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填空解题方法20190629

发布时间:2019-09-14 18:39: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逻辑填空解题方法

(2019年6月)

1、基本原则(概述)

1. 逻辑填空,顾名思义,“逻辑”分析为主,它不同于我们高中学习的语文的“选词填空”。“选词填空”主要是从语法的角度,语言优美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逻辑填空”主要是从“逻辑”分析为主的角度结合语法搭配来分析,“逻辑”分析为主,“搭配”为辅。因为给你一个语段,不会平白无故地挖出几个空,让我们凭空去想象,而肯定会给我们一定的线索或者是提示信息,让我们从语段中找到线索,根据线索去找到对应的词语。如果纯靠语感去解题,我们会发现正确率很低。所以我们要坚持“逻辑”优于“搭配”,“搭配”让位于“逻辑”的原则。即若某个词从搭配上看,很常见,但从语段的逻辑上看绝对不合适,那么这个词绝对不合适。或者某个词搭配上看,不是很常见,模棱两可,不能确定是否合适,但是在逻辑上绝对说得通,绝对符合语段里逻辑信息点提供的线索,特别准确,那么这个词就合适。

总共包含三个层面:

(1)做题时,先用逻辑分析,确定出通过逻辑能确定的词语,再用搭配合适与否来验证。切忌用常用搭配来确定词语是否符合。

(2)分析词语时(单个词自己),先分析其逻辑是否能,再分析其搭配是否合适。

(3)选项之间纠结时,例如:

A.M,N B.P,Q

M搭配搭配特别合适,但是N逻辑不通,没有能在语段中找到对应的线索提示信息;而P搭配不是很常见,也不是很舒服;但是Q逻辑上特别通,特别能对应语段中对应的线索点提示信息。那么选择B项。

2. 逻辑填空的答案没有最正确,只有最合适。因此,当有的题目怎么也想不通的时候,尤其是考试时有某一题目很纠结的时候,那就放过它,就等于放过自己。因为文章毕竟是出于人之手,有主观性,不一定人与人的思路与表达方式完全一样,在他们写文章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去写作,会出现灵机一动,用某个词,甚至会异于常人想法(但这种机率很小),所以,遇到怎么也想不通的题目时,放过去,不去纠结它,不浪费时间,思考别的题目,在考试中,要赶紧思考下一题目。

3.由上述可知,一般常用排除法,去掉不合适的词语(带选项),留下最合适的,最优的。

二、基本解题方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必须要积累大量常考的词汇,包括成语和普通实词、虚词。

(1)内涵要懂,具体是什么意思要明白。

(2)每个词的侧重点,强调什么,适用和形容什么对象是什么(人、物、还是均可),感情色彩(褒、贬、中)

(3)近义词区分

成语之间、实词之间、虚词之间的区别

A.语义侧重:拆字组词(尤其是实词,如果有一个字不同,可以考虑将不同的字进行组词,进行区分,如果不同的字组不出来词,那么这两个词的适用对象一般不同)、整词组词

B.搭配:一些固定搭配、搭配不当(可以用于排除不合适选项)

C.程度不同

D.褒贬不同

E.语体不同:书面语、口头语(一些语段一上来就呈现出的是官方的、书面化的语言,那么选择时就要选择书面语的词语)

F.

G.

2.步骤技巧

(1)先通读语段,弄明白大致的意思、色彩基调。要明确讲的是什么事,中心、灵魂。

(2)找到关键提示点,即线索。要通过长期地积累和练习,培养出自己的考试思维,要对关键词(线索点)要有敏感性。如何确定一些关键词呢?可以参考申论、语段阅读里找关键词(线索点)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A.看位置,横线前后一般有线索点

B.看关键词,一些表示转折的词,如但/但是/而且/因此/由此看来/关键在等一系列词语

C.

D.

E.

(3)用逻辑优分析于搭配的方法。先确定通过逻辑分析线索就能确定的词语,排除不合适的词语(连带的选项)。

排除不合适的选项的方法:

A.褒贬色调不对应

B.形容对象不对应,某个词只能形容人,而语段里是要形容物,那么这个词肯定不合适

C.该词语的词性,在句子中应做的成分,如果不符或者不合适,也要排除(第7页的例题)

D.倒推法:思考如果要填入这个词,那么语段中应该会怎么表达,语段中应该有怎样的成分,如果没有,那么这个词也应该排除。(第8页天气预报的题目中,前三个选项的第一个词都可以这样直接排除)

E.

