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卷

发布时间:2017-02-27 10:20: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卷

制卷:崔怀雨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言论体现了其两翼思想的是( )

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

B.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C.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

2.“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这一观点属于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3.下图中教学形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思想认识 D.社会环境

4.《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日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 )

A.君权神授 B.敬天法祖 C.天人合一 D.天人感应

5.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第一个人”是 ( )

A.黄宗羲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朱熹

6.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 )

A.程颢 B.黄宗羲 C.董仲舒 D.王阳明

7.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C.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8.下列名言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9.“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 )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宋明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1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 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

A.抨击君主专制并倡导君主立宪制 B.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的时代诉求

C.蕴含了近代“民主、法制”思想原则 D.彻底批判并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11.明朝有学者言:“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

A.否定君主专制 B.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C.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D.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12.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B.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C.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13.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

A.辩论术的发达一民主政治的确立一智者学派的兴起

B.辩论术的发达一智者学派的兴起一民主政治的确立

C.民主政治的确立一辩论术的发达一智者学派的兴起

D.智者学派的兴起一辩论术的发达一民主政治的确立

14.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

A.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15.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D.美德即知识

16.“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 )

A.积极倡导人文主义 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

C.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D.倡导美德即知识

17.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 )

A.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B.彻底否定教皇权威

C.用理性的旗帜构建美好社会 D.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18.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D.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19.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其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 )

A.破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B.缓和了各国内部的矛盾

C.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到来 D.建立了平民自己的宗教

20.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21.瑞士牧师慈运理(1484-1531年)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B.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C.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22.启蒙运动时期有一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其中,“枷锁”的本质含义应是( )

A.宗教压迫 B.自然理性 C.法律制度 D.君主专制

23.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把古代希腊的一位学者“作为他古代的先驱和战友”。相关的学者及伏尔泰的依据是 ( )

A.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B.柏拉图——设计出了心目中的理想国家

C.苏格拉底一一尊崇理性并追求思想自由

D.亚里士多德——对科学进行了理性的分类

24.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B.自由平等说

C.人民主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25.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为“理性王国”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12分,第2712分,第2814分,第2912分,共50分)

26.12分)儒学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性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学说“最终还是流行开来”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其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3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刘清之《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训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8.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张瑞皤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材料二

16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材料三

1881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三项法案……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法国政府加强教育立法的背景。(6分)

29.12分)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4分)

(2)材料二中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康德的“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畲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3)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A

D

D

B

D

C

B

B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A

D

D

A

C

B

D

C

C

D

参考答案

26(1)原因:儒家主张“仁…‘礼”,有利于社会稳定;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4分)

(2)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有力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对中国的文化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5分)

(3)变化:开始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2分)时代特征:封建社会日渐衰落。(1分)

27.思想:重视道德修养;灌输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切勿贪腐;重视耕读传家。(6分,任答三点即可)因素:专制统治;科举制度;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宗族观念。(6分,任答三点即可)

28(1)背景:公民民主政治发达;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兴盛。(2分)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伴随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民族国家和教会争夺教育权的斗争。(6分,任答三点即可)

(3)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切实推动发展教育;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入发展,需要大量实用人才;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人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普遍追求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6分)

29(1)主张: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按照社会契约建立政权,保障自由。(2分)背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法国深受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压迫,社会矛盾尖锐。(2分)

(2)前提: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2分)理解: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别人的自由;自由应该由法律或宪法来保证;要按照自由的理念建立新的社会制度。(3分)

(3)作用:促进欧洲社会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的发生、发展;促进了公民法治社会的构建。(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3b11c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5.html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