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发布时间:2019-12-23 12:52: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作者:姜岩

来源:《祖国》2019年第05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理念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到得生命哲学也是极其丰富的,其中生生之道折射了遵循天道以做到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周易》一书对此生命哲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深深打上了我国传统历史的烙印。接下来本篇文章就针对这一生命哲学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周易》; ;生生之道; ;生命哲学

        《周易》是一本涵盖了天下万物的奇书,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哲学。生生之道在于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是指人类在自然和社会活动当中所持有的一种对生命永恒、精神不朽的敬畏心理态度,这种态度不同于其他理智的和实践的传统文化理念,是一种千百年来内化于心的道德涵养积淀。生命哲学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开端,而生生之道也是保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必不可少维护器,对于提高个体精神境界、促进中国社会文明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周易》糅合了古人思想精髓对此生命哲学做了科学详细的阐述,再加上现代文学的系统解释,它便成为了一种系统的生命发展理论。这本书利用道教的阴阳理论巧妙揭示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其中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本书为了说明社会构成基础,将万物分为男女,又将人类的生育繁殖与天地孕育万物有机结合起来,放弃了对世间万物的孤立看法,将一切融为一体,从微观和宏观的两个角度来阐述生生不息的生命理论内涵。

         一、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是用天道给人以启示,倡导天人合一和阴阳之道。历代国学家都对生命的本质和特征进行过分析和探讨。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在研究《周易》的基础之上,又创作了《周易正义》,写道生生,不绝之辞。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也。前后之生,变化改易。生必有死,《易》主劝诫,奖人为善,故云,不云也。自古以来,国人对于生命的追求在于延寿,只有更长的生命才能够为个体以及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世间一切都需要以生生之道作为条件,最终达到自由的状态和精神的超越。历代国学家探讨生命的本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求子阶段。生育是万物的本源,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此古人认为孕育生命事关民族的永续发展,是揭示生命本质的必然条件。孕育生命的生命观念始自于中华各个民族,折射出一定的和谐精神。顺其自然的各个民族也便在此阶段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习俗,例如祭拜神佛等等,长此以往形成了中华民族奉求多子多福的生育信仰。《周易·序卦传》一书中提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这个阐述以循序渐进的角度明确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充分解释了生命的本质。《周易》的六十四卦本身就处于不断运行的状态当中,这一运动特点与生生之道的理念不谋而合,从外化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宇宙万物化生的模式。宋代文学家周敦颐深受《周易》对世间万物分析的影响,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周易》曰:生生之谓易。事实上,生生不已是人类和世界运行的一种普遍形式,同时也指人类与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这一生命哲学是人类与社会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象與抽象的统一。世间万物的运行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具体形象,这种生命的发展理念则是人类对世间万物整体的主动感知,并非被动接受,这里面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精神,可以理解到天地万物深刻的哲学内容,这一切都来源于人类对生命本质力量的肯定以及对于生命力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535e6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f.html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