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9-02-05 03:02: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主题调研报告

  乡镇行政区划调研报告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一直以来是个广为关注热门话题。最近关于行政层级制度改革的各种声音也是不绝于耳。我们认为,行政区划改革将是必然的趋势。而乡镇一级的改革首当其冲,而又以其复杂性成为这场改革的难点。事实上,各地的乡镇一级行政区划调整一直以来处于不断调整之中。那么,这种调整对这场改革又有什么启示呢?为此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走村串户和田间地头访谈实地察看等方法,深入进行调查摸底,初步摸清了杨家沟镇磙家沟村的发展现状,村在的问题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基本理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磙家沟村位于米脂县杨家沟镇距政府约3公里,属山地地形,是杨家沟镇的东大门,全村耕地面积527亩,林地面积1037亩,水果林面积65亩。

  该村辖有8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总户数522户,总人口1778人,劳动力998人,低保人员17名。

  全村现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6人,初中以上文化党员19人。

  该村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700万元,村集体经济26000元人均收入3536元。 该村目前村情稳定,民心向上,不存在其他的不安全因素,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创安级别为安全村。

  二 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磙家沟村系米脂县先锋工程创建村,村党支部书记为米脂县富民支部书记。村倆委班子健全成员共9名。村倆委班子制度较完善,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一系练制度在重大问题上能进行集中讨论。村倆委班子较为团结,干部作风正派,有一定事业心,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意思,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多数群众感到满意。

  三 经济发展状况

  该村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效益农业初具规模,全村大鹏蔬菜基地76亩,村名的主要来源以外出打工为主,每家平均1—2人外出。村集体经济有稳定来源,年收入2万多元。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是农民小农意识的思想比较重,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保守。二是党支部在下力气引导规范,开拓群众视野的工作方面存在着不足。

  2 居住环境欠佳。由于垃圾乱堆乱放,卫生环境差,下水道不通等问题,造成村民居住环境欠佳。一是村民自身环境意识淡薄。二是村里改善村民生活居住环境缺乏资金。 3 文体活动单调。村里没有文化娱乐活动室,图书馆,老百姓平时最大的娱乐就是打扑克,搓麻将,看电视。

  4 贫困人口不少。全村特困难人口不少,但目前只有其中的17人享受低保。17人中五保户有3人。

  五 具有的基本优势

  在清醒的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该村具有发展的优势。一是有一个干事创业,健全团结的村倆委班子,有一支务实为民的党员班子。二是由丰富的农保田地资源,土地肥沃,具有发展蔬菜种植业的巨大潜力。

  今后工作思路

  一 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为农民谋利益,深得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

  1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村倆委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培训。计划组织村干部和村里有经济头脑的能人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参观学习。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帮助村倆委查找问题,完善领导班子建设,党员教育和财务公开和村物管理等各项制度。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党章要求,帮助村支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动员党员掌握致富技术,同时对贫困户进行帮带。

  二、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1、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大鹏蔬菜产业。争取合理调整地块实行蔬菜连片规模种植,筹建一个高标准、规范化的蔬菜大棚基地。

  2、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技术。适时组织科技人员下乡,为村民传授有关种植业、林果业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实施科技扶贫,提高现有劳动者的致富能力。争取给村里配备一台电脑并负责技术培训,为村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技法律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1、在全村开展创建文明农户活动,举办科普知识展览,逐步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科技素质。

  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认真排查热点难点问题,把不安全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3、争取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对付困难户、贫穷户、特困党员进行慰问,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4、帮助村里落实坏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容村貌的整洁、美化。

  5、发挥懂电脑优势,再将村生产的农产品有关信息上网的同时,通过网络为村名提供信息。

  篇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申报方案模版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申报方案模版

  (以县、市、区、特区为单位申报)

  一、各县(市、区、特区)基本情况

  (一)县(市、区、特区)与周边县(市)接壤情况、国土面积、所辖乡镇数量,人口数量及结构(包括从事非农产业人口数量及占比)。截至上年末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上年末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地理位置、交通区位、资源条件等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简述)。

  (二)县(市、区、特区)所辖乡镇、街道基本情况(分乡镇逐一简述,内容参照县情,但需增加乡镇政府驻地。)。

  二、调整方案

  (一)乡镇撤并

  1、整建制撤并:撤销XX镇、XX乡建制,合并设置XX镇(如设置的镇采用原镇名称,应写为设置新的XX镇。重新命名不需冠以新的)。XX镇辖原XX镇和原XX乡地域,国土面积XX平方千米,总人口XX人,镇人民政府驻XX村(原XX镇人民政府驻地)。 2、涉及建制村调整的撤并:撤销XX镇、XX乡建制,以原XX镇、XX乡和XX乡(镇)的XX村地域合并设置XX镇(如设置的镇采用原镇名称,应写为设置新的XX镇。重新命名不需冠以新的)。新设置的XX镇国土面积XX平方千米,总人口XX人,镇人民政府驻XX村(原XX镇人民政府驻地)。

