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西来甫和刀郎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2014-05-13 11:37: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摘要: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传统的歌舞形式,其中“赛乃姆”和“刀郎”等舞蹈形式多为人熟知。

关键词:麦西来甫 刀郎麦西来甫 赛乃姆 舞蹈

1、麦西来甫的基本概况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喜欢聚居,家里来了客人就会弹起冬不拉,邀请客人和周围的邻居们一起高歌欢舞,直到尽兴才慢慢散去。这便是备受人们欢迎的麦西来甫。麦西来甫是流行于维吾尔族民间的一种融合歌舞、各种民间娱乐和风俗的歌舞形式,它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礼庆典活动。《魏书·高车传》载:高宗时,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歌吟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这里所描述的男女弹唱歌吟的活动场景都在今新疆库车、吐鲁番的千佛洞壁画中出现过。11世纪成书的《突厥语辞典》称之为索尔丘克苏合迪克的晚会和冬日欢聚,或为麦西来甫的雏形,有一部分史学家认为,现在广为流传的麦西来甫是由这些古老的仪式和风俗演变而来的。麦西来甫的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广场歌舞聚会,一般在喜庆佳节、婚礼、丰收、亲友欢聚时,能歌善舞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跳起欢快的麦西来甫舞蹈。麦西来甫以舞为主,配以歌唱,期间穿插一些杂耍、游戏,在集体舞表演结束以后麦西来甫才算结束,总体的活动气氛欢快热闹,参与者热情奔放。由于其内容丰富多彩,并且参加麦西莱甫的人员没有限定,所以深受新疆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在新疆不同地区的麦西来甫形式有所不同,不同的麦西来甫中的舞蹈也有所不同,如“刀郎”和“赛乃姆”是麦西来甫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舞蹈形式,因它们在新疆各地的广为流传而为人们所熟知,也是人民群众最常见的维吾尔族舞蹈形式。201011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维吾尔麦西甫为世界级急需保护的非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名录,对维吾尔族的舞蹈艺术起着组织和推动作用。所以,对“赛乃姆”和“刀郎”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麦西来甫舞蹈的解析学习;也将对麦西来甫舞蹈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帮助,同时也为维吾尔族舞蹈继续传承下去和麦西来甫的发扬贡献一份力量。

二、精美绝伦的麦西来甫舞蹈代表“赛乃姆”、“刀郎”

赛乃姆”和“刀郎”同属于麦西来甫表演性舞蹈。“赛乃姆”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麦西来甫乐曲舞蹈正是以传统大型曲十二木卡姆为主,乐舞部分刚开始是独唱,接着几个人打起手鼓,然后有男女成双结对参与翩翩起舞,舞蹈的动作不断变化,节秦越来越快,所有的人单独旋转,直到疲乏或头晕退下,最后只下一、二人时达到高潮,他们便成了舞场上的佼佼者。这样,一轮结束,一曲又起,反复几次 。另一种风格独特的麦西来甫舞蹈刀郎”,亦被音译作“多郎、多浪、多兰”等,这个名称指一个特定的地区,即塔里木盆地西北源的叶儿姜河、塔里木两岸乃至罗布泊一带,也是生活在这一特定地区的一部分维吾尔人的自称,因此,刀郎麦西来甫的风格和一般麦西来甫的风格大相径庭。

(1)、对麦西来甫舞蹈中“赛乃姆”和“刀郎”的动作研究

赛乃姆节奏平稳,适用于各种旋律曲调,舞者在乐声中自由起舞,动作抒情优美,婀娜多姿。“赛乃姆”对身体各部分的运用和配合上要求细致、巧妙,这是其主要的动作特色表现,尤其体现在运用得较多的头、肩、手、腕、腰、小腿部分。如头的部分有移颈、摇头;手指有弹指、响指、兰花指等;手腕部分有绕腕、翻腕、揉腕、挑腕等;腰的部分有胸腰、侧腰、甩腰、板腰等;小腿部分的动作则更为丰富,如点、踢、跺、抬等等。移颈又俗称“动脖子”,这个说起维吾尔族舞蹈首先就能想到的动作有两种来历说明,一种说是佛教的一种遗风,另一种解释是小商贩们把需要卖的东西顶在头上,用移动脖子来寻找平衡,从而演变到舞蹈当中。所以说赛乃姆的舞蹈姿态有许多都来自于生活,如最常见的有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瞭望式、抚胸式等。当维吾尔族人民遇到开心的事情时,头部和颈部就情不自禁地摇动起来,这些动作被吸收在“赛乃姆”中,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风趣乐观的精神面貌。其次在步伐上赛乃姆也有独到之处,特点是膝盖既有控制又不僵硬,小腿灵活轻巧,和手部节奏结合紧密,如“开关步”要求步伐平稳且不能颠,步伐用最多的“三步一抬”,同样脚步平稳,略有微颤。

