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12-03-01 10:30: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重视体育的教育性,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特别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目的、任务中也重点强调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把德育融入进去,让学生在体育的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等。

关键字:体育教学 德育

前言:随着初中阶段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的局面来看,这种以考试形式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更大的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相应的问题随之出现,为了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素质,体育课上的训练强度逐渐加大,这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思想品质都进行了新一轮的磨练和考验。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了现实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可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学生,每个都是家中的公主、王子,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学习主动性差,贪玩、安全的意识差,不愿亲力亲为,怕苦怕累等情况。这些隐藏的困难特点,也是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逐一解决的。在这样的以考试形式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下,更重要的是要将德育教育以无形的形式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如何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密切结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要正确分析初中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生又是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既像大人,又像小孩,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又流露出稚气。加以现在的初中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爱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而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懒惰、自私、适应环境能力差,少数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总结起来就有以下几点心理特点:①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②情感与理智的不能协调统一;③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互相矛盾。

对于初中生的个性特点,严格地说,初中生的个性心理还远未发展成熟,初中阶段的孩子身上显露出的性格苗头,可能只是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反映,我们必须结合这个特殊年龄的特殊问题,用发展的眼光面对种种个性现象。总体来说,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呈现出暂时的不平衡和偏激的特点。在分析出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后,继而就可以对症下药,用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疏导改善。

二、要清楚认识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在体育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是情感倾向性是很强、可塑性也很强的时期。如果加以正确引导,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各种有趣的集体游戏或体育娱乐活动,通过比赛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通过观看或讲述中国人在国际上参与比赛的英雄事迹,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在体育教学中能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所有的游戏、比赛、都要有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约束,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公平、公正的进行竞争。比如:田径比赛里的短跑,无论是多么优秀的选手,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倘若抢跑犯规,就要回到起跑线重来,倘若抢跑达三次,就算是飞人刘翔,也一样要退出比赛。体育比赛是公正、公平的,它能让学生自然、习惯的去遵守规则,在体育运动中公正、公平的观念已潜移默化,深入学生的心中。诚信是一种美德,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三国时期,最勇者非吕布莫属,“三英战吕布”成为千古佳话,可是吕布为利所惑杀丁原,为色所迷再杀董卓, “饥鹰饿虎”,饥则来,饱则逸,“有奶就是娘”,无任何信义可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做人之本,是立业之基。吕布抛弃这个“本”和“基”,导致一事无成,并且性命不保。最终却落了个犹如丧家之犬,死于曹操之手的下场,这就是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所应有的下场。在体育运动中也是一样,像某些运动员不讲诚信,在奥运会上服用兴奋剂,虽然当时取得了好成绩,但一经查出,不仅被取消成绩,而且还为世人所唾弃,实在可悲。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事例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这对他们自己乃至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3)在体育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我们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其他学科主要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因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体育运动项目众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例如球类运动,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体操中单杠,田径中的跨栏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则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队列练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纪律性、坚韧性。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地选择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除了以上这些,还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所谓游戏法就是指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学生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掌握和运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机智、灵敏和独立创造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4)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体育道德是所有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们都有义务遵守的行为准则。体育具有通过各种体育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在体育活动中,尤其是在对抗性比赛中表现更为明显,主要包括遵守规则,遵守秩序,热爱集体,团结合作,尊重对方,尊重裁判,胜不骄、败不馁,爱护公共财物等内容。课中和课外的体育竞赛活动是进行体育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如课中的练习法和比赛法、小组之间的单项对抗、课外队与队(或班与班)之间的体育竞赛、校运动会、早操、课外活动体育锻炼的评比、对外比赛的评先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努力拼搏的向上精神。在集体项目的教学和比赛中,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和急躁情绪或不尊重裁判、不尊重对方时,都要及时的正确引导,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美国确认“学校体育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芬兰提出体育“在道德和社会教育方面,能培养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新西兰也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性,提出“体育不单限于身体的(范畴),而且在教育的范畴内把它做为更广泛的教育手段有效地利用,体育不仅以肌肉发达为目的,更广泛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和他人比较,学习互相指导,互相帮助,赞扬对手的成功,获得自由支配身体的喜悦……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都一致确认体育的教育因素,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

三、用恰当的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体育教学中

1)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抓住时机,恰当运用生动和教育性语言、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美好的思想与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传授给学生。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德育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肢体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德育教育只有在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巧妙运用表扬和批评,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

2)结合教材、教学,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挖掘体育教材本身的思想性,是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首要途经。初中体育教材项目多,内容广,思想深。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准确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是施教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学知识,学技能,还要长思想,塑品德。

切实把德育教育列入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注意渗透思想教育的艺术,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措施。讲求渗透思想教育的艺术具体的说就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依据教材,有的放矢。以课堂练习为主,自然结合,不以思想教育代替教育内容。③上课要以学生为主,言传身教,以情动人,以德服人。结合教学,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和爱祖国的教育。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用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事迹去感染、激励学生。

3 在教学组织中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时机

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没有备好课,课中必然会杂乱无章或者枯燥,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而场地器材的布置如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学生习惯。调动队伍时,如碰到其他班级、小组时提倡让他们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穿插,利用这一时机可对谦让的学生或组及时表扬,使学生懂得礼让的道理。分组教学,在分组时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用和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

4)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语言激励及肢体语言暗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表扬与批评也是德育教育中常用的一对方法。一般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表扬不可滥用,批评不可无。表扬法是指对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用以巩固与强化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批评法是指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良思想品德行为和个性表现做出否定的评价,用以克服和改正他们缺点和错误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在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的时候,用体态暗示法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5)用体验法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从自身体验中得到德育教育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学生身体活动中抓活的教育。体育教学过程初中生的身体活动千姿百态,他们的思想活动也千变万化。身体活动引起思想活动,思想活动又往往影响和指导着身体活动。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歧视他们 ,而要热情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对于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使他们逐渐地树立信心,积极参加动作技术的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动作要领。 要求老师,除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要通俗化、形象化。对后进学生千万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与先进学生结“ 对子”,对后进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多少年以后,你在他们心目中,始终会是很崇高的,这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明确新时期赋予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勇敢、自信、顽强等个性品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德育和初中体育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充分重视体育的教育性,并善于捕捉思想教育的契机,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让德育之花在学校体育教学这块沃土上盛开。

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学 》人民出版社1999

《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中国学校体育》20024月刊

《教育科学》20012月刊

《论德育与体育教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af2d240b307e87101f696dc.html

《浅析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