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甘肃农业大学)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④专业综合性
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存在问题:
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土壤资料缺乏主要表现在大比例尺方面和资料不齐全方面。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比例尺多在1:50000和小于1:50000土壤属性多局限于作物大量养分元素含量方面。如工作中需要比例尺大于1:50000的土壤图或者需要的土壤属性超出作物大量养分元素含量的范围,就必须自行进行土壤调查。
2)土壤调查资料陈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始于1981年,土壤野外调查和采样多在1982-1984年之间。所以,若引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资料,所说明的情况是20年前的情况。3难以找到针对性强的土壤调查资料。就全国而言,除做了1:500000的水土流失调查外,没有其它土壤专题的调查资料。
*土壤调查的任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
1.对一个较大区域,如一个省或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域、或大流域、或某一自然区域的土壤资源作一概括的了解,以便进行农业区划、土地资料评价或总体规划等,这种调查均采用中比例尺或小比例尺、其比例尺确定主要考虑其调查面积大小,即面积较小者多采用中比例尺,反之,则多采用小比例尺。2.对一个具体地区,如某一县,乡、农场、甚至更小型的生产单位,需要对其土壤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以便进行具体的土地利用或土壤改良规划等,一般采用大比例尺调查。
调查一个没有资料的新区土壤,应首先进行概查,即中小比例尺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大比例尺调查。这类似于地形测量中,首先进行控制测量,然后进行碎部测量等工序一样。二、底图的精度及要求
土壤调查的精度是用成图的比例尺表示的,精度不同,所用地形底图比例尺也不一样,通常采用的比例尺有以下四种;
1.详测比例尺:规定为1:200l:5000.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良试验区、村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良设计。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2.大比例尺:规定为ll-125万。多用于乡和国营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土壤制图单元要求到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3.中比例尺:规定为15-120万、多用做县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和土壤利用改良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属、土种或其复区。4.小比例尺:规定为小于l20万。多用做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土壤制图单元要求到亚类或土属的复区。三、确定比例尺的其它影响因素
1.农业用地方式。在自然成土因素较一致的情况下,一般果园土壤调查所选比例尺最大,农地次之,林地再次之,牧地最小。如果在同一地区,有不同利用方式,也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测制土壤图。
2.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通常对地形平坦、切割程度不深而土壤种类又比较单纯的情况,所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例如:进行区乡范围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在平原地区,土壤种类比较单纯的,可采用12.5万比例尺;在切割平原地区,土壤种类又比较复杂的,需采用1l万比例尺;在丘陵岗地,土壤种类更为复杂的,应采用11万或更大的比例尺。
3.调查面积大小。调查面积较大的,采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这与调查后的成图图幅大小是否相称有关。例如,在1平方千米面积上测制的土壤图若采用15000的底图,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幅只有400平方厘米,显然偏小。若改用12000,图幅扩大到2500平方厘米,图幅大小则比较适宜。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规定,山区调查底图要求125万或15方的比例尺,牧区土壤调查,一般情况下要求做110万或120万土壤图,乡完成15000-11万土壤图,县完成15-110万土壤图,地区或省完成120万的土壤图。实践证明。这些规定是比较适宜的。
1.农业用地方式。在自然成土因素较一致的情况下,一般果园土壤调查所选比例尺最大,农地次之,林地再次之,牧地最小。如果在同一地区,有不同利用方式,也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测制土壤图。
