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传统节日与诗词鉴赏

发布时间:2011-02-16 17:46: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传统节日与诗词鉴赏

一、快速抢答:根据诗句判断节日。(10句)

1、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 (苏轼《水调歌头》)

3、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寒食/清明】 杨万里寒食上冢》)

4、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端午】 (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5、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七夕】 杜牧秋夕》)

6、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王安石《元日》)

8、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9、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七夕】 (秦观《鹊桥仙》)

10、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中秋】 (李朴《中秋》)

二、典故常识(每个节日附课外诗歌)

1、春节(除夕)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除夕:农历大年三十)

【习俗】

春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自古至今,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汉代的《尚书大传》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诗歌赏析】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思考:这首诗歌表现了怎样的“理趣”?

答:除旧布新,新生事物取代没落事物。

2、元宵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后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诗歌赏析】(05春考)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__________的盛况。(1)

2、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3)

:1、元宵

2“涌”,在全句中是写灯船,仿佛江面上涌现出一座蓬莱仙岛;生动地表达了发现灯船的人们那种惊讶赞赏、疑幻疑真的感受;以幻写真,以虚托实。

3、清明(寒食)

【时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后15日。每年446日(太阳位于黄经15°)

寒食:清明前一日(或曰两日)

【习俗】按照旧的习俗,清明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此外,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如荡秋千、放风筝等,增添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08上海)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游褒禅山记》 。(1分)

2.联系全诗,赏析的表达效果。(4分)

答:隐喻了白发(1分)。与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3.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4、端午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此外,还有挂菖蒲、佩香囊、避五毒、饮雄黄等习俗。

【诗歌鉴赏】(09安徽)

小重山·端午 []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

【答案】

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5、七夕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诗歌鉴赏】(10湖北)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思考: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6、中秋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中秋祭月: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文人赏月: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诗人的伤感。另有玩花灯、舞火龙等。

【诗歌鉴赏】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节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思考:诗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何区别?

答:“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意思是人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他们所看到的江月却都是一样的。这句用于指感情的专一。对爱情的忠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是在慨叹人生的无奈,人世的变迁。有时过境迁之意味。

7、重阳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诗歌鉴赏】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考:试比较“人比黄花瘦”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众两个“瘦”字在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瘦”字是李词重视炼字的结果,用得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醉花阴》中“瘦”是真实的形容,将人与菊花同向比喻,从而得出人更瘦,这是就词人内心主观情愫而言的;《如梦令》中“瘦”则是纯粹的内心感观效果,是反向衬托,一肥更显一瘦。

8、冬至

【时间】二十四节气之一,1221-23

【习俗】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可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诗歌鉴赏】(05全国)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三、看图说话:看图片,填诗句,说习俗。(5幅)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鉴赏训练(5

(一)10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16题。(8)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

答: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B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二)06年上海春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8分)

喜迁莺·端午泛湖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13.作品显示端午习俗的词语有龙舟、 等。(2分)

答:角黍(香蒲) 斗巧 结彩丝

14.作品生动描写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3分)

1)色彩 例子: 浪花飞作湖间雪 红旗闪电

2声音 例子: 画鼓喧雷

15.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3分)

答:从词中可以看出,"水天日暮""一钩新月"营造了一种安静、宁谧的意境,和前面热闹的场面截然不同,"动静结合,对比鲜明",热闹后的宁静,给人以无穷的韵味。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问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早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超然台,作者在密州任上,动工修葺外园北旧台。并由苏辙命其名曰“超然”。  

1)“烟雨暗千家”中“暗”字,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  

答:“暗”字即使人想象到烟雨笼罩千家万户的阴沉景象,又为全词定下抒情基调。  

2)词的下阕蕴涵了词人丰富的情感,试作分析、(4)  

答:①因清明节(寒食节)所生的难解乡愁,②寄情诗酒的洒脱,③仕途坎坷的无奈。

(四)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________的气氛,表达______的主题。

答:“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食 孟云卿(唐)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唐)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1)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

答:孟诗从“花满枝”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中不乏幽默诙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4ff511655270722192ef7f9.html

《[讲义]传统节日与诗词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