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妈”“狼爸”谈起

发布时间:2017-08-27 08:46: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虎妈”“狼爸”谈起

浅论传统教育在卓越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胡元坤

【摘 要】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劣,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以“虎妈”“狼爸”的案例引入,阐述了传统教育方式在卓越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作用。传统教育在行为习惯养成与以及品格培养中的有效性,传统教育方式有利于“教学相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进步,传统教育方式对健全人格与世界观的确立形成准确引导与架构,同时传统教育方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至关重要论证传统教育方式在中国现代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

【关键词】 传统教育 卓越 虎妈 狼爸

“虎妈”蔡美儿,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她的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A、不准看电视、练琴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虎妈”的严苛管教下,两个女儿出类拔萃,大女儿索菲亚18个月就认字母表,3岁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现已经被哈佛大学录取。小女儿露露练习小提琴,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成年后,露露改打网球,裁判评价她“是不付出110%的努力决不罢休的小姑娘”。尽管“虎妈”的教育成果显著,但是她极其严苛的教育手段却饱受争议,引发了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狼爸”萧百佑,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金融专业,一名成功的商人。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平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他严厉的体罚。

“虎妈”“狼爸”本身都有极其卓越和精彩的人生,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的人生也要出类拔萃,卓越而精彩。他们为达成这一目标,都选择了追寻中国传统教育的方式。但是,他们的教育方法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最好诠释吗?肯定不是。就连“虎妈”蔡美儿也承认,她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每一个母亲都应有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教育方法。中国传统教育的博大精深绝不能被理解为机械的无情的严苛管教和强力打压。“虎妈”“狼爸”的案例只能是个案,没有普遍的代表性。但是,“虎妈”“狼爸”的案例却足以引起我们对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深入思考和反思。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的,教育讲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任何追求速成的教育都注定是要失败的。在目前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浮躁的风气在教育事业中逐渐抬头。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传承缺乏客观冷静的辨析和继承。要么盲目的崇拜西方教育理念和方法。要么又抓住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某一个方面,恨下功夫而用其极。这些极端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

在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卓越人才培养,传统教育方式理应占据极其重要。总结起来,传统教育方式在卓越人才培养中,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

一、传统教育方式在行为习惯以及品格培养中的有效性

培根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虎妈”“狼爸”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在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传统教育方式强调的严格与约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经典,《三字经》在开篇即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了,性情也就有了好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在对孩子行为习惯与品格的形成上,中国传统教育强调了“教”的至关重要。强调了教育者的专一严格甚至强力的“教”与“导”。《三字经》里还说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一论述,更是将“教”的力量与责任放大到了极致。陶行知先生是公认的学贯东西的教育大家,他认为:“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论述巧妙的整合了东西方教育理念在“教”上的差异,既肯定了对学生的鼓励与引导,要让学生“得学之乐”,也传承了传统教育中强调的严格与校正,要让学生“耐学之苦”。 “虎妈”“狼爸”的案例中,强调对孩子“教”的重要与严格是必要的,但是,方式却是值得商榷的。布鲁诺早就告诫:“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所以,“虎妈”“狼爸”的案例确实只能是一个个案,而绝无普适的代表性。

二、传统教育方式有利于“教学相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进步

对于传统教育强调的教育者力量的有效实现,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论述:“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先生的论述强调了教育者的自身修养与教育过程有效实现的关系。由“私德”至“公德”的表述非常准确。中国历史传统是将“师”之地位置于神龛上的。对“师”的尊重其实是对“师”的至高要求。何以为师?这是一个教育者要反复思考和自我鞭策的问题。我国师范教育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教”的过程同时也因该是教育者自我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实现。有这样一个比喻: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有一瓢水;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得先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得先有一口井;而要给学生一口源源不断的井,而教师就只有带领学生一起去找井,打井。这个比喻形象的反应出了新旧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与力量的变化。这个比喻也确凿的说明了教师在任何教育模式或教育阶段都应具有积极引领作用,这些都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在卓越人才的培养中,“教”与“学”必然是互动和共进的,卓越的教育成果必然是卓越的师生共同促成的。“

三、传统教育方式对健全人格与世界观的确立形成准确引导与架构

《弟子规》被称为是仅次于《三字经》的传统教育经典启蒙读物。在《弟子规》中,总叙就言明了全文的精髓和结构:“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首孝悌”是第一要求,由“孝”才引出了“谨信”、“爱众”、“学文”。“孝”被视为一切健康人格和正确世界观发源的基础。传统教育对“孝”的重视,其实是强调在教育中,应首先把健全人格与世界观的确立放在第一位,如果没有基本的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就不可能培养不出卓越的人才。陶行知先生指出:“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关于人文伦理的教育占据了绝大多数,形成了一整套的完整的道德体系,所以,对传统教育的方式的重视,其实是有效培养和健全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卓越人才的培养中,万万不可舍弃了对道德的建设与确立。因为这是根本,是一切卓越的源头和动力。

四、传统教育方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至关重要

传统文化是传统教育方式的灵感和依据,中国传统教育经验的总结与传承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拾传统教育方式,务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学习、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根基所在,骄傲所在。真正卓越的人才应该拥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落实,并为之骄傲。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儿重新寻找智慧。这75为诺贝尔奖获奖者中,没有一个中国人。但他们的联合宣言却宣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与力量。在中国要真正培养卓越人才,岂能忽视这珍贵文化财富?传统教育方式的传承与落实,对于卓越人才的培养是必须的,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简介

名:胡元坤

出生年:1982

别:男

贯:四川合江

称:中学一级教师

历:大学本科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

单位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一段东1341 邮编:610091

作者电话:13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1cb51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4.html

《从“虎妈”“狼爸”谈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