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20-02-02 08:41: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典型非线性环节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各种典型非线性环节的数学表达式。

2.用相平面法观察和分析分别由模拟电路数发生器产生的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元件,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模拟电路见图3-4-5 a~ 3-4-8a所示。

本实验箱在函数发生器(B5单位)中,还堤供用CPU做成的典型理想非线性模块,其特性参数可由用户自行设定,它将更方便进行以后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实验。

1.继电特性

理想继电特性的特点是:当输入信号大于0时,输出U0=+M,输入信号小于0,输出U0=-M

理想继电特性如图3-4-1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5,图3-4-1M值等于双向稳压管的稳压值,由于流过双向稳压管的电流太小(4mA),因此实际M值只有3.7V

3-4-1理想继电特性图3-4-2 理想饱和特性

2.饱和特性

饱和特性的特点是:当输入信号较小时,即小于|a|时,电路将工作于线性区,其输出U0=KUi,如输入信号超过|a|时,电路将工作于饱和区,即非线性区,U0=M

理想饱和特性见图3-4-2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6,图3-4-2M值等于双向稳压管的稳压值,斜率K等于前一级反馈电阻值与输入电阻值之比,即: K=Rf/Roa 线性宽度。

3.死区特性

死区特性特点是:在死区内虽有输入信号,但其输出U0=0,当输入信号大于或小于||时,则电路工作于线性区,其输出U0=KUi。死区特性如图3-4-3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7,图3-4-3中斜率K为:

死区

式中R2的单位KΩ,且R2=R1。(实际△还应考虑二极管的压降值)

3-4-3死区特性图3-4-4 间隙特性

4.间隙特性

间隙特性的特点是:输入信号从-Ui变化到+Ui,与从+Ui变化到-Ui时,输出的变化轨迹是不重叠的,其表现在X轴上是△,△即为间隙。当输入信号│Ui≤间隙△时,输出为零。当输入信号│Ui│>△,输出随输入按特性斜率线性变化;当输入反向时,其输出则保持在方向发生变化时的输出值上,直到输入反向变化2△,输出才按特性斜率线性变化。

间隙特性如图3-4-4所示,模拟电路见图3-4-8,图3-4-4图中空回的宽度△(OA)为:式中R2的单位为KΩ,(R2=R1)。

特性斜率tgα为:

改变R2R1可改变空回特性的宽度;改变值可调节特性斜率(tgα)。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用相平面法观察和分析分别由模拟电路数发生器产生的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观察各种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非线性特性参数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下的典型非线性环节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的CH1CH2测量波形。具体用法参见实验指导书第二章虚拟示波器部分。

1).测量继电特性

实验步骤:CH1CH2选‘X1’档!

1)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系统的-5V~+5V输入信号(Ui):

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继电特性:

继电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5 a

3-4-5 a 继电特性模拟电路

①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4-5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安置短路套(b)测孔联线

模块号

跨接座号

1

A3

S1S12

2

A6

S2S6

1

信号输入

B1Y →A3H1

2

运放级联

A3OUT→A6H1

3

示波器联接

×1

A6OUTB3CH1(送Y轴显示)

4

A3H1B3CH2(送X轴显示)

②观察模拟电路产生的继电特性: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X-Y选项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画出示波器上的U0~Ui图形。



3)函数发生器产生的继电特性

用函数发生器产生继电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5 b

.

3-4-5 b 用函数发生器产生继电特性模拟电路

①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继电’,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右显示继电限幅值为3.7V。

②测孔联线:

B1)幅度控制电位器(YB5(非线性输入)CH2(送X轴显示)

B5(非线性输出)CH1(送Y轴显示)

注:(D1)单元的电压测量(-5V~+5V)测孔不能接任何信号!

