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9-03-28 21:40: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西汉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刘邦、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休养生息政策。

本课的难点是休养生息政策

二、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剥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2.不利因素:

1)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存在较大问题

  (2)经过只有两个月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

 三、 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对话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本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本课先用视频“汉并天下”瓦当导入。“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课前预习。

1)单刀赴会解决基础知识

2)通过刘邦与大臣的模拟对话,分析汉初的萧条景象及采取的措施。

设计意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该核心素养是本课主要的、重点的培养目标。

以本课历史史料为依据,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3)通过材料分析文景之治的原因和表现。

史料实证

4)议一议。找一找下图中三位统治者治国措施的相同点。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较,这些措施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通过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依据本课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从汉高祖开始实施,到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最终形成“文景之治”盛世局面,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从而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相互关联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5)谈古论今

认识到汉初统治者宽厚,提倡节俭、重视民生、等是文景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为我国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借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后作业的设置

时间关系

6大汉刘邦歌曲结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eba8f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9.html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