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种类

发布时间:2018-06-26 12:04: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刚竹属(学名:Phyllostachys),是禾本科竹亚科下的一个属。共分七十五余种,大部分分布于东南亚。中国大陆地区覆盖面积主要为黄河流域以南、南岭以北。刚竹,又名桂竹,禾本科乔木状竹种。


中文学名:刚竹 
  中文别名:桂竹 
  二名法:Phyllostachys virid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石竹亚纲 
  科:禾本科 
  种:刚竹 
  分布:长江流域,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有栽培 形态特征
  秆高10-15米、径8-10厘米,淡绿色。枝下各节无芽,秆环平,但分枝各节则隆起。全秆各节箨环均突起,新竹无毛,微被白粉;老竹仅节下有白粉环。节间具猪皮状皮孔区,秆箨密布褐色斑点或斑块,先端截平,边缘具较粗须毛,无箨耳和繸毛。箨舌紫绿色,箨叶带状披针形,平直、下垂,每小枝有2-6片叶,披针形,翠绿色至冬季转黄色。盛笋期5月中旬,生笋味微苦,熟笋无苦味,味淡供食用。
  刚竹属是我国的乡土竹属,在该属已发表的43个竹种中,有39种原产我国。刚竹属由于种类多、栽培广、用途大,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刚竹属竹种属于多年生一次结实植物,有十几年到上百年的营养生长期。但一旦开花,就引起整片竹林的自然枯败。
  刚竹属竹种属于多年生一次结实植物,毕生开花一次,花后营养体自然死亡。竹刚竹(5张)子开花由内部计时机制所控制,这种计时机制对环境干扰有强大的缓冲能力。同步开花是刚竹属开花的基本特征。不同竹种的开花周期有很大差异,短的不足20年,长的可超过100年。开花周期的不稳定性可用基因突变和天然复壮来解释。
生长习性
  刚竹抗性强,适应酸性土至中性土,但PH8.5左右的碱性土及含盐0.1%的轻盐土亦能生长,能耐-18℃的低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生于低山坡。竹材强韧。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原产于我国,黄河之长江流域及福建均有分布。国内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有栽培;美国、法国也有栽培。
园林用途
  刚竹秆高挺秀,枝叶青翠,是长江下游各省区重要的观赏和用材竹种之一。可配植于建筑前后、山坡、水池边、草坪一角,宜在居民新村、风景区种植绿化美化。宜筑台种植,旁可植假山石衬托,或配植松、梅,形成“岁寒三友”之景。

2淡竹(学名:Phyllostachys glauca)为禾本科刚竹属下的一个种。中型竹,主干高6—18米,直径约25毫米或更大。梢端微弯,中部节间长30-40厘米 ,新竿蓝绿色,密被白粉;老竿绿色或黄绿色,节下有白粉环。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淡竹 
  界:植物界 
  门:种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竿环及箨环均稍隆起,箨鞘淡红褐色或淡绿色,有紫褐色斑点,无箨耳及遂毛。箨舌紫色;箨叶带状披针形,绿色。每小枝2-3叶,叶片披针形,长8-16厘米,宽1.2-2.4厘米。叶背基部有细毛,叶舌紫色。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
习性分布
  耐寒耐旱性较强。常见于平原地、低山坡地及河滩上。竹竿坚韧,生长旺盛。
  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间以及陕西秦岭等地,生长于丘陵及平原,尤以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为较多。繁殖:通常采用移植母竹造林,早春或霉季移竹,较易成活。发笋率很强,栽培管理较容易。
作用价值
  竹林姿态,婀娜多姿,竹笋光洁如玉。适于大面积片植,也可制作小品。我省农村,多于宅旁成片栽植,以供实用;亦可防风,并绿化环境。秆壁略薄、篾性尤佳,是上等的农用、篾用竹种,秆可作捻泥竿、晒竿、烤烟竿、瓜架、农具柄等,亦可编织凉席。笋供食用。


3班竹,散生竹。是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秆高7-13m,径3-10cm。秆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与原变种之区别在于秆有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秆用作制工艺品及材用。
基本介绍
  词目:斑竹
  拼音:bān zhú
  学名: Phyllostachys bambussoides cv.tanakae 
  生态习性: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观赏特性:竹杆有紫褐色斑
  园林用途:庭院观赏斑竹
  基本解释:顾名思义,斑竹指的就是有斑纹图案的竹子,不过斑竹并不是竹子的某一个品种,它是细菌侵蚀过竹身之后,在竹子表面形成的各种菌斑花纹。依据这些不同图案的菌斑花纹,人们给斑竹又细分了三种类型,各自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凤眼、梅鹿和湘妃,这其中又以湘妃竹为最好,它的收藏价值相对来说是这三类斑竹中最高的。也叫“湘妃竹”。一种茎部有紫褐斑点的竹子,用于制作笔杆、竹扇、拐杖及饰物。
    性喜温暖、耐高温,生命力强。 喜温、喜阳、喜肥、喜湿、怕风不耐寒,静水及水流缓慢的水域中均可生长,适宜在20厘米以下的浅水中生长,适温15℃至30℃,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斑竹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条件适宜的前提下,可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水域。编辑本段相关介绍神话传说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立即前往湖南的九嶷山。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她们虽然出身皇家,又身为帝妃,但她们深受尧舜的影响和教诲,并不贪图享乐,而总是在关心着百姓的疾苦。她们对舜的这次远离家门,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为了给湘江的百姓解除灾难和痛苦,她们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离愁别绪欢欢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恶龙、凯旋的喜讯,日夜为他祈祷,早日胜利归来。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燕子来去了几回,花开花落了几度,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担心了。娥皇说:“莫非他被恶龙所伤,还是病倒他乡?”女英说:“莫非他途中遇险,还是山路遥远迷失方向?”她们二人思前想后,与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讯,见不到归人,还不如前去寻找。于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们终于来到了九嶷山。她们沿着大紫荆河到了山顶,又沿着小紫荆河下来,找遍了九嶷山的每个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条小径。这一天,她们来到了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这儿,耸立着三块大石头,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垒成的高大的坟墓。她们感到惊异,便问附近的乡亲:“是谁的坟墓如此壮观美丽?三块大石为何险峻地耸立?”乡亲们含着眼泪告诉她们:“这便是舜帝的坟墓,他老人家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是他却鞠躬尽瘁,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的病死在这里了。”
  原来,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乡亲们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为他修了这座坟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鹤也为之感动了,它们朝朝夕夕地到南海衔来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坟墓。三块巨石,是舜帝除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起来。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睛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陈鼎《竹谱》称“潇湘竹”“泪痕竹”。竿部生黑色斑点,颇为美丽。是我国竹家具的优质用材。《阵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挥,竹尽斑。”《群芳谱》:“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
  注:《阵物志》所言尧之二女,舜之二妃,以及其他著作中湘妃、潇湘妃子、湘君等指娥皇和女英二人。西汉刘向《列女传》有: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娥皇为后,女英为妃……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从列女传可得知,所云潇湘妃子为娥皇、女英。
  先古时期,湘妃泪洒青竹染之成斑,斑竹繁衍后世,滋养九州。推其根源,乃因舜帝辛勤为民,不辞劳苦,终命绝九嶷山。我们取名“斑竹”,意含效舜之大志苦心,为万民勤耕不辍,死而后已。
  安徽何湾镇南山地区也出现了斑竹..南山有三宝:斑竹、无骨鱼和碧鸡鸟,无骨鱼长约三寸,全身乌黑发亮,无一刺卡,鱼肉鲜嫩,是宴席中的珍品,过去曾是皇家贡品。

4箭竹,秆挺直,壁光滑,故又称滑竹,是大熊猫喜食的食物,生于海拔2000-2800m处的针叶林缘。

简介

 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禾本科,秆小型,少数为中型,粗可达5厘米;秆挺直,壁光滑,故又称滑竹。
  箭竹是大熊猫喜食的食物,散生竹,高1-4m。壁厚,节隆起,每节具多枝。箨鞘厚纸质,绿或紫红色,背面常密被暗棕色直立刺毛。
分布特点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海拔2000-2800m处的针叶林缘。
  云南箭竹属种类在4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滇南和滇东海拔25004000米的高山和中山地带,但少数种类也见于滇中高原乃至南部热区。
生长特征

此植物为榛木科植被,不需要大量水便可以很好的成长,也是高山地区抗风沙的有利植被。
  箭竹属的特征是地下茎合轴丛生或秆柄延伸呈散生状。
  竹材厚实,是制作笔杆、筷子、帐杆及编制筐篮棚架等的材料。生长于滇西北丽江、中甸等地针叶林下的箭竹,其小枝及叶柄长有虫瘿,是提取竹红菌素的主要原料。