③观察函数发生器产生的继电特性: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X-Y选项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画出示波器上的U0~Ui图形。

实验结果与分析

模拟电路产生的继电特性:



函数发生器产生的继电特性:

分析:

用分离元件构建的典型非线性环节,由于双向稳压管及二极管在小信号段存在着非线性失真,导致了输出特性失真较为严重。而用函数发生器构建的典型非线性环节与理想特性完全一致。所以,实验结果与理想继电特性相符。



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用相平面图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

3. 观察和分析三种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图。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1.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在实际控制系统中,几乎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某种程度的非线性,在系统中只要有一个非线性环节(详见第3.4.1节〈典型非线性环节〉),就称为非线性控制系统。

在实际控制系统中,除了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非线性因素外,有时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或简化系统的结构,还要人为的在系统中插入非线性部件,构成非线性系统。例如采用继电器控制执行电机,使电机始终工作于最大电压下,充分发挥其调节能力,可以获得时间最优控制系统;利用‘变增益’控制器,可以大大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

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而与外作用和初始条件无关;反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输入的初始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非线性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是很困难的,并且多数非线性微分方程无法直接求得解析解,因此通常都用相平面法或函数描述法进行分析。

2. 用相平面图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

相平面法也是一种时域分析法,它能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也能给出系统的运动轨迹。它是求解一、二阶常微分方程的一种几何表示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系统的运动过程形象的转化为相平面上的一个点的移动,通过研究这个点的移动的轨迹,就能获得系统运动规律的全部信息。即用时间t作为参变量,用的关系曲线来表示。

利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首先必须在相平面上选择合适的坐标,在理论分析中均采用输出量c及其导数,实际上系统的其它变量也同样可用做相平面坐标;当系统是阶跃输入或是斜坡输入时,选取非线性环节的输入量,即系统的误差e,及其它的导数作为相平面坐标,会更方便些。

本实验把系统的误差e送入虚拟示波器的CH2(水平轴),它的导数送入示波器的CH1(垂直轴),在示波器上显示该系统的相平面图。

相轨迹表征着系统在某个初始条件下的运动过程,当改变阶跃信号的幅值,即改变系统的初始条件时,便获得一系列相轨迹。根据相轨迹的形状和位置就能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态误差。一簇相轨迹所构成的图叫做相平面图,相平面图表征系统在各种初始条件下的运动过程。假使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则在阶跃输入作用时,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轨迹是一簇趋向于原点的螺旋线。

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可详见第3.4.3节〈三阶非线性系统〉。

3.典型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研究

1)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如图3-4-9所示,3-4-16是该系统的模拟电路

3-4-9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3-4-9所示非线性控制系统用下列微分方程表示:

3-4-3

式中T为时间常数(T=0.5),K为线性部分开环增益(K=1),M为稳压管稳压值。采用ee为相平面座标,以及考虑

(3-4-4)

(3-4-5)

则式(3-4-3)变为

(3-4-6)

代入T=0.5K=1、以及所选用稳压值M,应用等倾线法作出当初始条件为

e(0)=r(0)-c(0)=r(0)=R

时的相轨迹,改变r(0)值就可得到一簇相轨迹。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相轨迹见图3-4-10所示。

3-4-10继电型非线性系统相轨迹

其中的纵坐标轴将相平面分成两个区域,(Ⅰ和Ⅱ)e轴是两组相轨迹的分界线,系统在+5V0阶跃信号输入下,在区域Ⅰ内,例如在初始点A开始沿相轨迹运动到分界线上的点B,从B点开始在区域Ⅱ内,沿区域Ⅱ内的本轨迹运动到点C再进入区域Ⅰ,经过几次往返运动,若是理想继电特性,则系统逐渐收敛于原点。

2)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如图3-4-11所示,3-4-18是该系统的模拟电路

3-4-11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相轨迹见图3-4-12,图中分界线由方程式(3-4-7)确定。

3-4-7

式中ks为反馈系数(图3-4-12ks=0.1)。

由于局部反馈的加入,使得原开关分界线轴逆时钟转动了γ度,这样便使转换时间提前。

该图是系统在+5V0阶跃信号输入下得到的。显然,继电型非线性系统采用速度反馈可以减小超调量MP,缩短调节时间tS,减小振荡次数。

3-4-12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相轨迹

3)饱和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饱和型非线性控制系统如图3-4-13所示,3-4-20是该系统的模拟电路

3-4-13饱和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3-4-13所示的饱和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由下列微分方程表示:

3-4-8

饱和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相轨迹见图3-4-14所示,该图是系统在+5V0阶跃信号输入下得到的。图3-4-14中初始点为A,从点A开始沿区域Ⅱ的相迹运动至分界线上的点B进入区域I,再从点B开始沿区域I的相轨迹运动,最后收敛于稳定焦点(原点)

3-4-14饱和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相轨迹

4)间隙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间隙型非线性控制系统如图3-4-15所示,3-4-22是该系统的模拟电路

3-4-15间隙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见图3-4-16所示,

3-4-16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模拟电路

实验步骤:CH1CH2选‘X1’档!