分析时,结合词语的特性、侧重点、具体意思,感情色彩、具体使用环境,确定词语。

词语与线索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

A.解释关系:同义替换、概括归纳、举例论证、指代含义

B.近义关系:并列词、递进词

C.反义关系:转折、否定、选择、变化

D.

E.

用逻辑来分析时,一方面要看线索点,一方面要看该词语,要理解该词语的意思、特点、形容对象、词性、感情色彩等等,分析这个词是否对应这个线索点。

(4)然后不确定的词语,再用固定搭配来验证。成语也需要考虑搭配,有的成语在句子中是有不同身份和作用的,有的成语是作表语的,有的成语只能是做谓语的,有的是作状语的,如此一来,也要通过成语的词性来分析。

例如,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

关于科学革命的讨论___于十七世纪。不过,其时革命尚在___地展开,相关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科学的本性,而未有所谓“科学革命史”的理解。到十九世纪,现代科学的基本模式逐渐定型,一些学者便回到现代科学的源头做起了编史和整理工作。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A、滥觞 如火如荼 B、溯源 轰轰烈烈

C、起源 风起云涌 D、发端 方兴未艾

分析:我们先分析实词,B项“溯源”一般的用法是对什么什么进行溯源,即追溯什么事物的源头,在语段中这样用不合适,排除。再分析一下成语,D项“方兴未艾”的用法应为什么什么事物方兴未艾,此词不能用作状语,只能作谓语,或作定语,如这是一项方兴未艾的事物,因此,D项肯定是排除。C项中的“风起云涌”用于许多事物相继而起,它用于形容许多事物,形容革命一种事物不合适,排除。

(4)选项纠结时

A.逻辑优于搭配原则

B.词语之间的区别,侧重点区分筛选

C.倒推法:即假设如果选这个词语,前后语境语句应如何表达,语段中应该会有怎样的内容来表达。如果语段中呈现的内容和我们思考出来的差不多,那么就这个词就合适,反之则不合适。

例如,天气预报看似很___,只有寥寥几句话,但实际上,要做出__的天气预报,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气象是一个大环境,大气运动本身又___,这是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的根本原因所在。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松 准确 无迹可寻

B.平常 精密 变幻莫测

C.普通 精确 难以捉摸

D.简单 精准 错综复杂

解析:看第一个空,“只有寥寥几句话”是第一空的线索点,这条线索与第一空的逻辑关系是解释关系,那么,这个线索的意思对应的应该是D项的简单。看其他三个选项,我们用倒推法,如果是“轻松”,那么语段里会说如何不费劲。如果是“平常”或者是“普通”,那么语段里会说如何地稀松平常,没有什么特别。而语段里并没这样说,所以说这三个词语都不合适,所以得排除。

D.结合常识和实际情况:有的词语同样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或者是常识出来来考虑。例如上一题中。A项的第三个词语“无迹可寻”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排除,大气运动不可能无迹可寻,如果真的无迹可寻,那么我们根本就做不出天气预报,由此,A项也应该排除。

下面讲两个例题:

例1. 传统是历史大潮冲击下的砥柱,但是它不应该是阻挡潮流的东西,而应有________潮流走向的作用。传统在经受历史大潮淘洗的同时,也更新着自己。但是这种更新不是使自身________,而是使其精髓愈益凝练,随着历史进展而持续地焕发活力。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约 受协 B.扭转 改变

C.引导 消亡 D.规范 迷失

解析:通过语段,大概了解基本意思。然后再看,“但是它不应该是阻挡潮流的东西”这句话是第一空的线索,与第一个空是转折关系,即第一个空应填入一个与“阻挡”相反的词,表达的意思不是阻挡,而是促进方面的意思。所以排除A。“而是使其精髓愈益凝练,随着历史进展而持续地焕发活力”这句话是第二个空的线索点,且为转折关系,第二个空应填入一个与“更凝练”“焕发新活力”意思相反的词语,排除B项。C、D之间纠结的时候,我们要用考虑实际情况的方法,更新有可能会搞得乱七八糟了,即迷失了,不可能会消亡,再怎么更新,也是存在的,所以排除C项,选择D。

