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1 人民版

发布时间:2019-01-08 23:45: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

★☆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经历的阶段

1、先秦——诗经、楚辞 2、汉朝——汉赋 3、唐朝——唐诗 4、宋朝——宋词 5、元朝——元曲 6、明清——小说

一、先秦时期:

()诗的经典——《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1、时间: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时间: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共计305首诗歌。

2、内容 《风》:是《诗经》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言生动活泼,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名篇:《相鼠》、《伐檀》《硕鼠》等。

《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绵》等。

《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

3、特点: 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

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

⑶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4、地位: ⑴是中国最古老诗歌总集,对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⑵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

1、楚辞:

⑴产生:继《诗经》后,在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

⑵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

②句中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⑶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2、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304-278)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由动乱走向统一的时代,屈原竭力主张任用贤能,革新政治,以图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但他献身正义和进步的举动,遭到国内腐朽势力的排挤、迫害,屡遭贬官和放逐。楚国灭亡后,人民四散逃亡,屈原悲愤交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投汨罗江而死。传说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就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身处逆境,有志难展,理想破灭,却仍然热爱祖国与人民,保持高洁的情操,并以顽强的意志追求美好的理想,与黑暗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⑴屈原地位:战国时期楚国伟大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

⑵代表作品:①政治抒情长诗:《离骚》。

②组诗:《九歌》想象丰富,文辞清婉.探索精神,《九章》大胆怀疑精神,《天问》描绘流放经历。

⑶政治抱负: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离骚》的地位

人们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汉魏以来诗文)“莫不祖同风骚。”——南朝 沈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

说说楚辞的地位和影响?

影响:(1)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2)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说明《诗经》和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文学领域,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两汉:汉赋的风采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直接源于骚体诗,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1、特点: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倡,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

司马相如《上林赋》

篇幅较长 气势恢宏,辞藻华美 手法夸张,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郑女曼姬,被阿锡,揄纻缟,杂纤罗,垂雾縠,襞积褰绉,郁桡溪谷。纷纷排排,扬施戌削,蜚襳垂髾。扶舆猗靡,翕呷萃蔡;下靡兰蕙,上指羽盖;错翡翠之威庭,缪绕玉绥。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子虚赋》

译文:郑国漂亮的姑娘,肤色细嫩的美女,披着细缯细布制成的上衣,穿着麻布和白娟制做的裙子,装点着纤细的罗绮,身上垂挂着轻雾般的柔纱。裙幅褶绉重叠,纹理细密,线条婉曲多姿,好似深幽的溪谷。美女穿着修长的衣服,裙幅飘扬,裙缘整齐美观;衣上的飘带,随风飞舞,燕尾形的衣端垂挂身间。体态婀娜多姿,走路时衣裙相磨,发出窸窣的响声。飘动的衣裙饰带,摩磨着下边的兰花蕙草,拂拭着上面的羽饰车盖。头发上杂缀着翡翠的羽毛做为饰物,颌下缠绕着用玉装饰的帽缨。隐约缥缈,恍恍忽忽,就像神仙般的若有若无。

2、西汉时期的赋

⑴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枚乘的《七发》,开汉武帝时代长篇赋之先河。

⑵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

①艺术特征:以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为主要特征。

②主要代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

⑶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3、东汉时期的赋

⑴主要作家:班固、张衡。

⑵风格变化:东汉后期长篇赋渐少,各种短篇赋兴起,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清新活泼。

4、汉赋繁盛的背景:两汉国家统一,高度繁荣

三:唐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1、繁荣原因

⑴政经基础: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⑵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

⑶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

5)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

6吸收前代文学艺术精华

2、总体情况:数量多、内容广、流派多、体裁全。2300多诗人,5万多首诗歌。

3、代表人物:

初唐:陈子昂、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盛唐: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田园诗) 高适、岑参(边塞诗)

中唐: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晚唐:李商隐、杜牧 (时称小李杜)

唐诗流派纷呈,风格众多。

田园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人:岑参、高适。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现实主义:杜甫。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一起徜徉于诗的海洋,汲取营养、滋养心灵、陶冶情操。

⑴盛唐时期——“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狂放炽热,想象丰富,语言率真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行路难多歧路抒发了他的怀才不遇的愤懑。

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透射出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他被称为诗仙

⑵由盛转衰——“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

①“三吏”“三别”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②七律《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凝重工整,对仗整,堪为律诗典范。

他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形势有莫大关联!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四、宋代词苑

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

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2、发展:

⑴唐朝五代:唐朝白居易,晚唐五代“花间派”词人、西蜀词人韦庄,南唐李煜。

⑵北宋时期:词发展走向辉煌,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①主要词牌:《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

②主要词人:婉约派代表——柳永:其词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

豪放派代表——苏轼:对词发展贡献巨大,打破诗词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社会人生。

⑶南宋时期:

①婉约派代表——李清照:婉约派代表,其词蕴含对国家兴亡沉痛感慨。

②豪放派代表——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辛弃疾,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历代词话》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3、宋词兴盛原因

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⑵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⑶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诗、词、曲的关系)

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曲:则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词、曲都是从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4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巅峰分别是什么?