5方竹为禾本科竹类植物。竿直立,高3-8米,竹秆呈青绿色,小型竹杆呈圆形,成材时竹杆呈四方型,竹节头带有小刺枝,绿色婆娑成塔形。方竹叶薄而繁茂,蒸腾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布于荫湿凉爽、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方竹竹杆方形,别具一格,除了观竿外,也是适宜观笋观姿的竹种。此外,其秆可制作手杖。笋味鲜美,可供食用。

名称简介
方竹又称四方竹,属禾本科、刚竹属。

 【形态特征】
  方竹秆高3--8米,节间呈四方形,深绿色,基部生有小疣状突起,而略显粗糙;秆环基隆起,基部数节常具一圈刺瘤。箨鞘厚纸质,无毛,具多数紫色小斑点;箨叶极小,每节3枝,则多枝簇生。叶2--5片着生小枝上,薄纸质窄披针形。花枝无叶,小穗常簇生成团,生于花枝各节上,每穗有5--6朵花,四季出笋(8月至次年1)(见图3--3)
  【习 性】
  主产于华东、华南以及秦岭南坡等亚热带地区。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土质疏松肥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低丘及平原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繁殖:通常以移植母竹或鞭根埋植法繁殖。母竹宜选植株健壮而较低矮者,移植时留竹鞭1米,切勿伤笋芽,且带宿土,竹秆截去枝梢,只留3--4盘枝桠。栽后沟穴埋土踏实,浇透水,盖以稻草保湿。以早春移植为宜。
  管理:庭院中栽植,宜选墙隅、屋旁空隙地,数株丛植并注意浇水培土,土壤如能保持疏松肥沃,可促进终年生笋。冬季可施腐熟厩肥、土杂肥,既保持地温,又疏松土壤,有利于发笋和新竹生长。
  【用 途】
  方竹秆形四方,别具风韵,为庭院常见观赏竹种。江南各地造园均可选用。可植于窗前、花台中、假山旁,甚为优美。其秆可制作手杖。笋味鲜美,可供食用。
  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enzi) Makino
  别名四方竹、四季竹(江南各地),四方竹、四角竹(《植物学大辞典》,日本汉字名),方苦竹(《江苏植物名录》),标竹(四川)。
  一、形态特征 竿高3-8米,径1-4厘米,竿方形,但向上逐渐变圆,竹子越大竹竿越方。杆深绿色,粗糙,竿环甚隆起。节间长20-23厘米,竿下部节上有刺状短气根一圈,并向下弯曲。箨鞘纸质,无毛,具多数紫色小斑点。箨叶极小,每节分枝开始为3枚,以后增多成为簇生。小枝着叶3-5片,薄纸质,窄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2.5厘米,无毛。笋期秋季。
  二、分布习性 主产华东、华南以及秦岭南坡等亚热带地区,现多栽培。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质肥厚的立地,但抗污染能力弱。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低山缓坡及平原均可栽培。方竹叶薄而繁茂,蒸腾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布于荫湿凉爽、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我省安吉竹种园、金华黄龙洞、温州雁荡山等地都有分布。
  三、栽培管理 通常采用母竹移植或鞭根移植方法。选地要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环境荫湿的地方,注意避开阳光暴晒以及冬季西北风的迎风面。季节以早春移植为宜。起苗后须多带宿土。远距离移栽时,摘去大部分竹叶,能提高成活率。其它水肥管理措施,和一般竹子相同。
  四、观赏特色 方竹竹杆方形,别具一格,此外秋季出笋、枝叶繁茂,所以除了观竿外,也是适宜观笋观姿的竹种。
  五、园艺配置 在自然环境适宜的旅游景点,可以片植。一般造园时,可选植于背风、朝东的墙边屋旁、水池小溪边。
  六、其它 竹竿可用于制作手杖及工艺品。竹笋鲜美,笋期正值散生竹笋期淡季,现也有地方作为笋用竹发展。
  我国方竹种类约有20多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区。


6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江南竹茅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毛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常与松、梅共植,被誉为岁寒三友。又无毛无花粉,在精密仪器厂、钟表厂也极适宜。毛竹林面积大、分布广、经济价值较高,生产潜力很大,发展毛竹生产具有重要现实自然习性

毛竹林的林下植被有油茶(Camelliade oleifera)、拎本(Enrya japonica)、姜子(Neolitsea sp.)、鹅掌楸(Seheffler octophylle)、山矾、悬钩子、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柔毛绣球(Hydrangeavillo sp.),还有木荷,丝栗拷等,草本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和蕨类植物如里白(Hicriopteris glauca)、铁芒箕(Diranopteris dichotoma)等。有时,毛竹亦与杉木、马尾松、长柄水青冈、头状四照花等组成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在这些混交林中,毛竹一般居于第二层,L层为形体较高大的马尾松等。
  根据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生产上把毛竹林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竹林为集约经营的竹林,主要措施有松土、施肥等,每亩立竹度200株以上;第二类为一般经营的竹林,主要措施有劈山抚育等,立竹度100200株;第三类为粗放经营的竹林,一般不采取任何经营措施,有的砍伐量过度而立竹仅在100株以下,在竹林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要求加以经营,逐步扩大第一类竹林的比例。
生长习性
  毛竹的生长过程可谓自然界一大奇观。该竹在种植期前5年丝毫不长,到了第6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竟以每天6英尺的速度向上急窜15天左右,最后大约可以长到90英尺高,并成为竹林中的身高冠军。而且更为奇特的是在它生长的那段日子里,处在它周围方圆10多米内的其它植物便停止了生长,等到它的生长期结束后,这些植物才又获得了生长的权力。在好事者寻根问缘的过程中这一奇观的谜底被揭开。原来它前5年不是没有长,甚至没有少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发觉的方式在生长------向地下生根。经过5年的地下工作,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雏竹的根系竟然向周围发展了十多米,向地下深扎了近5米,真可谓博大精深。这样的生长方式不仅为它5年后长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悄悄地侵占了周围其它植物的根系发展空间,使它们无法获得生长所必需的水份及养料,所以在第6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能够几乎以资源垄断的方式独自急长。
产量计算
  影响毛竹林产量的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一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不仅有其
本身的直接影响,还有其因子间的相互配合产生综合影响。研究证明,立竹株数(N)、胸径、叶面积指数、整齐度等对毛竹林产量均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以前两项为主导因子,其最佳回归方程为:
适生环境
  毛竹是多年生常绿树种。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中国是毛竹的故乡,长江以南,生长着世界上85%的毛竹。它广泛分布于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带,以长宁、江安、兴文等县最为集中,著名的蜀南竹海楠竹面积达6万余亩意义。

7绿竹为竹的一类,因竹身全绿而得名。绿竹可作为笋用竹;随着技术的发展,绿竹材也用于造纸和生长重组竹。绿竹主产于华南地区,是主产地的经济来源之一。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主干高6~9米,径粗5~8厘米,幼时被白粉,粉退后呈绿色或暗绿色。箨鞘坚硬而质脆,无毛而有光泽,长8~16厘米,宽8~28厘米;箨叶三角状披针形,直立,下面无毛,上面粗糙;茎每节有3枚粗大的和若干较小的枝条,每小枝生叶7~15枚,叶鞘长7~15厘米,幼时生有小刺毛,后则无毛;叶片披针状矩圆形,长12~30厘米,宽2.5~6.2厘米,次脉9~14对,还有小横脉。开花枝条通常细而坚硬,节间一侧扁平,小穗下部绿色上部赤紫色,长20~35毫米,宽7~10毫米。笋期5~11月。
  节间圆筒形,长20-35厘米,通常邻近的节间稍作“之”字形曲折;竿壁厚4~12毫米。箨鞘脱落性,革质,顶端近为截形,背面无毛或被有或疏或密的褐色刺毛,边缘无毛或其上部显著生纤毛;箨耳近等大,椭圆形或近圆形,边缘生纤毛;箨舌高约1毫米,近全缘或上缘呈波状;箨片直立,三角形或窄三角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并向内收窄,其宽度约箨鞘顶宽之半。分枝习性较高,常在竿第七节以上始发枝,竿每节计有3主枝和若干较细小的枝条绿竹(15张)。
  末级小枝具6~15叶;叶鞘长7~15厘米,初时被显著小刺毛,以后渐变无毛,边缘大都无毛或有时疏生纤毛;叶耳半圆形,边缘有棕色燧毛;叶舌矮,截平或圆拱起;口十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或广楔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柔毛,边缘粗糙或有小刺毛,次脉9~14对,脉间的再次脉为9条,小横脉较明显;叶柄长2~6毫米。
  花枝无叶;假小穗。单生或丛生于花枝各节,长2.7~3厘米,宽7~10毫米,两侧扁,下部绿色,上部赤紫色;苞片3~5,上方1或2片腋内无芽;小穗含5~9朵小花;小穗轴脱节于颖下,其节间粗短;颖1片,卵形,长 9~10毫米,宽8毫米,无毛,边缘生纤毛,具多脉,脉间有小横脉;外稃与颖相似,卵形,长17毫米,宽13毫米,先端尖,有小尖头,无毛或有微毛,具多脉绿竹(5张)(约有31条),其脉间亦有小横脉,边缘生纤毛;内稃长13毫米,宽4毫米,顶端尖锐而不具裂缺,两面均生微毛,背部2脊间有3~5脉,脊外至边缘各有2脉,各脉间均有稀疏小横脉,边缘和脊上均生显著的纤毛;鳞被3,近同形,卵状披针形,长3.5毫米,脉纹明显,边缘生纤毛;花药长8毫米,顶端有小尖头,其上还生小刺毛;子房卵形,长2毫米,被粗毛,花柱显著,较子房为长,顶端有3条长而纤细的羽毛状柱头。果实未见。笋期5~11月,花期多在夏季至秋季。



