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18届高三三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8-06-28 11:18: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ww.ks5u.com

遂宁市高中2018届三诊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

1.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 森严等级制度特征

C. 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王奈何不得候可知,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下国家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材料反映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无法体现相互制衡,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王奈何不得候,结合所学分封制的特点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

2.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C.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D. 社会各阶层流通渠道畅通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说明了尊卑男女长幼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僚体制仍然牢牢控制着社会,故C项错误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说明固化了社会阶层的差别,社会各阶层流通不畅通,故D项错误

3. 汉代察举孝廉起初分为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汉代察举制度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彰显公平公正

B. 保障人民权利

C. 缩小经济差距

D. 政府扩大统治基础

【答案】D

【解析】汉代察举制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从而促进了国家政权的开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统治基础来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彰显公平公正是汉代察举制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任何制度都不是为了保障人民权利,故B项错误;察举制和缩小经济差距无关,故C项错误。

4.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答案】B

【解析】依据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沦为雇佣工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B项正确;依据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大量流民的出现不能说明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农业是以小农经营为主,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抓住关键信息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分析即可。

5. 有人曾对《东方杂志》1915—1921年开设的法令栏目公布的法规统计如下:

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最准确的是

A. 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

B. 军阀统治出现政治认同危机

C.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D. 参加一战降低了人民参政的兴趣

【答案】B

【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1915-1921年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这说明部分军阀对法治不认同,即出现意识形态认同危机B项正确;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体现不出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A项错误;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不能说明思想解放,故C项错误;一战结束于1918年,故D项不符合图表1918年以后的信息。

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把握材料的数据变化公布的法规条文数目迅速减少由此判定答案。

6.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取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对此理解正确是

A. 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

B. 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

C. 土地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D. 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

【答案】A

【解析】《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是19502月,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确立,A正确;B中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是1953年;材料中是报告指出,土改是1952年,C错误;D是一五计划之后。

7.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步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 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B. 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改变

C. 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D. 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中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减弱”“多元化等基本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发生变化,故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新式交通工具,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西方科技文化在材料中体现得不明显,材料也没有讲到西方科技文化民众观念西化的关系,故排除D

8. 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上提出:无产阶级有自己阶级的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还是不能完全解放。民主主义成功后,无产阶级还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的。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 指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B. 体现了马列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C. 明确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D. 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民主主义成功后,无产阶级还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体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故B项正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材料没有指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C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D项错误。

9. 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重要的司法机关,负责有关国事罪、渎职罪的审判。对于言论犯罪等类型的重大公共案件,公民大会本身即组成一个法庭进行审判。这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大会

A. 破坏了三权分立原则

B. 实质是一个司法机构

C. 严格限制公民的权利

D. 关注公民的集体利益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关注重大公共案件,其实是对城邦(实质为公民集体)利益的关注,D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A不正确;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严格限制公民的权利,而是强调公民大会关注公民集体的利益,D不正确。

10. 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 国王

B. 议会

C. 内阁

D. 最高法院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内阁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组成,执掌行政权。实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故本题应选C项;1867年的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仅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均与题目中的信息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不符,...排除ABD

11. 美国历史学家内森·米勒认为: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他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下列对此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A. 该说法较为客观地呈现了这一历史事实

B. 常规疗法滞胀的出现而不能奏效

C. 试验性疗法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 罗斯福的医治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疾病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试验性疗法是指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A正确;70年代出现滞胀,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试验性疗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错误;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D错误。

12.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的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安全抵达港口。这段材料不涉及

A. 全球化下联系的紧密性

B. 全球化下利益分配问题

C. 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问题

D. 全球化出现的必然性

【答案】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解答时要把选项和材料密切结合,逐项排除即可。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改革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浏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答案】(1)背景: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中问题的显现,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

中国: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国力衰微,农村经济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有识之士的推动

2)相同点:近代交通、通讯等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注重农村历史文化和资源的保护利用(发展旅游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近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原因: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家重视、政策保障;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主要是个别有识之士在个别地区的实验

【解析】1)由材料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可以归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中问题的显现,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由材料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可以归纳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国力衰微,农村经济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有识之士的推动。