李白、杜甫——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

唐诗、宋词——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中的两朵奇葩。

材料:《历代词话》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五、元曲与市民社会

1、散曲

兴起: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并兴盛于元明时期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特点: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新词。

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兴起原因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②、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也为适应统治阶级乐的需要

⑷、影响: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元杂剧

主要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代表人物: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表演场所:“瓦肆”,“勾栏”

兴盛原因: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

六、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元末明初——古典小说产生

⑴原因:在宋元话本基础上,产生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章回小说是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⑵代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⑶意义: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楷模

2、明朝时期——古典小说黄金时代,

⑴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明代中叶后)

①原因: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和文化心理需求。

②代表:冯梦龙的《东周列国》,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尤其吴承恩的《西游记》,

③意义:《西游记》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⑵短篇白话小说

①内容:描写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

②代表: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③意义:真实生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

3、清朝时期——描摹人生世情方面更为成功

⑴前清小说

①内容:描摹人生世情。(比以前更为成功)

②代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描写知识分子等的生活和心理,是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曹雪芹的《红 梦》:揭示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历史。是古代最优秀长篇小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艺术地反映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是古代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⑵晚清小说

①原因:改良主义的影响。

②内容:反映近代社会生活。

③代表: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

★★探究: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⑴经济:商业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大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日益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形式: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在军事上、政治上的种种斗争,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书中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奸诈多疑的曹操,忠勇的关羽,鲁莽的张飞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篇小说:《水浒传》施耐庵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形式: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全书主要描写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农民起义从兴起到失败的过程,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书中成功地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的斗争精神。其中《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故事,至今令人百读不厌。

长篇小说 吴承恩 时间:明朝 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神话长篇小说。明代人吴承恩创作。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上降妖伏魔,经历了81难,终于取回了真经。书中最光辉的形象是孙悟空,他机智勇敢,本领高强,敢于反抗天神和妖魔,体现了人民反抗压迫的愿望,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这部小说充满了奇特的幻想,表现了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在中国影响极大。

长篇小说 曹雪芹 时间:清朝 优秀长篇小说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叙述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历史。书中塑造了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王熙凤、薛宝钗、晴雯等。整部小说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清讽刺小说 蒲松龄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中外闻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生动奇特,大都与鬼怪、花仙、狐仙有关,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歌颂了美好的品德,表现了青年男女追求恋爱自由的愿望,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不公平,控诉了贪官恶吏的罪恶,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这部小说深受人们喜爱,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之作。


a.学生通过探究南昌起义的原因、了解南昌起义的概况,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b.学生通过第二节目土地革命(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容的学习,正确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比较分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c.学生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概况,正确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b.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c.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通过中共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总结城市中心论的失败教训,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学习,培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b.学生通过红军长征概况的学习,感悟长征精神,培养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胆略,加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从而突出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这一素质教育新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2.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教学过程:

导入:背景音乐《四渡赤水出奇兵》

【师】同学们,刚刚大家欣赏了一曲红歌《四渡赤水出奇兵》。这歌曲描绘的是中国红军长征的情况——地球上的红飘带。今天,老师也将带领大家走一段红色之旅。

今天我们的红色之旅从江西南昌说起。这段历史讲述的是1927-1937年间的历史。

国共双方的十年对峙,是两个政党的对峙,是两支军队的对峙,是两块地区的对峙,是两个政府的对峙,更是两个阶级的对峙,

【师】让我们走进江西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互动1:同学甲展讲预习案(1)南昌起义。

【师】探究一: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武装起来给以蒋介石为首的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以有力反击,高举起中国革命斗争鲜明的军帜,坚决进行武装斗争。

——分析

1、“叛变”:国民党1924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启示:

【师】史料:

南昌起义之后,军队往哪里去的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站:江西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讲述这段历史,我们要从一次会议和一场起义说起。这就是1927年的“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互动学生展讲:秋收起义和八七会议。

【师】

八七会议给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思想混乱是指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组织涣散是指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巨大损失,组织涣散,破坏殆尽。

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选择进攻中心城市。执着于城市,这是非常自然地。

【师】材料: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二、

材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师】毛泽东分析当时的形势,带领队伍到达了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d158d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f.html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1 人民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