2.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通常对地形平坦、切割程度不深而土壤种类又比较单纯的情况,所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例如:进行区乡范围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在平原地区,土壤种类比较单纯的,可采用12.5万比例尺;在切割平原地区,土壤种类又比较复杂的,需采用1l万比例尺;在丘陵岗地,土壤种类更为复杂的,应采用11万或更大的比例尺。3.调查面积大小。调查面积较大的,采用比例尺可略小;反之要稍大、这与调查后的成图图幅大小是否相称有关。例如,在1平方千米面积上测制的土壤图若采用15000的底图,图幅只有400平方厘米,显然偏小。若改用12000图幅扩大到2500平方厘米,图幅大小则比较适宜。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规定,山区调查底图要求125万或15方的比例尺,牧区土壤调查,一般情况下要求做110万或120万土壤图,乡完成15000-11万土壤图,县完成15-110万土壤图,地区或省完成120万的土壤图。实践证明。这些规定是比较适宜的。*概查:工作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工作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大,因此,概查工作队伍要配备有经验的植物、地理、水文、气象农业、土壤和数字化制图等各专业人员参加,组成综合性的调查工作队。详测:其特点是成果的精度要求高、生产上要求见效快、工作集中。
*详测工作队要有专业骨干,应在农技站的技术力量配合下进行,并吸收有经验的农民参加。一、自然成土因素资料的收集(一)气象资料1.收集调查区历年的年、月、旬平均气温,年绝对最高、最低温度等。2历年的年、月、旬平均降水量。借以了解水资源及其分配状况。3害性天气、包括干旱冷冻、冰雹、台风、暴雨、霉雨等资料以及群众抗灾经验的资料。4.土壤温度。5.风向、风速、风力等级资料。(二)地质和地貌(三)地表水和地下水(四)植被资料
二、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
1)调查区一些基本资料,如人口、劳力、畜力、农业机械的马力、耕地面积、林业、牧业用地面积等
2)调查地区农业区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产的研究报告,以及试验资料。
3)调查地区的农业历史,农、林.牧业的生产情况,各业所占的比重,历年作物产量、产值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调查地区轮作布局的发展及其对粮食单和总产的影响。
5)历年农田基本建设的成就问题,当地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6)各种土地耕作管理经验,用地养地的措施及其效率等等。7)农业生产历史及其变迁情况,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与特产等。三、土壤资料的收集主要收集的资料包括:
1)调查区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形成特点、肥力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经验。(2)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方面的资料,如土壤上生产性能、因土施肥、因土耕作、因土种植、因土管理以及障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3)历次调查使用的分类系统调查方法、比例尺大小及质量标准。对于一些主要剖面资料,应进行编号整理,摘记主要剖面特征及分析结果,并将剖面号码注记在地形图上。(4)特殊的土宜资料,因许多地域性植物性特产往往与一定的土宜特性有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关。(5)按区域整理过去调查的土壤资料,最好设计表格进行填写,以掌握区域土壤特点与问题。
*螺旋钻,用于检查土壤制图的边界
*洛阳铲,适用于黄土母质地区*土壤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因素长时间作用的产物。*微域小气候变异:主要表现在温度、湿度和风的变化上,但其中以地形小气候对土壤形成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地理景观研究法:根据地区性水、热指标、划分调查地区的生物气候区类型,作为制定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和发生发生分类的参考。地形因素研究内容:即对水、热状况的再分配和土体物质的再搬运两个方面影响土壤发生和发育,它是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地形的高度、坡度和坡向及其组合的形态特征,对土壤形成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因此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1.山地2.丘陵3.平原4.岩溶作用地形5.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6.冰川地形
(二)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1.流水地形包括(1片状水流作用地形(2线状水流作用地形2.波浪作用地形3.重力作用地形*重力地形:是指坡地上的风化壳、土体等在重力和一定水分的参与活动下,发生不同形式位移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地形。
*重力作用地形三种基本类型:(1)倒石堆:(2)滑坡体(地下水和坡表面水侵蚀是产生滑坡的不可缺少的条件)(3)泥石流