7刺竹(学名:Acanthophyllum pungens)为石竹科刺叶属的植物。分布于哈萨克斯坦、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3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多石砾的山坡及沙质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简介
刺竹(B.blumeana Schult.f)编辑本段别名
  郁竹(台湾)、大勒竹、鸡筋油竹。秆高8-20m,径5-15cm,节间长20-35cm,幼秆粉绿色,表面光滑无毛,基部近节上面环生气根,秆壁厚8-30mm,主枝发达,下部每节仅1枚,粗长平展,中下部和基部有弯曲短刺。秆箨脱落,夺取革撷 ,先端截形,表面密被棕褐色刺毛;箨耳狭长,左右近相等,边缘具长8-12mm之遂毛;箨舌高4-6mm,尖齿缘,上端疏生短须毛;箨叶尖三角形或披针形,厚革质,黄绿色,表面无毛,腹面基部被细毛及柔毛。叶片狭披针形,长10-25cm,宽0.8-2.0cm,表面绿色,无毛,背面较淡;冬季转黄绿或淡棕色,全部脱落。常营造作围篱或作防风林。竹材坚韧不易虫蛀,用于建筑、家农具等。
  分布:台湾、广东、福建、海南、云南等,最高可达海拔1000m,但以300m以上为多。




8长枝竹(B.dolichoclada Hayata)
  种中文名:长枝竹[1]
  种拉丁名:Bambusa dolichoclada Hayata
  种别名 :桶仔竹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簕竹属
  属拉丁名:Bambusa
  秆高10-20m,径5-12㎝,节间长25-50㎝,幼时密被白粉,无毛.箨环具有一圈棕色毛环.箨鞘黄绿色,厚革质,背面幼时密生黑紫色小刺毛,后变无毛或近无抟,鞘先端之中央稍作贺形隆起;箨耳卵状长贺形,两耳不等大,向外翻转,边缘呈波折状,遂毛长约10mm;箨舌高2-2.5㎜;箨叶三角形,直立,边缘学科具小纤毛,后变无毛。每小枝叶8-14枚,叶片长12-20㎝,宽1.4-2.2㎝,背面z思时具细毛。可用作营造防护林带,秆亦可劈篾编制米筛、竹箩、畚箕等农具。
  分布:福建、台湾之丘陵山地或溪河沿岸。江西、浙江南部有栽培。

形态特征:竿高10-15米,直径4.5—8厘米,尾梢略弯,下部近挺直;节间长30-45厘米,幼时厚被白蜡粉,无毛,竿壁稍厚;节处不隆起,竿下部数节于箨环之上方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性习低,常自竿基部第一节开始,以3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较粗长。箨鞘早落,革质,背面薄被白蜡粉,并沿顶端及两侧的上半部密生棕色短硬毛,先端稍向外侧的一边倾斜而呈稍不对称的宽拱形,或有时近于斜截形,内侧的边缘上部则被短纤毛;箨耳稍皱缩,其末端近钝圆,边缘及内面均被密生的波曲状缝毛,两耳显著不相等,大耳卵状长圆形或狭卵形,横长2-2.5厘米,高0.8—1厘米,小耳卵形或椭圆形,其大小约为大耳的1/3;箨舌高3—4毫米,边缘微齿裂,并被长达5毫米的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易脱落,呈不对称的卵状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脉间密生淡棕色小刺毛,先端渐尖具硬尖头,基部略作圆形,收窄后即与两侧箨耳相连,此相连部分为3—5毫米,箨片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2/3,仅在边缘下部被纤毛。叶鞘纵肋明显,被粗硬毛,背部具脊;叶耳小,斜卵形,边缘具长达8毫米的缝毛;叶舌近截形,极低矮,背面被微糙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0-26厘米,宽1—2.3厘米,上表面无毛而显光泽,刀;表面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近钝圆或楔形;假小穗以3—9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小穗线形,长3—4厘米,宽6—8毫米,含小花4-12 朵,基部托以数片具芽苞片;颖2片,卵形或宽卵形, 长2—4.5毫米,具14脉,先端 急尖;外稃卵形,长约9毫米,具18—20脉,脉间还有小横脉,先端急尖;内稃长约8.5毫米,具2脊,脊上密生短纤毛;花药黄色,长4.5毫米,顶端微凹缺;子房倒卵形,长 2毫米,顶部疏生短硬毛,花柱极短,柱头3,羽毛状。
  用 途:竿供建筑和制造家具之用;劈篾用以编制农用竹器,如竹篓、米筛、粪箕、斗笠以及捕鱼笼等。
  产地分布:产福建、台湾。常生于海拔300米以下的林边或村落附近。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9麻竹别名大头竹、甜竹等。秆近直立,笋味鲜美,为优良笋用竹种,竹秆可扎排,作水管及建筑用材。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等地。


10紫竹,禾本科刚竹属,又名黑竹、乌竹,散生竹,原产我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 耐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光耐阴,可供观赏、药用及制作小型家具或鱼竿、手杖和乐器等
紫竹 - 形态特征紫竹 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无毛;中部节间长25-30厘米,壁厚约3毫米;竿环与箨环均隆起,且竿环高于箨环或两环等高。箨鞘背面红褐或更带绿色,无斑点或常具极微小不易观察的深褐色斑点,此斑点在箨鞘上端常密集成片,被微量白粉及较密的淡褐色刺毛;箨耳长圆形至镰形,紫黑色,边缘生有紫黑色繸毛;箨舌拱形至尖拱形,紫色,边缘生有长纤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绿色,但脉为紫色,舟状,直立或以后稍开展,微皱曲或波状。末级小枝具23叶;叶耳不明显,有脱落性鞘口繸毛;叶舌稍伸出;叶片质薄,长7-10厘米,宽约1.2厘米。花枝呈短穗状,长3.5-5厘米,基部托以4-8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4-6片,除边缘外无毛或被微毛,叶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数条或无,缩小叶细小,通常呈锥状或仅为一小尖头,亦可较大而呈卵状披针形,每片佛焰苞腋内有1-3枚假小穗。小穗披针形,长1.5-2厘米,具23朵小花,小穗轴具柔毛;颖1-3片,偶可无颖,背面上部多少具柔毛;外稃密生柔毛,长1.2-1.5厘米;内稃短于外稃;花药长约8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下旬。
紫竹 - 繁殖方法移植母竹或埋鞭根繁殖。母竹以选2—3年生,秆形较矮小,生长健壮者为佳。挖母竹时,应留鞭根1米许,并带宿土,除去秆稍,留分枝5—6盘,以利成活。埋鞭繁殖,应选生长良好的鞭根约1.5米左右,笋芽饱满,2—3年生者,于早春二月间栽植为宜。
紫竹 - 分布及生境
原产我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与广西交界处尚可见有野生的紫竹林,印度、日本及欧美许多国家均引种栽培。 紫竹耐寒性强,耐零下摄氏18度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光耐阴。常采用母竹移栽,宜在早春2月间进行。紫竹 - 用途

紫竹园林用途
紫竹为传统的观杆竹类,竹杆紫黑色,柔和发亮,隐于绿叶之下,甚为绮丽。此竹宜种植于庭院山石之间或书斋、厅堂、小径、池水旁,也可栽于盆中,置窗前、几上,别有一番情趣。紫竹杆紫黑,叶翠绿,颇具特色,若植于庭院观赏,可与黄槽竹、金镶玉竹、斑竹等杆具色彩的竹种同植于园中,增添色彩变化。 
观秆色竹种,为优良园林观赏竹种。竹材较坚韧,宜作钓小型家具、鱼竿、手杖等工艺品及箫、笛、胡琴等乐器用品。笋可供食用。医药用途
1、【藏药】牛温次哇: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治疗妇科热症《中国藏药》。
2、根状茎(紫竹):辛,平。祛风,散瘀,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经闭,症瘕,狂犬咬伤。