2)相同点由材料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可以归纳为:近代交通、通讯等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注重农村历史文化和资源的保护利用(发展旅游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近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结局可以答成: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家重视、政策的保障;相对稳定社会环境。而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主要是个别有识之士在个别地区的实验。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船舶的历史》

根据材料,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主题:世界航运主导国的变迁

阐述:10—15世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国力和科技文化,使中国成为船运的主导国。15—19世纪,在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先进制度的推动下,欧美国家成为船运的主导国。其中,英国和美国居于优势。19世纪60年代,在洋务运动过程中,中国造船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进展缓慢,从属于资本主义国家。

示例二:

主题:世界航运技术的变迁

阐述:10—15世纪,由于木制帆船及指南针的使用,中国在航运技术上领先世界。15—17世纪,在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获取利润的驱动下,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使用指南针和木帆船技术,取得航运优势。

18—19世纪,英国、奥地利、美国等国科学家先后发明蒸汽明轮、螺旋桨、汽轮机等技术,推动了航运技术的发展。洋务运动中,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仿造出蒸汽轮船,是造船技术的重要发展。(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属于自拟题目类开放性选择题。该题解题的思路是,首先从表格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由材料信息明朝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17世纪,荷兰航运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18世纪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海上霸主——1807年,美国富尔顿设计出蒸汽机带动车轮拨水的克莱蒙特轮船,被称为轮船之父可以得出世界航运主导国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还出现了1010帆的大型船舶——1807美国富尔顿设计出蒸汽机带动车轮拨水的克莱蒙特轮船,被称为轮船之父——1862年,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安庆号蒸汽暗轮船与安庆一号蒸汽机明轮船建造成功得出世界航运技术的变迁其次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15.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连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珠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

——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

【答案】(1)特点:兼治黄河、运河;分段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2)原因:黄河改道:急据动荡的政治局势;清政府财政危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道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

..................

16. 【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该组织是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类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构想出来的。1941612日《同盟国宣言》是导致建立联合国一系列步骤的第一步。1944921日至1944107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就建立一个世界组织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1945425日,来自5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国际组织大会。代表们起草有111个条款的《宪章》,该宪章草案于6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获得全票通过。次日,代表们在退伍军人战争纪念堂的赫伯斯特剧院签署了宪章。194510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1)原因: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提供了经验;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的推动;二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2)作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解析】(1)本小问的原因,根据材料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可以得出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提供了经验;1941612日《同盟国宣言》是导致建立联合国一系列步骤中的第一步;1944921日至1944107,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就建立一个世界组织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可以得出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的推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二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2)本小问的作用,根据材料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可以得出作用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17.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查理·卓别林,1889年生于英国伦敦。1918年卓别林在洛杉矶好莱坞开设了电影公司。1925年主演《淘金记》,讲述了一个流浪汉凭借自己的善良、勤奋和坚毅而收获财富和爱情的故事,这也是卓别林第一部获得学院奖的作品。1931年的《城市之光》展现了流浪汉与盲人卖花女的的悲与喜”“笑与泪。卓别林从现实细节出发,营造大量笑料,但影片也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批判性,卓别林通过执着的流浪汉与反复无常的富翁的际遇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表达出来。1936年的《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工人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1940年的《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第一部有声电影。影片刻画了一个残酷迫害犹太人,企图统治全世界的大独裁者。卓别林通过表演对大独裁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并在片末的演讲中说出了他的心声:独裁者会死去,他们从人民手里夺去的权力即将归还于人民。《新世纪周刊》曾评价: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舍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高峰。

——摘编自盛祥瑞《每天了解一个人查理·卓别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卓别林影片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卓别林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1)背景:柯立芝繁荣期间,美国社会充满乐观情绪,相信个人奋斗就能取得成功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社会生活水平大幅下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加剧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专制独裁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威胁

2)原因:科技进步推动电影工业的发展卓别林的作品体现出对人性美好品质的歌颂和对社会弊病的思考卓别林的卓越努力

【解析】1)依据题干提供的时间信息1925”、1931”、1936”、1940及其作品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分别所处的时代背景为:柯立芝繁荣、经济危机和二战等。

2据材料,从无声到有声体现了科技进步对电影事业的推动;从材料对其作品的描述可以得出作品质量较高深受民众的欢迎,电影的发展也与其个人的主观努力密切相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a18b41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6.html

《四川省遂宁市2018届高三三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