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报告表

发布时间:2018-08-23 20:02: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项目名称:灵丘县小王庄风电一期(7万千瓦)项目

建设单位: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84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二、风电场总平面布置

1、风机布置

针对该风电场风资源状况及交通运输条件、机组单位电量造价等,可研推荐风电机为WTG2-2500型风电机。按充分利用风电场场区的风能资源,并结合场区地形地貌、植被及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风电机的布置。本期28台风电机分布于灵丘县东北部,主要利用山上高台错落布置风机。风机分布详见附图2

2、集电线路布置

场内集电线路主要采用35kV架空线路,仅在箱变至架空线侧和升压站出线段采用电缆连接。28台风机通过435kV架空集电线路接入升压站,架空侧导线采用JL/G1A-240/30(为主线)和JL/G1A-120/25(为支线)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50(为主线)和GJ-35(为支线)镀锌钢绞线。架空线路全长约30km(其中双回路20km,单回路10km)。本工程集电线路走向示意图见附图4

3、升压站平面布置

升压站位于风电场的中部、北上庄北约800m处的山坡地上,自然地面标高在1406m~1414m之间。升压站固定端向西北,扩建端朝东南,向东南出线。进站公路由南侧既有公路接引进站。升压站出入口设在围墙东南侧。升压站围墙中心尺寸为130.00m×69.00m。场区所有风机的电能通过箱变升压后送入风电场 110kV升压站。新建110kV升压站是整个风电场的控制中心,也作为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的场所。站内设综合楼、35kV配电装置等建筑物以及各项辅助构筑物。综合楼布置在站区北侧,西侧布置220kV配电装置、35kV配电装置、主变压器及有关电缆、电线构架等电气设备,各个区间均有站内道路沟通。站内生活、消防水池布置在站区南侧。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在综合楼东侧。车库及检修间布置在站区东侧。站内道路宽4.0m,混凝土路面,道路宽及转弯半径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取6m,消防车可直通站内各建筑物。升压站围墙为240mm 厚、高2.5m 的实体砌筑砖墙。升压站技术指标见表11。升压站总平面布置见附图5

11 升压站技术指标

4、道路布置

本期工程场址距灵丘县约20.7公里。其间有县乡道路庄孙线及已建成村村通道路通过,可以作为风电场施工及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施工及检修道路长50.10km,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5m;升压站进站道路长100m,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5m。新建道路永久占地约176100m2。风电场道路分布见附图3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简况

1地理位置

灵丘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53′—114°33′,北纬 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本省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本省广灵相连。全县南北长 84 公里,东西宽 66 公里,总面积 2732 平方公里,辖 3 9 254 个行政村,总人口 24 万。

灵丘县小王庄风电一期项目厂址位于灵丘县东北部。在东经114°16'3.00" 114°27'48.00",北纬39°32'35.00"39°39'17.00"之间。地面标高为1512m2086m。风电场中心距离灵丘县约21km。本风电场主要利用山上高台错落布置风机。新建升压站根据风电场的规划,拟定于于风电场的中部、北上庄北约800m处的山坡地上,自然地面标高在1406m~1414m之间。

2、地形地貌

灵丘地处黄土高原,位于五台、太行、恒山三大山脉余脉的交接之处,由于各大山脉所处造山构造阶段不同,因而境内地质非常复杂。灵丘县境内山脉属太行山山脉北部边缘,主要以北东、南西走向排列。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四个区:东部南部石山区、北部土石山区、中部平川区、西部丘陵区,其中土石山区占85.8%、黄土丘陵区占8%、平川区占6.2%,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境内群山连绵,有大小山峰500余座,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55座,2000米以上的3座,中、东部山峰属太行山余脉,西、北部山峰属恒山南延,最高海拔太白巍山主峰2234米,为群峰之冠,最低海拔独峪乡花塔村冉庄河出口处558米。

风电场项目位于大同市灵丘县境内。从地貌上看,灵丘县地处恒山东缘,属中低山区。西部属恒山主脉,地势总体上呈东高西低之势,基岩裸露,沟谷纵横,局部为黄土披挂,地面标高一般在 1512-2086m,地形起伏较大。

3、地层及地质构造

1)地层

本区山前冲洪积扇及壶流河冲洪积平原区主要分布的地层为新生界地层,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粉土、粉质粘土及砂卵石;中、上更新统黄土(粉土、粉质粘土)及砂卵石,下部为第三系粘土、砾岩及玄武岩。中低山区分布的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元古界震旦系、太古界五台群地层,地层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太古界五台群

振华峪组(ArZ):地层岩性主要为黑云奥长片麻岩、变粒岩,斜长片麻岩,厚度大于1799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老潭沟组(ArI):地层岩性主要为角闪片岩、磁铁角闪石英岩,厚度大于2111m

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雷家湾组(ArIJ):地层岩性主要为二云变粒岩、黑云变粒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互层,厚度大于1409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2)元古界震旦系

下统高于庄组(Z 1 g):地层岩性主要为灰色厚层夹薄层白云岩,含少量燧石条带,厚度120-450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中统雾迷山组(Z 2 w):地层岩性主要为灰色、微红色块层状燧石条带白云岩,深灰色厚层至巨厚层含少量燧石条带白云岩,厚度0-300m

铁岭组(Z 2 t):地层岩性主要为淡灰红色中厚层白云岩,含燧石结核和砂粒。底部角砾状白云岩或石英砂岩,厚度0-162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上统下马岭组(Z 3 x):地层岩性主要为黑色砂质页岩,底部紫色页岩、赤铁矿层,厚度0-207m。景儿峪组(Z 3 j):地层岩性主要为上部薄层灰岩,下部含铁石英砂岩,厚度0-40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3)古生界

寒武系(Є):

下统馒头(Є1m)-毛庄组(Є1 mz):地层岩性主要为页岩、白云岩、泥质灰岩,部分地区分布有广灵式铁矿,厚度2-60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中统徐庄(Є2x):地层岩性主要为页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鲕状灰岩,厚度99157m。张夏组(Є2z):地层岩性主要为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厚度81213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上统崮山组(Є3g):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灰岩、泥灰岩、竹叶状灰岩,厚度6685m

长山组(Є3c):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灰岩、竹叶状灰岩,厚度825m。凤山组

Є3f):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厚度46126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奥陶系(O):

下统冶里组(O1y):地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竹叶状灰岩,厚度74-114m

亮甲山组(O1j):地层岩性主要为灰色燧石团块灰岩、白云质灰岩,厚度134-169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中统马家沟组(O2m):地层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结晶灰岩夹钙质页岩,局部含燧石结核,厚度81-102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石炭系(C

中统本溪群(C2):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页岩,夹泥灰岩及煤层,底部铝土页岩、褐铁矿,厚度20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上统太原群(C3):地层岩性主要为页岩,夹砂岩、灰岩及煤层,厚度70-150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4)中生界

侏罗系(J)

下统下门头沟组(J1x):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砂质页岩,夹粘土页岩及煤层,厚度27-328m

上门头沟组(J1s):地层岩性主要为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夹煤线,底部砾岩,厚度130-180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中统九龙山组(J2j):地层岩性主要为砾岩、砂砾岩、砂岩、页岩,夹凝灰质角砾岩及砂砾岩,厚度15-572m

髫髻山组(J2t):地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上部安山集块岩夹玄武岩,底部凝灰角砾岩、安山质角砾岩,厚度25-2040m

后城组(J2h):地层岩性主要为砾岩、砂砾岩、凝灰质砂砾岩,局部夹煤线,厚度20-200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上统东岭台组(J3d):地层岩性主要为上部粉灰色含砾凝灰质流纹斑岩,下部流纹斑岩、流纹岩,夹少量安山角砾岩和安山岩,厚度100-1500m,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

5)新生界第三系

下第三系(E1):地层岩性主要为上部玄武岩与粘土、砂砾石互层;下部玄武岩与褐煤互层,厚度080m,主要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及黄土丘陵。

上第三系(N2):地层岩性主要为棕红色粉质粘土、粘土,粉砂,夹有砾岩和玄武岩,厚度0200m,主要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及黄土丘陵。

6)新生界第四系(Q

下更新统(Q1):地层岩性主要为上部浅红、浅绿、黄绿色粉质粘土;下部杂色砂砾石,夹粉砂、粘土层,厚度大于180m,主要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盆地。

中更新统(Q2):地层岩性主要为冲洪积黄棕色、棕红色粉质粘土、粉土,含角砾,厚度22m,主要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盆地。

上更新统(Q3):地层岩性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坡洪积黄褐色黄土(粉土),含砾石或碎石,厚度1050m,主要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

全新统(Q 4):地层岩性主要为冲洪积砂、卵石、粉土,厚度130m,主要分布于河谷。

2)区域构造

灵丘县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山西断裂隆起区的汾渭断陷带()的东部。拟选灵丘风电场项目站址位于汾渭断陷带()的 恒山隆起区 Ⅲ 4 )东部。

区域位于汾渭断陷带()的东北部。汾渭断陷带自怀来-延庆盆地至陕西渭河盆地,全长1200 km,总体是走向NNES形,该断陷带的太原断陷盆地北部以北部分在区域内,呈盆岭构造形式,是区域内的M≥6级地震构造带。汾渭断陷带的忻定盆地的代县凹陷、原平凹陷、定襄凹陷,大同盆地的怀仁、马营庄、阳原凹陷;延怀盆地的延庆凹陷、涿鹿凹陷是区域内的7级的地震构造。相应的断陷盆地的边界主控断裂、凹陷的主控边界断裂也是区域内的67级地震构造。

区域内涉及的主要断裂有:六棱山北缘断裂(F6)、恒山北麓断裂(F7)、恒山南麓断裂(F8)、云中山断裂(F9)、五台山北麓断裂(F10)、系舟山山前断裂(F11)、太白维山山前断裂(F13)、蔚广盆地南缘断裂(F14)。

