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心理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21 00:44: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悲剧心理学读后感谈到悲剧,我们会立即想到《哈姆莱特》《李尔王》等享誉世界的希腊悲剧的代表。《悲剧心理学》这本书主要是对悲剧的解剖,悲剧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我们为什么喜欢悲剧这一类问题做了重要阐释。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于悲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书中着重强调的是“悲剧快感”的问题。作者就悲剧快感这一问题提出了其来源,究竟是来自于恶意说还是同情说。像艾尔肯特拉提及的“悲剧快感来自于从祖先那继承过来的对于流血和给别人痛苦的这种野蛮人的渴望。”恶意说的主要依据是人性中的某种原始的野蛮残忍。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悲剧与实际苦难的区别。我们说悲剧是一种审美艺术,即通过舞台表演艺术所传达的一种“苦难”,让观众有充分的余地去想象。这和实际生活中的苦难是有区别的,实际苦难是我们直接去感受地,切身体会的一种体验。进而作者又提出了“同情说”。同情分为“道德同情”和“审美同情”。这里道德同情比审美同情更有自觉意识,它所引起的是一些实际结果。而审美同情是完全超功利的活动。引起的是“内模仿”,是与客体的活动平行的,不会引出任何实际结果。所以我们在悲剧欣赏中起重大作用的是审美意义上而非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同情。这里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看戏剧时,观众常常容易将自己代入到其中,自己与剧中的人物产生了“共情”,这种情感的产生就混淆了现实与非现实的区别,产生了幻觉,进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举动。看采访时一些演员会提到这样的痛楚,即自己在一个剧中演的是穷凶极恶的坏人形象,有些观众就入了戏,将其恨之入骨,经常跑去他的微博下面骂他或威胁他等。这就是观众在欣赏剧时所产生的一些混淆是非的不理性的行为。卢卡奇在《小说理论》中论述古希腊文化一章中提到“极幸福的诸时代是没有哲学的,这种时代人人是哲学家都拥有每一种哲学的乌托邦目标。”本书在《悲剧的衰亡:悲剧与宗教和
哲学的关系》一章中也提到“较软弱的心灵更容易逃避到宗教信仰或哲学教条中去。”悲剧产自希腊,在了解希腊相关的文化中,我们知道了希腊人不容易满足于宗教或哲学,他们的心灵史积极进取的,向多方面追求的心灵,他们在面对宇宙之谜时,内心感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于是产生了悲剧。而悲剧也是民族深刻的标志。我们常常说“艺术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悲剧艺术的伟大也在于此。就像书中提到的人们由悲剧产生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进而产生的崇高感这些都是悲剧所给予人类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沉溺于悲剧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产生一种自怜或恐慌的情感,而是在这种预设的悲剧情境下,在苦难袭来时同其勇敢抗争而产生的一种快感乃至崇高感。了解到悲剧创作者的创作原则时我们发现,悲剧的选材一般都是表现离现在很远的过去,人物都是高于一般人的理想化的生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使生活距离化。审美距离的产生让我们客观的去对待悲剧,正如作者所说“好的表演以及正确的鉴赏,都要求既有感情又有判断,既要把自己摆进去,又要能超然的观照。”这也是正确欣赏悲剧的姿态。我们说悲剧的意义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悲剧将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苦难情况做一种预设,预设中的情感走向以及人物的行为表现通过演员的演绎带给我们的一种心理暗示。我们在欣赏中所产生的怜悯或恐惧的情绪其实这都是一种情感预设。至于悲剧伟大的力量是带给我们的崇高感,给予我们面对苦难的勇气。在悲剧中人性百态得以充分释放,人的激情得到前所未有的抒发。这是一种原始的力量。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这种力量来释放压力,做回真正的自己。书中说“希腊人创造悲剧是异教精神的表现。”这也是让我们摆脱宗教信仰或哲学教条的束缚,释放人性的一种伟大力量。人的多种情感的释放,丰富人性经验的伟大尝试。现如今科学占领一切的统治地位,人的思想的教条化,注重因果联系的解释使得悲剧走向没落。过于安逸或单调的生活使我们缺乏了作为人应有的激情,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压抑人性的表现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ecced4e59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5.html

《悲剧心理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