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与人教版主要共有篇目(现代文)

发布时间:2015-05-08 00:16: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版与人教版主要共有篇目

知识点归纳

7年级上册:

1.《春》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有散文集《背影》。体裁:借景抒情散文。选自《朱自清选文集》。

[2]内容结构:

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描写春天的。

线索:作者对春到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第一部分(1),盼春。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也为全文奠定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主旋律,

第二部分(2-7),绘春(②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和春的总轮廓;③春草图;④春花图;⑤春风图;⑥春雨图、⑦迎春图),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8-10),赞春。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征,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3]主题思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抒发作者对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4]写作特点:借景抒情,侧面烘托;思路清晰,线索分明;观察细致,语言准确;抓住特征,表达生动;调动五官,细致描摹;比喻拟人,形象生动;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2.《济南的冬天》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解放后写了《龙须沟》、《茶馆》等23 个剧本。195112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并被誉为作家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被迫害致死。体裁:借景抒情的散文。

[2]内容结构:

文章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冬季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线索:温晴。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没有重雾、没有毒日,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第二部分(2段至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2段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过渡,转而写山写水。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然后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5段写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来写。作者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概括以上所写,与开头“宝地”呼应,并扣题。

[3]主题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本文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山、城、雪、水等动人的冬景及其特有的勉力,呈现给读者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4]写作特点

文章的主要写法:借景抒清。开头新颖别致,对比突出“温晴”;语言准确生动,表达清新朴实;写景饱含感情,比喻拟人手法;创设优美意境,展开丰富想象;选择独特角度;抓住景物特征;布局浑然一休,写景有条有理。

描写景物的角度:描写四周的山——俯视;描写四周的雪后的山一一仰视;描写四周的雪后的远山——远眺;描写水——俯视、仰视。

3.《风筝》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体裁:散文;选自《野草》。19l8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

[2]内容结构:主要内容是风等事件,“我”虐杀弟弟的风筝梦。作者把风筝作为描写的中心对象,借回忆风筝往事,抒怀言志,风筝是作者情绪消长的线索,也是作者复杂思想的凝聚点。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l—2),看风筝。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911),忆风筝。回忆风筝事件的经过。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三部分(l2),议风筝。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现实的北京的冬天,照应开头。

[3]主题思想:本文作者通过对风等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

本文的中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既有对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揭露和抗议,又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解剖;既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有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痛恨和批判;既有对科学思想的呼唤,又有对愚昧落后风气的唾弃;既有表达乍者的兄弟之情,又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既有作者对小兄弟身受 “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又有批判作者精神的虐杀与封建思想。

[4]写作特点:过渡自然,首尾照应;多角中心,意蕴深刻;倒叙写法,构思精巧;语言精当,言简意深。

8年级上: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1831年发表的小说,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2]内容结构:雨果的这封信,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深切同

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

思路及线索:先用大量的篇幅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以此反衬侵略者野蛮的强盗行径。接着描写圆明园被洗劫、烧毁的惨状,最后对英法联军的“丰功伟绩”给予极大的讽刺及痛斥。文章首尾呼应,感情强烈。

以作者的感情发展为线索,写梦幻般的圆明园,表达作者对中国文明的赞美之情;刻画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透露出满腔的愤怒。本文可看做一篇驳论文,全文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转述巴特勒来信的主要观点和目的,从而树立批驳的靶子。

篇驳论文,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二部分(3-3),以这恍若月宫的建筑被英法强盗洗劫烧毁为论据,反驳巴特勒把这野蛮行径说成体面、出色、光荣的无耻论调。

第三部分(11),旗帜鲜明地回复巴特勒,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正直作家的勇气和良知。

[3]主题思想:这封信通过对圆明园的想象描绘、赞美、评价以及对法国政府的强盗行径的公开抗议,批驳了巴特勒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是共同分享光荣的无耻谰言,表现了雨果的正义、良知;作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他把这一罪恶行为归结为英法政府的行为,给予中国人民以同情,表现了他人格的伟大与崇高。

[4]写作特点:①想象丰富。信中凭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神奇

壮丽。信中运用了比喻、反语、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2.《背影》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课文以“背影”为题,是因为文章是以“背影”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又是课文题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文章以“背影”命题,别开生面,含蓄集永,表现角度新颖独特,显露了作者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背影”,把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以及对儿子的挚爱等真切地表现出来,“背影”还是父子依依惜别时父亲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集中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点,是具有创意的命题,是最佳的表现角度。

