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综合测评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12-20 08:48: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ww.ks5u.com

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 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解析】 本题从混淆是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悲剧(的性质)的理解。原文第三段中说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第四段也说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而D项中表述的甲午海战是历史事件,不是文学艺术。ABC三项表述正确,其信息体现于整篇文章中。

【答案】 D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解析】 本题从语义夸大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原文第四段中说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C项表述为不至于获得”“不至于介入,语义程度加深,与原文不符。ABD三项表述正确,其信息分别体现在第一段、第二段、第五段中。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解析】 本题从因果不当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选文第四段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人们喜欢欣赏悲剧的原因应是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ACD三项表述正确,其信息分别体现在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中。

【答案】 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文言文阅读(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

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排除错误选项。……为固定结构,所以排除AC两项。听其均分的意思是任由他们均分的意思,故选B项。

【答案】 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错,原文无肱股之臣

【答案】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概括分析的能力。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错,文中并没有提到太后对陈武宠幸。

【答案】 A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5)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5)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还唯恐不迅速,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关键点:贼,残害;去,除去;困,困苦)(2)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关键点:疾,痛恨;以,因为;县令不职者,定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凭会试乙榜的身份被授予新建教谕。宣德六年,因被推荐提拔为御史,出京兼任苏州、松州、常州、镇州四府知府。皇上下令让他与巡抚周忱一起考察属官,皇上敕令上有请示皇上后再裁决的话。王来说: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他们唯恐不迅速,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皇帝为他改了敕令赐给他。中官陈武应太后之命出使江南,非常蛮横,王来多次抑制他。陈武回来,向皇帝倾诉。皇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是谁?顾佐回答说是王来。皇帝感慨称赞王来是个贤才,说记下这件事。等到回来复命,奖励非常丰厚。

英宗即位,因为杨士奇推荐,王来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说:郡县官员不把农业当作根本,导致百姓多游荡懒惰,催征租税动辄逼出人命。朝廷怜悯他们失业,下令免除他们的赋税,而田地一天天荒芜闲置,租税没有出处,累及到良民。应该选择贤能的守官,督促他们以农业为根本。如果这些人荒芜田地,下令让附近的人家与他们通力合作,交租剩下的粮食任由他们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复本业的就还给他。靠种桑养蚕补充农业的,可任他们自己规划安排。仍旧让提学风宪官监督,百姓知道从事本业。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王来为官清廉,为政干练通达。侍郎于谦在山西做巡抚时,多次称赞他的才干,认为他可以在皇帝身边侍奉。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因为这他被逮入狱,应当流放。正赶上大赦,以原来的官职调任广东。王来从这以后屈尊迁就变得平和了很多,但政事也仍然有声有色。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渡过黄河,听说敌寇撤退才带兵回来。

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在军中去世,晋升王来为右都御使代替侯。与保定伯梁,都督毛胜、方瑛联合进兵讨伐苗人。等到贼人平定,班师回朝。皇帝下诏让王来、梁留下镇守安抚。不久下令王来兼任贵州巡抚。王来上奏说:近来因黔、楚地用兵,应该暂时实行卖官的先例。现在贼寇稍稍安定,只有平越、都匀等四个地方缺乏粮饷。应该召商采用中盐条例,取消收粮的条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景泰三年十月王来被召回,让他兼任大理寺卿。梁认为王来功劳大,请求对他给予特殊表彰。都给事中苏霖反驳梁,于是此事未得实行。王来在返回的途中,因为贵州苗人又反叛,皇上让他带兵回去再讨伐苗人。第二年,反叛之事平定。任命他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个尚书都被罢免。王来回家。成化六年,死在家中。

()古代诗词阅读(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 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等。春天风雨交加,枝残花落,为凄凉惨败之景,再加上残日西斜、寒水自碧,让人对诗歌抒发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

【答案】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标题、注释和诗歌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答题时注意是词的末尾两句。写出了词人因愁而无心下棋,但又想通过下棋摆脱愁苦,但思绪烦乱,落子犹豫不决。抓住动作,结合前句进行合理联系,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名篇名句默写。(6)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处境相似,因而有同病相怜之感。

(3)杜甫的《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传记阅读(25)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国学骑士辜鸿铭

国学骑士是陈福郎先生授予他新近出版的长篇传记小说之主人公辜鸿铭的名号。别看这些年随着国学热,辜氏生平所为渐浮世表,似乎声名日隆,但在早些年,其在内地已近无人问津,流落于主流文化视野外,几被历史烟尘所湮没。