在场地区域内,共记录到M≥4.7的地震71次,其中7.9≥M≥7.0级地震4次,6.9≥M≥6.0级地震13次,5.9≥M≥5.0 级地震36次,最大地震为512年山西原平、代县间级地震;1970年以来,区域内共记录到ML≥2.0级地震2497次,最大地震为1989年大同阳高间M6.1级地震。近场区范围内记录到4M≥4.7级地震, 其中6.9≥M≥6.0 级地震2, 5.9≥M≥5.0 级地震2,最大地震为公元前231年河北平阴东南级地震。1970年地震台网记录以来,近场区共记录到ML≥1.0级地震96次,最大地震为1973年灵丘ML3.6级地震。

4、气候、气象

灵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寒冷期长,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无炎热,雨量较集中;秋季短暂,天气多晴朗;冬季较长,寒冷少雪。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不仅使全县气候分布有差异,而且就在同一区域、同一天内气候也大不相同。根据灵丘境内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理形势,大致可分为 4 个气候区。南甸子梁风电场处于凉温半湿润区,风机位多处在海拔2000 米以上,气温低,无霜期短,气候变化大。多年平均气温 7℃,年极端最高气温达 37.3℃1961 年),极端最低气温-30.7℃1964 年)。多年平均降雨量在 433.3mm,分布不均,降雨多集中在 7 9 月。无霜期为 132-189 天之间,平均为 150 天左右。本区主要气象特征见表9

通过对风电场0001#测风塔风速资料的处理、分析后得出2009121日至20101130日连续一年的各层数据(10m60m70m)数据,获得了各高度逐时平均风速、风向数据。根据已测得的资料,10m60m70m 高度处年平均风速分别为 6.71m/s6.92m/s 6.91m/s,相应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419.65W/m2418.02 W/m2419.48W/m2。风功率密度等级为2(GB/T18710标准)。从风能分布来看,较大比例在可利用区间,风能品质较好,具备较好的开发价值。

10 灵丘县主要气象特征表

5、地表水系

灵丘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唐河、赵北河、三楼河、下关河、华山河五系长流河。地表水2.6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 1.1亿立方米。主要河流为十河两系,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一系是主干河唐河,另一系由四条支流汇入河北阜平沙河。两系均汇入大清河。全县现有3个万亩自流灌区和两个万亩电灌站,有小水电站4处,装机容量2075千瓦。

1)唐河:海河水系大清河一级支流,古称寇水、沤夷水,为灵丘县最大的河流。源于浑源县境内的枪风岭东北7. 5公里的东水沟,有大小支流43条。由浑源县王庄堡进入灵丘境内,西东走向横贯灵丘盆地,从门头峪折向东南经红石楞乡下北泉村进入河北省沫源县境内,往南注入唐县西力羊水库,汇归大清河。该河县境内干流流经东河南、武灵镇、落水河、红石楞6个乡镇,境内河长58公里。包括6条支流,境内流域面积2 071平方公里。河宽50——200米。多年平均天然经流量为116亿立方米年,河水基流量为241立方米/秒。

2)赵北河:源于县境西北部王成庄寒风岭、西山沟和广灵县海子。有大冲支流11条,上游源头有岭底、西山沟、漫山三条支流。河长38公里,河宽50——90米,流域面积310.8平方公里,河道纵坡246%。清水流量为0.23 立方米/秒。该河流经赵北、东河南 2 个乡镇,上游在赵北乡养家会村下潜入地下,于东河南镇古树村、燕家湾村一带与唐河汇合。

(3)华山河:源于县境北部史庄乡窑沟、北水泉一带,流经史庄、武灵两个乡镇,全长27公里,有大小支流 15 条,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河道纵坡24 % , 清水流量0.25立方米/秒。在史庄乡韩坪村下变为渗潜流,于城关镇白房南一公里处汇入唐河。春、夏、秋三季可用于灌溉,上游有小水库一座。

(4)西河:源于县境东北部石家田乡西山、温北堡、温东堡及柳科的塔地一带。流经石家田、柳科、落水河 3 个乡,于落水河乡南庄村汇入唐河。有大小支流9条,全长32.8公里,河宽60——100 米,流域面积27.86平方公里,河道纵坡21.3 % ,清水流量0.17立方米/秒。属季节河,可引洪灌溉。

(5)独峪河:冉庄河主要支流,源于县境南部独峪乡鹅毛沟、红花沟、杏树沟、杜家河一带,大小支流6条,河长31.2公里,流域面积243.1平方公里,清水流量平均年0.21立方米砂,河道纵坡41.8 % ,独峪乡西槽沟村西南汇入冉庄河。

6)塌涧河,是唐河的六大主要支流之一,源于石家田乡义泉岭、太那水、马头关一带,有支流两条,流经石家田、城关、落水河3个乡镇,全长21公里,于落水河乡北水芦村汇入唐河。流域面积66.9平方公里,河道纵坡19.2%。属时令河。

根据现场踏勘,塌涧河,自石家田乡义泉岭一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从本项目风电场区域内的西南处流过。本项目废水不外排,对地表水体无影响。

6、地下水

灵丘县地貌类型全部为山区,水文地质类型可划分为四个类型区,即一般山丘区裂隙水、一般山丘区黄土层孔隙水、裸露型岩溶山地水和山间河谷孔隙水。

一般山丘区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唐河北部的绝大部分石山区和南部大沙河流域的绝大部分石山区。全部属大清河流域,总面积1436.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约52.6%。其中塘河流域676.3平方公里,大沙河流域760平方公里,拥有水资源总量7149.33万立方米,占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的42.9%,该区裂隙水埋藏深,且开采难度大。

一般山丘区黄土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唐河盆地的东北部边缘区,总面积340.1平方公里。其中大清河区268.1平方公里,壶流河区54平方公里。本区拥有水资源量2422.44万立方米。这部分地下水埋藏较浅,比较容易开采。

裸露型岩溶山地水主要分布在全县北部、东北部以及红石塄乡大部分地区。总面积602.6平方公里,其中灵丘泉域内440平方公里。

山间河谷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唐河两岸的灵丘盆地。总面积354平方公里,全部属于塘河流域,仅占全县总面积的13%,水资源拥有量为3150.6万立方米,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18.9%

灵丘县小王庄风电一期项目厂址位于灵丘县东北部,主要分布与石家田乡和柳科乡。唐河流域的一般山丘区裂隙水地下水在石家田乡的地下水资源量为89.66万立方米,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唐河流域的一般山丘区黄土层孔隙地下水在石家田乡和柳科乡的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867.8万立方米和225.29万立方米,总面积分别为104平方公里和27平方公里,静水位平均埋深分别为70米和75米;唐河流域的裸露型岩溶山地地下水在石家田乡的地下水资源量为359.7万立方米,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静水位平均埋深为32米;山间河谷孔隙水地下水在石家田乡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78万立方米,总面积为20平方公里,静水位平均埋深为74米;壶流河流域一般山丘区黄土层孔隙地下水在柳科乡的地下水资源量为35.2万立方米,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静水位平均埋深分别为25米;壶流河流域岩溶山区裸露型岩溶山地地下水在柳科乡的地下水资源量86.6万立方米,总面积为133平方公里,静水位平均埋深分别为120米。

本工程场地位于石家田乡和柳科乡的山区,各机位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m,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城头会泉域

1)泉域概况

城头会泉出露于灵丘县城附近高庄北门头一带唐河河谷中松散层泉水及南部山区

大沙湖村西一带的岩溶裂隙泉水。出露标高 910940m。包括高庄泉、南北水芦泉、新西泉及大沙湖(红石楞)泉,多年平均流量约 22m 3 /s,动态不稳定。泉域属高原地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 495.3mm

泉域内地层出露齐全,由老到新:太古界桑干群五台群变质岩系;元古界震旦系石英岩、白云岩、灰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二迭系含煤岩系;中生界侏罗系、白至系泥质砂页岩、凝灰质、流纹质砂页岩、角砾岩以及新生界松散地层均有分布。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岩溶裂隙水以及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要含水岩组。前者分布于西北部、东南部山区,单泉流量1~5L/s;后者广泛分布于唐河中游及其支流两岩,一般单井水量60—80m3/h 。泉域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由山区到盆地,从上游向下游径流,以泉水、人工开采、潜水蒸发形式排泄。受地形、岩性、构造控制,南部围绕太白维山火成岩体的岩溶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后,由西南向东北径流,部分补给大沙湖泉、部分补给门头峪的新西庄泉、南北水芦泉。

据有关成果显示,城头会泉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8 514m3 年可利用资源量为5 739.6m3,目前城 头会泉水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泉域范围内主要的工业企业有有工水泥厂、豪洋水泥厂、灵源铁厂、花卉公司、银河选厂等。灵丘县年开发岩溶地下水资源利用量达 734.3m3 ,占到可利用资源量的12. 8

2)泉域范围

城头会泉域分布于大同市灵丘县及浑源县东部,泉域面积1672km2,其中以震旦系砂质灰岩为主,可溶岩裸露面积 440km 2 ,地形上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封闭式山间盆地,南部太白山最高处海拔2234.6m,中部盆地平原区,高程1100m以下,门头峪唐河河谷约800m。行政区面积涵盖大同市灵丘县。

西部、北部边界:边界走向自西向东由上温庄西马尖牛头山迷糊梁黄崖尖(1859.4m)―义泉岭龙须山(1841.7m)―大柴火山(1695.8m),与浑河、壶流河为界。

东部边界:自北向南由大柴火山凤凰山(2033.8m)―巨羊驼白沙口与唐河支流

拒马河、干峪河为界。

南部边界:东段以震旦系灰岩与寒武系下统及古老变质岩系隔水地层为界,自西向东由阳山沟野里寺沟门北水泉太白维山沙湖掌白沙口。西段:自西向东由上温庄西石灰岭(1466.9m)一阳山沟,为与沱河、冉庄河的地表分水岭。