  (二)撤镇设置街道办事处

  1、整建制撤镇设办:撤销XX镇或XX乡建制,设置XX及XX街道办事处(如设置的街道办事处采用原街道办事处名称,应写为设置新的XX街道办事处。重新命名不需冠以新的)。XX街道办事处辖XX、……村地域。总人口XX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人口XX人。XX街道办事处驻XX社区(原XX镇驻地)。

  2、撤并设置街道办事处:撤销XX镇、XX乡建制,合并设置XX街道办事处。XX街道办事处辖原XX镇、XX乡地域。总人口XX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人口XX人。XX街道办事处驻XX社区(原XX镇驻地)。

  (三)整建制撤乡设镇

  撤销XX乡设置XX镇。国土面积、人口及政府驻地不变。

  XX县(市、区、特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XX街道办事处、XX镇和XX乡(具体名称),总计X个街道办事处、X个镇和X个乡(数量)。

  三、调整理由

  主要论述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重点围绕本地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加快城镇发展和园区建设,推进四化同步“5100工程、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此外,还应包括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本地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意见情况以及干部群众的意见反馈。

  撤乡设镇所需附件材料清单

  1、市(州)人民政府呈报省人民政府的关于某乡撤乡设镇的请示

  2、市(州)民政局关于撤乡设镇审核情况报告

  3、县委对撤乡设镇的决定或县委常委会议纪要

  4、县人民政府呈报市(州)人民政府关于某乡撤乡设镇的请示

  5、县人大对撤乡设镇的决议或意见

  6、县政协对撤乡设镇的意见

  7、县民政局关于撤乡设镇审核情况报告

  8、县发改委对撤乡设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住建、国土等部门对撤乡设镇的意见。涉及民族乡行政区划调整的需提供民委征求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意见后出具的专项调研审核报告,乡镇调整合并的需提供维稳部门的风险评估论证报告,撤镇后设2个以上街道办事处的须提供编办出具的编制调整说明。

  9、乡党委关于撤乡设镇的意见

  10、乡人民政府向县人民政府关于撤乡设镇的请示

  11、乡人大主席团关于撤乡设镇的意见

  12、整建制撤乡设镇的需提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发展规划。乡镇撤并或撤镇设办不需提供。

  13、县行政区划图(需标注乡改镇位置的现状图)(8开)

  14、乡所辖各村(居、社区)群众对撤乡设镇的意见(各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

  注: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除需以上基本材料外,若需补充其它材料,另行通知。乡镇撤并和撤镇设办所需附件材料参照执行。附件材料不需装订,采用活页夹固定,排列顺序按照清单中各项材料顺序即可。

  篇三:温州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温州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城市化进程缓慢和城乡统筹发展滞后是温州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变温州半城市化的面貌,去年11月以来,我市抓住争取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展新一轮改革试验的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中心镇发展、加快小城市培育的战略部署,决定实施以三分三改为核心的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提升我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是推进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必须率先抓好。

  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以中心集聚、统筹发展为主要目标所展开的重大行政改革,是为温州长远发展建骨架、打基础的关键性举措,既符合国家以及省里对城镇体系发展的导向,也符合温州的实际需要,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1、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乡镇(街道)作为以城带乡的节点,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最主要的平台和载体。但目前,我市乡镇数量过多、布局过密、规模过小的问题十分突出。大部分乡镇辐射半径过小,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不足,基本公共服务难以向农村延伸、覆盖,乡镇的平台载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从数量来看,全市共有290个乡镇(街道),数量高居全省首位;从密度来看,每千平方公里达到了26个乡镇,最多的一个县(永嘉县)管辖38个乡镇;从规模来看,有75个乡镇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有80个乡镇常住人口不足1万,最小的陆上乡镇(苍南县芦蒲镇)仅6平方公里,人口最少的镇不到千人。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一产就业转二三产就业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预计未来五年间,将有50多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这对乡镇发展产业、吸纳就业、容纳居住、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过密的乡镇进行撤扩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有效。它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考虑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更大范围内有效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城乡优势,统一规划城乡建设,促进城乡双向交流,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2、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构建温州大都市区新格局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市在城市发展方面走的是一条小乡镇中心镇强镇小城市的发展路径,过多的乡镇行政单元分割,切断了城市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有机联系,出现了很多产业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断裂带,带来了严重的半城市化问题,以至于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特别是随着城市建成区的拓展和部分中心集镇的壮大,许多乡镇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原有的乡镇管理体制同城市化管理的需求不协调,出现了一城两制。目前,温州全市仅有30个街道,街道占比在省内城市中仅高于丽水,11个县(市、区)中有7个至今没有采用街道建制,就算在城市最核心的鹿城区,目前仍有45乡。因此,在城市建成区,政府不得不一边管理城市,一边管理农村,政策与管理方式都无法一致,严重干扰了各种资源要素的正常流动,交通、通讯、电力、燃气、信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无法有