凤尾竹【拉丁名】:Bambusa multiplex
  【学名】:Bambusa multiplex cv. Fernleaf.
  【别名】:观音竹[1]、米竹、筋头竹、蓬莱竹
  【科分类】:禾本科
  【属分类】:簕竹属
  【原产】:中国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江、浙-带也有栽培,地栽、盆栽均可。
  原产我国,华东、华南、西南以至台湾、香港均有栽培。[2]
  【品种】:有毛凤尾竹、小叶凤尾竹、大叶凤尾竹等。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以下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凤尾竹全株凤尾竹枝叶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11凤尾竹

  凤尾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凤尾竹属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秆密丛生,矮细但空心;秆高1-3m,0.5-1.0cm.,具叶小枝下垂,每小枝有叶9-13枚,叶片小型,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3-6.5cm,宽0.4-0.7cm
  植株丛生,叶细纤柔,弯曲下垂,宛如凤尾。是灌木型
  丛生竹,为孝顺竹的一种变异。它的株型矮小,绿叶细密婆娑,风韵潇洒,好似凤尾。支干纤细,竹竿上端由于枝繁叶茂,干细,加之负担过重,形成向下低垂,状似少女含羞把头低下,默默无言。凤尾竹枝叶纤细,茎略弯曲下垂,状似凤尾,体态潇洒,观赏价值较高,宜作庭院丛栽,也可作盆景植物,配以山石,摆件,很有雅趣。枝秆稠密,纤细而下弯。叶细小,长约3厘米,常20片排生于枝的两侧,似羽状。
  小型丛生竹,竹秆直径间于牙签和筷子之间,叶色浓密成球状,粗生易长,年产竹可达100支。此竹由于富有灵气而被命名为观音竹,正所谓山有水则灵,庙旁有观音竹球则有仙气。园林凤尾竹(2)编辑本段习性特征
  凤尾竹【温度】:凤尾竹为常绿丛生灌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度。

  【光照】: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欢潮湿和温暖,还喜欢半通风和半阴。冬天应该搬到室内有阳光的地方。凤尾竹喜向阳高爽之地,有向阳则茂,宜种高台之说;但也能耐阴,可作为室内观叶赏姿的理想装饰。春、夏、秋三季只需放置在窗口通风处,入冬放置在向阳处,就可良好生长。地栽的凤尾竹,春后抽长新叶(这是畏寒之反映),在暖地则四季常青。
  【土壤】:凤尾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4.57.0 为宜,忌粘重、碱性土壤。北方土壤碱性强,可加入0.2%的硫酸亚铁。土壤最好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可用农田土拌红黄壤、腐殖土与细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为基质,成活率较高。以保持姿态的优美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疏松的沙质土就可以了。
  【水分】:凤尾竹喜湿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鞭烂根。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此时,应及时浇水,则竹叶又会展开。夏天平均12天浇水一次,冬天少浇水,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肥料】:凤尾竹肥料以有机肥为主,经腐熟后的畜粪、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有机肥主要作为基肥,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用量一般为盆土量的10%15%。凤尾竹生长期每月施入1-2次稀薄的氮肥即可。

12水竹是材用为主的材笋两用竹。竹身细长,节间长,色青,鞭节间较短,根系发达。材质柔韧,富于弹性,纤维极强,表面光滑。水竹全身是宝,不但是工业原料之一,而且用途广泛。竹笋味鲜甘甜,竹编器具和工艺品美观、耐用。燃烧后能产生竹油、竹炭、竹油香气浓郁,可用作妆品的配料等;竹炭用于烤火、打铁、建筑涂料。水竹还有许多药用价值。


水竹根状茎短,粗大,须根坚硬。秆稍粗壮,高30-150厘米,近圆柱状,上部稍粗糙,基部包裹以无叶的鞘,鞘棕色。苞片20枚,长几相等,较花序长约2倍,宽2-11毫米,向四周展开,平展;多次复出长侧枝聚繖花序具多数第一次辐射枝,辐射枝最长达7厘米,每个第一次辐射枝具4-10个第二次辐射枝,最长达15厘米;小穗密集于第二次辐射枝上端,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毫米,宽1.5-3毫米,压扁,具6-26朵花;小穗轴不具翅;鳞片紧密的复瓦状排列,膜质,卵形,顶端渐尖,长约2毫米,苍白色,具锈色斑点,或为黄褐色,具3-5条脉;雄蕊3,花药线形,顶端具刚毛状附属物;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椭圆形,近于三稜形,长为鳞片的1/3,褐色。我国南北各省均见栽培,作为观赏植物;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地区的大湖、河流边缘的沼泽中。天生一副文静姿态,茎挺叶茂,层次分明,秀雅自然,四季常绿,是室内清供佳品,亦是切花的好材料。其养护简单,管理粗放,可水植也可盆栽。因此深得盆景爱好者的青睐。
水竹,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性喜温暖湿润和通风透光,耐荫,忌烈日曝晒。根系纤细,可切根分株繁植,管理很便当。春夏秋以水[3]养为好,冬季可改为盆栽。水养于水仙盆、山石盆、玻璃容器、陶盆瓷钵均可。将植株栽进盆内,以粗河沙、白石子、雨花石、鹅卵石,任选一种填之,然后灌水(河水或雨水最好,沉淀过的自来水也可用),还可以配些小假山等点缀小件来增色。


13茶杆竹
怀集茶杆竹茶杆竹是我国有名的出口传统特产,远销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广东怀集
县是茶杆竹的主要
茶杆竹产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因此怀集茶杆竹成为一种知名品牌饮誉国内外。茶杆竹竹干通直、节平、坚轫、弹性强、不易虫蛀、表面有光泽、材质优良、经久耐用,是制造各种竹家具、滑雪杆、花架、旗杆、笔杆、高级钓鱼杆、雕刻工艺美术的主要原材料。茶杆竹别名厘竹,属多年生、繁殖力强的禾本科植物,丰产林3年就可成林,一次栽植,年年有成。

14苦竹为禾本科植物,植株呈小乔木或灌木状。竿高3-5米,粗1.5-2厘米,直立,竿壁厚约6毫米,幼竿淡绿色,具白粉,老后渐转绿黄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丛生,圆筒形。该植物的嫩叶、嫩苗、根茎等均可供药用,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中药名分别为:苦竹叶、苦竹笋、苦竹茹、苦竹沥、苦竹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清痰等功效。


形态特征
复轴混生竹,竿高3-5米,径1.5-2厘米,竿圆筒形,直立。竿环隆起视箨环略高,节间长27—29厘米,箨环上残留一圈木栓质遗迹,及一圈发达之棕紫色缘毛,箨环上白粉圈明显。箨鞘革质,绿色,被紫红色易脱落小刺毛。箨耳不明显,或缺如。鞘口无毛或有数根直立短遂毛;箨舌平截;箨叶披针形,绿色。竹竿每节分枝3-7杖,通常5杖;每小枝有叶片3-4杖,叶披针形,长14-20厘米,宽2.4-3厘米,背面有白色细毛。叶耳缺如,鞘口无毛,叶舌紫红色。笋期5-6月中下旬。适应地区山地普遍野生,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在土层疏松深厚处,可以长成大竹,呈散生状;土层薄处,则丛生而作灌木状。低山、丘陵、平地均能生长。生长习性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繁殖培育移植母竹或竹鞭,成活率较高。景观用途园景树木类。



15金竹
拉丁文学名:Phyllostachys sulphurea
别名:黄皮刚竹、黄皮绿筋竹、黄金竹、黄竹、黄皮竹、黄竿(均见坪井竹类图谱)刺竹超族、倭竹族、刚竹亚族、刚竹属Phyllostachys又称灰金竹、白夹竹(四川)、粉金竹等。
科属:禾本科刚竹属。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金竹(5张)金竹-温州俗称,禾本科植物,其实是黄皮刚竹,因种植在温州品种比较偏黄,所以温州当地老百姓称其为金竹,在很久以前的的温州,很多人常拿此竹的杆子做钓鱼竿,此竹最高长到5米,竹径最大长到4厘米。是温州当地比较珍贵的用作园林庭院绿化的竹子。