*.岩溶作用地形:岩溶作用是指地下水为主要作用因子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解过程,其所形成的特殊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称为岩溶地形。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总称为岩溶,或叫喀斯特
*雅丹地形:是由强劲的风力对产生龟裂的平坦地形作定向风蚀的结果,并使裂隙逐渐扩大而形成沟槽,在沟之间形成高达510m的垄背,其延伸方向与主风向平行
*黄土地形:黄土地形和其它地形一样,是在各种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它是第四纪时期的一种特殊沉积物,分有很广,约占整个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黄土的垂直节理是最普遍而特殊的性质,这种垂直节理的发育使黄土呈多孔性,因而形成垂直方向上的透水力远大于水平方向,这也是黄土的重要特性。
*冰川地形: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形可分为两大类.即:侵蚀型的和堆积型的地形。
*冰斗:主要是在山坡处.或河源洼地中,长年积雪成冰,周围基岩也因冻融风化作用而冻裂破碎。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的物质从洼地中带走,使原洼地加深,三面为陡峭的岩壁,另一面为低平的山口,形同斗状,故称为冰斗。
*绝对年龄:以土壤经历的年份,就可以推断出土壤发育的深浅
*相对年龄:某些土壤的发育始终处在年幼阶段,或者原来土壤的发育进程被终止了。这种造成土壤发育的阶段性差异*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
*古土壤形成的原因1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2.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止
*古土壤的特征.是具有与近代环境条件不相适应的土壤发生剖面;.是剖面由不同土壤发生层段所组成;三.是在剖面上部土壤必须具有腐殖质层的痕迹,其下部土壤发生层段的排列组合因当时成土作用的不同而异。
*河流流域:包括主流及其支流的分水岭以内的水流区域范围(1)流域的地理位置是以经纬度表示流域的边界和中心位置。(2)流域的地形特点,包括平均高度、地面起伏和平均坡度。)*河长:指从河源至河口的距离。计算时从河口为起点,向上游量测*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多急滩、瀑布,相当于幼年期
*河流包括:(1河长(2)河网密度3)浅滩与深槽的分布(4)河流分段*间隙性间流:每年出现两次汛峰,两次枯水期,三、四月上游积雪消融,形成春汛,六月下旬至九月,雨期来临,出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现第二次洪峰,径流变幅大,径流系数5%20%。其余时间为枯水期,可以断流,造成春季严重干旱缺水
*分化强度:雨林、针叶林、草原*指示植物: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严格的植物*样方调查:主要根据工作要求及植被类型,在不同典型样区,结合土壤剖面观察,选择1m2(草原区)、25m2(灌木草原区)100m2(森林区)作为观察记载的样方*记载内容包括:①生境条件包括地形、土壤、地下水位等②群落名称
*植物根系调查方法:方格、网、湿筛法
*土壤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渐变性”
*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自然剖面上不能采集土壤理化分析样品,只能作为了解土壤类型的过渡关系
*人工剖面包括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剖面宽度应拓宽到足以观察土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理论上定为13.5m。剖面的深度,应能使全部土层(含母质层)显露出来为止*地区分级原则:据地形、土壤复杂程度和土地利用特点,对调查区进行复杂分级。调查区的等级愈高,相应的剖面数量也要求愈多*精度要求原则:在同一等级的土壤调查区内,其剖面数量还因精度要求不同而差异悬殊。土壤调查精度要求高,即制图比例尺大,要求设置的剖面数就多*底图质量原则:野外调查的工作底图质量,也是关系到剖面数量多少的前提。单一的线面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因它所提供的地面信息有限,要求设置的剖面数量就多。如果利用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则地面信息丰富,景观影像逼真,主剖面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许多相同的景观单元可以不设置主剖面,而以检查剖面代替之
*土壤剖面常规布点应从土壤调查要求出发,全面考虑剖面点的代表性和均匀性的原则。代表性原则,是指主要剖面点的设置要做到每个制图单元或景观单元至少有一个以上的主要剖面点,并尽可能地将剖面点布置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形部位上均匀性,是指在一个面积较大而景观变化又较小的区域,即同一景观单元之内,应按一定的面积比例(一个主剖面所能代表的面积)置主剖面点,以确保调查制图的精度。