  机整合,温州的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受到了很大影响。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化作为推进温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总龙头和总抓手,致力于把沿海沿江地区建设成为大都市的建成区,把西部山区建设成为大都市的生态功能区,形成“1650”都市区大中小城市群发展的新格局。这就要求必须科学合理地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理顺管理体制,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要实现城市建设、管理一条心、一张图、一盘棋,进而拉开大城市框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城市形态,为把温州建设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3、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惠民之举。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既符合减轻农民负担的要求,也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一方面,乡镇如果规模小、人口少,势必财源不足,但财政供养的人员、要承担的经济社会事务,与较大规模乡镇相比并没有多大差距,这就造成较小规模乡镇财政负担过重,甚至收不抵支。为保证乡镇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卫生、教育、交通等事业的发展,就有可能加重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乡镇多、规模小会造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如,虽然乡乡都有卫生院,但设备难更新、水平难提高,看病仍然跑市区大医院;虽然镇镇都有学校,但校舍扩不开,教师留不住,家家的孩子都往城里送。对乡镇实施整合,势必吸引更多的人口、资金、技术向中心镇集聚,加速乡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的进程,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设现代化小城镇,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城镇服务功能。特别是可以重点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农村急需的社会事业,进一步扩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4、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行政区划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任何阶段,都要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其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历史和事实一再表明,科学、合理的区划调整对区域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2006年,国务院专门下发《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区划调整。200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把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点,明确了区划调整的着力点。

  省委、省政府也对全省城镇过密、单元过多的情况进行大力改革。早在1999年《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和2001年《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在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捷的地区,若干个乡镇已经发展连片的,要加大撤并力度,在大中城市城建规划区内的镇和县政府驻地镇,要逐步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在上述意见的指导下,1999年以来,省内大部分地市纷纷开展了大规模战略性区划调整,全省乡镇数量减少了四成。通过中心集聚,在浙北、浙中一带形成了店口、横店等一批实力很强的中心镇,对区域经济起到了很强的带动能力。而同一时期,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步伐却严重滞后。由于发展空间不足,几个经济大镇的先发优势逐渐丧失。2010年全国百强镇排名中,浙江占17席,其中杭州6个、宁波4个、绍兴6个,温州仅柳市1个镇入选。这十分不利于我市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巩固前列地位,不利于我市尽快达成国务院作出的温州要成为长三角新经济增长点的要求。

  当前,实施区划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熟。2000年以来,我市经济实力大幅提升,GDP增加了2800亿,2010年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进入上中等国家(地区)水平行列;农村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等级公路通村率达

  到100%,农村客运通村率达到%,城乡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60部,互联网宽带用户数增加至200万。同时今年是乡镇班子换届之年和十二五开局之年,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各方面工作的同步开展,有利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因此,对于温州来说,全面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既是顺应国家和省里政策导向、要求的必然之举,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时机所在。

  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目标任务

  为认真谋划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心镇培育的战略决策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结合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制定了《关于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实施意见》,对调整工作提出如下目标和思路: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我市的城乡结构调整为以大都市核心区(三区、洞头、瓯江口、瓯江北岸及上塘)为主中心,以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六个县城为副中心,以50个左右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中心镇为重要节点的“1650”城市发展新格局。经过调整,乡镇人口原则上要求达到3万以上,形成一批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都市型功能区和一批区位特色鲜明、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完善的区域中心镇,并最终发展成为小城市,有效推动我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我市各地社会基础、思想观念和行政管理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山区、海岛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平原、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区别较大,历史文化、交通状况、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也有明显差别。针对这些差别,区划设置和行政管理体制要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当地历史沿革、自然地理、风俗习惯、行政管理等客观因素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制定方案,杜绝主观盲目,避免搞一刀切

  2优化配置,促进发展的原则。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是否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重要依据。把调整工作同发展产业集群、建设都市功能区、培育区域性中心镇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乡镇平台。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一方面促进要素资源向中心镇、功能区流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完善城市以及中心镇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动生产、生态、生活相融合的宜居型城市建设。

  3理顺关系,转变职能的原则。行政区划调整之所以能够成为城市化的动力,关键在于它可以带动行政管理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促进政府转型。因此,同步理顺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管理体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是本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原则之一。要综合运用好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其他措施,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借区划调整之机,大力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一是部分地区通过镇改街,减少行政层级,精简机构编制,提升行政效能。二是同步做好基层站所布局调整,解决现有七站八所缺位和交叉的问题,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三是

