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博物馆汉代艺术珍品赏析(八)

发布时间:2018-10-02 08:26: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陕西博物馆】汉代艺术珍品赏析(八)

2014-06-23 晒宝会

 

铜矩尺 汉代 子长县桃园村出土

矩尺,民间也叫拐尺、曲尺,是件测量工具。“矩”是古代的名称,我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 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方和测方的工具,“矩”上有刻度,就叫作“矩尺”。

  由于“矩尺”是测量工具,一般不作为随葬品,所以出土极少。安徽省曾出土过一件战国时的青铜矩尺,边长为一尺(战国一尺),国家博物馆也收藏有汉代的青铜矩尺,边长也是一尺(汉一尺)。史料《荀子·不苟》有“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的记载,意思是说小小的五寸矩尺,可以测量各种大小不同器物的直角。这件五寸矩尺,不仅说明了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同时也说明了这件文物的珍贵。

   《史记·夏本纪》有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的记载,“准”是测水平的工具,“绳”是打直线的(墨线)工具(也有的学者提出是垂线)。可见祖先很早就使用这些延续了几千年的基本的工具了。汉代画像石中,常见有女娲、伏羲手举规矩的画像。女娲、伏羲都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画像表明,早在汉代,人们就已经认为规矩来自遥远的始祖,画像除了表达他们认为的规矩的起源之外,还表达了汉代人对祖先赐予的先进测量工具、劳动工具的一种崇拜。

   我们知道古人有崇拜神灵,信奉宗教的一面,同时,我们也知道,在那个畏天法祖的时代,古人同样存在对先进技术的崇拜,对创造精神崇拜的另一面,这两种崇拜是共存的。有时我们过多关注了古人对天、对神灵的崇拜,而忽略了古人对科学的崇拜。其实,正是有了古人对科学的崇拜,才有了人类文明早期对天象的观察与研究,并作出记录,以指导农作,减少灾害。才有了地动仪、浑天仪的发明创造,才有了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再细看一下这个“五寸之矩”,制作规范,我认真的测量过矩尺的内角90度和外角90度,都很准确,既可用尺的外侧测量内直角,也可用尺的内侧测量外直角,一尺两用,兼有刻度,既普通又简单。但是,这件矩尺告诉我们,那些汉代的高大建筑(遗址),汉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更古老的造车技术,还有像徐州龟山汉墓那样,两条长达56米的平行石凿甬道,沿中线最大偏差仅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甬道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这样精确的测量技术,无不出自这些古老、原始而又准确的测量工具。绿釉人物柄烛台 东汉彩绘兵马俑

杨家湾兵马俑西汉彩绘兵马俑群。陶质。1965年8月,咸阳市红旗公社(今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杨家湾村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陕西省文管会和咸阳博物馆联合进行清理发掘。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群。埋藏兵马俑的竖穴土洞式陪葬坑,7座一穴一洞,3座一穴二洞,形成13个方阵,东西相对,排成两列。共出土骑马俑583件,士兵俑1965件,盾牌模型 1000多件。

此外还发现埋放车辆的砖坑1个。出土有铜镞、弩机、车马饰及蚌、骨、陶、铁等器具。土洞最大的面积为5×2米,最小的为1.3×1.65米。各洞埋放陶俑最多达300多件,最少100多件。北边6个为骑马俑方队。南边7个为士兵俑方队,士兵俑一般都手执长兵器和盾牌,骑马俑则手握缰绳和兵器,胯下坐骑双耳直竖,双目圆睁。骑马俑分大小两类,大者除自身组成4个方队外,还与小者合成1个方队。

大骑马俑的骑士和马匹形体比较高大(通高68厘米),骑士绝大多数身着铠甲,左手握缰,右手所持武器已朽;小骑马俑的骑士和马匹形体比较矮小(通高50厘米),不披铠甲,背负箭囊,手执弓弩。士兵俑的面部形态和服饰装备不尽相同,可分成3类:一类头戴武弁,面部扁平;一类头结椎髻,颧骨高大,吻部突出;一类身体矮小,头戴武弁,眉弓突出,面部瘦削。戴帽俑占大多数,一般都身着铠甲,方队前领队者,着下摆至腹部以下的长铠甲,或着长袍,有作记录姿势者,手舞足蹈者,有背负箭囊,左手执盾右手执戟或矛者等。结髻俑较少,不着铠甲,代之以数条斜飘带,多排在方队的前沿和外围。兵马俑坑在杨家湾4号汉墓以南70米处,从俑坑地望分析,应是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杨家湾4号或5号汉墓的陪葬品。现分藏咸阳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等。