16慈竹




别名茨竹(贵州),甜慈、酒米慈、钓鱼慈(四川),丛竹(云南),吊竹(广西)、子母竹。主干高5—10米,顶端细长,弧形,弯曲下垂如钓丝状,粗3—6厘米。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
来 历
根据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慈竹”又名“子母竹”
形态特征
竿高5-10米,梢端细长作弧形向外弯曲或幼时下垂如钓丝状,全竿共30节左右,竿壁薄;节间圆筒形,长15-30 (60)厘米,径粗3-6厘米,表面贴生灰白色或褐色疣基小刺毛,其长约2毫米,以后毛脱落则在节间留下小凹痕和小疣点;竿环平坦;箨环显著;节内长约1厘米;竿基部数节有时在箨环的上下方均有贴生的银白色绒毛环,环宽5-8毫米,在竿上部各节之箨环则无此绒毛环,或仅于竿芽周围稍具绒毛。箨鞘革质,背部密生白色短柔毛和棕黑色刺毛(惟在其基部一侧之下方即被另一侧所包裹覆盖的三角形地带常无刺毛),腹面具光泽,但因幼时上下竿箨彼此紧裹之故,也会使腹面之上半部粘染上方箨鞘背部的刺毛(此系被刺入而折断者),鞘口宽广而下凹,略呈“山”字形;箨耳无;箨舌呈流苏状,连同繸毛高约1厘米许,紧接繸毛的基部处还疏被棕色小刺毛;箨片两面均被白色小刺毛,具多脉,先端渐尖,基部向内收窄略呈圆形,仅为箨鞘鞘口或箨舌宽度之半,边 慈竹缘粗糙,内卷如舟状。竿每节约有20条以上的分枝,呈半轮生状簇聚,水平伸展,主枝稍显著,其下部节间长可10厘米,径粗5毫米。末级小枝具数叶乃至多叶;叶鞘长4-8厘米,无毛,具纵肋,无鞘口繸毛;叶舌截形,棕黑色,高1-1.5毫米,上缘啮蚀状细裂;叶片窄披针形,大都长10-30厘米,宽1-3厘米,质薄,先端渐细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细柔毛,次脉5-10对,小横脉不存在,叶缘通常粗糙;叶柄长2-3毫米。花枝束生,常甚柔。弯曲下垂,长20-60厘米或更长,节间长1.5-5.5厘米;假小穗长达1.5厘米;小穗轴无毛,粗扁,上部节间长约2毫米;颖0-1,长约6-7毫米;外稃宽卵形,长8-10毫米,具多脉,顶端具小尖头,边缘生纤毛;内稃长7-9毫米,背部2脊上生纤毛,脊间无毛;鳞被3,有时4,形状有变化,一般呈长圆兼披针形,前方的2片长2-3毫米,有时其先端可叉裂,后方1片长3-4毫米,均于边缘生纤毛;雄蕊6,有时可具不发育者而数少,花丝长4-7毫米,花药长4-6毫米,顶端生小刺毛或其毛不明显;子房长1毫米,花柱长4毫米或更短,具微毛,向上呈各式的分裂而成为2-4枚柱头,后者长为3-5毫米(彼此间长短不齐),羽毛状。果实纺锤形,长7.5毫米,上端生微柔毛,腹沟较宽浅,果皮质薄,黄棕色,易与种子分离而为囊果状。笋期6-9月或自12月至翌年3月,花期多在7-9月,但可持续数月之久。
生长习性
慈竹,丛生,根窠盘结,竹高至两丈许。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若老少相依,故名。鄂东民间叫丛竹。这种竹内实而节疏,性弱可以代藤用,其形紧而细,一丛几十根,即令数百根,笋不外迸,只向里生。五、六月长笋,下一年方成竹,其笋不堪食。编辑本段功能
【药材】干燥叶片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租糙,常有小锯齿,质薄,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具微毛,次脉5~10对,小横脉不存在;叶柄长约2~3毫米;有时带有细枝。

17佛肚竹【别称:佛竹(广东),罗汉竹、密节竹,大肚竹、葫芦竹】
佛肚竹佛肚竹,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时转榄黄色。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8-10米,节间30-35厘米;畸形秆通常25-50厘米,节间较正常短。箨叶卵状披针形;箨鞘无毛;箨耳发达,圆形或卵形至镰刀形;箨舌极短。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国内外均有分布。该种常作盆栽,施以人工截顶培植,形成畸形植株以供观赏;在地上种植时则形成高大竹丛,偶尔在正常竿中也长出少数畸形竿。

生长习性
|耐水湿植物|喜光植物。喜湿暖湿润气侯,抗寒力较低,能耐轻霜及极端0左右低温,但遇长期4~6低温,植株受寒害。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华南北部的背风向阳处,尚可栽培。华中至华北的广大地区,均只宜盆栽,置温室或室内防寒越冬。喜光,亦稍耐荫墒。喜肥沃湿润的酸性土,颇耐水湿,不耐干旱,地植或盆栽,均宜对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施钙镁磷或腐熟禽畜粪作基肥,生长盛期每月或隔月施氮肥水一次,以保持茎秆黄亮,叶片翠绿,但氮肥不宜施用过多,以免出现每节生长过长,不形成佛肚状,降低观赏价值。
插繁殖
准备工作1.基质的准备:佛肚竹基质以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为宜,常用的基质有:(1)沙质壤土 佛肚竹(加适量腐熟基肥)(2)草皮泥(火烧土)+农田表土(11)(3)农田表土+河沙+适量腐熟基肥(421)。装育苗袋:将配制好的基质用辛硫磷加地菌散消毒,然后装入8cmx12cm的育苗袋内,整齐排列备用(袋内基质以浇透水后达九分满为宜)
园林用途
佛肚竹灌木状丛生,秆短小畸形,状如佛肚,姿态秀丽,四季翠绿。盆栽数株,当年成型,扶疏成丛林式,缀以山石,观赏效果颇佳。[6]|桩景树|室内盆栽。观叶类 ,秆形奇特,古朴典雅,在园林中自成一景。适于庭院、公园、水滨等处种植,与假山、崖石等配置,更显优雅。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以及无竹则俗等诗句,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竹在园林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各地的气温差异较大,适宜栽培的竹种各有不同,佛肚竹是观赏竹类的佼佼者,观赏价值很高,不但宜作露地栽植,亦宜盆栽供陈列。同属栽培较多的还有黄金间碧玉,秆黄色,挂有绿色条纹;佛肚竹,竹型较大,节短,节间膨大显著。

18龟甲竹
拉丁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 ford
别 名:龙鳞竹、佛面竹、龟文竹、马汉竹、黍节竹科 
属:禾本科Gramineae 竹亚科 刚竹属



形态特征
竿高达20余米,粗 此图为龟甲竹,为安吉万竹苑所以。者可达20余厘米,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箨环有毛,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基部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节较长,中部节间长达40厘米或更长,壁厚约1厘米(但有变异);竿环不明显,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箨耳微小,繸毛发达;箨舌宽短,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边缘具粗长纤毛;箨片较短,长三角形至披针形,有波状弯曲,绿色,初时直立,以后外翻。末级小枝具2-4叶;叶耳不明显,鞘口繸毛存在而为脱落性;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长4-11厘米,宽0.5-1.2厘米,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具柔毛,次脉3-6对,再次脉9条。花枝穗状,长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渐稍较大的微小鳞片状苞片,有时花枝下方尚有1-3片近于正常发达的叶,当此时则花枝呈顶生状;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于一侧,呈整齐的复瓦状排列,下部数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而类似花枝之柄,上部的边缘生纤毛及微毛,无叶耳,具易落的鞘口繸毛,缩小叶小,披针形至锥状,每片孕性佛焰苞内具1-3枚假小穗。小穗仅有1朵小花;小穗轴延伸于最上方小花的内稃之背部,呈针状,节间具短柔毛;颖1片,长15-28毫米,顶端常具锥状缩小叶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边缘常生毛茸;外稃长22-24毫米,上部及边缘被毛;内稃稍短于其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鳞被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1毫米;花丝长4厘米,花药长约12毫米;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长4.5-6毫米,直径1.5-1.8毫米,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笋期4月,花期5-8月。[1]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长江中下游,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毛竹林中偶有发现编辑本段习性
阳性,喜温湿气候及肥沃疏松土壤编辑本段园林用途

龟甲竹(5张)状如龟甲的竹竿既稀少又珍奇,特别是较高大的竹株,为竹中珍品。点缀园林,以数株植于庭院醒目之处,也可盆栽观赏。龟甲竹的竹材可以制作各种高级竹工艺品。如刻写书联,尤属雅品。编辑本段繁殖培育
龟甲竹都以母竹移植栽培。挖取母竹时,要多带宿土,并带50厘米左右的竹鞭。龟甲竹的遗传性状不太稳定,栽植后长出的新竹一年比一年小,有的竹竿变成正常竹竿。可以通过去除地上部分的非龙鳞竹,扼制其竹鞭滋生,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来控制。编辑本段观赏特色
状如龟甲的竹竿既稀少又珍奇,特别是较高大的竹株,为竹中珍品。