辜氏生于1857年,卒于1928年。其父原籍福建惠安,时在马来西亚槟城总管一家英国老板的橡胶园,其母是洋人。辜氏自幼聪慧,语言天赋卓绝,深受义父英国人布朗先生疼爱,10岁时,由其带至英国求学;20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接着赴德、法等国著名学府深造并研究,精通西学。据说蔡元培求学莱比锡大学时,辜氏在彼已很有名;而40年后林语堂到该校时,辜氏著作已赫然被列为必读书。后辜氏打道回南洋,对中国文化萌发浓厚兴趣。他埋头精研中国典籍,又经人举荐,回国做晚清大臣张之洞幕僚20余年。后曾任清政府外务部左丞。清亡后,受蔡元培之请,以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通晓文、儒、法、工与土木等文、理各科,就任北京大学教授。又以其特立独行之,成为北大及京城一景,有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精通西学的辜氏,在潜心精研国学后,有了一个比较,就此产生了一个持守终生的定见。他以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出现的冷酷与毁灭;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故他不仅自己顶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他以英文发表的《中国学》,几乎就是一篇国学宣言。此后他所著述的《中国札记》《中国的牛津运动》《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等,所翻译的四书中的三书《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传统典籍,卖力向世界传播儒家学说,鼓吹东方文化,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应该说在此之前,还没谁更系统、完整、准确地向域外有意识地传输国学典籍。《论语》英译本出版序言道:辜先生不小的功绩是翻译儒家四书的三部,他不仅是忠实地翻译它,还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超越了中西方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鸿沟……”可见西方对辜氏具有开创性的译介传播中国文化的尊重与推崇。

但辜氏在国内却是不入潮流,不合时宜。彼时人心思变,新青年擎起打倒孔家店大旗,转而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辜氏从西方来,能够慧眼独具,洞悉西方现代文明之弊,故逆流而动,高唱反调。西方现在虽十分发达,然而已趋于末路,积重难返,不能挽救。君当知中国的前途绝不悲观,中国固有之基础,最合世界新潮。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这番话,虽有点,但不能说没有一点先见之明。

与辜氏对国学传播所做的贡献,乃至他的才华相比,坊间似乎更愿意传播其。他恃才傲物,性情执拗,西学出道却痴迷旧学,既偏激又迂腐,既愤世嫉俗又玩世不恭,既不合时宜又不甘寂寞,铁杆保皇却敢戏侃清廷慈禧、嘲讽新帝袁世凯,加上他行为艺术似的遗少打扮与生活形态,似乎成了种种矛盾的杂糅体。伴随这些奇行怪癖的,还有他异乎寻常的奇谈怪论,如挖苦银行家是在晴天时硬把雨伞借给你,在下雨时把雨伞收回去的人;反驳嘲笑自己的人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等。辜氏浸淫于东西方语言中数十年,深谙言语之精妙,能集东西方言语表达气质、风格之优长。他的见多识广,急智宿慧,常常于争辩中,尽显于他的犀利谈锋与妙语连珠中。辜氏似乎也喜欢在与人论说中一炫他的敏思好辩。而事情的另一面是,正因为他的这种不通世故的不留情面,锋芒毕露,爱逞口舌之快之情状,令世人轻慢了精彩话语后他的认真执着、焦虑忧患和真知灼见。

辜氏关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作用实是有先知先觉,因之他成为今天开在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先声先驱。国学骑士这个名号,依辜氏生平外谐内庄,表邪里正的格调,想必一定会喜欢。而我们通过这令名号,则可以穿越历史的迷雾烟尘,直抵这个生前戏闹身后寂寞的国学传播大师的精神实质,去认真想想我们曾经拥有的、失落的以及将要创造的,这或许也是陈福郎多年磨一剑,打造国学骑士的良苦用心所在。

(节选自2011419《光明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

A.辜鸿铭早年就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儒学功底深厚;后到西方求学,在知名大学深造,加上自己的聪慧和语言天赋,又精通了西学。

B.辜鸿铭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向西方传播国学,是因为在西方繁荣的背后看到了它们的弊端,他坚信只有儒学的仁义才能拯救渐趋末路的西方。

C.辜鸿铭怪异的打扮和生活形态,以及一些奇谈怪论,也体现了他为人轻浮、嬉闹,缺乏一种沉稳、厚重,同时也缺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D.今天中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这与辜鸿铭当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也是辜鸿铭的良苦用心所在。

E.辜鸿铭的生活经历和对国学的传播,以及与众不同的言行,展示了一位国学大师在多元文化与复杂时世里的矛盾心态与多重人格。

(2)辜鸿铭热衷于国学的传播是件好事,可在当时的中国却遭到了冷遇甚至是反击,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作答。(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辜鸿铭在传播国学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什么冠以他骑士的称号?(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辜鸿铭认为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解。(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A项,早年就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儒学功底深厚错;C项,体现了他为人轻浮、嬉闹,缺乏一种沉稳、厚重,同时也缺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错;D项,也是辜鸿铭的良苦用心所在错。