杨家湾兵马俑再现了汉初军阵形式,在艺术上也是写实的,它承袭了秦俑坑的遗制,只是在军阵上以骑兵为主,战车已不见,人俑个体小于秦俑,手中所持已非秦俑所持的真正实用兵器,而多为象征性的兵器。在造型手法上,人俑显得头大,也缺乏细部与性格的刻画,这是难与秦俑相媲美的。但杨家湾汉俑面宽唇厚,多蓄胡须,刻划单纯洗练,神态威武,与秦俑健壮强劲的特征相一致。杨家湾俑的彩绘保存较好,这在汉俑中也是非常罕见的。兵俑、陶马周身彩绘,有红、白、黑、绿、黄等多种颜色。立式俑罩衣上多绘有甲片,袖口、领口、帽、靴等处也有彩绘。陶马形象昂首翘尾、胸体宽阔、额宽腰短,尤为挺拔神骏,威风凛凛,再配以磅礴的阵势,显示出汉初国力的强盛。

 

兵俑特写

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出现在古代军队中,大约开始于春秋战国之交。据史籍记载,中原地区最早组建骑兵,是在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率先以“胡服骑射”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杨家湾兵马俑坑中骑兵与步兵方阵被分置在不同的俑坑里,表明骑兵已作为一个独立兵种而存在。汉武帝讨伐匈奴,车骑将军卫青一次就率十数万骑兵出击。

杨家湾出土的骑兵俑充分显示了西汉骑兵的强大。

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要想击败他们,必须有强大的骑兵作后盾。西汉就是依靠这些骑兵才战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这也是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人类第一次以农业民族大规模战胜游牧民族。

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国力大大削弱。汉初“天子不能俱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 是说,在汉朝初年马匹很少,以至于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为皇帝拉辇。而一般将相的车 辆只能用牛羊拉了。 但是汉王朝励精图治, 养马业得到了高度发展, 使汉代骑兵的马源充足, 所以汉代骑兵业得到了发展。杨家湾的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金饼 西汉1999年11月2日清晨,西安市未央区谭家乡东十里铺村旁的新华砖厂推土机作业时,履带被出土的金饼卡住,遂发现一处堆满金饼的土坑(1号坑),出土的金饼被民工哄抢、私分。警方闻讯进行调查,追缴回金饼112枚。11月5日又发现-坑金饼(2号坑),警方现场清点,共107枚。无一散失。两坑出土金饼合计219枚。2000年9月。经陕西省文物局协调。2号坑出土的107枚和追回的3枚共110枚金饼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另外109枚金饼移交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收藏。

  无论什么颜色,都无法取代黄金那炫目的色彩;同样,无论什么人,大概也都无法抵挡黄金的诱惑。“我爱黄金”这四个字似乎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过,论古究今,“我爱黄金”的态度与方法还是有是非、有悲喜.

  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一个像西汉那样金光灿灿的朝代—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黄金为何在西汉时那么丰富,而在随后的东汉及之后朝代却大量减少,是中国人对金子看法变了,还是金子的储藏量发生了变化?

   如果你去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肯定见过这一大堆极具诱惑力的西汉金饼。这219枚金饼是1999年11月西安东北郊某砖厂在推土作业时发现的,每枚重量247克左右,约相当于汉代的一斤。它们的出现,印证了史书上西汉“多金”的记载。

西汉的“多金”,是历代史学家的定论。且不说那“开国”的4万斤黄金,已足以让人惊诧,来看看西汉的黄金库存,即现代所谓“黄金储备”,其数额之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实属罕见,可以说为历朝之最。

《魏晋南北朝史》载:“西汉初期,黄金的应用总数量在百万斤以上。”如果按照《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中考据的西汉时1斤折合今日248克来计算,西汉的百万斤即今日的248吨。而2003年中国的黄金储备为600吨,也就是说西汉时期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我国2003年黄金储备的41.3%。

  此外,翻开《汉书》,会发现西汉帝王赏赐黄金的例子数不胜数,数目动辄千斤万斤,仿佛说的是平常的萝卜白菜一般。

比如:刘邦的长子刘盈,即位后便大肆用黄金打赏为父亲刘邦办理丧事的人员,尤其是亲自参与挖墓穴的人,将军一级的给40斤黄金,年俸2000石的官员给20斤黄金,年俸600石的给6斤,600石以下的给2斤。可以想象,巨大的帝陵必然要求满朝文武都投入工程,如此一算,赏赐的金额确实很大。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因众大臣杀吕后的亲属有功,又赐周勃5000斤黄金,赐陈平、灌婴各2000斤黄金,赐刘章、刘揭各千金。汉武帝刘彻仅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赏赐连年击败胡军的大将军卫青就花费了20余万斤黄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巨量黄金出现在西汉王朝呢?