在刀郎民间舞蹈中,脚步动作、手臂动作占主要的比重。舞者的胸部、脖子、眼睛要相互配合,舞蹈朝气蓬勃,勇敢刚毅。刀郎舞的动律特点是“滑冲与微颤”,“滑冲”和“微颤”,是和鼓的节奏紧密配合的。在鼓点的强音时,使“滑冲”的动作更为有力。“微颤”多在鼓点的后半拍,和鼓内缘上的小铁圈不断发出的“锵、锵”之声巧妙配合,形成了刀郎舞特有的风格动律。“滑冲与微颤”的特点贯穿于刀郎舞的所有动作与技巧之中,使缓慢动作沉稳、充实,快速动作热情、洒脱,技巧动作更为豪放有力又有草原生活粗犷、古拙与强悍的风格。舞至高潮时,舞者不时挺起胸膛与对方相撞,勇猛无比,具有草原生活的气息遗存。

(2)、对麦西来甫中“赛乃姆”和“刀郎”的舞蹈形式及风格特点分析

塞乃姆的表演形式比较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是新疆维吾尔族喜闻乐见的一种自娱性民间歌舞,屋内屋外均可进行,没有固定表演程式,表演时极其自由而即兴,舞者不歌,歌者不舞,由一人、双人或集体随着鼓乐和歌唱翩翩起舞,观者与舞者会有密切交流,形成异常欢乐的气氛。舞蹈节奏也随之不断变化,由慢到快,舞至高潮时不断有相邀者接替歌舞。乐队伴唱者与周围群众热烈呼喊,鼓动舞者相互竞技以充分宣泄欢乐之情。在喜庆佳节、婚礼、麦西来普、亲朋相聚时,维吾尔族人民都要高兴的跳塞乃姆。所以赛乃姆一般比较凸显青年、姑娘和少年,青年人的舞蹈一般欢快活泼、刚劲有力;姑娘们跳起舞来轻盈柔和、舞姿迷人;少年们的舞蹈动作简单质朴,天真可爱,讨人欢心。

在世代相传、兼收并蓄的过程中,由于新疆各地区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影响各地区的外来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所形成的赛乃姆风格各异。北疆地区赛乃姆以“伊犁赛乃姆”为代表,动作轻盈利落、充满生机,不时出现戛然而止的感觉,吊以观众胃口,或用风趣幽默的小动作,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舞蹈风格潇洒、豪放,曲调中带有草原气息。南疆地区赛乃姆活泼明快、深情而优美,轻快灵巧的步伐促使身体各部分运用更为细致,强调手腕与舞姿的变化,典雅庄重,自然细腻,其中喀什赛乃姆最具代表性,反映出喀什是古代维吾尔族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唐代“十部伎”中的《疏勒乐》即发源此地,至今仍是盛行乐舞的地方。南疆还有一个地区的以赛乃姆见长,那就是库尔勒。库尔勒赛乃姆的动作特点就是以移颈、打响指、翻腕等装设计性动作作为点缀,表演时再配合各种眼神,从而形成热情、乐观、细腻的风格韵味。东疆赛乃姆当属哈密赛乃姆最出色,细腻朴实,动作沉稳大气,因哈密是新疆最靠近东部内陆的地区,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同时还受到蒙古族文化风俗的影响,所以哈密赛乃姆吸收了蒙古族舞蹈动作,还有中原舞蹈节奏缓慢、动作幅度不大的特点,具有含蓄、沉稳的风格特点。所以说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交融与碰撞形成了今天风格各异的赛乃姆舞蹈艺术。

在南疆地区还有一种别具风味的麦西来甫,有着很严谨的结构与完美的艺术形式,那就是“刀郎麦西来甫”。“刀郎”主要流传在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巴楚县、阿克苏的阿瓦提县和莎车与麦盖提接壤的乡村。“刀郎”地区的中心是麦盖提县,它西边被莎车河分开,东边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接壤。这个地区距其他县的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城市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很少,所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老刀郎舞的特点,并且融汇了刀郎人的生活动态和那坚毅勇敢的性格,反映出刀郎人勇于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刀郎民间舞蹈主要以表现古代刀郎人在大森林中的狩猎生活为场景和主要内容,分且克提卖(跟踪猎物)、塞乃姆(围猎搏斗)、塞尼开斯提(狩猎告捷)、色里玛(喜庆胜利)4大段,展现了古代刀郎人在原始森林中与大自然抗争的智慧和勇敢。在狩猎活动中,没有丰富的狩猎经验只有智慧、力量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而往往丰富的经验才是成功狩猎的关键,所以白胡子老人在刀郎舞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现在的刀郎舞蹈作品中比较突出表现刀郎人中的白胡子老人的原因。