3)重点保护区范围

泉域重点保护区包括两个区,一是灵丘县城南唐河两岸泉域重点保护区,其具体范围为:西起西福田,东到新庄村,沿唐河两岸500—1000m、长9000m的带状区域,包括高庄泉、南北水芦泉、新庄泉,面积12.7km2。二是沙湖泉一带,从沙湖泉日顺沟向下游到沙湖村,面积1km2。本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吸,近期以污染物帆氮和亚硝酸氮为主,其原囚是由于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在垂直方向上没有隔水保护层,受到耕地在种植过程中大面积使用化肥以及人畜生活污水入渗地下污染所致; 而沙湖岩泉的污染则来源于补给区人畜生活污水。

本项目风场与城头会泉域的位置关系见附图6,由附图6可知,本项目主要位于城头会泉域的西北部,但不在城头会泉域的重点保护范围内,距重点保护区的最近距离15km

根据《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在重点保护区以外的泉域范围内,应遵守下列规定:

()控制岩溶地下水开采;

()合理开发孔隙裂隙地下水;

()严格控制兴建耗水量大或对水资源有污染的建设项目;

()不得利用渗坑、渗井、溶洞、废弃钻孔等排放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倾倒污物、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

本项目生产过程不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水源为北上庄村井水,项目建成后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洒水,不外排,不会对泉域水质产生影响,符合《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

8、水源地

1)县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灵丘县饮用水源地有六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分别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保护区范围是以水井为中心,半径1000m的范围。其中一级保护区是以水井为中心,半径150m的范围,其余面积为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面积为1.12km2,二级保护区总面积为15.24km2,饮用水源地的准保护区华山河、泽水河、塔涧河洪积扇的上部山前地区。具体情况见表11

11 灵丘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情况

2)本项目周围主要集中供水水源地

本项目的场地主要位于石家田乡,石家田集中供水水源供水井位于石家田村西卫生院院内,行政区划属灵丘县石家田乡。水源井坐标为:东经114°21'20.4",北纬39°32'16.8",井口标高1210m

供水基本情况

供水方式:建有泵房、蓄水池1100方,通过加压将水注入高位蓄水池,利用地势高差以管网方式通到用户院内,实现供水。潜水泵型号为200QT32—120 。水源地建有泵房等设施,设施配套完善,无消毒杀菌设施。

供水范围及人口:石家田村及驻地机关、学校,服务人口1100人,日取水量约60t/d

水源井管理:水源井为村委会管理,设有水管员一名,专门负责日常供水,每日定时抽水一次,夏季6~8h ,冬季3h

水源地水文地质单元概况

供水并分布于黄土丘陵区,为第四系孔隙承压水,地面标高1210m ,水文地质单元属于河谷平原冲洪积松散层。孔隙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河流渗漏补给。该水源地人工开采量2m3/a

水源地地下水类型概化

依据石家田集中供水水源供水井开采50m以下孔隙水,上复地层分别为粘土、亚粘土、红粘土含粗砂及胶结砂卵石互层,其上层粘土层具有稳定的隔水性,可视为隔水层。概化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承压水,含水介质概化为孔隙水粗砂含砾。

该井井深120m,井径400mm,静水位埋深40m ,动水位埋深47m ,降深7m ,含水层厚度m=48m,单井涌水量1500m3/d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

保护区边界与范围:

一级保护区边界范围:以供水井为中心,半径为120m的圆形区域。

依据规范承压水不划分二级及准保护区

本项目不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本项目的风场边界距离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约500米。本项目与石家田集中供水水源地的位置关系见附图1

根据灵丘县水务局,灵水函字[2017]10号“关于同意灵丘县小王庄12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涉及水源地、影响行洪的复函”(见附件5),本项目不占用河道,对水源地影响小,同意选址。

9、矿产资源

灵丘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的金属、非金属矿藏有40多种。其中黄金储量20吨,白银2000吨,铜10万吨,锰矿石400万吨,铁矿石9000万吨,石灰石500亿立方,花岗石100亿立方,沸石3.6亿吨,磷灰石2.9亿吨,大理石2.5亿吨,珍珠岩6000万吨,石英石5000万吨,石棉3300万吨。此外,铅、锌、钼、长石、蓝晶石、冰洲石、蛭石、云母、方解石、黑砂石、软玉石、莹石、硫磺、澎润土、高岭石、矸石、粘土等矿藏储量也很大。现已开采的矿藏有花岗石、珍珠岩、石棉、磷灰石、沸石、石灰石及金、铅、锌、铜、铁、锰等20多种。矿产资源中,花岗石不仅储量大,而且品种多、质量高、花色好,尤以贵妃红最为名贵。铜矿、银矿、锰矿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巍山银矿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10、文物保护

灵丘县域内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石刻等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境内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景区50多处。其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型关战役遗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武灵王墓、曲回寺;

其他:觉山寺风景区、空中大草原等。

项目的风场边界东南处有一旅游开发区——空中大草原,空中大草原位于灵丘县柳科乡刁泉村东南,与河北涞源、张家口蔚县交界,东西狭长,南北广阔,有一块巨大的山顶,海拔2159米,四周是陡峭的山坡, 顶部宽广平坦,面积达3万亩。风场边界距离空中大草原最近约2km。本项目与空中大草原的位置关系见附图1

风电场范围内无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得到灵丘县文化局的确认(见附件6灵文物函字[2017]3号)。

5、规划

1)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经济区划

本项目场地主要位于灵丘县石家田乡和柳科乡,根据《灵丘县生态功能区划》(附图7.1),本区域北部属于A灵丘东北部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小区,西南部属于A中北部盆地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小区,东南部属于C灵丘东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根据《灵丘县生态经济区划》(附图7.2),本区域属于限制开发区中的D-2灵丘县东北部农牧业发展生态经济区。

本工程的建设无法避免地要占用、损失草地植被和灌木植被,但根据项目占地属于点征及占地情况来看,工程建设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属于低等程度的干扰影响,造成的生态效益损失相对轻微,通过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恢复和补偿措施,不至于使区域植被的生态功能受到严重损失。而且,施工结束后,通过对临时占地进行及时的植被恢复,对施工及检修道路沿线进行生态绿化建设,都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原有植被生态功能的损失产生一定的补偿效果。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灵丘县生态功能区划》及《灵丘县生态经济区划》要求。

2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根据《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本项目所在的灵丘县属于省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五台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该区的功能定位及综合评价为:滹沱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水源涵养区,该区域温差较大,气候偏冷,是全省气温最低的地区。

该区的发展方向为:提高封山育林面积,加大以冷杉为主的特有树种的保护,积极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态公益林;加强五台山南坡森林植被的管扩和修复,提高滹沱河上游源区水源涵养功能;严格保护灵台盆地、繁峙谷地现有耕地规模,提高耕产出效益,形成集约高效的农业生产空间。

本项目属于清洁能源项目,主要利用山上高台进行建设,风场所在区域主要为荒草地,本工程通过对临时占地采取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不违背《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关要求。

3黑鹳保护区

山西灵丘黑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2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02)124 号文批准建立。总面积134667公顷,2009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函[200921 号《关于同意调整山西灵丘黑鹤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批复》,对保护区总面积及各功能区进行了调整。目前保护区总面积为71592.0公顷。保护区范围介于东经113°56′—114°29′,北纬 39°02′—39°24′之间。涉及独峪乡、白崖台乡、下关乡、上寨镇和红石楞乡5个乡镇51个行政村。是山西目前面积最大,气候地理条件较为优越、野生物种较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羊和稀有物种青檀及森林生态系统。

黑鹳自然保护区内分三种区域,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面积为25268.公顷,保护区内的唐河流域门头至红石楞河段、下关乡范岭水库、独峪乡三楼至花塔河段、白崖台乡古路河村、山寨镇刘庄至马头关河段为黑鹳及其伴生动物群集中分布地段,都是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缓冲区11173公顷,为上述五镇的其他区域,实验区35150.8公顷,为缓冲区的外围部分区域。

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动物群落约有百种。其中黑鹤、金雕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斑羚、抱、金钱豹、土豹、灵猫、大鸭、大天鹅、豆雁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本项目风场不在黑鹤保护区范围内,风场边界距离其边界约16km 黑鹳保护区现状图见附图8

4)城市总体规划

本项目的风场主要位于灵丘县石家田乡和柳科乡的北部,风电场中心距离灵丘县约21km,风场边界距离灵丘县县城最近约14km,不在灵丘县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

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本期项目风电机布置特点,风机周围300m范围内无村庄分布,并且本期风场区域内无大型工矿企业,声环境质量良好。

(2)生态环境现状

灵丘县宜林面积达70万亩,现有森林160万亩,其中经济林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灵丘县主要林种有松、柏、槐、柳、桦等用材林和核桃、花椒、桃、苹果、杏、梨、枣、山楂、柿子等干鲜果经济林。

山西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山西省北部灵丘县南山区,总面积71592公顷,为山西省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地处太行山系唯一以国家一级保护濒危动物黑鹳命名的自然保护区。境内动植物分布种类繁多,据初步调查统计:区内植物约有48400多种;鸟类有1437200多种;兽类61540多种;两栖类135种;爬行类3613种。其中国家濒危动物30多种,占保护区动物种类的11.63%;国家濒危植物10多种,占保护区植物种类的2.5%;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0多种,占保护区鸟类的10%;属于中日合作保护候鸟80多种,占保护区鸟类的40%;属于中澳合作保护候鸟20多种,占保护区鸟类的10%

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动物黑鹳、国家二级保护濒危动物青羊和国家珍稀濒危树种青檀及森林生态系统。

本项目风电场所在区域位于灵丘县东北部,属中低山区,土壤为黄土状淡褐土壤,肥力较差。现场调查,评估区植被主要为天然植被及一年一熟农作物,其中天然植被分布广泛,以木本和草本植物为主,木本植物以油松为主,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北部及中东部,草本植物以白羊草、蒿类、绣线菊等为主,广泛分布在调查区内,植被覆盖率 20-30%;场内低坡处有农作物分布,作物主要为稻谷、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等;林木主要有松、柏、槐、柳、桦等。现场调查发现,该区没有珍贵动物,也不是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3)水土流失现状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属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其强度为中度侵蚀;当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表土裸露,区域内的水力侵蚀会严重,形成冲沟,项目区沟壑密度较大,沟谷呈“V”字型。

