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8-07-01 17:27: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会起引导、组合的作用。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对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看来,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他反对行为主义S→R公式,提出S→AT→R的公式,即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作出反应(R)。个体所以能对各种刺激作出这样那样的反应,是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同化这些刺激的某种图式。这种图式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能过滤、筛选、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认识,从而建立新的图式。 图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可引起新信息的加工,可以预测事件的发展,具有迁移功能。

应用:1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地理学科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内容繁多但又规律性很强的学科, 诸如多种地形特征分析、多种气候类型分析、多种自然资源、多种工业布局条件,

word/media/image1_1.pngword/media/image2_1.png

概念层级图式

程序式图式此类图式多用于反映做事或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即运作程序, 在大量的技能训练中多用此图式. 例如:绘制地形剖面线0: 定剖面线设平面坐标转点描绘由点联线成图标注方向、比例尺复查

野外观察0: 辨方向观察地形察看岩层观察河流观察土壤观察植被观察地理要素间关系

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迁移例如, 联系等高线的认知图式进行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学习, 联系江河治理的认知图式对黄河、长江的治理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关于生产力布局、资源利用、交通运输发展等认知图式去尝试说明新问题比如青藏铁路.

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简介

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强调把人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主动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这一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形成概念,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独创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二、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有: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转化是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和更深刻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3)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2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观下的发现式教学包括问题解决与方法论重建两个基本过程,即教师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学生先独立钻研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交流活动,通过相互启发,使问题得到解决,并从解题过程中得到方法论启示,在把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一般原理,从而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相关教学内容方法论重建,使之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可以加以推广应用的的内容。3、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自己去发现一些内容,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织或转换。发现学习有三种类型:(1)运用。把已知概念、命题直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2)问题解决。是指学生无法把已知概念、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必须通过一些策略,需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才能解决问题。(3)创造。能利用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知识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三、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适应性 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随机性,比普通教学花费的时间要多,因此,地理教学中使用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时,教师在教学内容、教材组织等方面要认真处理和精选,以合格证教学正常进行,一般而言,以下几个方面的地理教学内容可采用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

在学习地理知识间联系的教学内容时,适宜使用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如学习西北地区时,要了解该地区降水量从东向西变化的规律,可让学生制作课件从而发现这一规律:课件中设置自东向西地区植被景观的渐变效果,森林草原植被渐渐过渡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从植被的变化中发现降水的递变规律。

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通过让学生比较分析,发现异同,得出结论,也是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方面。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中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时,学生很容易将其与热带草原气候相混,教师可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二者形成的原因着手,通过比较,发现二者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别。

2、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基本步骤(含教学案例)其操作程序如下:

发现式教学地理教学模式中的发现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再发现,是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情境,引发发现,促进学生知识潜能的过程。

如:学习气候的形成因素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观察不同纬度、不同海陆位置气候是否存在差异?

提出假设:学生发现这种差异确实存在:纬向,从低纬到高纬气候类型表现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冰原带(苔原带);经向,如亚欧大陆纬度30度至40度之间自东向西气候类型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气候

学生根据旧知可作出假设:气候的形成因素有大气环流、太阳辐射

选取一块大陆,分析其气候类型,检验刚作出的假设

如北美洲大陆,让学生在检验中发现,有些部分的气候类型形成是可以用大气环流或太阳辐射来解释,但有些部分的气候类型是不能用这两个原因来解释,如北美洲大陆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沿海的狭长状分布等,引出地表状况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同理引出人类活动这一因素。

作出结论: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太阳辐射、地表状况、人类活动等,学生可以用这四个因子来综合分析某地的气候形成原因。

3、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让他充分地感觉到发现的乐趣,发现的成就感。

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要注意发现情境的创设,发现情境要有目地性、现实性和新颖性。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发现,因为只有这样的发现才会更加具有实效性。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自由发现研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习理,学习差异有真正的了解,还要能对教学程度和方式有多种准备和多层次要求,保证教学过程有一定弹性。 

4、优势 1)发现式地理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2)有助于形成迁移能力。(3)有利于培养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4)使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2、发现式地理 5、不足。比如学生的发现过程费时太多,如果每节课都用这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再比如发现法对学生的适应性难于考虑,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都是有差异的,采用同一发现方案,效果不佳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39e44a69eae009581bec46.html

《发现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