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文章

发布时间:2013-11-07 18:13: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观鸟经济链揭密 

  观鸟,这种在19世纪末于欧洲兴起的贵族运动,10年前悄然在中国出现。如今,丹麦、瑞典、法国、美国等每年约有百万人从事这项活动。观鸟,不仅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在北美已成为继户外运动后的又一户外产业,每年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250亿美元,并可提供6万多个就业机会。中国目前的观鸟群体正在壮大,已带动与之相关的各种消费,它正成为新的商机

    每周三晚上,一群人总会准时出现在北师大教学楼2楼312室。他们不是为了聚会,而是来聆听讲座。尽管每次讲座的内容略有不同,但都与鸟有关。

    有些人已经坚持了3了年的时间,从没感到厌倦。即使在禽流感危机四起的9月、10月、12月,他们还依然前往聆听讲座,而白天则是到山林、原野、湖沼、海滨、河畔、草地、公园等鸟类活动和栖息地,透过镜头,欣赏它们优美的体态,缤纷的色彩,自由的飞翔,以及觅食、鸣叫、求偶等生活习性。

  

国际爱鸟人的乐土

    每年的洞庭湖观鸟节,对观鸟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盛会。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观鸟人都会在此聚集。12月寒冬的天气下,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及中国青海湖的鸟类也会云集在洞庭湖。

    2005第四届洞庭湖观鸟节因防控禽流感被取消,对很多观鸟爱好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遗憾。

    赵欣如已是3届大赛的评委,也是北师大的一位教师。我觉得这对很多鸟友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因为每次大赛,全国各地的鸟友都会借此交流和沟通。

    据他介绍,观鸟大赛就是让观鸟人自己组织队伍参加比赛,然后在规定时间段看哪个队伍看到鸟的种类最多。

    为了观测到更多的鸟,参赛队员往往会把食宿都压缩到最简单状态。洞庭湖大赛如今已闻名全国,但在国际上,北戴河正成为国际观鸟者的热土。

    2005年5月在北戴河举办的中国国际观鸟大赛,让北戴河声名鹊起。这次比赛吸引了英、美、法、丹麦、挪威、瑞典、澳大利亚7个国家以及国内的共38支队伍308人参加。

    参赛中的英国著名观鸟人士马丁威廉斯1985年就来到北戴河观鸟,20年来,他从没间断过,至今说起那些经历还兴奋不已。

鸟友秘密

    虽说国内观鸟的兴起是近十年的事情,人员数量还无法与国外相比,但热情丝毫不逊于国外。雷鸟,红隼,高山兀鹫,他们都是因爱鸟而取了与鸟有关的名字。

    在内部,他们还有自己的称呼,比如鸟友就是观鸟人对同行的称呼,鸟书指的是鸟的图录,当鸟友一起自驾车出去观鸟的时候,这个车就有了个别名鸟车。在车上拍照,几杆长焦镜头从车窗口伸出去,炮车的雅号也就这样出来了。

    雷鸟,是北师大教育系研三的学生。来自长沙的他因对鸟的热爱而成为一个忠实的观鸟人。一次讲座让他在全国留下了追逐鸟的踪迹,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海南三亚,他看到了很多种类的鸟也结交了不少朋友。如今的他,已经可以识别500多种鸟,他说即使是一个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也不过能识别100多种。

观鸟人的苦和乐

    舒晓南是北京一家媒体的摄影记者,工作的原因让他无法去全国各地观鸟,他只好在北京周边从事这项活动。近15年的观鸟习惯,使他坐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想往外看鸟。对于北京鸟类的变化,在他看来麻雀明显比他观鸟初期少了很多。

    他认为,麻雀的减少是因为城市钢筋水泥的增加让它们没有筑巢的地方,对于垃圾的封闭式管理也让麻雀的食源减少。10年前,他说还可以在街头看到鸟,但现在,他想观鸟就必须得开车到郊外。

    在采访的间隙,他突然指着窗外问:你看到一只鸟没?第一眼,我没有发现,仔细看才发现在斑驳的树叶中有一只鸟蹲在那里。这种鸟叫做腊尾雀,在北京原来是不太常见的,但由于城市气候变暖,现在在北京也就可以见到它们了。