  根据管理体制和管理范围的变化,调整乡镇(街道)绩效考核体制,引导乡镇(街道)积极转变管理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

  (三)工作任务和主要思路

  1、理顺大都市主中心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思路是核心区,城市化,在大都市主中心范围建立与城市管理相匹配的行政体制。按照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在大都市核心区的中心(市本级三区)范围内,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即市、区两级政府,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市本级三区除个别山区、海岛乡镇外,原则上均改为街道建制。

  乡镇与街道体制有本质的区别。乡镇属于乡村型政区,按农村的行政方式实施管理,街道办事处是县(市、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任务是按城市发展的要求开展城市管理。因此乡镇改为街道,可以减少主中心的管理层级,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主中心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从而破除都市区内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加快大都市区建设排除体制性障碍。

  2、推进大都市副中心建设。主要思路是拓县城,减层级,提升县城的城市化水平,打造更富有集聚和带动能力的大都市副中心。拓展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等六县(市)县城规模,把周边小乡镇纳入县城范围。条件成熟的县城,要加快镇改街步伐,把县城逐步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大都市副中心。大都市副中心范围,原则上实行街道建制管理。

  当前,各地县城建成区不断扩大、新城区不断崛起、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拓展县级政府对县城的管理范围,做大做强县城,有利于增强县城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能力和以城带乡的龙头作用,推动副中心向中等城市、大城市发展。

  3、培育区域性中心镇。主要思路是强中心,减数量,通过大镇合并小镇、强镇吸纳弱镇、潜力镇组合资源镇、产业同构镇相整合等方式,实施乡镇撤扩并,解决我市现有乡镇规模过小、数量过多、密度过高的问题。按照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聚的要求,在确保管理和服务半径有效的原则下,对人口少、规模小的乡镇实施整合,努力培育50个左右中心镇,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合理的小城镇体系。以县(市、区)为单位,乡镇的数量只减不增。调整后,为方便群众办事,可在原乡镇驻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或过渡性办事处。民族乡镇要在尊重民族兄弟意愿和上级民宗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审慎调整,不搞一刀切

  同时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对中心镇开展以权力下放、政策扶持、理顺体制、健全职能为主要内容的扩权强镇改革,把区域性中心镇建设与农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完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推进中心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使中心镇在推进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和引领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点和节点作用。

  4、建设都市型功能区。主要思路是分功能,聚产业,在各县(市、区)范围内,建设一批符合区域总体规划、拥有较大发展潜力、对区域发展带动力强的都市型功能区。功能区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成建制的行政区构成。各主、副中心区可根据城镇规划和产业发展的

  实际需要,建设功能区,设立管委会,作为县(市、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辖区内的经济、行政、社会事务。在管理体制上采取区镇合一区街统分的管理模式,即由单一镇构成的功能区,功能区管委会与镇实施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由两个以上街道(镇)组成的功能区,管委会与所在区域的街道(镇)采取统分结合、分工协作的运作模式,分别负责辖区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功能区开发完成后,功能区管委会即可撤销,建成区域移交属地管理。

  考虑到我市产业区域特色鲜明、集聚度高的特点,以及集聚发展第三产业和城市综合体的需要,从有利于产业区域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以发展产业为主的机构,有利于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平台。由于功能区是县(市、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县(市、区)级部门可根据需要在功能区设分支机构,借此突破现有法律对镇一级社会管理职权的限制,有效解决经济大镇、中心镇小马拉大车的管理难题。

  (四)步骤安排

  按照《关于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实施意见》和《温州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有关安排,本次调整工作于201011月正式启动,计划到20116月底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调研准备阶段,时间为201011月到20112月。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县(市、区)为单位,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科学合理地制订各区域内的调整方案。

  第二阶段为方案报批阶段,时间为20113月到4月。各县(市、区)政府向市政府上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整体方案,方案经市政府审查后上报省政府审批。

  第三阶段为方案实施阶段,时间为20114月到6月。在本阶段,各县(市、区)要按照省政府的批文,严密组织、精心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并及时解决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认识、人员分流、资产处置以及其它涉及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群众生活、生产和项目建设不受影响,确保平稳过渡。调整后的乡镇要按照法律规定开好乡镇人代会,选举产生新的乡镇政府组成成员。

  三、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保障措施

  本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市委、市政府要求11个县(市、区)和各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确保稳定、顺利交接、平稳过渡、促进发展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在工作保障方面,各地都要全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划调整是一项打破原有格局的大动作,强化组织领导至关重要。一是组建工作机构。1月底,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任组长,市长赵一德任第一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了综合组、业务组、宣传组、信访稳定组、纪律监督组等五个工作组,并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成立相应机构,抓好工作落实。二是积极沟通协调。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52904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a.html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