城市基本遵循以城市主干路网络构造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建设模式,城市主干路在城市功能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流通作用,而由城市主干路所围合的空间也成为构造城市整体空间的基本空间单元。本文所研究的城市街区即是指由城市主干路所围合的城市空间单元。过往的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较为重视两个层次的城市空间研究:一是宏观层面的城市功能组织,研究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格局,对街区内部的功能组织并不涉及;二是微观[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9BZZ045)陈锦富,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有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朱小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09329026fff705cc170a69.html

《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街区空间结构模式探讨 - 陈锦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