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发布时间:2020-05-04 13:03: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器生锈 B.葡萄酿酒 C.剩饭变馊 D.苹果榨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铁器生锈, B.葡萄酿酒,C.剩饭变馊,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苹果榨汁,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药品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取用液体药品 D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解析】A、用天平称量质量时应该左物右码,错误;B、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正确。C、液体药品应该装在细口瓶中,错误;D、稀释浓硫酸应酸入水,错误。故选B。

3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 B.百炼成钢 C.滴水成冰 D.铁杵成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聚沙成塔,C.滴水成冰,D.铁杵成针,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B.百炼成钢是降碳量,除S,P, Si,Mn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4.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 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对火焰为什么向上解释原因,属于实验结论或作出假设,故A错误;

B、用火柴梗在火焰中心1-2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的变色情况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故B正确;

C、对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解释原因,属于实验结论或作出假设,故C错误;

D、对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的解释原因,属于实验结论或作出假设,故D错误。故选B。

5.下列实验操作所产生的现象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给水通直流电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将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 D向铁粉中滴入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A、给水通直流电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气泡产生错误;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正确;C、将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错误;D、向铁粉中滴入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有氢气产生,错误。故选B。

6.托盘天平静止时,指针偏向右边,若不再调平,就称药品,则读数为5时,药品实际质量(  )

A等于5克 B小于5克 C大于5克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时是左物右码,只有左边多加称量物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读数为5时,只有左边加入多于5g的药品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称得的药品的质量大于5克。故选C。

7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春天花朵瓣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B

8.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观察 C假设 D做结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A不正确;

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B不正确;

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C正确;

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D不正确。故选C

9.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

C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体积分数为0.03%),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错误;

C、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雾,空气不能在干燥的玻璃片上形成水雾,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错误;

D、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雾,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多,正确。故选D。

10.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11.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水果榨汁

C分离液态空气

D葡萄酿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物质没变,为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水果榨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物质没变,为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只是将液态空气中的液氮和液氧进行分离,物质本身没有变化,为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12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

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点燃气体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听到的一声表示氢气较纯,没有听到任何声响,可能是没有收集到氢气,故不能达到目的;B、因NaOH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CO3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能达到目的;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故不能达到目的;D、应向鸡蛋壳上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因此应用盐酸与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故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3.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上酒精燃烧起来,灭火措施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 B用水冲灭

C不管它,让它自然熄灭 D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D

【解析】

【分析】

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

A、用嘴吹时,气流带走的热量太少,不会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达不到灭火目的,故A不正确;

B、用水浇可使燃烧的酒精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扑灭后实验桌上到处是水,酒精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B不正确;

C、酒精燃烧产生热量多,让它自然熄灭,可能会导致火灾,故C不正确;

C、用湿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故D正确。故选D

1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读出液体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 B、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B错误; C、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手掌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药品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取用液体药品 D液体的取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出,再伸入液体内吸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16.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向量筒中倾倒溶液 B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取用粉末状药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往量筒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着手心,量筒倾斜,量筒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拇指不能按着试管夹的短柄,图中试管内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以防着火,图中用嘴吹灭酒精灯,故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而不应用手拿,以防污染试剂或腐蚀手,图中用手拿,故错误。

【点睛】

倾倒液体时,需要注意的是:

17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

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

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C.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我们摄入的物质也不例外,选项说法正确;
D.世界上的物质包括看的见和看不见的都是化学物质,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8.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

19.下列各有关的叙述,反映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

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

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是因为加油站内有很多的油分子,油分子易燃烧发生爆炸,是利用了油的化学性质,故A错;

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说的是物质的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铁生锈生成了一种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是碱式碳酸铜分解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所以利用其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

20.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A

【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d7ead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e9.html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化学《走进化学世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