*统计抽样法的优越性:首先,它可用不多于常规布点的剖面数量,达到、甚至超过常规布点调查的精度。其次,可以获得一系列统计数据来说明土壤分类的可靠性和制图的精度水平*(一)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瓦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剖面挖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上应分别堆放在土坑两侧,不宜相混,以便在观察剖面后再分层回填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可以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5.剖面点的位置必须用目视或仪器测量,准确地标在工作底图上
*土壤剖面点地表状况描述:一、地貌和地形二、母质类型、岩石露头与砾质状况三、土壤侵蚀与排水状况四、植被状况五、土地利用现状
*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称为土壤发生层。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土体(剖面):不同的土壤发生学层次构成了不同的层次组合
*非发生学土层:特性不是成土作用所为土壤发生层与残留于土壤剖面中的母质的层次性具有根本的不同
*特定发生层:除了上述一些“正常的”主要发生层外,尚有一些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发生层,它们在发生学上有其特定的共性,难以完全符合上述几种主要发生层的定义,而且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也有必要将之独立划分为土壤的主要发生层
*特定发生层包括G层(潜育层)K层(矿质结壳层)P层(犁底层)*土壤的腐殖质含量与土壤黑色色值之间并无完全的相关性
*土壤自然性:态是指那些在田间表现很不稳定,极易受气候变化和耕作措施等因素影响而变动的土壤性质包括土壤干湿度、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和坚实度等四项
*湿时可塑性:指土壤物质在来自任何方向的外力作用下,能持续改变形状而不断裂的能力*混合指示剂瓷盘比色法原理:在6孔或12孔白色瓷盘上,先滴混合指示剂12滴,看其指示剂是否保持pH7中性色值,若指示剂偏离中性而变色,说明瓷盘不清洁,应用蒸馏水重新清洗,直到pH7不变色为止。然后,从某一土层取直径在23mm的土粒,放入混合指示剂液滴中,用玻璃棒搅拌,静止片刻后以溶液部分的颜色与酸度比色卡进行比色定级。如用固体指示剂则需加蒸馏水。此比色法,比较正确,但需要携带瓷盘、玻璃棒、蒸馏水等,每次都要清洁瓷盘、玻璃棒,在野外操作很不方便。故一般宜在室内进行
*柱状取样法:1.在取样前都要重新修整土壤剖面2.每个样品袋内外都要有标签,用铅笔或防水笔记录下采样地点、土壤名称、剖面编号、层次、取样深度、采样日期及采样人等等3.究养分循环的样品应采到养分渗入深度处4.微量元素分析用样品应单独用小塑料袋盛装,采集时特别要小心防止污染,包括剖面刀等铁器的污染。5.泥炭沼泽土往往不易挖掘剖面,也可用管状土钻采样
*分类思想: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也遵循发生学思想,在定义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时力求将有着共同发生特性的土壤归集到一起。
*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分类系统: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6等级的多级土壤分类系统。从最高分类等级到最低分类等级依次是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前四级为高级分类单元,后两级为低级分类单元
*中国现行的即国家在土壤调查中使用的土壤分类系统属于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单元从上至下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1)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2)以发生学理论为指导(3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4)充分注意我国的特色
*黏壤土(变种)厚层土(土种)黄土性(土属)草甸(亚类)黑土(土类)
*分类单元是概念化的、是精确定义的,从而给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评价提供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一个调查区的土壤性状与某一分类单元的概念相吻合或被包含,勾绘土壤时,我们就以这个分类单元的名称命名该区域的土壤,从而成为图斑
*制图单元:在一个地区进行土壤调查制图,相同的图斑组成
*一个制图单元或图斑内,并非只包括用来命名该制图单元的土壤分类单元所定义的土壤,可能还包括符合其它土壤分类单元定义的土壤或非土壤的东西
*优势制图单元:在一个制图单位内,完全一致的土壤类型是很少的。当其主要土壤的面积占该制图单元的8590%以上时。
*中小比例尺制图是110万~1100万之间的土壤制图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中小比例尺制图基本工作方法
1.掌握调查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2.路线调查路线调查是完成中、小比例尺野外制图的基本方法之一3.典型区调查
*土壤边界分布规律性的实地分析科学地确定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边界线,是保证土壤图合乎一定质量和精度要求的关键。寻找土壤边界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变化着的环境因素如何综合影响土壤形成的过程。而这一变化的标志,就是多种多样的剖面形态特征。由于土壤是一种具有分布上连续特性的自然体,划分土界常常是以剖面性态作为根据的。因此,在野外确定土壤边界是,就应注意联系环境因素加以判断。