【答案】 BE

(2)当时中国的传统文化正被国人抛弃;(3)当时国内人心思变,新青年转而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3)(只答在国内却是不入潮流,不合时宜一句给1)

(3)当国人摒弃国学时,他却积极倡导国学;他第一个不遗余力地把国学推向世界;他有着骑士般的执着、痴迷,甚至偏激。(每点2)

(4)同意。西方弱肉强食的竞争使西方陷入精神的冷酷与毁灭,而儒家的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它;西方物质文明濒于破产,趋于末路,积重难返,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使西方摆脱困境。

不同意。儒家仁义之道只求中庸,不利于创新和进步,而西方的竞争则与之相反;社会发展需要高度的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偏重于道德建设。(每点4分。要依据文意发表观点,有理有据,不可脱离原文)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

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于20168月举行,开幕式上奇幻热辣且色彩斑斓的南美献上了独具风情的演出,给观众带来了________的美。

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清闲,他们做统计,搞调查,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有时简直________了。

全国文物收藏展览会上,各种不同级别的文物陈列在装饰一新的大厅里,________,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A.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B.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C.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D.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解析】 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目不暇接形容眼前美好的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句的中心是给观众带来的美,观众看不过来,故应填目不暇接句主要说的是大学生村官事务繁忙,应付不过来,所以应该填应接不暇句主要强调的是美好、珍贵的东西很多,应填琳琅满目

【答案】 C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3)(  )

A.对于建筑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大学究竟该不该开设风水学课程,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C.我们对于高度重视外语学习却十分轻视母语学习的现象,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必须敦促有关部门特别是职能部门重视并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D83,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国梦·赶考行——最美河北人举行发布活动,英勇的拦车汉子卢伟获善行义举最美河北人

【解析】 A项,否定表意不清。C项,提高”“教学和使用不搭配。D项,缺少相关的宾语搭配,在善行义举最美河北人后加上荣誉称号

【答案】 B

14.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

任何意欲走向清明的权利,必然以透明为首要条件。唯其如此,监督的社会化才是可能的,任何人和机构都不能超越于社会监督之上才是可能的。也就是说,真正的公开是面向全社会的。如同官员应公开其财产一样,政府应当公开其财政收支与预算。信息公开是政治透明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治透明的必然表现。这种公开,不只是形成一种内部透明化状态,而且要形成一种透明社会化的状态。

A①④⑤⑥②③      B⑤①②③⑥④

C⑤①④⑥③② D①④⑥③②⑤

【解析】 论述文段的中心话题是信息公开(政治透明)的意义。分两个层次,⑤①为第一层,④⑥③②为第二层。其中,⑤①揭示了文段观点,指明信息公开的内容⑥③进一步解说,指明实质,指出其结果和意义。正确组合应为⑤①④⑥③②

【答案】 C

15.阅读下面的清华大学有关自主招生的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6)

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在百分之三十的自主招生名额中的分布情况

(1)根据图表内容,得出结论。(不超过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自主招生的现状,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图文转换题,要注意三个方面:把握图表横轴、纵轴代表的意义,找出纵横轴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理解最大数、最小数体现的意义。这个图表,横轴是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学生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名额中的分布情况;纵轴(柱形)是不同地域在自主招生中通过的比例,其中直辖市通过率最高,农村通过率最低。从这个角度分析,结论是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通过率低,即处于劣势。对于建设性意见,可以从对农村学生政策倾斜的方面阐释。

【答案】 (1)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的寒门学子处于劣势。

(2)示例一:要尽量增加农村学生在自主招生中的名额。

示例二:有必要采取多元的录取方式。

示例三:对农村的寒门学子可适当降分录取。

16.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5)

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例句以人生的扣子为中心,写了一个比喻句,先是作比,后是总结说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重要性。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顺序,用此形式。

【答案】 (示例)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如果第一处地基打不好,后面的地基就不稳固;人生的地基从一开始就要打好。

五、写作(60)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木兰因贪生怕死而不敢奔赴前线,在军队中因吃亏被迫上战场成为将军,回归故乡后,去世的父亲留下一封信,从信中得知邻居恶霸看上她,父亲才骗其去当兵……”近日,《东方卫视》一档综艺节目中,喜剧演员贾玲创作的现代花木兰故事因其突破性的情节,颠覆了人们对花木兰的英雄情结。节目一播出,引发了众多网友和观众的讨论。

读完这段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情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现实材料。在写作时,可以反对这种恶搞,花木兰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娱乐节目不能随意恶搞,这样不仅违背了原著,更会误导观众。也可以辩证地来看问题,对这种用娱乐精神诠释经典的方式进行辩证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acc22f5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7.html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综合测评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