4.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风场范围内无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及珍稀动植物,主要环境影响为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和风电场运行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而风机及升压站周围周围500米内没有村庄,不会有居民受到本工程噪声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风电场场址占地内的植被、土壤和动物。

14为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4 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四、评价适用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5

15 声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III类水质标准。具体数值详见表16

16 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噪声限值,其标准值见表17

1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运营期噪声

风电场为开放式管理,风电场运行期噪声排放标准以满足周围村庄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制作为控制目标。

升压站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2)生活污水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厂区绿化洒水,参照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中绿化用水、道路清扫水质标准,标准见下表。

18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单位:mg/L(除pH

(3)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的厂内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的相关要求。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 工艺流程简述

(1)施工期工程内容

本风电场的建设主要包括风电机组基础构筑及安装、箱式变压器安装、集电线路架空敷设施工、施工检修道路施工及升压站建设,主要工艺如下。

1)风电机组基础构筑及安装

本工程共安装282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尺寸参考厂家提供的资料,初步拟定尺寸为直径长20m的圆形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埋深暂设计为3.5m,具体埋深需在施工阶段视其具体风力发电机组位置及地质详勘确定。

施工过程所需主要机械设备列于表19

16 施工机械汇总表

土石方工程

a.开挖

按照设计确定风电机位置后进行各风电机的基础开挖,采用挖掘机施工为主,辅以人工修整机坑。基础开挖过程中,首先采用小型反铲挖掘机挖土至离设计底标高300mm,然后用人工清槽,避免扰动原状土;根据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设计,场区开挖无需爆破作业。开挖土方沿坑槽周边堆放,做为回填用土,其中一部分土石方装10t自卸汽车运输用与场内道路填方。基坑的开挖均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每边尺寸加宽1.0m,开挖完工后,应清理干净坑内杂物,进行基槽验收。

土方回填应在混凝土浇筑7天后进行,必须分层夯实,并进行压实度检测。土方回填过程中,严格控制回填土的质量、分层厚度、夯实方法和分层检测过程。

混凝土工程

b.回填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风力发电机组基础混凝土量大,为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应在混凝土中添加抗裂纤维,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不宜有施工接缝。先浇筑200mm厚度的C15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在施工时,应采取分段修整土方,分段验槽,及时浇筑C15混凝土垫层封闭基底的施工方法。混凝土垫层凝固后,进行钢筋绑扎(注意接地电阻预埋、预埋件的位置及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平台与钢筋的焊接方式),然后进行C35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站拌制,8m³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浇筑后必须及时养护,低温季节做好保温工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降雨时不宜浇筑混凝土。

风机安装

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时,最重部件为机舱;最长部件为叶片。需要800t汽车吊和70t 汽车吊各一台。施工平台设置在每台机位的附近,面积为50m×50m

a.塔筒安装

本工程共安装塔筒28套,用大型运输车辆将三节塔筒由制造厂运输到安装现场,摆放在吊车的旋转起吊半径内。塔筒的摆放场地应尽可能平整无斜坡。塔筒的两端用方木垫起,并将塔筒的两侧固定好,防止塔筒发生滚动。塔筒安装前,应清除基础环双法兰上的尘土及浇筑混凝土的剩余物,尤其是法兰及各部位,不允许有任何锈蚀存在。塔筒安装前应检查基座,采用水准仪校正基座的水平度,水平度的误差应符合厂家的要求,确保在整个安装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然后将电源控制柜固定在基座上。塔筒吊装前先将吊装用的架子在地面与塔筒的底法兰和上法兰用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用力矩扳手紧固到规定力矩,用一台70t 的吊车吊住塔筒的底法兰处,另一台1000t 吊车吊住塔筒的上法兰处,两台吊车同时起钩离开地面30cm 后,1000t吊车起钩并旋转大臂,当塔筒起吊到垂直位置后,解除70t 吊车的吊钩,然后用1000t吊车将塔筒就位到基础预埋螺栓上,进行塔筒调平、测量塔筒的垂直度,再用力矩扳手将基础的每个螺栓紧固到力矩值,经检验无误后,松掉800t吊车的吊钩。塔筒的吊装采用分段吊装,由下至上逐节竖立固定,法兰之间紧固连接。

b.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安装

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安装应在厂家专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安装说明书和要求及安装规程进行,在安装时,应选择在良好的天气情况下,下雨或风速超过8m/s 时不允许安装风力发电机。安装过程如下:安装工作由1000t70t两台吊车联合作业,为了保证吊车吊臂在起吊过程中不碰到塔筒,应保证吊车吊装时有足够的工作空间。汽车吊支撑部位需铺垫路基箱,增加接地面积以分散起重荷载,防止地面下陷。吊装机舱前,将1000t吊车停在旋转允许半径范围内,将机舱的三个吊点专用工具与吊钩固定好。将人拉风绳在机舱的两边固定好,先进行试吊,将机舱吊离地面10-20cm,检查吊车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和绑扎点的牢固性。上述工作完毕后,才可以起吊。提升过程中,应保持机舱平整,如果产生较大的倾斜,应将机舱重新放下,矫正后再起吊。安装机舱时,需要2名装配人员站在塔筒平台上,机舱由吊车提升,由人工牵引风绳,控制机舱的旋转方向,应绝对禁止机舱与吊车及塔筒发生碰撞。当机舱起吊到塔筒顶部高度后,机舱与塔筒顶法兰进行对接,机舱慢慢落下,将机舱与塔筒顶部法兰的螺栓孔就位,可用螺栓与垫圈先将后面固定,然后将所有的螺栓拧上。然后继续缓慢回落机舱,但应使吊钩保持一定的拉力。机舱完全座落在塔筒顶法兰盘上,以保证制动垫圈位与塔筒顶法兰盘的中心。所有的螺栓紧固力矩达到厂家的设计力矩后,可将吊车和提升装置移走。

c.叶片安装

叶片的安装采取地面组合、整体吊装的方法进行。两叶片风机优点是减少高空作业,成本低,速度快。安装前必须对叶片和轮毂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认其在运输的过程中是否损坏。根据厂家的技术文件要求,在每支叶片的中部用可调整支架将叶片支撑起来,然后进行调整和组装。轮毂和叶片在地面组装,叶片需要采用支架支撑呈水平状态,采用专用夹具夹紧轮毂,同时用绳索系在两片叶片。用1000t 吊车提升叶片和轮毂时,为了避免叶片摆动,每片叶片用3~6名装配人员在地面拉住绳索以控制叶片的摆动,直到提升至安装高度。1000t 吊车将叶片和轮毂提升至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的主轴法兰后,由安装工人于机舱内进行空中组装,将轮毂与机舱的主轴法兰对接紧固,将所有的连接螺栓紧固到设计力矩。安装完毕后,检验塔筒的垂直度,经核实无误后,将塔筒与基础连接的所有地脚螺栓紧固到设计力矩后,对基础与塔筒底法兰的连接部位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筑。安装好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调试。这样,安装好一台调试一台,以缩短工期。

上述工作完毕后,校验塔架的垂直度,经核实无误后,将塔架与基础连接的所有地脚螺栓紧固到设计力矩,然后对基础与塔架底法兰的连接部位进行二次砼浇灌。

(2)箱式变压器安装

箱式变压器基础施工包括基础土方开挖和基础混凝土浇筑。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配有一台箱变。箱式变电站的重量相对较轻,约6t左右,可采用浅基础。基坑开挖后应先浇筑100mm厚的C10素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强度为C25

安装前的准备

风力发电机组至箱变电缆应在箱式变电站就位前敷设好,并且经过检验是无电的。开箱验收检查产品是否有损伤、变形和断裂。按照装箱清单检查附件和专用工具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方可按安装要求进行安装。

箱式变电站安装

靠近箱体顶部有用于装卸的吊钩,起吊钢缆拉伸时与垂直线间的角度不能超过30°,如有必要,应用横杆支撑钢缆,以免造成箱式变电站结构或起吊钩的变形。箱式变电站大部分重量集中在装有铁心、绕组和绝缘油的主箱体中,高低压终端箱内大部分是空的,重量相对较轻,使用吊钩或起重机不当可能造成箱式变电站或其附件的损坏,或引起人员伤害。

安装调试

在安装完毕后,接上试验电缆插头,按国家有关试验规程进行交接试验。由于箱式变电站的具体型号和厂商需在施工阶段招标后才能最终确定,其安装方法在施工阶段要按照厂商的要求和说明进行修正。

(3)升压站内建筑物及构筑物施工

变电站内土建施工包括中控楼、35kV 配电房、主变压器基础及其他附属设施.