[2]内容结构: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感清。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 照应“背影”: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点明“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述父亲到浦口车站送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23),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黯淡的气氛和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

第二层(45),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6),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稿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第三部分(7);照应开头,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

[3]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记叙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的感情。

无私的父爱,高尚的父子深情,这就是《背影》中“父与子”关系所表达的主题意义。但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透析这人间的感人剧照,就会发现“父与子”关系的表达意义并不这样简单,在它背后,还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和时代内容。

[4]写作特点:语言朴实而简洁,抒情深沉而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父爱,直抒胸臆真挚感人;自责悔恨反衬思念,细节描写细腻动人;动词使用准确传神,人物描写角度新颖;撷取平凡生活素材,意蕴丰富催人泪下;线索清楚结构精妙,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3.《苏州园林》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语言十分优美的说明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一一谈苏州园林”。其实它是一篇序言,但却有题目,从“深眷”二字可见他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2]内容结构

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一一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整体的四个部分和三个细部进行分说。

全文共10段,大致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l),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评价了它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和影响,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9),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本文的主要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吸引读者的游赏之心。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从总到分到总,从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总到分再到总,由主到次。

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3]主题思想:本文综合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整体特征,从而显示了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标本艺术品,表现了我国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4]写作特点:特征鲜明,结构清晰;简明准确,富有内涵;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8年级下册:

《再塑生命》知识点归纳

[]作者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的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体裁:叙事散文。

抒情线索:以“我”的心理感受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热爱、怀念、感激之情。

叙事线索:以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过程为线索。

[]内容结构:全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育海伦·凯勒认识文字、认识大自然、懂得了爱的经过;赞美了莎莉文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热爱、怀念、感激之情。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3);莎莉文老师采到我身边。

第二部分(46),具体写“我”受教于莎莉文老师的情景。

第一层(4-8),“我”学会了用手指拼字的方式。

第二层(912)""对大自然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第三层(13-26);在莎莉文老师引导下,“我”懂得了爱,也认识了抽象。

第三部分(27),总结全文,抒发“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主题思想: 这篇文章以莎莉艾老师教""学习的过程为线索,真实地记叙了莎莉文老师耐心教育残疾儿童并使其发展进步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她高尚的人格勉力和不厌其

烦、循循善诱的敬业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热爱、怀念、感激之情。

[4]写作特点:侧面描写摹形象;反衬手法的运用;时间为序脉络清析,角度多样选素材;结构严谨又精巧;语言流畅显自然;妙用“感受”串情节;巧借自然融真情;精选细节现主旨。

9年级上册:

1.《致女儿的信》知识点归纳

[l]作者简介:苏霍姆林斯基,苏联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作家。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2]内容结构: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性爱,更主要的是超越性爱的“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一一这才是真爱,这才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文明标志。

思路:父亲面对十四岁的女儿提出的爱情问题,用极富幻想的童话故事巧妙地做出了回答,把复杂抽象的爱情说明得具体形象。在文章结尾,告诉女儿要如何对待爱情,才能把爱情上升到人性美的高度,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转述女儿的提问并希望女儿把握好自己的生活。

第二部分(6-24),祖母通过讲童话回答“我”提出的什么是爱情的问题。

第三部分(25),在祖母讲述的童话基础上,谈自已对爱情的认识相观点,明确回答女儿提出的问题;人类不仅延续自己的后代,还要懂得爱,只有把爱提到人性美。

[3]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私心灵的追念。说明了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私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禁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是真正的爱情。

[4]写作特点:借助动人的童话讲述抽象的道理,情节感人,人物形象具有个性特征。通过对上帝的描写,衬托人类纯真的爱情所具有的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童话中三次描写了人物的眼神。他们的眼神显示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由此可以看出这对男女对爱情的真诚。语言精辟,富含哲理,深刻表现出爱情内涵。

2.《故乡》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作者鲁迅,选自《呐喊》。

[2]内容结构: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即: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以“我”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

所见故乡的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引起了人们对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以及在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与束缚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激发了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88个自然段,可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肘的复杂心情,交代“我”回故乡的目的(回故乡)

第二部分(677),“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故乡)。重点描写闰土和杨二嫂两个故人的变化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第三部分(78-88),“我”渐渐离开故乡时的感触,抒发了“我”要求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3]主题思想:

