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最新

发布时间:2011-09-28 17:19: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09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2009年,重庆以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的要求,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建设“五个重庆”,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重庆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克服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稳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力度,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保持了非公有制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势头,为重庆经济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非公有制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56789”的发展目标。到200912月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产业活动单位达到86.5万个,比上年末增加9.7万个。其中非公企业达到14.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6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72.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1万户。从业人员达到67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5万人。实现增加值39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实交税金444.4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605.2亿元,同比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779.5亿元,同比增长27.0%;出口产品交货值282.4亿元,同比下降10.3%;提供劳动报酬1110.4亿元,同比增长17.9%;利用外资总额40.44亿美元,同比增长47.7%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点

(一)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作用明显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重庆依据中央应对危机的一揽子政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适应性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在政策的拉动下取得较快发展,除出口下降,从业人员小幅增加外,其余10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资本金、营业收入、上交税金、总产值、劳动者报酬、总利润、增加值、产业单位数同比分别增长47.7%27.0%24.9%20.5%20.0%19.7%17.9%17.5%14.9%12.7%。为经济保增长作出重要贡献(附件一)。

(二)非公有制经济“保就业”贡献突出

非公有制经济不但未出现因金融危机而裁员,反而为重庆市社会就业继续做出巨大贡献,从业人员达到67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5万人,同比增长3.1%

(三)非公有制经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效显著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外需大幅萎缩,非公制经济出口下滑较大,但从全年来看,呈现出稳步回升的发展态势2月出口额降至最低点25517万美元,12月回升至51378万美元,其中12月增幅最为明显。全年民营企业实现出口额231856美元,同比下降21.8%,当月出口额从2月份的最低点11998万美元回升至12月份的28341万美元,其中12月增幅明显。外资企业实现出口额79950万美元,同比下降16.6%,当月出口额从2月份的最低点5373万美元回升至12月份的8058万美元附件二)。

(四)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大幅提升

根据2009年重庆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本次调研涉及重庆市范围内的39个区县的1136家营业收入总额在3000万人民币以上企业,包括了三次产业的30个行业)结果,重庆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总额达25242.71万元,较2008年同比增长19.83%,重庆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平均资产总额26158.54万元,同比增长24.26%;平均固定资产总额5739.86万元,同比增长12.61%;平均净资产总额8132.38万元,同比增长13.69%;平均创造税后净利润1740.58万元,同比增幅达36.86%;平均纳税总额1307.88万元,同比增长30.70%业平均用工732人,同比增长51.55%

其中,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投资类等9个行业的营业收入额占全部营业收入额的79.53%各行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较2008年同期相比均呈现正增长现象,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高达60.04%,增长幅度领跑全市民营企业其他行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及综合投资四个行业资产规模较占全部资产规模的68.45%;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三大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强,2009年平均税后净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高于平均水平1.87;房地产业平均纳税达3652.22万元,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三大行业整体用工较大,年均达到1000人以上。

(五)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政府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了重庆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六小金融较快发展,截止2009年,已成立担保公司84家,注册资本金共85亿元(其中民营担保公司有41家,注册资本金40亿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52家,注册资本金50亿元。银行开始关注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累计为民营企业授信800多亿元,实际贷款516亿元。已有宗申集团、迪马科技、华邦制药、中渝置地、莱美药业、英利国际置业、重庆银星智业、重庆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龙湖地产有限公司、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等10家重庆民营企业成功实现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和上市,在2009年重庆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中,36.8%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未来有上市打算。

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结构趋于合理

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重庆引进外资总额位居中西部首位,达到40.44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吸引外资额占比为0.236.763.1。外商投资热点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占利用外资总额的35.9%30.2%13.4%6.2%,但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4.3%,占比由61.7%降至35.9%。制造业同比增长43.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3.2倍,金融业增长12.4倍。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改善

表现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市场准入不公平,一些行政部门和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仍存在“玻璃门”现象,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具有较高预期利润率的产业较少;民营企业融资难及税负较重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国有投资对民间资金产生一定挤出效应等。

(二)非公有制经济总体实力仍需加

尽管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达60%,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与沿海发达地区80%以的水平有较大差距。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主体数量、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三)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有等进一步提升

2009年重庆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中,有57.03%的民营企业控股权掌握在家族手中,民营企业成立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所占比例分别为37.87%32.23%企业治理结构尚需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的相对短缺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在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在企业激励机制方面,加薪是主导的激励方式,其次是年薪制,激励基金、经营者持股、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使用率还比较低。

(四)民营企业融资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009年重庆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中,有69.6%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引影响民营企业扩大投资的重要因素,有60.4%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民营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主要壁垒,有53 %的企业表示资金缺乏是阻碍企业品牌创建的最主要因素,有51.30%的企业融资困难是制约重庆市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过银行借贷等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所占比例高达95.20%托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

(五)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据调查,2009年我市民营企业产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比例仅为0.88%;企业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比例仅为1.71%。缺乏创建自主品牌资金的企业占36.40%没有研发部门的企业比例占67.10%数量不多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力帆、宗申、隆鑫等大型集团,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数重视不够或缺少研发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资金自筹率高达90.8%

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和布局急需优化

据重庆市工商联开展的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专题调研结果,农业的基础仍比较薄弱,二产、三产结构中经济主板仍然比较单一,汽车摩托车、建筑房地产、餐饮零售服务业三大支柱型产业所占的比重高达73%,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仅为7%。产业布局不够平衡,形成“一圈独大、两翼薄弱”的格局。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滞后,大多数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投入产出低、竞争力弱,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

总体上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属于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非公有制企业在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急需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念的深化与进一步贯彻落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在经济结构调整上,非公有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离消费终端市场较近,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政策导向必将为非公有制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政府出台了大规模优惠政策,支持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谋划战略新兴产业鼓励发展低碳产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企业。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经济规律迫切要求政府进一步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投资领域,放宽准入限制;进一步扶持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政府已也开始大规模采取切实行动支持经济内生动力的培养,国务院已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进入全新的战略机遇期。

(二)重庆经济跨越式发展为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当前,在各种利好政策刺激及市委、市政府创新发展战略举措的推动下,重庆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加速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五个重庆”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事业扎实推进,“两江新区”胜利获批,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这些都为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施展本领、勇作贡献的广阔舞台。重庆广大非公制企业只要顺应历史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必然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更大作为。

课题组负责人:刘杰锋

课题组成员:陈孝维、姚 丹、侯

执笔人:姚丹

附件一 2009年重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指标

单位:个、人、万(美)元

附件二 2009年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97c8c2b4b73f242336c5f00.html

《2009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