由于刀郎人大部分聚集在沙漠边缘上的农村中,他们把在干涸的盐碱滩以及到胡杨林中出猎等劳动活动,升华为刚劲豪迈、粗犷矫健的舞姿,形成完整的表演形式和刀郎的独特风韵,使刀郎舞较多地保留原有的草原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刀郎舞粗犷、刚劲、硬气、奔放、炽热,内含着大漠沧桑,绿洲家园的父辈记叙,洋溢着刀郎人生命之流的古韵,跳动着现实、历史与永恒之间交融变奏旋律。

(3)、麦西来甫的发展和社会作用

麦西来甫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沉淀,生活习俗,自然风景以及人文风情等各种因素便赋予了其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厚重感,并且不断形成、扩大和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着演变。

传统的民间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的传承和延续,一般在喜庆佳节、婚礼、丰收、亲友欢聚时,能歌善舞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跳起欢快的麦西来甫舞蹈。以舞为主,配以歌唱,期间穿插一些杂耍、游戏。20世纪50代以来,麦西来甫在新疆地区更加活跃,不仅民间嫁娶及节日期间多有举办者。它寓教于乐的形式已成为普及和提高群众参与艺术活动,开展群众文化娱乐的极好形式。它不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具有传播艺术和道德风尚的社会作用。

如今的麦西来甫已不仅仅是民间娱乐形式,在许多城市的公园、广场上都不乏麦西来甫舞者的身影,现在越来越多的舞蹈爱好者跟随麦西来甫舞者学习麦西来甫,不分民族,不分区域。当然也不乏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为目的而加入到他们的舞蹈队伍中的人,这使得麦西来甫越来越普及。同时麦西来甫还更多的运用于商业活动和旅游业发展,在乌鲁木齐店铺开业、宣传活动中也经常可见麦西来甫的影子,这都为麦西来甫舞蹈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赛乃姆”也已经是新疆最普遍、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舞蹈形式,2010年,乌鲁木齐各小学初中的课间操根据“赛乃姆”改编了一套维吾尔族舞蹈,使麦西来甫舞蹈的普及更年轻化。“刀郎麦西来甫”虽然并没有很普遍,但是也紧紧跟随着社会进步的节奏而发展,不仅参加了CCTV舞蹈大赛为人们所熟知,还推出了一套刀郎麦西来甫健身操,并且以光碟的形式记录发行出去,让刀郎麦西来甫的发展前景更广泛。

近几年随着亚欧博览会和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成功举办让麦西来甫登上了国际舞台,不仅传播了美丽多姿的维吾尔族舞蹈,而且更好的继承发展了维吾尔族舞蹈,让更多人认知、肯定维吾尔族麦西来甫舞蹈。

3、麦西来甫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赛乃姆”和“刀郎”两种不同风格的麦西来甫分析学习,不难看出麦西来甫舞蹈的动作特点和风格韵味,运用动与静的结合,大小动作的对比将舞者从头、肩、臂、腰、脚的丰富动作串连在一起,加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灵巧点缀,眼神同身体各部位动作的配合来传情达意,形成热情而又含蓄,乐观但不轻浮,稳重但又风趣,细腻却不琐碎的美妙风格特点。

虽然各地麦西来甫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但其蕴含的意义却万卷不离其宗。首先,它“润物细无声”,通过娱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在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传统习俗教育、文化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其次麦西来甫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舞蹈形式,它更是一种文化代表,传承文明、发扬精神。它也是一位历史老者的阐述,在这个阐述的过程中带人们领略不同的人文、别样的舞蹈。发掘了舞蹈精髓,弘扬了继承民族文化多元化的精神。

麦西来甫所表达的感情,传播文化都是美好的,纯真的,温暖的。有着最原始最古老最淳朴的感动和欢愉。而我们对这种原始淳朴的维吾尔族蹈的研究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留也是继承发扬维吾尔族舞蹈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da6c074376baf1ffc4fadb3.html

《麦西来甫和刀郎的发展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