①小说的中心是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 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②这篇小说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表现了农村凋敝、农民破产的悲惨现实,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可悲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希望下一代亲密友爱、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

③作者着力刻画阐述种种不幸的目的是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对旧社会的憎恨。

④“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4]写作特点:多方面地运用对比手法,多视角地揭示主题思想,给作品增添了更浓重的悲剧色彩;传神的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景物描写中深沉地激荡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波澜。

3.《心声》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 倍佳,体裁:小说。

“心声”的含义:“心声”在课文中有多层含义:包括李京京深埋心底的亲情、友情;李京京非常渴望表达内心感情的愿望;作者借小说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2]内容结构

叙述李京京在程老师的公开课上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感动全场人的故事,表达李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呼吁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个性的尊重。

李京京形象:天真、纯朴、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情节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部分:公开课前 (事情的开端),程老师布置公开课的任务。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第二部分: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第三部分: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帧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而遭到嘲笑。再次表现了李京京读书迫切的愿望以及对课文情感的准确把握。

第四部分: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最终靠真情打动了程老师和全班同学。

[3]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淳朴、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表现了李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批评了我们教育上严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41写作特点 设置悬念,巧妙插叙;巧埋伏笔,描写细腻;情节富于戏剧色彩,语言尤为朴实亲切。

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

[2]内容结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本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是著名科学家对于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介绍演讲的基本内容,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作者开宗明义,提出论题(交代谈话的目的):“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中国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二部分(2-l2),分析论题。论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5),分析指出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第二层(6-10),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l2),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第三部分(I3),得出结论:“希望我们下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相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指出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3]主题思想: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大学》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指出“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才能对世界有所建树。

作者在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都要保持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

[4]写作特点:扣题开谈,适时立论;风格朴实,方法多样(引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通俗易懂,亲切生动。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鲁迅,他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称作“匕首”和“投枪”。

[2]内容结构: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论证精密。全文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证的。

第一部分:(1-2 ),摆出了对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被反驳的论点及其论据:从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到求神拜佛——为后文的批驳树立了“靶子”。

第二部分(3-8),在批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和主张。

第三部分:(9),照应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做出回答“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从本质上看问题,指出真正有自信力的是中国的广大革命人民。

[3]主题思想:这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些人散中国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中国人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一颗爱国的赤心。

[4]写作特点: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语言生动、洗练、犀利,说理周密、严谨、有力;成功地运用了驳论点和驳论证两种反驳方式。

6.《范进中举》知识点归纳

[1]作者简介: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题目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范进)和事件(中举)。课文以“范进中举”为线索展开情节,安排结构。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

[2]内容结构:本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范进中举。全文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先写范进中举前的情形,再写中举后的情况。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全文可分为范进中举前、后两部分。

第一部分(l-2)写范进中举前穷困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

第二部分(3-4),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第一层(3-5),写范进喜极发疯。

第二层(6-9),写胡屠户打范进治疯的经过和结果。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第三层(10-11),写范进恢复了正常,丈人及乡邻向他阿咦奉承,极尽恭维,虚伪之态暴露无遗。

第四层(12),写范进赏银给胡屠户,这是故事的结尾,至此,这出闹剧落下了惟幕。

[3]主题思想:作品以范进中举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借范迸因乡试中举而疯痴的经过,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刻画科举制度下士人沉重的精神负担,显示了八股文取士对士人精神的迫害,并以胡屠户及乡邻对范进前倨后恭的态度,反映当时社会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可耻风气,并进行辛辣的讽刺。

[4]写作特点: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语言神态动作细腻;细节描写紧扣环境,人物性格表现主题;展开了多角度对比,具有极强讽刺效果;描写夸张讽刺深刻,揭露科举制度罪恶;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用语通俗,修辞多样。

9年级下册:

《孔乙己》知识点归纳:

[1]内容结构:小说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全文共l3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是小说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也是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缩影。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4-9):写孔乙己的经历、性格和社会地位,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阶段。

第二个层次(10-11),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第三个层次(12-13),交代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2]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孔艺已一生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以及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3]写作特点: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形象、精练、深刻、准确的语言,塑造了封建社会的不朽典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aa6f3af0066f5335a8121fb.html

《语文版与人教版主要共有篇目(现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