*哪些因素与土壤边界有关(1)地形(2)母质(3)植被(4)农业利用
*大比例尺的土壤调查制图特点是:调查范围是县一级以下的基层生产单位,面积较小;调查和制图的比例尺≥15万,通常为15000125000;工作对象一般与土壤基层分类单元相对应的小面积的土壤自然体;通常要求在实地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和填图,土壤界线一定要求在野外确定
*大比例尺土壤制图的特点是:第一,工作底图精度高,图面上信息量多,通常运用目视估测法就能把实地的土壤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去;第二,大比例尺的土壤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在实地往往不容易分辨,难以用目视推理找到土种或变种的界线;第三,要求制图的精度高,土壤图上能量算各种土壤的面积。因此,它的制图技术,与中、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内插法其作法是:先在地形、母质、植被或农业利用上有明显差异的两种土壤上,确定两个主要剖面点,而两点之间必有边界存在。然后,在两主要剖面之间,逐段挖检查剖面及定界剖面,以缩小边界的范围
*编图综合的指标:最小图斑面积为25mm2,个别特殊图斑可保留到10mm2;对面积过小无法在图上表示,而在上图单元中保留的土壤类型,则用符号标示
*修正土壤分类系统的方法是通过比土、评土
一、土壤草图的审查与修正土壤草图的审查与休整是在野外资料和野外工作分类系统修正之后进行的,其内容包括土壤界线、草图内容的审查与修正和拼图。(一)土壤界线的审查与修正(二)草图内容的审查(三)接边
*大比例尺的土壤图,图例设计比较详细,除以代号、颜色和几何图形表示制图单元以外,同时还包括地形、植被、地下水位、土壤主要特征、农业利用状况、肥力评级、面积等等内容*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图,图例的设计比较简单,只标出制图单位的符号或颜色、土壤名称等主要项目*土壤制图的步骤:准备工作,搜集,分析,评价有关资料。
*五图一书:五图是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评级图、土壤利用线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这些图件都是在土壤图及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绘而成的。
*采样:以土壤图为底图,按照土壤基层单元(土种或变种)界限,逐块采取耕层混合土样,每一土样都要注明所代表的图斑或田块范围,然后送化验室分析。所有图斑都要有分析土样,土样代表面积按不同比例尺的精度差异,1/10000图最好500亩地块要有一个土样,土壤复杂的地区,样点还要密一些。
*分区原则必须全面考虑土壤的环境条件和土壤性态,特别是土壤改良的地理条件(如地形、水文地质等)和障碍因素(如过砂、过粘、内涝、盐碱等),把它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作为分区的依据
*土壤资源评价:指对土壤的质量、适宜性、和限制性做出评价,并综合评定其生产潜力。*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是在摸清土壤资源底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
*土壤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壤生产力的高低,它主要从土壤质和量两方面来衡量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资源评价4条基本原则(1土壤生产力高低评价:这是评价的核心内容。一般以耕地的农作物产量、林地的林分生长量、草地的产草量(载畜量)等作为土壤当前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也要对土壤资源类型的形成、演变与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经过调整和采取高科技措施以后的生产潜力作出评价。
(2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评价:这里要特别注意土壤资源潜在的适宜性及其长远利用的后果,要求使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效益相互协调,并且以生态效益为基础进行评价。(3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及强度评价:要求在全面分析土壤资源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土壤资源自然生产力的主导限制因素,分析研究改造限制因素的可能性及应采取的措施,并预测其改变后的生产潜力。
(4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即在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对土壤资源的利用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几个因素进行评价。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93c66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98.html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甘肃农业大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