升压站建筑施工

中控楼为二层房屋建筑,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梁浇筑墙体砌筑楼板浇筑暖通、给排水及装修。35kV配电房管线及隐蔽工程较多,施工时要做好各种管沟及预埋管道的施工及管线敷设安装,尤其是与变电站的地下电缆、管沟等隐蔽工程。混凝土浇筑前,严格检查预埋件、预留孔洞,杜绝遗漏;浇筑过程中,进行观察,如有变形移位应及时处理。主变压器基础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进行施工。所有土建工程都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拆除临时固定措施和模板。

设备安装

变电站内设备安装主要为1台主变压器安装、110kV35kV配电装置安装调试。变压器用吊车吊装就位。吊装时索具必须检查合格,钢丝绳必须系在油箱的吊钩上。主变压器的安装程序为:施工准备基础检查设备开箱检查吊车起吊就位附件安装绝缘油处理真空注油试验试运行。35kV线路6回进线,与母线同时安装调试,分回路接线投产。当已有回路投产后,后接回路时要注意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应有运行人员监护。

4)场内集电线路

a.运输:

水泥杆或铁塔运输:利用拉杆车运至现场,分别到位。

导线及三盘运输:导线到位后,用放线车装载绑扎牢固后,用四轮车牵引运输到现场,进行放线。三盘到位后,用汽车运至现场进行安装。

b.施工方法:

线路所经地形均为山区。钢筋混凝土电杆基础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拉盘,主杆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底盘;考虑到线路所处地区标准最大冻土深度达1.60m,底拉盘埋置深度不小于2.5m。自立式铁塔基础采用阶梯式刚性基础;直线塔基础埋深不小于2.5m,耐张塔基础埋深不低于2.5m,基础边坡不满足稳定要求时需砌块石挡土墙或护坡;受冲刷的塔位周围,需挖排水沟。

导线架设采取旧线带新线方式进行放线,用汽车进行牵引,牵引过程中通讯必须保持畅通,防止有卡线、断线等故障发生。

每台风力发电机配套一个箱式变压器,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方式,每台风力

发电机出口通过1kV低压电缆接至容量为2700kVA的箱式变压器。风机端电压为0.69kV,通过箱变升压至35kV,并接入35kV线路。本工程风电场28台风电机组分为4个集电线路单元,各并联710个或9个风力发电机——箱式变压器组,集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方式接至风电场110kV升压站35kV母线侧。35kV规划进线建设6回,本期一次建成。

5)风电场道路工程

本风电场区可利用县乡道路庄孙线及已建成村村通道路进入风电场。

在风电场场区内修筑四级泥结碎石进场公路;风电场的施工及检修道路在场址原有的土路基础上修建,如没有土路则新建。

风电场内交通线路规划:场内道路按通向各机位修建,在风电场中修建一条进场主干道,再修建通向各机位的支路。场内道路的一般最小圆曲线转弯半径50m,极限圆曲线半径35m。道路坡度一般控制在9%以下。在转弯处,路面要适当加宽,路面坡度要减缓。根据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风电场的施工及检修道路主要服务于风机的运输、安装及运营期的维护。

施工道路(永临结合):场内施工道路是工程区各风机之间的联系纽带,永临结合,定为山岭重丘四级道路,路面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具体参见《厂矿道路设计规范》柔性路面设计,考虑施工机械的宽度,路基宽度为6m,道路走向与风力发电机的排布方向保持一致,把道路修通到每个发电机组的安装场地,可满足对外运输条件和永久交通要求。施工道路长35.10km

本期工程新建场内施工及检修道路总长35.10km,施工期路面宽度为6.5m(永久占地5m+临时占地1.5m)。路面等级为平原重丘四级厂外道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项目竣工后恢复到5m宽度,两旁临时用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设计标准参照四级公路。

6)施工电源

本工程施工高峰用电总负荷250kW,施工工厂用电负200kW,临时生活区用电负荷50kW。本工程施工用电,可由灵丘县电网引接10kV线路或就近引接,并安装变压设施,预留了接入点,该电源采用永临结合,施工结束后,作为新建升压站的备用电源。由于风机塔筒基础施工比较分散,施工单位应自备30kW柴油发电机,解决部分风机基础及其它工程基础施工用电问题。

7)施工生产生活区

本项目施工生产生活区位于升压站东北侧,施工区设置一座混凝土搅拌站,同时设置钢筋库等综合仓库、机械停放场及设备堆场。砂石料、水泥、粉煤灰等施工原料均购买成品,在施工区进行搅拌后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各风机处。施工期间不设置食堂和浴室。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8

施工原材料用量及来源见表22

22 主要建材消耗情况一览表

(2)运行期工程内容

本风电场的运行过程如下:首先风力驱动风轮转动,风轮带动双馈异步发电机发电,2700kVA升压变压器将发电机所产生的690V机端电压升至35kV,然后采用 35k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穿PVC管敷设接至35kV集电线路,35kV集电线路采用LGJ导线接入风电场新建的110kV升压站的35kV母线侧。风力发电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4 风力发电工艺流程图

23 WTG2-2500风电机组基本技术参数

2主要污染源强

2.1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强

(1)噪声

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主要产生噪声的施工机械有起重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实机、振捣棒和振捣器、砂轮锯、空气压缩机等。这些噪声源的噪声级分别在79dB(A)95dB(A)之间。

(2)生活污水

施工期的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区产生的生活污水。由于施工过程常驻人口不多,多数施工人员交班后就离开施工场地。因此,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少。

(3)固体废物

在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

由于施工过程常驻人口不多,多数施工人员交班后就离开施工场地,施工人员产生的垃圾量较少。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先利用已有道路上山进行风机基础的挖方和浇注,风机基础产生的挖方一部分用于风机周围的施工检修道路的填方,一部分用于吊装平台的修筑。箱变以及集电线路产生的挖方就近用于施工检修道路的修筑,当施工检修道路修好时风机基础、箱变及集电线路的输电塔架基础已经挖好,就可以进行风机、箱变以及塔架的架设和安装。

风场范围内的土石方工程包括道路施工,风机平台平整,风机及箱变基础挖方及集电线路基础开挖,道路施工与风机平台平整可同时进行,将挖方用于铺设道路及平台平整,无需外弃土,风机及箱变基础及集电线路基础开挖因开挖量较小,可均匀铺设在塔基中部或就近用于道路填土,不会影响施工。施工过程中新建道路无取土场,土石方来源于风电机基础、箱变以及集电线路的土方余量,全部用于施工检修道路回填和恢复植被,因此本项目可做到项目区内土方平衡,不产生土石弃方。

由于场内道路需要填方量较大,因此可以就近利用风电机组和箱变的余方,这样不仅有效利用了余方,使工程总的土石方挖填量基本平衡,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2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强

(1)噪声

运行期由风轮叶片的气流和风轮产生的尾流会产生空气动力噪声,变速齿轮箱会产生机械噪声。其中空气动力噪声与风电机的机型及塔架设计有关。

(2)生活污水

运行期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升压站、综合楼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本项目劳动定员20人,用水量约为1.2m3/d,污水产生率按80%,则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96m3/d(350.4m3/a)

(3)固体废物

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旧电池及废油。

生活垃圾

运行期升压站工作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按每人0.5kg/d计,本工程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65t/a。生活垃圾集中后运往当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置。

铅蓄电池

在升压站中,直流系统是核心,为断路器分、合闸及二次回路中的继电保护、仪表及事故照明等提供能源。而直流系统中提供能源是蓄电池,为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动力。运行期本项目使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本风电场拟对废旧铅蓄电池统一收集,交专业的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单位集中处理。

废油

本项目变压器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一般来说只有当发生事故时才可能造成油泄出,针对此站内设事故油池,变压器下设集油坑,四周增设排油槽,排油槽、集油坑与事故油池相连,以防止检修时变压器内的油外流造成污染。主变和箱式变压器所用的油检修时时会产生少量废变压器油,统一收集后交专业的废油回收处理单位集中处理。

3.选址合理性分析

(1)选址意见

本项目已在20161212日取得了灵丘县国土资源局对本项目的选址意见(详

见附件),文件中,国土资源经核实,本项目占地不涉及重要矿产资源,原则上同意本项目的选址。同时灵丘县林业、水务、文物、住建、人民武装部等部门都已出文同意本项目选址(分别见附件4-9)。

2)风资源

根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所选场址范围内代表90m高度处的年平均风速为6.85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61.05w/m2。本风电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电场平均风功率密度等级为2级,具备较好开发价值

3)村庄分布和土地类型

本项目风电场场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北部的山脊上,不在灵丘县城总体规划范围内,本期风电场中距离村庄最近的风机为Z05,距离石堡村800m;距升压站最近的是白北堡,位于升压站西900m

本期风电场所选场址区域现为未利用地(荒草地)和农用地(林地 ,风电场不是国家及省级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场区内无已发现的重点保护文物古迹。项目选址符合国家《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的用地管理要求。

4)风电规划符合性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7317日以晋发改新能源发【2017162号文关于下达山西省晋北三市2018年底建成投运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将本项目规划的70MW装机容量列入晋北三市风电开发建设方案。

本工程的建设符合灵丘县城总体规划,符合《灵丘县生态功能区划》 《灵丘县生态经济区划 中相关生态保护措施的要求。

5)环境敏感性

本风电场所在区域不是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是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场区内无已发现的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古迹。

本项目主要位于城头会泉域的西北部,但不在城头会泉域的重点保护范围内,距重点保护区的最近距离24km

本工程的建设不违背灵丘县城总体规划,项目施工结束后,通过对临时占地采取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不违背《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灵丘县生态功能区划》和《灵丘县生态经济区划》中相关生态保护措施的要求。因此,本风电场环境敏感程度较低。

综上所述,本期风电场选址方案合理,环境敏感程度较低,同时符合山西省风电规划和地方规划。因此,从以上四方面分析,项目选址较合理。


六、环境影响分析、拟采取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环境影响

本次生态影响评价分为五个亚区:风机及箱变区(0.88km2)、集电线路区(0.584km2)、施工检修道路区(3.61km2)、升压站(0.11km2)及施工生产生活区(0.01km2),合计5.193km2工程生态影响范围统计见表26

26 风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价范围表

1)占地影响

本期风电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风电机组基础和箱变、升压站、施工及检修道路、集电线路架设及施工场地工棚、仓库等施工临时性建筑等,这些工程在建设时均要占压地表,破坏地表植被,因此建设中会相应减少该区土地生物量。

本工程永久占地199110m2,临时占地139890m2,主要占用草地。项目建成后,施工临时用地将进行有效的植被恢复,项目建设对该区域植物种群的影响将大大减轻。施工期间,动物受施工影响,将迁往附近同类环境,动物迁徙能力强,且同类生境易于在附近找寻,故物种种群与数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根据调查,该区没有珍贵动物,也不是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因此本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水土流失分析

本项目风机基础及箱变区、集电线路区、施工检修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升压站区在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清除作物根系、剥离表土、场地平整等,造成原地貌扰动,地表覆盖物(农作物)被清除,大面积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施工期挖方和表土的临时堆放形成的边坡而产生的中度水蚀。

2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源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主要产生噪声的施工机械有起重机、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装载机、压实机、振捣棒和振捣器、砂轮锯、空气压缩机等。这些噪声源的噪声级分别在79dB(A)95dB(A)之间。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列于表27