    一般人都会认为乌鸦是黑色的,其实乌鸦的颜色是黑白两色。学习摄影的舒晓南对于美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任何一只鸟,就算是乌鸦,只要你靠近了,你就可以发现它身上金属般的光泽,更不要说那些红的绿的鲜艳的鸟类。

    发现很容易,但把发现的美丽留下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每一次拍摄鸟,对舒晓南来说都是一次艰苦的战斗。为了拍摄鸟,他只能长时间蹲着,因为坐着不便于移动,站着会惊动鸟。只能蹲着慢慢前移,蹲久了,人有时会双腿麻木。但拍下一张好的照片的成就感,则会抵消这一切的不适。

    除此之外,让业余观鸟人感到高兴的是,他们还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数据,有时也会发现一些科学家没发现的新东西。

    据说火烈鸟是中国没有的鸟类,但在岳阳洞庭湖上就被业余观鸟人发现了。这就为中国鸟类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所以,现在很多专业组织都提供资金给业余的观鸟协会,为自己的科研帮忙。

中西观鸟比较

    不过,比起西方的观鸟来说,中国内地的观鸟时间还很短,据说仅有10年。而英国人业余观鸟则有100年以上的历史。许多人从小看鸟,有钱的人还去非洲、美洲、澳洲、东南亚,一个从小看鸟的人,到五、六十岁,野外目击鸟种往往能达到四、五千种。而在国内,一个有经验的观鸟人,能够达到五六百种就很不错了。

    外国人在中国观鸟则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初。在《外交官夫人的回忆》一书中,有对观鸟的简单描述。当时,英国设在新疆喀什噶尔的总领馆里,一群百无聊赖的人正在为时光的迅速消逝而发愁。外交官的夫人们却想到了去山野中观鸟,这是比较早关于在中国观鸟的记载。

    真正群众性活动的观鸟则是1996年10月,当时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中国大陆举办了群众性观鸟活动,其后1997年春,北京开始组织群众性观鸟活动并着力培训观鸟骨干,中国业余观鸟群体才逐步兴起。这比起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的观鸟发展,则要慢很多。

    不仅有时间上的差别,人员组成和设备也和西方的观鸟人有显著的不同。西方观鸟的人员构成是有闲有钱人,或者说是高收入人群。他们穿梭在世界各地,用世界上最好的设备,开着名贵的越野车在野外寻找各种珍稀鸟种。

    但在中国大陆,业余观鸟人员的构成有大学生,也有低收入者。因此无法造就西方观鸟那样稳定的群体。不过真正长期坚持下来的还是那些中等收入偏高的人群。舒晓南说他观鸟圈的朋友的平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除了业余人员,中国很多地方也建起了观鸟协会,但北京观鸟协会还在筹备中,据说是没有被批下来。北京观鸟协会负责人之一赵欣如说起这些就唏嘘不已。

    他说,西方自然保护意识已深入人心,而在中国大陆,很多人则会疑惑:观鸟,鸟有什么看的?他认为中国观鸟要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还需要时间。

观鸟人的一天 

    自我是舒晓南用得最多的词,他可能是长年与鸟打交道,反而不善与人交谈。他说观鸟的感觉是很自我的,你无法了解,而我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十五年前的一天,当他走近一只鸟的时候,他突然被鸟的美丽吸引,或者说被征服,从此就沉浸于鸟的世界里。

    今天是周末,按例他又要驱车20多分钟,远离城市的喧嚣,到郊外安静的大自然中与鸟对话。

    一大早,他就给鸟友打电话,三个人约好集合点,各自带上工具出发。

    由于新年后的北京陡然降温,路面很滑,他们不得不放慢车速,但却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大家说话很少,都在猜测,寒冷的冬天,会看到什么稀有的鸟。

    到了目的地,3个人各自支开三脚架,然后用单筒望远镜观察。舒晓南有两个望远镜,单筒的用三脚架来固定,双筒的则是为了在移动中看鸟。

    今天,他们的运气不太好,观察了3个多小时,也没有发现目标,他们却没有出现丝毫的焦虑。据他说能否看到鸟,在出发前往往是不可预知的。满怀兴致而去空手而归也是常事。但很多的时候,他给自己留下了精彩的纪念,那些纪念就是他拍摄的一张张照片。