例2. 新闻媒介是沟通社会与政府的重要桥梁,在政务信息传输系统中具有____的作用。但体制转型的压力,加之巨大利益的诱惑及制度缺失,给记者的职业操守带来巨大____,各种虚假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成为小道消息的渊薮。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闻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及新闻评估核实制度。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一无二 冲击 B.独树一帜 影响

C.无与伦比 挫折 D.无可厚非 挑战

解析:通读文段,掌握大概意思。先看第二个空,划线句子为第二个空的线索点,可以确定出第二个空应填入一个不好的词,排除B、D。再看A、C,利用倒推法,如果选“挫折”,语段应该表达出受困扰了,倒霉了,处于某种困境了,但是没有,所以排除C。

另解:先看第一个空,由“重要桥梁”可知,第一空应该填 一个表示特别重要的词,独树一帜表示很特别,如果用这个成语,语段里应该有与其比较的对象,表示它很不一样,然而没有,排除(倒推法)。而无可厚非是指不应过分指责,不符合文意,排除。剩下A、C,通过第二个词语来分析,挫折不合适,排除。

三、一些小技巧与注意事项

1.有的逻辑填空用的是比喻修辞方法,要从喻体的角度考虑,顺势而为,理解出题人的意图,按照考试思维,就像是出题人用比喻的喻体引着我们向前走,我们就跟着他指的道路向前走,选择喻体应有的搭配词语。

例1.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慈善家希望通过发挥杠杆效用,____社会慈善资源。

A.撬动 B.整合 C.挖掘 D.吸引

解析:“杠杆”是喻体,形容杠杆用撬动比较合适。

例2.在人工智能研究热潮中,国内外已经形成___的局面。

A.千帆竞发 B.百家争鸣 C.龙争虎斗 D.星火燎原

解析:“热潮”类似于“河海流”水中应有“船”,则有“千帆竞发”。

2.横线加双引号 ,意义也可能不一样,要往相反的方向考虑,或者是不同的方向考虑。

例题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经济活动所积累的风险水平和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因此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上必然会有不同的表现。一般而言,金融机构习惯享受顺周期的经济上升发展,愿意做___的事;普遍忽视顺周期的末端风险管理,而一遇经济逆转,常会“雨中收伞”“____”,一些机构甚至不会再投放资源。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顺水推舟  明哲保身
 B.济困扶危  竭泽而渔
 C.因势利导  急流勇退
 D.锦上添花  釜底抽薪

解析:雨中收伞加了双引号,则不再表示其比喻义,而从语段的意思来看,这个词加双引号后,就变成了一个从字面理解意思的词语了,那么我们就选择一个动词,而且从字面理解后的意思与雨中收伞字面意思是并列关系,或者说是差不多的意思的词语,则D项釜底抽薪合适。

3.避免语意重复

在分析某个词是否可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语段中是否已经有表达该词语意思的内容了,如果有,一定要注意避免语义重复。

例如,2013年国考

我们如今有铺天盖地的新信息需要去消化和记忆。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视和其它电子产品里,都____地涌现出新鲜事物。当不同信息同时涌现在记忆中,人们会无法___出与当前目标不相关的信息,甚至还会禁不住去思考那些尚未开始做的事情,于是会出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滔滔不竭 挑选 杞人忧天

B.源源不断 筛选 顾此失彼

C.层出不穷 甄选 急于求成

D.络绎不绝 遴选 应接不暇

解析:第一空横线后面已经有涌现出这个词,那么C项的“层出不穷”中的“出”已经有出现的意思了,与“涌现出”重复了,那么这个词不合适,C项排除。再看A项,第一个成语的形容对象是说话,用在这里不合适,排除。D项第一个成语一般是指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去干什么事,用在这里也不合适,直接排除,所以选择C。做题做到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秒杀,不用再看后面的空浪费时间。

4.用搭配来验证题目时,若出现A搭配B和C,不要只考虑A与B搭配是否合适,也要考虑A与C搭配是否合适。

例如,分散注意力和兴趣,分散注意力没有问题,可是分散兴趣就不合适。而转移注意力和兴趣,就比分散妥当,因为转移搭配注意力和兴趣都合适。

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ab084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8.html

《逻辑填空解题方法2019062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