施工噪声源可近似为点源,根据点声源衰减模式,可计算出各施工机械的施工场地达标边界距离。

word/media/image7_1.png

式中:Lp(r)-距声源r处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处声压级,dB(A)

L-各种衰减量(除发散衰减量外),dB(A)。室外噪声源L取为零。计算时,Lp为符合(GB12523-2011)规定的施工边界噪声限值,Lp0为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值,计算出的各施工机械达标边界距离示于表27

27 主要机械设备噪声值及达标距离

施工噪声源可近似为点源,根据点声源衰减模式,可计算出各施工机械的施工场地达标边界距离。

Lp(r)=Lp0-20log(r/r0)-△L

式中:Lp-距声源r处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r0处声压级,dB(A)

   △L-各种衰减量(除发散衰减量外),dB(A)。室外噪声源△L取为零。

计算时,Lp为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施工场界噪声限值,Lp0为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值,计算出的各施工机械达标边界距离列于表18

  由表18可知,施工边界噪声达标衰减距离最大为100m,风场范围内的村庄距本项目施工场地最近的为石窑村,距离为800m,其他村庄均大于800m,因此,施工期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不会对附近各村庄居民产生影响。

3、废水和污水

施工用水主要为场地的降尘喷洒等。采取合理安排和严格管理用水,基本没有废水产生。施工区会有施工人员少量的生活污水,可集中后经沉淀等初步处理后用于洒水抑尘。

4施工扬尘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二次扬尘的影响,下面简要分析施工期扬尘的产生及影响。

平整场地、挖填土方,从而使施工场地的地表和植被遭到破坏,表层土壤裸露,遇风可产生扬尘。土方的临时堆放会对生活区产生影响。

堆放易产尘的建筑材料,如无围档,随意堆放,会产生二次扬尘。

建筑材料的运输,如不采取有效的遮盖措施,会产生扬尘。

施工垃圾的清理会产生扬尘。

施工检修道路的修筑会破坏地表植被,土壤裸露,造成二次扬尘。

⑥施工生活区食堂油烟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总之,施工活动将造成局部地区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高,尤其是在久旱无雨的季节,当风力较大时,施工现场表层的浮土可能扬起,经类比调查,其影响范围可超过施工现场边缘以外50m远。

5、固体废物

1)工程土石方

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挖填方总量为182.18m3,其中挖方91.09m3,填方91.09m3,土石方平衡见表19

19 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万m3

由表19可以看出,风机机位处挖方11.58m3,就地平整为施工吊装、检修以及风机、箱变基础的平台,不产生剩余土方;升压站施工挖方2.1m3,大部分部用于场地平整,小部分填埋于吊装场地;集电线路塔架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剩余土方1.54m3,全部用于施工及检修道路的回填,并恢复植被,这样不仅有效的利用了余方,使工程总的土方挖填量平衡,不产生工程土石弃方,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本项目施工总工期个12月,施工期日平均人数80人,生活垃圾按0.5kg/(·)计,则施工期生活垃圾总产生量14.6t,定期运出施工场地,运至灵丘县县指定填埋场处置。

2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1生态恢复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风电场的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主要以施工期为主,风电场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的分区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加以实施。风电场场址区以绿化为主,同时考虑与工程措施的协调,水土保持措施要围绕风电场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本工程的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分为四个防治区,即风电机组区、集电线路区、施工场地区和检修道路防治区。根据本工程水土流失特点,结合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本项目生态恢复示意图见附图9。典型生态恢复措施图见附图10.1-10.2

本风电场生态恢复措施详见生态专题。

2、林地补偿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八条,建设工程征地经县级以上林业部门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以及对林权所有者补偿。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

本风电场工程道路大部分为新建,会涉及占用一定面积的乔木林地,根据同类风电场经验,为便于将来设备、风机拉运维修,检修道路两侧临时用地不宜恢复乔木,植被恢复以植草恢复为主;由于乔木、灌木等会增加地面摩擦阻力,降低风力发电.机组发电量,同时不利于检修、风机吊装平台区域植被恢复也以植草恢复为主。因此,本项目检修道路、风机吊装平台临时用地区域在施工结束后以采用当地乡土草种进行恢复为主。同时,对项目永久、临时征占的林地还应按照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规定另行补偿和再造。

3、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总体防治目标为: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施工及检修道路、风机及箱变、升压站、集电线路、施工区域的水土保持为核心,全面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恢复和保护项目区内的植被和其它水土保持设施,有效治理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达到地面侵蚀量显著减少,主体工程安全保障加强,形成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工程具体的防治目标包括土地治理率、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植被恢复系数4项指标。具体为:

(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扰动土地面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尽可能恢复因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破坏的耕地和林草植被,恢复土地生长力。对建设过程中扰动的土地面积进行综合治理,年末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5%。

(2)在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防治责任范围内施工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竣工验收时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5%。

(3)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对开挖、排弃、堆垫等场地进行防护、整治,并采取必要的护坡、截排水措施。并对扰动土地及时整治,恢复植被和土地生产力。通过水土保持监测,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土壤流失。对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裸露地表,具备绿化条件的尽可能恢复植被。工程竣工验收时植被恢复措施系数达到97%。

本项目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与植被恢复面积、投资一览表见表20

20 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与植被恢复面积、投资一览表

4、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1)施工机械应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从噪声的源头上进行控制。

2)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其一直保持良好的运转,减轻因设备运行状态不佳而造成的噪声污染。

3)要优化施工时间,对强噪声的机械进行突击作业,缩短噪声污染的时间。

5、废水治理措施

通过采取合理安排和严格管理用水,基本没有施工废水产生。施工生活区会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由于人员相对较少,污水量也较少,可集中后经沉淀等初步处理后喷洒抑尘。在生活区严格管理,严禁随地泼洒污水,保持生活区清洁卫生。

6、扬尘治理措施

1)施工作业应符合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单位应有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的密闭、覆盖、洒水作业和车辆清洗作业,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2)施工现场设置稳固整齐的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1.8m,围档间无缝隙,底端设置防溢座。

3)施工现场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弃物等易产生扬尘物质应当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配合定期喷洒粉尘抑制剂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

4)施工期间,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入口采用混凝土硬化,并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或废水收集坑、沉砂池等防治设施,防止洗车废水溢出工地。

5)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垃圾、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若车斗用苫布遮盖,应当严实密闭,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cm,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当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

6)施工期间工地内建筑上层具有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渣土或废弃物禁止从高空直接抛撒。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能有效抑尘的防尘网或防尘布。

7)施工期间土方、建筑等易产生扬尘工程应采用洒水湿式施工方式,天气预报4级风以上天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

8)施工期间,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进行地表压实处理并洒水。

9)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在施工期间应当及时清运,并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7、固体废物处置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送往指定部门处理。

施工过程中风电机基础和箱变以及输电线路的土方余方量全部用于各施工工段的场地平整,水保工程,并恢复植被,不产生土石弃方。

8、搅拌站环境污染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中,搅拌站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原料料仓产生的粉尘和原料堆放产生的二次扬尘,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搅拌机清洗水、混凝土运输车辆清洗水和作业区地面冲洗水,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搅拌站、运输车辆、物料传输装置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有组织排放粉尘:原料料仓(如水泥仓)产生的粉尘。采用库底负压吸风收尘装置,与库顶呼吸孔共用一台袋式除尘器。搅拌机在原料填加过程及搅拌产生的粉尘,采用顶部安装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

无组织排放粉尘:对厂区内地面定期派专人进行路面清扫、洒水,以减少道路扬尘。砂子、石子在厂区使用密闭原料仓库仓储,原料的输送、计量、投料等方式均为封闭方式.

废水:搅拌站产生的搅拌机清洗水、混凝土运输车辆清洗水和作业区地面冲洗水,集中收集后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配料,生产废水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职工饮用及洗手、洗脸用水,由于人员相对较少,污水量也较少,可集中后经沉淀等初步处理后喷洒抑尘。在施工区严格管理,严禁随地泼洒污水,保持生活区清洁卫生。

噪声:噪声主要来源于搅拌站、运输车辆、物料传输装置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通过合理的平面布置,将水泵等主要的高噪声设备均在室内,运输车辆禁止鸣笛,项目产生的噪声经过采取减振、隔声处理和墙体隔声及距离衰减后,施工场界噪声达到《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中相应标准。

3、施工期环境监理

环境监理是依据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以及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投标文件和依法签订的监理、施工承包合同,按环境监理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履行环境监理义务,独立﹑公正﹑科学﹑有效的服务于工程,实施全面环境监理,使工程在设计﹑施工﹑营运等方面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施工期的环境监理由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具有工程监理资质并经环境保护业务培训的单位对设计文件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为了保证计划的执行,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与监理单位签定建设期的环境监理合同。风电场施工中建设单位及施工监理单位应根据本报告表提出的监理类型及重点完善环境监理内容,将生态恢复指标及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在施工期环境监理日常工作中,确保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

本工程环境监理的技术要点是:施工初期主要检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中期主要检查施工噪声、施工及生活污水排放,取弃土工程行为及其防护措施情况等;后期检查植被恢复情况等。本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要求见表21

21 施工期环境监理技术要点

3.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影响分析

¢Ù风机噪声

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来自于叶片扫风的空气动力噪声和机组内部机械运转的机械噪声。其中以发电机组内部的机械噪声为主。

本工程风力发电机组采用2500kW发电机组,噪声源强按104dB(A)考虑,轮毂距地面85m,由于风电机之间相距较远,每个风电机可视为一个点声源,对单台风电机噪声衰减进行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按点声源的A声功率级,声源处于全自由空间,则其距离衰减公式

word/media/image8_1.png

式中:LA(r)-距声源r处声压级,dB(A)

   LA W-距声源r0处声功率级,dB(A)

