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人民版

发布时间:2020-03-29 01:31: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人民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2、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 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 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 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3、西方一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   )

A.斯大林模式                B.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C.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4、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摈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相同的局限在于(  )

A.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B.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

C.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

5、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6、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枪决”代表斯大林认为火车停止前进的责任在于司机

 B.“平反”表明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模式

 C.“拉上窗帘派人摇动”代表其改革给国人带来经济发展的假象

 D.“大喊”说明其对苏联改革的无奈

7、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8、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从这首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歌曲中可以看出(     ) 

①大危机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沉重打击    ②人们繁荣和富裕的美国梦的破灭   

③普通民众对胡佛政府无力应对危机、不顾人民死活的有力控诉  

④民众对罗斯福新政的支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10、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11、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C.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D.体现富人乐于输纳

12、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这里“藏富于民”是指( )

A.管理者革命   B.人民资本主义 C.福利制度的建立   D.实现企业国有化

13、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有( )

 ①实行国有化 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扩大政府开支 ④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 ⑤政府直接采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14、《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出现的根源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左”倾思想的指导

 C.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1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16、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7、 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顺口溜—“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它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8、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增强企业活力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是属于这一个局中的(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

D.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21、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这种状况开始于(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D.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22、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世界贸易组织于2009年2月9日召集各成员国举行特别会议。这次会议的议题最可能是( )

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着力推进区域政治与经济一体化

C.致力于保护成员国的民族产业       D.促进各国市场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

23、一位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

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3的是( )

24、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的“宏伟计划”: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供应。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21%的种子公司,控制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该材料主要说明( )

A.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B.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C.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D.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

二、材料题(共两小题,52分)

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材料  (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材料三  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材料四 有专家指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二十一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10分)

(3)根据材料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对战后初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6分)

(4)材料四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具体史实指的是什么?(6分)

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四: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积极作用。(12分)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4分)

(3)材料三该措施体现了“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有何影响?(2分)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4分)这种观点与上述三则材料有何联系?(2分)


25、(1)标志:新航路开辟。(如答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的具体航运活动的各得1分,满分不超过2分) 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分))

(2)阻碍因素: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4分,每点2分)

原因:世界大战触发了新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世界经济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性;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6分,答出二项即可)

26、(1)特点:利用市场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分)
内容: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分)
工业: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营;(2分)
流通:允许自由贸易(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b388b7b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5.html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人民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