19金镶玉竹

金镶玉竹为竹中珍品,其珍奇处在那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条上镶嵌着块块碧玉,清雅可爱,故古海州志中称其为“金镶碧嵌竹”。 杆高4-10m,径2-5cm.新竹新竿为嫩黄色,后渐为金黄色,各节间有绿色纵纹,有的竹鞭也有绿色条纹,叶绿,少数叶有黄白色彩条。该竹竹竿鲜艳,黄绿相间故称为金镶玉,非常引人注目。有的竹竿下部之字型弯曲。
形态
金镶玉发鞭、出笋力强,适应性强,种植易成林块。多采用母竹移植法栽植,用埋鞭育苗也极为容易。能耐-20℃低温。编辑本段用途
南、北园林绿化优质竹苗。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竹园林施工方式1.成片风景竹林景观,根据一次成景,每亩栽100---300棵。2.竹类品种园可栽种10----50棵。3.庭园小园林观赏竹布景5----20棵均行。整地方式以穴状整地为主,穴深30-40厘米,穴大1米见方。或使用50-100公分直径的花盆。观赏竹培育季节:早春二月是最佳的观赏竹培育季节。此外每年的十月至翌年三月,梅季的六月都是造林的好季节。一些赶工期的园林绿化造景项目,需要在其它季节如盛夏季节施工,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栽后管理的技术。


20夏威夷竹同义词条:矮生椰子,袖珍棕,矮棕,夏威夷椰子,袖珍椰子

夏威夷竹

 夏威夷竹又名矮生椰子、袖珍棕、矮棕。棕榈科袖珍椰子属,又名夏威夷椰子等,原产于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它在植物分类学上为棕榈科常绿矮灌木或小乔木,植株矮小。究其英文种名就是优美的意思。由于其株型酷似热带椰子树,形态小巧玲珑,美观别致,故得名袖珍椰子。加上它性耐阴,故十分适宜作室内中小型盆栽,装饰客厅、书房、会议室、宾馆服务台等室内环境,可使室内增添热带风光的气氛和韵味。置于房间拐角处或置于茶几上均可为室内增添生意盎然的气息,使室内呈现迷人的热带风光。

产地分布

  原产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等地,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


盆栽夏威夷竹

夏威夷竹为丛生常绿灌木,观叶植物。茎干直立,株高13米,茎节短,中空,从地下匍匐茎发新芽而抽长新枝,呈从生状生长,不分枝。叶多着生茎干中上部,羽状全裂,深绿,有光泽。

  夏威夷竹盆栽时,株高不超过1米,其茎干细长直立,不分枝,深绿色,上有不规则环纹。叶片由茎顶部生出,羽状复叶,全裂,裂片宽披针形,羽状小叶20~40枚,镰刀状,深绿色,有光泽。植株为春季开花,肉穗状花序腋生,雌雄异株,雄花稍直立,雌花序营养条件好时稍下垂,花黄色呈小珠状;结小浆果多为橙红色或黄色。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生长适宜的温度是20~30度,13度时进入休眠期,冬季越冬最低气温为3度。

繁殖培育

  夏威夷竹用播种繁殖。健壮植株开花后人工授粉可以结果,果实半年才能成熟。播种时宜随采随播。春季时将新鲜种子播于河沙,保持一定的温度(2426)及湿度。夏威夷竹种子发芽甚慢,约需36个月才能出苗 
,次年春天可分苗上盆种植。目前可供播种繁殖的种子国内尚少,大多从国外产地进口。

栽培管理



厅里的夏威夷竹

 夏威夷竹栽培基质以排水良好、湿润、肥沃壤土为佳,盆栽时一般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加1/4河沙和少量基肥培制作为基质。它对肥料要求不高,一般生长季每月施12次液肥,秋末及冬季稍施肥或不施肥。每隔23年于春季换盆一次。浇水以宁干勿湿为原则,盆土经常保持湿润即可。夏秋季空气干燥时,要经常向植株喷水,以提高环境的空气湿度,这样有利其生长,同时可保持叶面,深绿且有光泽;冬季适当减少浇水量,以利于越冬。夏威夷竹喜半阴条件,高温季节忌阳光直射。在烈日下其叶色会变淡或发黄,并会产生焦叶及黑斑,失去观赏价值。另外,夏威夷竹在高温高湿下,易发生社褐斑病。如发现褐斑病,应及时用8001000倍托布津或百菌灵清防治。 
在空气干燥、通风不良时也易发生介壳虫。如发现介壳虫,可用人工刮除外,还可用8001000倍氧化乐果喷洒防治。

  夏威夷竹适合家庭养护,夏秋季放在室内有散光处,每周浇一次水,生长极好,冬季放入有暖气的屋内,2周浇一次水,如果主人勤快,建议经常性进行叶面喷水。

水培养护要点

  1、忌阳光直射,否则叶片会变枯黄,但过阴时叶片颜色也会煺淡。

  2、夏威夷竹在30~50厘米的株形最美,植株过高时会因为下部空秃而影响降低观赏价值,栽养时可在下方培植小的植株。

  3、水培材料的取得:采用盆栽洗根法。水洗后数天就可长出新根。
居家作用

  夏威夷竹枝叶茂密、叶色常绿,并富有光泽,羽片雅致,给人以端庄、文雅、清秀之感,且它耐阴性强,很适合室内栽培观赏,可用于客厅、书房、会议室、办公室等处绿化装饰。而且夏威夷竹能同时净化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是植物中的高效空气净化器。   

21孝顺竹,禾木科刺竹属。灌木型丛生竹,地下茎合轴丛生。竹秆密集生长,秆高2~7米,径1~3厘米。幼秆微被白粉,节间圆柱形,上部有白色或棕色刚毛。秆绿色,老时变黄色,梢稍弯曲。枝条多数簇生于一节,每小枝着叶5-10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叶表面深绿色,叶背粉白色,叶质薄。原产中国,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西南等省区。多生在山谷间,小河旁。长江流域及以南栽培能正常生长。山东青岛有栽培,是丛生竹中分布最北缘的竹种。

形态特征
孝顺竹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节间长30一50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节以下部分尤其较为密集,老时则光滑无毛,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节即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面无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缝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呈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狭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脱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渐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缝毛;叶舌圆拱形,高0.5毫米,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7—16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

