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

发布时间:2018-03-10 16:43: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社戏》教案

备课组:初年级组 执笔人:赵艳菊

备课时间:2018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

3、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情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卸任、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情美。

2、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卸任、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情美。

2、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卸任、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一篇散文。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 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2、明确目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简介

2)速读课文,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3)请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

4、小组探究

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逐一展开讨论交流展示。

三、释义解惑

5(教师)检查指导

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āo)、

怠慢(dài)、撺掇(cuān duo)、凫水(fǚ)、潺潺(chán chán)、

蕴藻(yun zǎo)、家眷(juàn)、皎洁(jiǎo)、漂渺(piāo miǎo)、

纠葛(jiǖ gě)、桕树(jiǜ)、棹(zhào

解词:消夏:过夏天。归省:回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分。惮:怕,畏惧。乐土:快乐自由的地方。絮叨:翻来覆去的说。撺掇:劝诱。弄潮的好手:懂得水性,善于游水使船的人。弄潮,在潮头搏浪嬉戏。依稀:隐隐约约、若隐若现的样子。宛转:形容歌曲曲折飘荡,优美动听。弥散:弥漫消散。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洁白。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怠慢:这里当冷谈讲。写包票:这里是保证不出事的意思。包票是保证书一类的东西。宽慰:宽解安慰。礼数:礼节。凫水:游水。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棹着小船:摇着小船。

鲁迅:有关本文作者鲁迅先生在第一册中已多有介绍。在这里着重强调两点:(一)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二)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故乡》、《狂人日记》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还有多部杂文集。

2、明确: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在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深夜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3、课文记叙了在乡村和农家少年看戏的一次经历。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小练习册基础知识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的了课文内容,但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性格特征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社戏》一文。希望同学们课下把这篇课文再多通读两遍。

12、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再读课文。

板书

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ù dāo)、

怠慢(dài)、撺掇(cuān duo)、凫水(fǚ)、潺潺(chán chán)、

蕴藻(yun zǎo)、家眷(juàn)、皎洁(jiǎo)、漂渺(piāo miǎo)、

纠葛(jiǖ gě)、桕树(jiǜ)、棹(zhào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人情美。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社戏》一文中有众多的人物,可是这些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分析。

2、明确目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人情美。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找出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的。

4、小组探究

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逐一展开讨论交流展示。

三、释义解惑

5(教师)检查指导

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找出相关语段,梳理归纳得出:

双喜:聪明能干

阿发:憨厚无私

桂生:机灵勤快

六一公公:宽厚、好客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出示检测题:

课后习题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再读相关语句,体悟文中人物形象。

12、布置作业

语文练习册

板书

双喜:聪明能干

阿发:憨厚无私

桂生:机灵勤快

六一公公:宽厚、好客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精读课文,品悟景物美。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本文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迷人的图画。那么,作者是如何展会那里的优美风景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析一下。

2、明确目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精读课文,品悟景物美。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段,说说这些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结合哪些事物来写的,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领悟本文主旨。

4、小组探究

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逐一展开讨论交流展示。

三、释义解惑

5(教师)检查指导

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这篇文章回顾的是在江南水乡的一段童年生活。平桥村本是童年的生活的乐土,那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钓虾,放牛,令体味到农村生活的生趣。而作者文中的几段景物描写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作者先写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再写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然后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一小段景物描写作者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多方面着笔,调动起读者的所有感官,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写景的同时作者善于抒发感情,将情与景融在一起。如出航为了突出抒发作者急切的心情,作者用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样看似景物描写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情融于景中,景中饱含感情。再如:作者描绘从远处看到的戏台是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不分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发现了。将作者对戏台安置的别致而产生的新奇而美好的情感融在画上见过的仙镜中了。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很好地写出了童年生活中这段极美好难忘的日子。
作者在描绘景物时还善于用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既有对重点景物渐见分明的描绘,有如电影镜头渐渐推上去,直至出现特写的场面。又有对沿途景物的描绘,使得景物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丰富又丰满,这些都非常充分地表达出了对平乐村乐土的喜爱之情,环绕在月色朦胧、豆麦飘香、渔火点点之间的是一种无比自由、惬意、欢悦的情绪。

本文主旨:本文通过记叙 少年时代在平桥村和一群农家少年夜航到赵庄看戏的一段生活经历。我感受到了那里老人孩子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里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自身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课后习题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鲁迅先生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经行了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童年的时光令人难忘,还记得你童年时发生过的趣事吗?请以我的童年为题,说一说你童年时印象深刻的趣事。

12、布置作业

课本思考与探究

板书设计:

社戏

看社戏

(中心故事情节)

看戏前 看戏中 看戏后

乐土 戏前波折(开端 ) 余波

夏夜行船(发展)
船头看戏(发展)
月夜归航(高潮、结局)

课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b9d9d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4.html

《社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