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解读电影《角斗士》的悲剧性

发布时间:2018-09-24 23:50: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解读电影《角斗士》的悲剧性

  【摘要】本文运用描述法和归纳分析法,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简要分析电影《角斗士》在情节设置方面所体现的悲剧性,以期使读者认识到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科学意义以及实践意义,同时更好地理解电影《角斗士》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角斗士;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悲剧性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96-01

  一、故事梗概

  电影《角斗士》上映于2000年,是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历史戏剧电影,故事的背景设置于古罗马政体由“专制”向“共和”转变的历史时期。麦希穆斯是一位战功赫赫、声望颇高的古罗马帝国将军,在又一次取得了一场恶战的胜利后,麦希穆斯希望能够弃甲归田,与妻儿团聚。但是,行将就木的老国王奥里勒斯非常赏识麦希穆斯的为人和能力,有意让他做继任者,以凭借其威望带领罗马帝国走向共和。然而,作为法定继承人的康莫德斯,不满父亲的安排,杀父篡位,继而更加残酷地迫害曾经的功臣麦希穆斯。逃脱迫害的麦希穆斯第一时间向自己的家园狂奔而去,但仍未能挽救妻儿的生命。心灰意冷的他不幸沦为奴隶,成为一名靠性命的搏杀来娱乐观众的角斗士。在角斗场,他本身丰富的作战经验使其成为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角斗士之一。为此,他赢得了来罗马参加角斗大赛的机会。借此机会,麦希穆斯在他人的帮助下制定了报仇计划,却因计划被发现,又落入康莫德斯之手。虽然最终手刃了仇人,但自己却也中毒身亡。

  二、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与《角斗士》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发展的源头,他认为整个悲剧艺术应该包含以下六个要素:情节、性格、言辞、思想、形象和歌曲,其中最重要的是情节,情节是关于人的活动事件的合理安排。电影《角斗士》情节曲折紧凑,结构严谨完整,有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局。从整体看,展示给我们的是典型的悲剧。老国王的死是悲剧的开端;紧接着麦希穆斯沦为奴隶,康莫德斯成为罗马新的国王,推动着悲剧的发展;二人在罗马竞技场的会面是故事的高潮;麦希穆斯手刃仇人,壮烈牺牲是故事的结局。

  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中,值得注意的是“突转”、“发现”和“苦难”这三大成分。“突转”是指剧情按照行动的必然性、或然性向相反方面变化。“发现”是指主人公由不知到知的醒悟或者顿悟。情节的突转和发现符合可然和必然率,但是观众没有预想到,因而能够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使悲剧情节更富有冲突性与集中性。在《角斗士》中,有三次重要的突转,完全是按照情节发展而来的:第一次突转是老国王奥里勒斯有意让忠诚的罗马将军麦希穆斯做继任者,并带领罗马帝国走向共和,此时,观众定将非常欣赏其明智的决定。然而他却将这个决定提前告知康莫德斯,导致康莫德斯的杀父篡位。第二次突转是康莫德斯成为新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残忍地迫害麦希穆斯一家。麦希穆斯有幸逃脱,却未能及时救下妻儿。第三次突转是麦希穆斯沦为奴隶,为求生存,成为竞技场里靠搏杀性命来娱乐观众的角斗士。由于其出色的作战经验,麦希穆斯成为角斗场里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角斗士之一,他们被邀请至罗马竞技场作表演。在西斯洛、元老院议员奎格斯以及露西拉的帮助下,麦希穆斯策划着报仇计划。但是,事情并非像观众所期待的那样发展。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佳的突转与发现同时发生,《角斗士》中的突转就同时伴随着发现。第一次突转中,老国王发现了其子康莫德斯的狼子野心;第二次突转中,麦希穆斯发现了康莫德斯的篡位,以及康莫德斯的阴险毒辣;第三次突转中,康莫德斯发现了露西拉和元老院议员的计划,他强迫他亲爱的姐姐,露西拉坦白所有的计划,否则,他将亲手杀死她的独子卢塞斯。最终,因为计划的失败,麦希穆斯被捕。“突转”的运用增加了情节的悲剧性,使故事情节显得波澜起伏。与“发现”结合起来,主人公顺逆境的快速转变,让剧情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达到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各个情节环环相扣,前后铺垫,共同烘托出冲突达到最高潮时强烈的悲剧效果,更激起观众的同情、怜悯以及恐惧之情。

  最后一个成分是苦难,即毁灭或遭殃的行动,例如死亡、剧烈的痛苦、伤害。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人能否创作出优秀的的悲剧,主要依赖于他对“突转”和“发现”这两种技巧的运用。从这一点来看,苦难在悲剧中的地位相对要低一些。但是它,作为主人公真正不幸的标志,也是悲剧情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角斗士》中,战场上惨烈、血肉横飞的场面及角斗场上的生死搏杀;麦希穆斯因为康莫德斯的篡位而招致杀身之祸,回到梦想家园却只看到妻子与儿子被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的尸体;报仇计划的失败,造成角斗士贩子,以及帮助他逃脱的角斗士的惨死;以及麦希穆斯最终的牺牲等苦难情节都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直观地传递给观众故事的悲剧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角斗士》在情节的设置方面遵循了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论的观点,无论是“突转”、“发现”还是“苦难”情节的运用,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传递给观众故事的悲剧性。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当今艺术文化生活中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中载,赵国新.西方古典文论选读(修订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亚里士多德.罗念生等译.诗学[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605f4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d.html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解读电影《角斗士》的悲剧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