    2003年,他代表北京绿家园队在洞庭湖观鸟大赛中得了第一名。他现在在观鸟圈子中已小有名气,还是中国观鸟网论坛的版主。

    中午时,他们拿出干粮就着矿泉水当午餐,并不拿开三脚架,因为在一边就餐时,可以瞄上两眼。惊喜有时就会在不经意间出现,他们今天真见到了腊尾雀,舒晓南感觉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赶紧取出相机,随时要把美丽的瞬间留住。

    其实,如此的惊奇并不是天天都可以遇到,有时候站10多个小时,也许什么都看不到。

    但对于更痴情的观鸟人来说,他们往往会在野外过夜,等待鸟的出现。雷进宇就是一个足迹遍布全国的观鸟人。虽然才20来岁,他观鸟的范围从海南到黑龙江已遍布大江南北。有时出去三天、五天,甚至十来天。

    观鸟不同于其他的户外活动,相机和三脚架本身就负重很大,差不多在20斤以上,这也让他不能带上帐篷什么的。

    每次出去有时候就住保护区,有时候就找个地方凑合。至于吃饭,那也是随便解决,碰上观鸟比赛,比如规定24个小时,或者36个小时看哪个队观鸟的种类最多,吃和睡也就能省下就省了。

    拍鸟,就如同鬼子进村,要猫着腰,慢慢走,这些让他们在艰辛的等待和捕捉中却感到无比快乐。

观鸟成本及背后商机 

   一个专业观鸟人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三脚架、一台好的单反相机、一个单筒望远镜和一个双筒望远镜,这至少需要5-6万元人民币。不过,这些设备都是一般的品牌,如果是名品就不是这个数字了,舒晓南认为这是导致中国内地没有出现大量观鸟人的原因,高消费注定只是少数有钱人的游戏。

  如果加上自己的坐驾就不止几万了,每次到自然保护区还要付门票及观鸟的差旅费等。舒晓南说他每周仅观鸟一次就要花费200多元,他打算在今年年初花上6-10万元再去买一个好的相机。

  因为专业观鸟人的投入比较大,所以中国的观鸟也远没有西方观鸟声势浩大。

  据有关方面统计,在西方,观鸟早已是十分盛行的一项户外活动。英国、丹麦、瑞典、法国、德国等国家每年都有数百万人观鸟,观鸟在北美地区业已成为一项主要产业,每年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250亿美元,并可以提供6万多个就业机会。

  美国全年有400万人次观鸟或进行观鸟旅游,其人数超过狩猎、钓鱼、高尔夫运动,成为仅次于园艺的第二大户外运动。

   而在加拿大,以观鸟为主的野生动物生态旅游每年为加拿大贡献60亿加元的产值。从观鸟产业的发展经验看,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观鸟便开始出现产业的趋势。

  在观鸟形成产业的过程中,随着观鸟人群的不断壮大,将会对观鸟地的餐饮、交通、住宿、旅游产品开发等产生直接的经济拉动。当然中国现在人均GDP隔4000美元还比较远。

   中国的观鸟业由于受社会经济生活等因素的影响,起步比较晚,在上世纪末观鸟者尚仅有数百人。

    但中国的观鸟业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庞大的观鸟人群,原来全国才百人观鸟,现在单四川就有500多人。国外观鸟者也纷至沓来。

    很多地方都成立了观鸟组织,并举行了大量观鸟活动,如北京、上海(东滩)、深圳、湖南(洞庭湖)、江西(婺源)、河南(董寨)、河北(北戴河)等。

    这些活动对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观鸟产业在中国正孕育着数十亿元的巨大市场。

    北戴河每年都吸引着很多国际观鸟人。有人把它称为观鸟圣地,北戴河旅行社趁此推出专项观鸟旅游。据北戴河旅游局公布数字显示,随着观鸟逐步被人了解,观鸟的普及范围在慢慢扩大,观鸟也开始成为北戴河旅游经济的重要部分。

    二十年来,北戴河接待国外观鸟人士超过3000人次,高峰时期同一天在北戴河金山宾馆入住的外国观鸟客人达到150人。

    自1999年北京有了业余观鸟爱好者,每年春秋季到北戴河观鸟逐渐成为北京鸟友的固定活动,而外地鸟友到北戴河观鸟也已开始,这些正推动着北戴河的经济发展。

翁煜卿

东园小学

五(4)班

2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d36f32b7360b4c2e3f6451.html

《观鸟文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