金饼 西汉

1999年11月2日清晨,西安市未央区谭家乡东十里铺村旁的新华砖厂推土机作业时,履带被出土的金饼卡住,遂发现一处堆满金饼的土坑(1号坑),出土的金饼被民工哄抢、私分。警方闻讯进行调查,追缴回金饼112枚。

11月5日又发现-坑金饼(2号坑),警方现场清点,共107枚。无一散失。两坑出土金饼合计219枚。2000年9月。经陕西省文物局协调。2号坑出土的107枚和追回的3枚共110枚金饼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另外109枚金饼移交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收藏。

  无论什么颜色,都无法取代黄金那炫目的色彩;同样,无论什么人,大概也都无法抵挡黄金的诱惑。“我爱黄金”这四个字似乎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过,论古究今,“我爱黄金”的态度与方法还是有是非、有悲喜.

  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一个像西汉那样金光灿灿的朝代—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黄金为何在西汉时那么丰富,而在随后的东汉及之后朝代却大量减少?是中国人对金子看法变了,还是金子的储藏量发生了变化?

 西汉哪儿来这么多黄金?

  不可否认,西汉黄金之巨得益于前朝的积累:春秋以前黄金已成为人们宝藏的东西;到战国时各诸侯都视金为宝,无不尽力搜罗。当时秦楚两国势力最大,财富最多。

楚国汝汉地区就盛产黄金,有方形的爰金流行于世。秦国盛时,“黄金万镒为用”;秦统一天下之后,各国的“子女玉帛”自然也包括黄金,都聚在秦王朝的宝库而这些历代积累的黄金最后又都被转移到了西汉。

  铁器时代的到来,带动了西汉采矿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黄金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也充实着原本就藏金颇多的西汉国库。西汉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除了继承前代的方法外,又发现了按矿脉分布关系寻找新矿和察看金光寻找黄金矿的方法,这在《史记·货殖列传》和《史记·天官书》中都有记载。

黄金产地也比过去有所增加,由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扩展到两大流域的纵深地区。参与采金的人数之多也有个例子可以说明:汉元帝时的大臣贡禹,看到当时农业人口大量减少,曾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其中就有一条为:“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可见至少当时政府设立了开采珠玉金银的专门机构,而在这个机构下面从事采金的人员也一定不在少数,否则也不至于严重到要罢免。

  除此之外,罗马史学家的抱怨也值得一提。他们对西汉时期罗马与中国的外贸交易耿耿于怀,认为罗马花费了数量巨大的黄金来购买中国的丝绸及其他货物。

比如一种名为“缣”的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可以用来制作衣服、口袋,国内时价是400到600多个铜钱一匹,但在罗马市场却与黄金同价,即一两黄金一两缣,一匹缣约25两重,即可换取25两黄金。据罗马史学家普林尼统计:西汉时,罗马帝国每年至少有一万万赛斯脱奇(sesterce,古罗马计量单位)的黄金流入中国(还包括印度和阿拉伯),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折合成现在的计量单位超过5吨。难怪罗马的史学家会抱怨,用黄金换取中国的丝绸,是后来罗马帝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中间商安息人经由敦煌、新疆到小亚细亚以及叙利亚、埃及的丝绸之路带回来的大量黄金,不仅来自有着充实国库的罗马,还包括沿途的叙利亚和埃及等国。

这些国家很早就使用黄金作为对外支付的货币,它们经济相对落后,对黄金的需求量很有限,因此也愿意用黄金来换取中国的货物。

另一方面,由于西汉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国家,商品输入相对较少,因此黄金几乎不外流,只有少量的黄金流到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如汉武帝时常向大宛购买良马、向海外购买珍珠、琉璃等,仅此而已。

 

鎏金怪兽纹铜带饰

 

汉代宝物,重量级藏品

金怪兽  

1957年出土于神木县纳林高兔村,长11厘米,高11.5厘米,160克。采用了铸造、焊接、圆雕、透雕、浮雕兼施,具有明显的草原文化风格。鹰喙兽身头生双角如鹿,偶蹄,立于四瓣花形托座上。托座正中凸起呈覆斗形,周边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怪兽眼珠凸出,大耳竖立上双角内弯,角分四叉,叉端各有一个怪兽头象,也为立耳环眼鸟喙,脖颈屈曲虬结,前后相连构成兽角的主干。

 

从后面看金怪兽

人们不知它究竟是什么动物,所以称为“怪兽”。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

因此,这件小小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体现出工匠们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匈奴金银饰件以其独特的动物纹饰著称于世。在众多的动物饰件中,以这件金怪兽的造型最为独特,它显示了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至今人们仍未辨清其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

这件金怪兽具有明显的匈奴文化特征,研究认为,是匈奴人中“王”一级的高级贵族才能使用的,这表明了它的崇高地位。然而,它做成四不象的怪兽,又是什么含义呢?有研究认为,它可能就是匈奴族民间传说中救护了匈奴先祖的一只神兽,匈奴人为了纪念它,就将它的形象用黄金打造出来,置于至尊无上的地位。

(整理于网络)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e36286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1.html

《陕西博物馆汉代艺术珍品赏析(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