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沔和《潇湘水云》

发布时间:2011-02-19 15:43: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郭沔和《潇湘水云》

摘要:宋代是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琴曲、琴人、琴派,三者齐头并举,把传统琴学推进到新的水平。开禧年间(公元1207年前后),南宋经历了北伐的惨败,加上蒙古王朝的迅速兴起,江南的半壁江山再也经不起折腾,处在一片风雨飘摇中。郭沔的《潇湘水云》正是创作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弱书生式的爱国情操和特殊的人生阅历赋予了其创作灵感,全曲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多种技法,琴曲悠扬绵长,情景交融,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含蓄之美,故自南宋以来,作者备受各派琴师的推崇。

关键词:郭沔;古琴曲;浙派古琴

一.潇湘水云的创作背景

郭沔(约11901260),字楚望,南宋浙江永嘉(今温州)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古琴师,浙派古琴创始人,一生始终过着清贫的布衣生涯。南宋庆元(1195—1200)、嘉泰(1201—1204)间以琴艺鸣于时,已被当时名家奉为宗师。嘉泰年间(1201—1207)在临安(今杭州)光禄大夫张岩宰相韩侂胄僚属)门下做清客,从事整理古琴谱以及民间流传琴曲工作,编成《琴操谱》15卷。开禧三年(1207年),宰相韩佗胄为了收复失地,免得每年向金人交纳数以万计的岁贡,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禧北伐。这次战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和种种矛盾,结果以失败告终。战败后,南宋政府答应了金人的无理要求,用韩佗胄的头和岁贡三十万两,签订了和议韩侂胄由此被诛,张岩被贬,对于南宋政府丧权辱国的行径,朝野震动,群情激愤。郭沔便是在这个时候迁到南岳衡山闲居,时驾扁舟在潇、湘二水间往来,借助琴声抒发忧国情怀。《潇湘水云》便是创作在这一时期,郭沔每每眼望九嶷山为云雾遮蔽,不禁联想到当时国势日下,而引发他对多娇江山的高度赞美,以及复国无望、山河破碎的无奈叹息,遂把胸臆抒发到琴声当中,创作出了《潇湘水云》。此曲是中国中大著名古琴曲之一,整首曲借助水光云影以抒抑郁、孤愤之情,被认为是爱国思想、艺术性和技巧性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历代琴师都十分赞赏《潇湘水云》的艺术成就。元代文人黄莱对此曲痴迷有加,曾专门写了一首二十二句之长的律诗来赞美楚望,其中如“长怀惓惓情,环顾茫茫雾”一样的诗句,无疑是在赏曲时找到灵感挥笔而就,诗与琴曲诣意完美融合。明朝汪芝云:其播弄云水,有扁舟五湖之思。抚弦三叹,不觉胸次洞然。 清人苏璟编的《春草堂琴谱》评述《潇湘水云》其曲谓鼓潇湘则天光云影,容与徘徊,个中情景,当作何体会,鼓者听者两不知也。谱中此曲用指极难,学者弗徒以手快为胜。虞山派琴家徐青山则曰:“今按其曲之妙,古音委婉,宽宏淡宕,恍若烟波飘渺。其水云声二段,轻音缓度,天趣盎然,不啻云水容与。至疾音而下,指无沮滞,音无痕迹,忽作云驰水涌之势。泛音后,重重跌宕,幽深思远。非亲授指法,奚能得其旨趣。”②

二.潇湘水云的艺术特征

原谱最早见于由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神奇秘谱》,《神奇秘谱》中把此谱分为十段,各段标题为:
一、洞庭烟雨;二、江汉舒晴;
三、天光云影;四、水接天隅;
五、浪卷云飞;六、风起水涌;
七、水天一碧;八、寒江月冷;
九、万里澄波;十、影涵万象。

而现存《潇湘水云》谱本达五十多种,时下,吴景略参照《五知斋琴谱》的版本较为流行。该谱大大丰富了左手的指法,以虚带实,虚实相生,将作者眷念国事的怅惘之情寄寓在烟雾缭绕、云水奔腾的画景之中。结构上,由原十段至十二段扩充为十八段加一尾声。

乐曲以圆润飘逸的泛音和跳宕起伏的自由节奏描绘出一幅轻雾缭绕、水波荡漾的优美意境,连绵不断的旋律仿佛是云水苍茫的景色。接着,曲调以较大起伏展开,以表达内心的忧患心情,并寄托自身的幽深思绪。

第二段运用反复在低音区往来、荡吟滑奏,颤动的音色使人产生水荡云移的联想,仿佛眼前是一片烟波飘渺、碧水云天的景象,另人产生身临其境的错觉。历来琴师将这种曲式称之为水云声