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孝顺竹3—6厘米;先出叶长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狭卵形,长4—7.5毫米,无毛,具9—13脉,先端钝或急尖;小穗含小花⑶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4—4.5毫米,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长18毫米,无毛,具19—21脉,先端急尖;内稃线形,长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6脉,脊外有一边具4脉,另一边具3脉,先端两侧各伸出1被毛的细长尖头,顶端近截平而边缘被短纤毛;鳞被巾两侧的2片呈半卵形,长2.5—3毫米,后方的1片细长披针形,长3—5毫米,边缘无毛;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长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画笔状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顶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长约1毫米的子房柄,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直接从子房顶端伸出,长5毫米,羽毛状。编辑本段分布范围原产于中国,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西南等省区 ,我园除有普通孝顺竹外,还有经驯化比较耐寒可以在江北以及湖南地区保持四季常青的“湖南孝顺竹”。编辑本段生态习性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环境,不甚耐寒。上海能露地栽培,但冬天叶枯黄。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编辑本段繁殖培育主要移植母竹(分兜栽植)为主,亦可埋兜、埋秆、埋节繁殖。编辑本段植物变种凤尾竹:比原种矮小,高约1-2m,径不超过1cm。枝叶稠密、纤细而不弯,每小枝有叶10余枚,羽状排列。编辑本段功用用途可栽在道路两旁或围墙边缘作绿篱或丛植庭园观赏。竹秆丛生,四季青翠,姿态秀美,宜于宅院、草坪角隅、建筑物前或河岸种植。若配置于假山旁侧,则竹石相映,更富情趣。
观赏价值
孝顺竹又名凤凰竹、蓬莱竹、慈孝竹。杆高2-7米,径1-3厘米,绿色,老时变黄色,喜温暖湿润气候,排水良好湿润土壤,是丛生竹类中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 竹种之一,可以引种北移。本种杆青绿色,枝叶密集下垂,形状优雅、姿态秀丽,为传统观赏叶竹种。多栽培于庭院供观赏,在庭院中可孤植、群植,作划分空间的高篱;也可在大门内外入口角道两侧列植、对植;或散植于宽阔的 庭院绿地;还可以种植于宅旁作基础绿地中作缘篱用。也常见在湖边、河岸栽植。若配置于假山旁侧,则竹石相映,更富情趣。[3]凤凰竹生长在园林里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可生长在原野给人感觉就不一样了。印象最深的,是岷江两岸的凤凰竹,当倚在船尾眺望岷江两岸,清晨薄雾迷漫的田野上,一丛丛凤凰竹,或近或远,亦浓亦淡,美得超凡脱俗!不仅从宝鸡越秦岭入川所体验的惊心动魄、也不仅访青城、游乐山、登峨眉激发的万丈豪情、还因为自乐山舟行重庆,岷江两岸的凤凰竹如诗如画啊。美味佳肴孝顺竹之所以
出名,主要是因为它生产的笋而出名。根据《太平市志》的孝顺竹记载,这种野生的竹笋,只在草湖溪两侧及花莲地区才有比较大的生产量,而且它的分布区域以头嵙山砾石层的地质为主,其它的地质亦偶有分布,这和它偏好崩塌地的生育特性应有关系。每年国历六月底到九月初是竹笋的主要采收期,尤其七、八月份的产量最多,根据了解,采笋人的入山途径虽有从清水坑溪,也有从北坑溪,但绝大多数人主要还是从黄竹里沿着草湖溪进入。2004年八月份平均每日约有十名左右的人从黄竹里草湖溪入山采笋,另从清水坑溪入山采笋的约有五人左右;采笋人每天约可采收十几斤的笋,比较清楚所谓笋路的识途老马,则可采收到二十几斤;要购买的话可得先行预约才有,当地卖价每斤约120-130元,采收人主要来自大里涂城、瑞城、竹子坑等地区,黄竹本地的居民,这时期因为农忙(龙眼采收期),入山采笋的人反而少。今年在七二水灾过后,可能因为土质松动比较危险,大家不敢贸然入山;也可能因为蓬莱竹根部淘空,出笋不易的关系,采摘的人数比往年少。要不然根据当地老一辈人的说法,以前孝顺竹分布比较广,当地人靠采
孝顺竹笋补贴家计的不在少数,每天叁十余人清早摸黑入山采笋,盛况可谓空前。假如各位身历其境,你将会发现采笋人必须冒着相当大的风险,攀爬在陡峭的岩壁上,所以大家为求心安,都会在草湖溪的溪畔燃烧纸钱,祭拜山神及好兄弟,祈求平安,然后才从旁边的砾石山壁往上爬;几年前的夏天就发生过一位采笋人坠崖的事件,当时虽然立即出动直升机前往救援,却仍挽回不了那条宝贵的性命。看到峭壁上有几根笋从竹丛中冒出来,不摘实在可惜,硬是攀爬上去采下来。没办法,没这样子摘,哪有得吃?八十八岁的张老太太回想年轻时候采笋的情景。好不容易采下一根根约和拇指同大小的蓬莱笋后,采笋人多就在溪旁做初步的剥壳处理。笋的特别之处,就是它除了笋尖外,只有各节间上缘2-3公分左右的部分,才比较纤嫩可食,因此处理起来格外费功夫。处理后背袋轻了许多,却还得赶在下午后雷阵雨前下山,以免遇到山洪爆发呢!
开花死亡
孝顺竹虽然是常见的植物,但是见到它开花的人却不多。那么,孝顺
竹开花吗?开花。因为竹子是有花植物,自然也要开花结实。大概是由于竹子的大多数种类,不像一般有花植物那样,每年开花结实,因此有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由于竹子的种类不同,开花周期长短也不一样,这也是受遗传性的影响。有的竹子十几年、几十年才开花,如牡竹、版纳甜竹需要30年左右才开花,茨竹、马甲竹需要32年才开花,箣竹属有的种类需要80多年才开花;有的甚至长达百年才开花,如桂竹需要120年才开花。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如群蕊竹、线痕箣竹,一年左右开一次花;而唐竹、孝顺竹,则开花无规律性。正是因为孝顺竹开花比较少见,并且在开花后绿叶凋零,枝干枯萎,
孝顺竹成批的死去,所以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误认为竹子开花是“不祥之兆”,使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产生了神秘感和种种疑问。为什么孝顺竹开花后成片枯死呢?这是人们长期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科学家对此也持有不同观点。有的科学家认为,竹子生长到一定的年龄,必然会出现衰老,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他们作了如下解释:植物的根、茎、叶叫做营养器官,它们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叫生殖器官,它们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植物的开花习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次开花植物,如稻、麦、竹子等;另一类是多次开花植物,如苹果、梨等。一次开花植物一生就开一次花,其特点是,生长前期营养生长占优势,当营养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后,生殖生长就渐渐转向优势,最后开花结实。因为开花结实要消耗掉大量的有机养料,而这些养料来自根、茎、叶,所以开花结实后,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不能再生活下去,就逐渐枯死了。一次开花植物小麦和水稻是这样,当然竹子也不例外。竹子开花,使竹鞭和竹竿贮藏的养分被消耗尽,多数种类,如毛竹、梨竹等,开花后地上和地下部分全部枯死。但是,象斑竹、桂竹、雅竹等少数竹种,开花后地上部分死亡,而地下部分的芽仍能复壮更新;也有个别竹种如水竹、花竹等,开花后植株叶片仍保持绿色,地下部分也不枯死。不过,应尽快砍去花枝,以减少营养消耗,从而保证竹林的正常生长。孝顺竹开花在中国古书中早有记载。《山海经》中这样写道:“竹六十年一易根

孝顺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晋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晋惠帝元康二年,草、竹皆结子如麦,又二年春巴西群竹生花。”大面积竹林开花,会造成很大损失。1984年夏季,中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孝顺竹大量开花,开花后大片竹林枯死,造成珍稀动物大熊猫因缺食而死亡。孝顺竹开花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发生在天气长期干旱、竹林土壤板结、杂草丛生、老鞭纵横的竹园。这是因为竹子严重缺水,营养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氮素代谢降低,糖浓度相应增高,造成糖氮比较高,为花芽的形成和开花创造了条件。可见,竹子开花是恶劣的生长环境所引起的。因此,根据竹种的特性,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即可控制孝顺竹开花。例如,采用松土、施肥、盖土、浇水、挖竹蔸、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就可避免竹林出现开花现象。由此看来,保护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孝顺竹开花后,可以在花中找到“竹米”,竹米可以食用,炒后十分美味。

22粉单竹,是禾本科簕竹属的一种植物。秆高3--7m,径约5cm,顶端下垂甚长,秆表面幼时密被白粉,节间长30--60cm,每节分枝多数且近相等。产自南方,主要产地有两广、福建及湖南等。

产地分布
产中国南部,分布两广、湖南、福建.是两广及湖南、福建部分地区广泛栽培的优良


粉单竹竹种,具有生长快,成林快、伐期短、适性强、繁殖易等特点。其垂直分布达海拔500m,但以300m以下的缓坡地、平地、山脚和河溪两岸生长为佳,无论在酸性土或石灰质土壤上均生长正常,其分布区年均温18.9~20.0℃”年降水量999.1~2136mm。
粉单竹林多为人工栽培的纯林,秆直立,便梢部弯曲,高8~12m,直径4~7cm,林相整齐,结构单一,林下植物稀少,常见的有野牡丹、华山矾、古羊藤等。
粉单竹林产量较高,一般每公顷每年产竹材10~12t,丰产林30~75t。秆壁较薄,节平而疏,节间长可达100cm,蔑用竹种之一,亦为上等造纸原料。

粉单竹箨鞘坚硬,鲜时绿黄色,被白粉,背面遍生淡色细短毛;箨落后箨环上有一圈较宽的木栓质环;箨耳长而狭窄;箨叶反转,卵状披针形,近基部有刺毛。每小枝有叶4—8枚,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cm,宽2cm,质地较薄,背面无毛或疏生微毛。
花枝极细长,无叶,通常每节仅生1或2枚假小穗,后者宽卵形,长可达2厘米,无毛,先端渐尖,含4或5朵小花,后者形肿胀,最下方之1或2朵小花较大,上部的1或2朵则退化;具芽苞片1或2;颖1或2片;小穗轴节间无毛,甚短,但向上则逐渐较长,质柔,中空;外稃宽卵形,长9-12毫米,先端钝但具细尖头,背面无毛,边缘被纤毛;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先端钝或截平,纵脉不明显,脊上无毛,边缘被纤毛;鳞被3,近相等,背部具粗硬小毛,顶端生纤毛;花药顶端具短细的芒状尖头;子房先端被粗硬毛,花柱长1-2毫米,柱头3或2,呈疏稀羽毛状。未成熟的果实的果皮在上部变硬,干后呈三角形,成熟颖果呈卵形,长8-9毫米,深棕色,腹面有沟槽。
编辑本段培育及用途
生长习性
和一般竹子差不多。具有生长快,成林快、伐期短、适性强、繁殖易等特点。其垂直分布达海拔500m,但以300m以下的缓坡地、平地、山脚和河溪两岸生长为佳,无论在酸性土或石灰质土壤上均生长正常,其分布区年均温18.9~20.0℃”年降水量999.1~2136mm。 
 
