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过年习俗

发布时间:2016-03-01 16:24: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晋北过年习俗

晋北过年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晋北地区的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甚至于到二月二止。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众多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晋北民间有祭灶、扫尘、吃饧糖的习俗。民谣中“二十三,饧糖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神。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祭灶时把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做豆腐。相传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腊月二十六,杀猪宰羊割年肉。旧社会人们只能在这个时候吃到肉。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腊月二十八,蒸花糕。在忻州地区,家家户户都要蒸花糕来供奉灶君。并且还要在花糕上镶一大圈的大红枣,这与灶君尚红色有关。花糕还要装饰得花团锦簇,花瓣丛集,珍禽欲飞,又圆又大。从背面看,酷似铜盘,从前面看,形似宝塔。无论是蒸“枣山馍”,还是蒸“花糕”,都是每个家庭主妇展示做面食“花儿馍”手艺的绝佳时节,更是在家族众人面前“秀”自己的好机会。这天还要剪窗花。将剪好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腊月二十九,上坟祭祖。年三十,除夕夜,晋北称“熬年”。所谓“熬年”就是除夕不睡觉的习俗。年长者“熬年”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熬年”是为延长父母寿命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每年的除夕,家家户户院子里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即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在一起,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正月初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一天,晚辈们出门去拜年。一般可向长辈拜年、亲友拜年、邻居拜年。一般拜年不需逗留太长时间,寒暄几句便向下一家进发。

正月初二,孩子们尽情地玩耍。也有上坟祭祖之俗。正月初三,肥猪拱门。女儿、女婿回娘家,俗称“待姑爷”。正月初四,迎喜神。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耕牛闹春。也有摆贡接财神之俗。正月初六,六六大顺。出门拜亲访友,生意人开门大吉。正月初七,俗称“人日”,期盼人寿年丰。有摊煎饼吃七宝粥之俗。正月初八,放生祈福。也有地方供奉八仙,祈福保佑全家平安。正月初九,玉皇生日,也称“天日”。晋北人家在院落中摆贡举行庆典。正月初十,俗称“十指”,也叫老鼠娶亲日。有石碾石磨的人家要把石碾石磨空转三圈。正月十三,杨公忌日。传说这一天杨延昭战死金沙滩。为纪念杨家将,晋北民众家家户户举行祭奠。正月十四,张灯结彩,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正月十五,元宵节。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成为传统民间习俗。民谚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由此可见元宵节习俗与岁首的密切联系,它是春节习俗的又一高潮。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观灯、猜谜、看秧歌、燃放烟花,还要吃元宵

正月二十、二十五,民间俗称“小添仓”、“老添仓”。“是日凡贮米面处则必焚香,甚有乘此日籴米面以添贮者。”代表填满粮仓,盖好窖子;一年有吃有穿,家庭富裕。填仓之举意以祝祷、祈求丰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月二,龙抬头。扶龙头、引钱龙是主要的习俗活动。该日早晨,人们到水井内担水、提水,用水壶装水且内放一枚硬币,从井台开始滴水,一路滴到屋内,滴水画个圆圈,然后将水倒入水缸,表示引到钱龙,预示着财运亨通、发财致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0226cac281e53a5902ff2e.html

《晋北过年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