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桃花源记》中的渔人视角

发布时间:2019-08-19 01:59: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谈谈《桃花源记》中的渔人视角
作者:徐艳霞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1年第11

        学语文,读文学作品,是一个常学常新的过程。蒋捷有词《虞美人·听雨》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很形象地告诉我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处境不同,面对同一事物,生出的感悟与体会必定不同。《桃花源记》这文章,自己和它结缘很久了,从初相识,到以后的几轮教学,外加多次听公开课,可以说对此文是历久弥香,愈嚼愈有味。

        以往读《桃花源记》,只关注到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也就是说,我关注的是桃花源这个客体,关注的是作者笔下的景物与民风,并不曾留意文章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渔人。说渔人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线索人物

        渔人发现了桃花源;渔人在桃花源里停数日,引领我们感受桃花源如诗的风景,淳朴的民风;渔人离开了桃花源,并引领太守重寻桃花源。渔人是线索人物这个作用很容易理解,这里不多赘述。

        二、作者代言人

        我们认真剖析渔人性格,就会发现这个渔人不是一般的渔人。文章开头说武陵人捕鱼为业,可见他是个职业的渔夫,可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表现得很不职业,一个把捕鱼当事业的人,怎么可以忘路之远近呢?可见他有点心不在焉。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夫的眼里已没有鱼了,他的心随花瓣的飘落而摇曳,这还是一般的渔夫吗?这样审美的目光,必定是个诗渔了。欲穷其林,他彻底忘记了捕鱼这件事了,这与普通渔民眼中唯有柴米油盐生计琐事多么不同啊,我们不由得联想到陶渊明自己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个不专业的农人和这个不务正业的渔人何其相似!进入桃花源,渔人并不急于赶快回去捕鱼,而是停数日之后才辞去,这等从容和悠闲,更有陶氏之风了。离开桃花源,渔人还要诣太守,说如此,可见他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一下猎奇心理,他见太守,必是有其目的的。什么目的呢?让他违背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承诺?他不是将此事透漏给家人邻人,而是急匆匆直奔太守,可见他是希望太守这个执掌权柄的人能够有所作为,什么作为?当然是构建现实中的桃花源。由此,我们推断,渔人就是陶渊明的代言人(但不能说渔人就是作者本人,渔人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他的身上折射了作者的思想)。陶渊明假借渔人之名,构建自己心中的理想蓝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65a1a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4.html

《谈谈《桃花源记》中的渔人视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