噪声衰减预测结果列于表30

30 单台风电机噪声衰减预测结果

由表30可知,按单台风电机点声源考虑,风电机外250m噪声衰减值已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要求。由于本风场各风机周边300m范围内无村庄分布,因此运行期不会对村庄产生影响。

风电场为开放形式,不设场边界,为避免新的声环境敏感点在风机附近建设引发新的噪声污染情况出现,灵丘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关于太原重工灵丘县小王庄12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场地隔离区的函”(见附件8),原则同意在各风机外围划定300m范围的噪声隔离区,在划定的噪声隔离区内,禁止建设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

¢Ú升压站噪声影响分析

升压站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站内变压器的噪声。变压器内的硅钢片,磁致伸缩引起的铁心振动而产生噪声。参照变压器声级标准,本工程新建110kV风电场升压变电的噪声声功率按80dB(A)考虑。

变压器可视为一个点声源,对变压器噪声衰减进行预测,计算厂界噪声贡献值。计算公式如下:

LA(r)=LAW-20Lgr-8

式中:LA(r)-距声源r处声压级,dB(A)

LAW-距声源r0处声功率级,dB(A)

23给出了升压站厂界噪声预测结果。

23 升压站厂界噪声预测结果

由表23可知,本项目运行期升压站厂界噪声贡献值为33.344.8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因此运行期升压站噪声影响较小。

为了尽量减小升压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价要求在升压站外围200m范围内划定噪声隔离区。禁止建设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并在升压站所在区域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小噪声影响。

丘县人民武装部出具文件(见附件9),确认本风场范围周边未涉及军事设施。

(2)生活污水

本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职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本项目职工定员20人,最大班数为10人,宿舍为10人;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按30L/·天计,宿舍人员的生活用水量按80L/·天计,则生活用水量1.1m3/d,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88m3/d。在升压站内设一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能力0.5m3/h),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厂内绿化洒水。本项目生活污水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无影响。

5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经处理后的废水夏季作为站内绿化浇灌,道路喷洒等用水,不外排。风电场生活污水处理后不外排,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3)固体废物

¢Ù生活垃圾

本项目升压站及综合楼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3.65t/a,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Ú废油

本项目变压器油为矿物绝缘油,变压器实行动态检修,5年检修一次。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81日),变压器产生的废油属于危险废物中的“HW08废矿物油,废物代码“900-249-08”

根据调查,120MVA主变含油量为40t。变压器油的密度为880kg/m3,则主变的油箱总容量为45.5m3。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并参照《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059-2011),变压器事故油池的要求为当变压器油料在1000kg及以上时,事故油池其容量不小于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60%。本项目在升压站区西南侧建设60m3事故油池,符合相应的设计规范要求,能满足事故情况下的废油存储。主变压器四周设排油槽,集油坑、事故油池、排油槽四壁及底面均采用防渗措施,防止变压器事故油渗漏产生污染。箱变若发生事故,即由厂家维修人员直接进行更换,换下的箱变由维修人员带回厂家进行处置。

事故油池的废油以及定期更换的变压器油统一收集后送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Û铅蓄电池

在升压站中,直流系统是核心,为断路器分、合闸及二次回路中的继电保护、仪表及事故照明等提供能源。而直流系统中提供能源是蓄电池,为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动力。运行期本项目使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其正常寿命在1015年间,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81),本项目产生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中的“HW49其他废物,废物代码为“900-044-49”

风电场拟对废旧铅蓄电池统一收集,存放于危废暂存间,位于事故油池北侧,面积为10m2,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理。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废旧铅酸蓄电池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危废暂存间必须按要求进行基础防渗处理,地面采用坚固、防渗的材料,进行耐腐蚀的硬化处理,并设置符合要求的堵截泄漏的裙脚和疏导系统,危险废物堆放要做到防风、防雨、防晒,并配备消防设备。危险废物暂存地设立危险废物警示标志。

c.运输:本项目危险废物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定期送至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公司,运输车辆需要有特殊标志。

d.联单管理:本项目危险废物的转移要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5号)中相关要求。

(5)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风电场运行期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鸟类活动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有风轮转动及产生的噪声对鸟类低飞起到驱赶和惊扰作用。根据鸟类的习性一般是在雾天和低云天气时,可能发生鸟类低空飞行碰撞风轮叶片的现象。但是,根据已运行风电场对鸟类影响的初步调查,风轮叶片击中飞鸟的现象很少发生,所以,风电场对鸟类飞行的影响很小。风电场运行后,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环境与建场前基本相同,对野生动物基本没有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生态恢复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见表33

33 本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生态恢复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

4 运行期的环境监测计划

4.1 环境监控机构及其职责

由于本工程不单独设立环境监测站,因此,业主应在该工程的管理机构内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2)组织实施、贯彻和宣传国家及地方各级环保部门的环保政策法规,使公司内从上到下人人了解政策法规,人人执行政策法规。

3)建立健全的公司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4)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档案,负责填报环境统计报表、环境指标考核资料及其它环境报告,并负责完善符合各级环保部门要求的环境管理报表制度。

4.2 监测计划

工程实施后应对升压站的噪声进行跟踪监测,各监测工作可委托相关单位完成,各项监测及调查内容如下:

监测点位布置:

升压站围墙外1m、高度1.2m的位置。

监测项目:环境噪声的LeqL10L50L90SD

监测方法:执行国家相关的监测技术规范、方法

监测频次:本工程正式投产后,一年监测一次

5环境保护措施

34给出了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34 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本项目污染排放清单详见表35

35 污染物排放清单

七、环境效益

1、节能效益

风电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是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工程装机容量70MW,年发电量23771.52 kwh,与相同发电量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5.045t(以0.312kgce /kWh计)。相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风电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减排效益

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可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外,与相同发电量的燃煤发电相比,本工程运行期每年可减排SO291.31t/a ,减排NOx91.31t/a。此外,还可节约大量淡水资源,并减少燃煤电厂产生的噪声及燃料、灰渣运输处置带来的相应环境和生态影响。因此,风电场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


八、评价结论与建议

1.项目概况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灵丘县小王庄风电一期(7万千瓦)项目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北部工程布置有28WTG2-2500kW型风电发电机组,一机一变配置,共配有28台箱变。35kV电缆接入110kV升压变电站。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箱变基础安装,场内集电线路、施工检修道路的建设,升压站内120MVA主变压器、生活区附属建(构)筑物综合楼、采暖、供水、污水处理设施和事故油池等。工程静态投资61398万元,环保投资合计733.5万元,占项目静态总投资的1.19%

2.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建设不违背《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灵丘县生态功能区划》、《灵丘县生态经济区划》、《灵丘县县城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不在大同县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项目的建设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项目选址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确定的制约项目建设的环境敏感区。

3.环境质量现状

声环境:经现场踏勘,根据本期项目风电机布置特点,风机周围300m范围内无村庄分布,并且本期风场区域内无大型工矿企业,声环境质量良好。

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草类有披碱草、无芒雀麦等。调查中未发现场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

4.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

(1)施工期

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二次扬尘的污染。

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挖填可做到平衡,无弃方。风电场周围不设围栏,不影响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采取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使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工程造成的土壤侵蚀影响减少到最小。

本工程占地主要是草地,随着项目的建成,施工临时用地将进行有效地植被恢复,永久占地占用的林地在采取相应的林地补偿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轻。风电场的风机机位采用点征占地方式,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施工噪声达标衰减距离最大为100m,不会对附近各村庄居民产生影响。

(2)运行期

预测结果表明,风电场对附近各村庄的噪声影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区的标准要求。本项目运行期不会对附近村庄产生噪声影响。

风电场运行后,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环境与建场前基本相同,对其它野生动物无明显影响。

按规划容量建成后的风电场,运营期产生的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升压站区洒水抑尘,不外排。废油和废旧蓄电池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

5.节能和污染物减排效果

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风能符合国家环保、节能政策,风电场的开发建设可有效减少常规能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消耗,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推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本工程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本项目与相同发电量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8.135t减排SO291.31t/a ,减排NOx91.31t/a。此外,还可节约大量淡水资源,并减少燃煤电厂产生的噪声及燃料、灰渣运输处置带来的相应环境和生态影响。因此,风电场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

6.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为了保证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项目应设立环境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并由建设单位领导负责监督检查。

生态环境监管是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依据国家和地方制订的有关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技术规范、标准等所进行的行政工作,应成为本项目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本项目是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符合国家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符合山西省能源发展规划和当地环境保护要求。本工程建设经采取报告表中提出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措施后,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具有明显的节能和污染物减排效果。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灵丘县小王庄风电一期(7万千瓦)项目的建设是合理可行的。

灵丘县小王庄风电一期(7万千瓦)项目

环境影响专项评价报告

北京万澈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O一八年



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1.1.1 评价目的

通过对风电场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土壤、农作物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结合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生态影响特征,采用恰当的方法,对评价范围内的主要生态因素及工程影响的相关性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要求。

1.1.2 评价原则

风电工程是由点(风机)和线型工程(集电线路、检修道路)组成的建设项目,跨越的地域广、面广点多,但单点工程量较小,占地面积不大。因而本风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Å点线结合,以点为主,点是指工程点和环境敏感点。

¢Æ注意一般性影响评价,关注特殊性问题的解决。

1.1.3 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确定本风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具体划分依据为:¢Ù本工程拟建设282500k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0MW,同时在风电场内配套建设35.01km的施工检修道路。工程占地(含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面积为0.339km2¢Ú工程影响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生态敏感区。

综上所述:工程占地范围<2km2、施工检修道路长度<50km;工程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敏感区。因此,确定本风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1.4评价范围

包括五个亚区:风机及箱变区(0.88km2)、集电线路区(0.583km2)、施工检修道路区(3.61km2)、施工生产生活区(0.01km2)及升压站区(0.11km2),合计5.193km2工程生态影响范围统计见表1

1 风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价范围表

1.1.5评价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价以评价区的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现场调查和群落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3S技术对评价区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完成了数字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图、植被类型图、土壤侵蚀图的制作,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定性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提出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措施。