主要用途
是一种可供编制器具的篾用竹。常用作农业器具的编织材料,也是竹编花篮的用料,还用于造纸。 
园林用途
植于园林的山坡、院落或道路、立交桥边。 
繁殖培育
移鞭繁殖  
产地产量
粉单竹是中国南方特产

粉单竹,在广东分布比较普遍,从南到北均有栽培,它不像青皮竹那样有明显集中分布区。常栽植于海拔500米以下的河流两岸(广宁县古水区),丘陵缓坡(郁南、高州、信宜等),低山谷地(清远笔架山),村前屋后(广州至增城一带)。粉单竹适应性较强,在年均温18-20摄氏度,1月均温6-8摄氏度,年降雨量1400毫米以上,都能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较青皮竹稍低,无论酸性土石灰性土壤上都能生长。
粉单竹多为纯林,出枝高,竹秆挺直,被白粉,顶端稍弯。每丛有30-50株或更多,6月下旬出笋,7月中旬为出笋盛期,生长较快,85-90天就可以完成丛笋到幼竹的高生长。粉单竹育苗、造林和经营管理与青皮竹同,产量比青皮竹高,一般年产量每公顷22000-45000公斤。 
生长特性
1、竹笋生长:笋期5—10月,一般5月10日开始,10月10日结束,6月10日前为初期笋,8月10日前后为盛期笋,9月lo日后为末期笋。3个时期的笋以第2批盛期的笋大、量多、成竹率高。
2、新竹生长:竹笋破土后,经过3个月的居间分生组织生长,一般在8一10月份停止生长。在高生长过程中,受顶端优势的影响,竹秆侧芽处于休眠状态,被竹箨包着,大部分不抽枝发叶。所以,当年新竹大部分是光秃秃的,直至翌年开春以后,才从新竹的梢端开始自上而下先抽枝,后放叶,而竹箨的脱落是自下而上,初期出土少量长成的新竹当年抽枝发叶,成为竹子,数量占30一40%左右。
3、适生环境:要求温暖湿润气候条件,耐-4℃低温及41℃高温,梅雨期与秋雨期非常适合其生长发育,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生长良好,房前屋后、水稻田、溪河沿岸、丘陵山脚缓坡地带较适宜种植。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其比较娇贵,分篼成活较低,培育苗成活可达百分之百。可接受明年的定单,按你要求为你专门培育规格苗。其它竹种如水竹、撑绿竹、甜笋麻竹、毛楠竹更是著名。均能三年成林。
造林技术
1、母竹选择及保护:选择1年生、发枝低或隐芽饱满、健壮无病虫害的竹株为母竹,胸径1.5—4cm,竹秆留枝3—4盘,长1—2m,砍去竹梢。挖好母竹,不要劈裂竹蔸和保护好竹蔸上的笋芽和须根,用湿稻草包蔸。
2、母竹栽前处理:母竹运回后,若等第二天栽植,应放在流动的小河里浸,然后将竹蔸上的竹箨剥掉,露出笋目和隐根,可用ABT生根粉调泥浆蘸根,以促进生根。
3、栽植:时间以2—3月为宜,株行距2×3m(可以三角形定点),穴为长方形1×o.5×0.5m,栽植时母竹轻拿轻放,蔸土密接。
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栽植当年4月下旬在竹株周围锄草松土培蔸,并可在空地上套种绿豆、豇豆等农作物,以耕代抚,后2年5月、9月各除草培蔸一次,每株施厩肥30kg或复合肥l一2kg,以促进发笋。每年6—9月,新竹发出的新叶会遭竹卷叶虫危害,注意防治。
2、成林抚育管理:
调整竹林结构主要包括合理采伐、正确疏笋和护笋养竹等。
合理采伐要做到适时(冬春砍伐,笋期禁刀)、适量(只砍3年生老竹,不能砍1、2年生的嫩竹)、适法(贴地斜砍,斩烂竹蔸,促其腐烂)。
正确疏笋:粉单竹退笋率高达40%,要及时识别,疏除退笋(主要是早、晚期笋),可以减少竹林养分不必要的消耗,为竹笋和幼竹生长集中养分。
护笋养竹:竹笋出土后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害虫等)和人畜活动的影响,因此要注意防止人畜破坏,病虫害防治和堆土育竹。
改善竹林生长条件主要包括劈山抚育、松土垦覆、施肥育竹。
劈草抚育:及时砍除竹林中争夺养分的杂草灌木。
松土垦覆:在土壤粘重、板结的竹林中进行,深度为20cm为宜。
施肥育竹:竹林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夏秋季节在竹丛周围开挖一条深沟约20cm,宽约25cm,施土杂肥800—1200kg/亩或饼肥150—200kg/亩,春季在竹林周围开沟施人畜粪800—1000kg/亩或者尿素10—20kg/亩。每丛立竹量30株左右。
经济价值
粉单竹种苗,属丛生竹。高10-16米,胸径8-12厘米。最大的特点,竹杆通直,光滑,节距50-100厘米、无节包,少枝杈,分蘖快。它比其它单竹更粗壮,产量更高,广州越秀公园片连片。它是绿化庭园的首选。粉单竹是一种最重要的经济竹种,它削的竹篾,纤维拉力极高,不裂不脆,极其柔软。农家用其编织家具农具。如竹席、箩筐等。现在用其加工竹签和牙签,深受客商的喜爱。它又是造纸和制布的高级原料。

23箬竹
箬叶竹别名:箬竹、粽粑竹、长耳竹、粽叶竹、寮叶竹 ,其秆高1-3cm,径0.5-1cm,节间长10-15cm,幼时无毛或被小刺毛,节下被淡褐色毯毛状毛环。
箬叶竹节较平,节内长3-5mm。箨鞘鲜时褐绿色,长10-12cm,背面中下部贴生棕色刺毛;箨耳发达,向两侧延伸,镰刀形,遂毛长5-8mm,多数褐色,波曲状;箨舌截平形或微拱曲,高1-2mm,边缘具流苏状褐色毛;箨叶直立,长三角形或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叶片大,长10-35c...
箬叶竹分布在河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其秆可作竹筷或毛笔秆,竹叶作粽叶或斗笠和船篷衬垫。

中文学名:箬竹(种子植物名称)
别称:篃竹(齐民要术)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目
亚目: 须叶藤亚目
科:禾本科
属: 箬竹属
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
形态:混生竹。秆高1~2m,径0.4~1cm。叶片大型。
用途:竹叶宽大,用作观赏。叶片还可作粽叶,斗笠等衬垫。
分布:浙江、安徽、福建、 江西、湖南。
科属:在植物分类学上,箬竹属于箬竹属,这个属一共有20余种,中国都有出产。
箬竹(拼音:ruò zhú,学名:Indocalamus tessellatus(munro) Keng f. )竿高0.75-2米,直径4-9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最长者可达32厘米,圆筒形,在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一般为绿色,竿壁厚2.5-4毫米;节较平坦;竿环较箨环略隆起,节下方有红棕色贴竿的毛环。箨鞘长于节间,上部宽松抱竿,无毛,下部紧密抱竿,密被紫褐色伏贴疣基刺毛,具纵肋;箨耳无;箨舌厚膜质,截形,高1-2毫米,背部有棕色伏贴微毛;箨片大小多变化,窄披针形,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易落。小枝具2-4叶;叶鞘紧密抱竿,有纵肋,背面无毛或被微毛;无叶耳;叶舌高1-4毫米,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6厘米,宽4-10.8厘米,先端长尖,基部 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中脉两侧或仅一侧生有一条毡毛,次脉8-16对,小横脉明显,形成方格状,叶缘生有细锯齿。 圆锥花序(未成熟者)长10-14厘米,花序主轴和分枝均密被棕色短柔毛;小穗绿色带紫,长2.3-2.5厘米,几呈圆柱形,含5或6朵小花;小穗柄长5.5-5.8毫米;小穗轴节间长1-2毫米,被白色绒毛;颖3片,纸质,脉上具微毛,第一颖长5-7毫米,先端钝,有5脉;第二颖长7-10.5毫米(包括先端长为1.4-2毫米的芒尖在内),具7脉;第三颖长10-19毫米(包括先端长为2.3-2.7毫米的芒尖在内),具9脉;第一外稃长11-13毫米(包括先端长为1.7-2.3毫米的芒尖在内),背部具微毛,有11-13脉,基盘长0.5-1毫米,其上具白色髯毛;第一内稃长约为外稃的1/3,背部有2脊,脊间生有白色微毛,先端有2齿和白色柔毛; 花药长约1.3毫米,黄色; 子房和鳞被未见。笋期4-5月,花期6-7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497ad5f03d8ce2f0066237e.html

《竹子的种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