乐曲主题在水云声中徐徐推进,到第五段末尾部分发生变化,把情绪引入一个新的境界,形成全曲高潮的前奏。

到第七段中间,演奏速度趋缓,但在第八段又一次出现了水云声,回到低音区迂回冲驰了三次,终于将激荡不已的情绪推向高潮。但即使在后一些高潮乐段里,音乐的布局也不是一览无余的。此后旋律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有如云水相搏,惊涛拍岸,商、羽多种调式的转换,以及滑音和滚拂的运用,增强了乐曲的气氛,使情绪的层层波涛,如江河流水,难以遏制。

最后,曲调趋向舒缓、平静,低沉的音调中透出抚弦低叹的凄楚情绪,似是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仿佛曾经怒涛汹涌的风雨潇湘,至此,风平浪静。正如沈括说:“琴艺不在声,其意韵箫然,得于声外(《梦溪笔谈》),陈世骥音与意参”,这正是历代名琴家毕生所追求 “弦外之音”的至高境界,在这首曲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总的来说,《潇湘水云》是一首情景交融之作。不仅情景得兼,作者已经灵魂、气魄与琴曲交融在一起,是以其音乐手法,乃至以其满头风雨之情,皆为千古之作。古琴中精妙的吟、揉、绰、注的技法全部用在乐曲表现中,或温婉缠绵,或清远恬淡,或急促灵动,或刚韧挺拔,各种古典元素交相辉映,将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表现得登峰造极。有如雷声一动惊天地,一气顿悟,水云声再现,余波荡漾,回归本原。全曲大气磅礴,奔放激烈中不失平正淡远,颇具王者风范。一曲终了,犹如水墨长卷全部展开在眼前。就像曲谱的十段标题描绘的那样,洞庭烟雨、江汉舒晴;、天光云影、水接天隅、浪卷云飞、风起水涌、水天一碧、寒江月冷、万里澄波、影涵万象等,无一不在曲中显现出来。

三.从《潇湘水云》到《广陵散》

——漫谈郭沔其人,及其艺术成就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最具文化内涵的艺术,深受古代知识分子推崇,称之为“有道之器”、“圣人之器”,被视为能修身养性的无上乐器,融合了上古文人的谦恭温润的美学观和道家思想中的“天、人、道”哲学元素和人文精神。

作为古琴名家的郭沔,无疑自幼就受到这种音乐艺术的熏陶。在其一系列的作品中,始终把个人感情与国家命运、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在水光山色般的宫商优雅应和我们不难感受到,那是他为河川大地抒写的无声的挽歌。多数为一些“怀古伤今”、“感时泣势”之作,它反映了南宋时期,国破山河碎的形势下,一批文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抱负。

又如古琴第一名曲《广陵散》,和平中正中隐含着一丝张狂,那是一种书生式的恣狂,一种内敛式的张扬。《潇湘水云》正是如此,个中包含了深邃的思想感情,力求把情绪表达得深刻有力,不露声色。不过,《潇湘水云》当中包含了更大气的情操,那是报国无门的无泪之悲,是宗泽、李刚式的理想主义型文人人俱来的社会责任感,是与杜甫、陆游一样的文弱书生式忧国愁绪,也是岳武穆、辛稼轩式热血英雄挑灯看剑式的壮志未酬!

而郭沔忧郁清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古琴曲,除了《潇湘水云》,至今流传于世的琴曲尚有《秋鸿》、《飞鸣吟》、《吟沧浪》、《春雨》、《秋风》、《步月》等曲,大多为即景抒情之作。明代中叶以前所流行的琴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整理、创作和传授的。其作品不乏爱国之情,占主要地位的是反映民族矛盾、表示与元蒙统治者不合作的内容。

注释:

①张岩,南宋和州(今安徽和县)人。乾道五年(公元1169)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和时相韩侂胄交好,累迁给事中,除参知政事,平素善曲律,博采琴谱甚备。他积极支持韩侂胄的意见,主张抗击侵略,收复失地,并反对程朱理学。

②徐青山《大还阁琴谱》,《潇湘水云》琴曲题解。

③该谱由朱权带领僚下属官编

④闽派琴师,编有《琴学初津》

参考文献:朱权《神奇秘谱》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501月版

沈括《梦溪笔谈》 广陵书社 200308月版

参考音频:赵家珍演奏版《潇湘水云》《五知斋琴谱》谱本,吴景略打谱

赵家珍演奏版《广陵散》(谱本不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44e97202768e9951e7384f.html

《郭沔和《潇湘水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