1.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2.1土壤类型及分布

据土壤普查,全县共有山地草甸十、棕壤、褐十、草甸土4个土类,10个亚类,26个土属,71个土种。

1.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灵丘东北部柳科乡甸子山凤凰尖一带的山顶平台和缓坡处。海拔2000m以上,面积0 .38万亩。

2.棕壤分布于太白山海拔1800m以上的山顶缓坡平台上,总面积1.575万亩。

3.褐土:是主要的农业土壤。从海拔800m开始到1800m l高处均有分布,总面积39.76万亩。褐土细分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淡褐土、草甸褐土5个亚类。

4.草甸土:分布丁唐河两岸及南山河谷的阶地上,面积10.24万亩。

本项日区属北山土石山区地貌娄型,土壤主要为褐土和山地草甸土:植被类

型属山地草甸植被。

1.2.2土地利用现状

灵丘县耕地而积52.9377万亩,占总面积的12.4%;全县牧坡草场总面积为220.23万亩,占全县总上地面积的54%,覆盖章在70%以上。森林面积为53万亩,分布全县各地。

经现场实地勘察,风场范围内以草本植物及灌木为主,结合生态解译,本工程永久占用灌木林地2.19hm2、其他林地0.26hm2、其他草地17.311m2,分别占永久占地面积的10.9%1.3%86.9%;还有少量的工矿仓储用地,占地面积分别为0.14m2;临时占用耕地1.47m2,其他林地0.21m2,其他草地12.239m2,工矿仓储用地0.06m2

2、表3和表4分别给出本期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和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区土地利用情况见图1-1

本次评价遥感数据来源于20177月覆盖本区域的Quick Bird卫星数据一景,全色空间分辨率为0.6m。利用3S技术对数据进行几何校正、波段组合、增强处理等预处理后,根据解译判读标志进行人机交互目视判读解译,并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对解译成果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解译结果。

2 工程永久占地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汇总表(hm2)

3 工程临时用地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汇总表(hm2)

4 工程评价范围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汇总表(hm2)

1.2.3植被类型现状

1、草地植被

灵丘牧坡草场分为4类,即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灌丛草地类、灌木草从类。其中山地草原类包括山地十草原亚类、亚高山草甸草原亚类;山地草甸类包括亚高山草甸亚类、中低山草甸亚类;灌丛草地类属山地灌丛类。

山地草原类:此类草地本县共有15.77万亩,占全县总草地面积的7.2%。土壤主要以淡栗钙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为主。低山山麓地带,多属黄土性农业土壤类型。植被以冷生和温生的多年生禾草及蒿类和百里香组成,个别地段有杂草,也分布有零星灌木。不食草和毒草常见的有狼毒、阿尔泰紫菀等。本类包括2个亚类,3个组。

山地草甸类:此类面积21.72万亩,占全县总草场面积的9.9%,此类草场多分布在海拔15002000米的北部山区,生草层发达,肥力较强,产草高,质量也好。植物种类达4050种。有2个亚类、3个组、3个型。

灌丛草地类: 土壤主要为山地草灌褐土和少量淡栗钙土。主要优势灌木种类为虎榛子和醋柳,灌木占15%~30%,分虎榛子和醋柳两个组。面积有46.56万亩,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21.1%。

灌木草从类:南部山区大面积的草地多属此类,面积为136.19万亩,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61.8%。有1个组3个型。

2、森林植被

灵丘县宜林面积达70万亩,现有森林160万亩,其中经济林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灵丘县主要林种有松、柏、槐、柳、桦等用材林和核桃、花椒、桃、苹果、杏、梨、枣、山楂、柿子等干鲜果经济林。

经过现场实地调查,木项目评价范围内植被以草木植被为主,其中以针茅和篙类为优势种的草本植被,植物主要有篙类、针茅、百里香、达乌里胡枝子、花首蓓、碱草等。

未发现场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

评价区域植被类型分布见表5和图1-2

5 工程评价范围植被类型分布

1.2.4土壤侵蚀现状

灵丘县地处西北风沙区,属于山西省政府水土流失区划分中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区属北方土石山区地貌类型,土壤主要为褐土和山地草甸土;植被类型属山地草甸类植被区,林草覆盖度约30%。风电场区域土壤侵蚀模数为3700t/km2·a

评价区域土壤侵蚀情况见表6和图1-3

6 工程评价范围土壤侵蚀现状

由上表可知,整个评价区土壤侵蚀程度以微度和中度侵蚀为主。

1.2.5动物分布现状

灵丘县境内活动的野生动物资源有狼、山羊、狐狸、野兔、山猪、老鹰、猫头鹰、乌鸦、黄莺、蜈蚣、蟋蟀、螳螂等。

据现场调查,评价区无国家和省级野生保护动物集中分布区。

1.2.6生态功能区划

本项目场地主要位于灵丘县石家田乡和柳科乡,根据《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本项目所在的灵丘县属于省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五台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根据《灵丘县生态功能区划》(附图4),本区域北部属于A灵丘东北部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小区,西南部属于A中北部盆地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小区,东南部属于

C灵丘东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根据《灵丘县生态经济区划》(附图5),本区域属于限制开发区中的D-2灵丘县东北部农牧业发展生态经济区。

本工程的建设无法避免地要占用、损失草地植被和灌木植被,但根据项目占地属于点征及占地情况来看,工程建设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属于低等程度的干扰影响,造成的生态效益损失相对轻微,通过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恢复和补偿措施,不至于使区域植被的生态功能受到严重损失。而且,施工结束后,通过对临时占地进行及时的植被恢复,对施工及检修道路沿线进行生态绿化建设,都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原有植被生态功能的损失产生一定的补偿效果。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不违背《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灵丘县生态功能区划》及《灵丘县生态经济区划》要求。

1.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3.1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1.1对植被的影响

本风电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检修道路、风电机组基础和塔架、集电线路架设及施工工棚、仓库等临时性建筑、施工电源的架设等,占用土地使得建设范围内的草类植被遭受铲除、掩埋等一系列人为干扰活动,使工程永久占地内的植被全部消失,周边的植被面积减少,生物量及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根据植被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植被为草本植被和灌木。评价区域内自然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较强。随着项目的建成,施工临时占地也将进行有效地植被恢复,项目建设对植物种群的影响大大减轻。因此,风电场的建设对场内植物种类及分布均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对区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1.3.1.2对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对区内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

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和人员活动噪声是对野生动物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各种施工机械,如运输车辆、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工程钻机、振捣棒、电锯等均可产生较强烈的噪声,虽然这些施工噪声属非连续排放,但由于噪声源相对集中,多为裸露声源,故其噪声辐射范围及影响相对较大。

预计在施工期,本区的野生动物都将产生规避反应,远离这一地区,特别是鸟类,其栖息环境需要相对安静,因此本区的鸟类将受较大影响,而本区内无大型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鸡、野兔、鼠类等小型动物,施工期间,动物受施工影响,将迁往附近同类环境,动物迁徙能力强,且同类生境易于在附近找寻,故物种种群与数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且施工场地相对于该区域建设基地面积较小,项目的建设只是在小范围内暂时改变了部分动物的栖息环境,不会引起物种消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可见,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1.3.1.3道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道路工程

本期工程场址距灵丘县约20.7公里。其间有县乡道路庄孙线及已建成村村通道路通过,可以作为风电场施工及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施工及检修道路长35.10km,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6.0m;变电站进站道路长100m,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 6.0m,新建道路永久占地约301200m2

(2)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植被面积损失

道路工程在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在于永久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将遭受铲除、掩埋等一系列人为干扰活动,使永久占地内的植被全部消失,周边的植被面积减少,生物量及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受本项目建设影响而损失的自然植被主要为荒草。

本期风电场施工道路临时占用面积为70200m2,临时占地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就地恢复。风电场范围内没有较珍稀的植物,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植物的总体影响并不大。

道路建设对植物种类(多样性)及分布的影响

道路工程永久和临时占用土地完全损毁了原有的植被类型,其上生活着的植物全部被清除,施工处临近区域的植被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毁。拟建道路区域内自然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以当地乡土草类植被为主,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集中分布。项目的建成后,施工临时占地将进行有效的植被恢复,项目建设对植物种群的影响大大减轻。因此,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风电场的建设对场内植物种类及分布均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对区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此外,施工期间,因施工产生的粉尘会附着在周围植物的叶面上,影响其生长,但项目建成后,随着降雨来临,这种影响将会减轻。

道路建设对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环境的迅速改变,噪声、植被破坏、密集的人为活动等均会对施工区域及附近的动物正常栖息、繁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短暂的。但受影响的动物受扰动后将暂时离开寻找相似的栖息地。项目所在区为人为活动较少的土石山区,生境相似程度高,受惊扰的动物较易在附近找到新的栖息地。

风场道路建成后,两侧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风场运营期检修道路通行车辆很少,道路对环境的影响范围降低,在区域内动物对新环境逐渐适应后,区域内的鸟类、兽类等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也将得到逐渐恢复,原有生态格局又将重新建立,风场道路对区域的不利影响将逐渐减轻并达到新的平衡。

可见,风场道路的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1.3.1.4林地补偿措施

本工程永久占用灌林地2100m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八条,建设工程征集有关部门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用。森林植被恢复费用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以及对林权所有者进行补偿。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

本项目采取缴纳补偿费的方式对占用林地进行补偿,具体包括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和安置补偿费等。

林地补偿费:按征用、占用林地面积计算,项目主要占用人工山坡地林地补偿标准按10/m2计算。

林木补偿费:人工幼龄林每株按当地同种类树木苗木成本的3倍计算;成林林地、疏林地按林木蓄积量价值的3倍计算。人工灌木林地按当地人工有林地的60%计算,天然灌木林地按当地天然有林地的50%计算。

安置补助费:征、占用集体林地的,按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倍计算;征、占用国有林地的,按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倍计算;成林地、疏林地年产值按每亩林木年增加蓄积量的价值计算;未成林地年产值按年品均增加值计算;灌木林地年产值按灌木林地的林木补偿费的20%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2a9fc7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0.html

《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报告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