1)用信号发生器(B1)的‘阶跃信号输出’和‘幅度控制电位器’构造输入信号(Ui):

B1单元中电位器的左边K3开关拨下(GND),右边K4开关拨下(0/+5V阶跃),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L9灯亮,调整‘幅度控制电位器’使之阶跃信号输出(B1-2Y测孔)为2.5V左右。

2)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非线性模块中的继电特性作为系统特性控制。

调节非线性模块:

①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波形选择按键选中‘继电特性’(继电特性指示灯亮)。

②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之幅度= 3.5VD1单元右显示)

3)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4-16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安置短路套(b)测孔联线

模块号

跨接座号

1

A1

S4S8

2

A5

S5S7S10

3

A6

S4S11S12

1

信号输入r(t)

B1Y)→A1H1

2

联接非线性

模块

A1OUT)→B5(非线性输入)

3

B5(非线性输出)A5H1

4

运放级联

A5AOUTA)→A6H1

5

负反馈

A6OUT)→A1H2

6

示波器联接

×1

A5AOUTAB3CH1(送Y轴显示)

7

A1OUTB3CH2(送X轴显示)

注:(D1)单元的电压测量(-5V~+5V)测孔不能接任何信号!

4)运行、观察、记录:

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下的二阶非线性系统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CH2测孔测量波形。

按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使Y测孔输出为+2.5V0阶跃,先用虚拟示波器(B3)普通示波方式观察CH1CH2两个通道所输出的波形,时域图见图3-4-17a)。

③然后再X-Y方式(这样在示波器屏上可获得e-e相平面上的相轨迹曲线)观察相轨迹,并画出系统在e-e平面上的相轨迹;测量在+2.5V0阶跃信号下系统的超调量Mp及振荡次数。点击停止后,可调整量程大小以获得较佳的观测效果。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相平面图见图3-4-17b)。

观察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超调量MP(%)峰值时间tP

1a)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时域图

1b)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相平面图

由图上可知,震荡次数为10次,超调量2.03v



2)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见图3-4-18

3-4-18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模拟电路

实验步骤:CH1CH2选‘X1’档!

1)用信号发生器(B1)的‘阶跃信号输出’和‘幅度控制电位器’构造输入信号(Ui):

B1单元中电位器的左边K3开关拨下(GND),右边K4开关拨下(0/+5V阶跃),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L9灯亮,调整‘幅度控制电位器’使之阶跃信号输出(B1-2Y测孔)为2.5V左右。

2)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非线性模块中的继电特性作为系统特性控制。

调节非线性模块:

①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波形选择按键选中‘继电特性’(继电特性指示灯亮)。

②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之幅度= 3.5VD1单元右显示)

3)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4-18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安置短路套(b)测孔联线

模块号

跨接座号

1

A1

S4S8

2

A3

S1S6

3

A4

S2S6

4

A5

S5S7S10

5

A6

S4S11S12

1

信号输入r(t)

B1Y)→A1H1

2

运放级联

A1OUT)→A4H1

3

联接非线性

模块

A4OUT)B5(非线性输入)

4

B5(非线性输出)A3H1

5

运放级联

A3OUT)→A5H1

6

运放级联

A5AOUTA)→A6H1

7

负反馈

A5AOUTA)→A4H2

8

负反馈

A6OUT)→A1H2

9

示波器联接

×1

A5A(OUTA)B3(CH1)Y轴显示)

10

A1OUT)B3CH2(X轴显示)

注:(D1)单元的电压测量-5V~+5V)测孔不能接任何信号!

4)运行、观察、记录:

运行程序同《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时域图见图2a

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相平面图见图2b)。

观察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超调量MP(%)峰值时间tP

2a)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系统时域图

2b)带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图

振荡次数为1次,超调量0.78v

分析:

对比1、2实验可知,显然,继电型非线性系统采用速度反馈可以减小超调量MP,缩短调节时间tS,减小振荡次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b0593743323968011c9248.html

《非线性实验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