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发布时间:2019-02-05 18:39: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要: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角度,摈弃空洞的理论说教,着重从实践层面介绍几种操作性强、效果好师德建设途径和方法,以求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新形势下 师德建设 途径 方法 经验介绍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刻发展。由于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历史还十分短暂,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有的职业操守、道德建设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尚未形成对人的行为约束力,所以,我国目前出现了诸多道德滑坡现象。尤其是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诱发了个人私欲膨胀,滋生了诸如不讲诚信、不守契约等各种道德问题,导致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在此背景下,部分教师开始出现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丧失等问题。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从而,教师的职业道德下滑,必将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人的社会职业操守的形成,并最终造成整个社会道德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将是教育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放松一项重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教师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心需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

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所作所为常常是学生的先导。所以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在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既为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对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作用。

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使一些人不讲市场规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使社会出现诸如:不讲信用、违背契约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甚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滋生泛滥。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要克服这些现象仅仅靠法律的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的道德觉悟。

1、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求我们加强以社会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基本道德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新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2、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提炼出关于市场经济秩序的新道德规范,作为对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效补充。

3 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一个颇具挑战的命题,不可用纯粹的大道理做空洞的说教。下面,就我校实际情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做法,论述于下:

(一)制度上同化人,将教师职业道建设内化为教师成长的生命必须。

我们都知道,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是当前教师最关切、最上心的事情。所谓制度上同化人就是指,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相结合,用评委评分、学生考评等方式取得该项得分数据,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方面占有相当比重,足以起到拉开差距的效果。从而,促使教师在自己最关切的事情上不忘内修素养,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最终形成教师成长的生命必须,使其追求职业道德的不断提升成为自觉。

(二)活动中洗礼人,讨论中提高人。

所谓活动中洗礼人,讨论中提高人,不是指空洞的理论学习和理论讨论,而是抓住社会道德范畴的热点事件,展开讨论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的。

比如药家鑫事件。一时间成为时代的热点,社会上、网络上、各大院校、中小学校纷纷展开讨论,有不少反思文章,相当深刻。我们学校就自觉抓住这一社会热点,在我校展开了大讨论活动。我们先将课题布置下去,允许教师先在网上浏览、跟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搞两到三次的分组讨论,最后搞一次集中发言。发言教师面向全体教师,阐述自己的见解。我们要求发言不要很长,但必须发自肺腑,起到既感化自己有感化别人的作用。最后,要求班主任自愿与发言好的教师结合,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展开对这一事件的讨论。这样,我们通过活动,多方式地促进教师去思考、去反思,通过营造集体良好氛围的作用起到洗礼灵魂、提高每一个人的功效。

实践证明,我们的这一做法相当有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必须时时关注时代焦点,尤其是社会道德范畴的热点问题,挑选与教师和学生关系密切的,拿来使用,引发争论,促进讨论。

这项安排,一学期搞两三次,效果非常好。而且我们发现,老师们也很爱讨论这些话题。在这些鲜活的热点事件讨论中,往往因其引发了教师深刻的思考、激情四射的思想碰撞,其是非对错在教师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师德教育的效果常常超越空洞的理论说教。

(三)开创校级师德教育论坛,引导教师关注社会,反思自身,达到师德建设的目的。

教师存活于这个空前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引导教师关注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引发他们的争论与反思,并以校级论坛的形式,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我们发现不仅是对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促进,往往还能直接教育学生。

这一形式的开展方法和环节是:

1、给教研组布置任务,让他们观看央视《道德观察》栏目,每月月初向学校推荐能引发广泛思考的一期节目。

2、由学校从各组推荐的节目中筛选出一个节目,组织教师观看。

3、组织各组讨论,形成不同的见解和认识。

4、组织面向学生的师德教育论坛。

5、论坛上开展模式是:

第一个环节是新闻播报,由一位教师将事件的前后情节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二个环节是,由主持人穿针引线,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教师发表看法,并引发争论和激辩。

这一模式每学期组织一次。根据我们的经验,其教育效果往往出人意料,常常引发师生论坛后的持续讨论,起到深化教育的功效。

(四)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育人。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是我们在加强教师是得建设时所关注的日常细节层面的问题。

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文明的校园,无形中会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位教师每月要带头见一次碎纸,为各班赠送一句影响学生品德建设的格言警句,张贴或用粉笔书写在教师后边的黑板上。

由班主任带头,或是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每月随机做一次校园文明现象或行为的时事点评。

由于这种做法是从关注日常细节入手的,而且日常细节时时都成了全体关注的对象,无形中就起到教育全体的作用。反过来,好的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又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教育作用。

总之,我们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总是立足于鲜活的形式,每一种活动方式都注重点燃和激活受教育者自身的激情,所以,我校的师德建设成为老师们乐意参加、效果明显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不断地培育着我们的教师,培育着我们的学生。

但师德建设毕竟是新时期各个学校共同面对的大问题,我们的做法是由于我们学校有一批关注师德建设问题,并愿意在此方面有所作为的领导干部,所以,才会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未必适应所有的学校。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做一名教师简单,做一名好教师就不那么简单了,要做到满足教师基本原则的方方面面,严重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保持着“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并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只有充实了自己,才能更好的教诲学生,并谨记自己是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重任,半分都马虎不得。

参考文献

1.龚乐进等.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1999年重印).46-48.

2.朱法贞.教师伦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7.52-53.

3.郑畅.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塑造良好教师形象[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大学).2006(1).

4.杨立华.关于新形式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

5.迪力达尔斯热伊力.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重塑教师光辉形象[J].考试周刊.2009(9).

6.黄正平,刘守旗《教师职业道德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0 60 .

7.崔培英《师德常识》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5 75.

8.洪正涛《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关于论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 2011第三期第117-119.

9.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09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ca63f5650e52ea54189873.html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