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doc

发布时间:2017-08-29 16:15: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5-2016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己留存待讲,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称赞颜回的,也就可知一个大概。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学习却是相当刻苦。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直到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了,这样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述而篇第七》)。在这一方面,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用子贡的话说,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孔子所谓的学习,其实也不仅是读书。“学而时习之”的“习”,以我之肤浅理解,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一个“仁”字,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践行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有人问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颜回却是一个例外,而且评价相当之高。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经偷偷观察,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但也仅此而已,对孔子说的话,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提出质疑,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甚至与之辩说,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惑。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则排第一(其余两位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之为“复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但以我之见,颜回最大的缺点,就是 “克己复礼”也“克”得太过,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说三十一岁的,也有说四十一岁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根据《孔子世家》记载,老子赠言孔子,其中有两句是“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意思是说,做子女的要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不知道这一记载是否可靠,也不知道孔子喜欢颜回是否与这两句话有关,但我以为,人可以有缺点,却不可以没有自我。这一点,为人之师者尤当引以为戒。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孔子喜欢颜回原因的一项是(

A、颜回虽然出身贫寒,生活环境非常艰苦,但他能在艰苦的生活中自得其乐,听孔子讲学始终聚精会神,学习勤奋刻苦。

B、颜回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不去死记硬背,而是掌握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一以贯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C、颜回自觉践行“仁”,不符合“礼”的事情不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言论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

D、颜回对于孔夫子的学说佩服的五体投地,对于孔夫子的话洗耳恭听,从不质疑,时时表现出弟子对老师的无比虔诚与恭敬。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颜回长久不违仁德,将“仁”字牢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被孔子誉为“仁”,而孔门其他弟子则达不到这一高度。

B、颜回在孔夫子面前言听计从,尊敬有加,而私下里与别人讨论时,则对孔子的话大加发挥,孔子意识到这未必是好事。

C、子路对于孔子的话敢于表示不喜欢,甚至敢于跟孔子辩说,而颜回则不然,即使孔子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义。

D、孔门弟子很多,其中以德行著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凭借自己的操守和言行在这三人中排名第一,素有“复圣”之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末引用老子的话,意在探究孔子喜欢颜回的原因;作者认为,为人之师者,应引孔子喜欢颜回为戒,不使学生失去自我。

B、孔子提倡的“仁”其实是日常行为的一些规范,孔子将其解释为克制自己,使自己看的、听的、说的、做的都要合乎周礼。

C、在孔子的眼里,颜回是一位不违仁德的仁者,也是自己最喜欢的一位弟子,因为英年早逝,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

D、作者认为,颜回尊师乐学、不怕贫寒、不违仁德等品德应该肯定,但对自己“克”得太过、失去了自我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日:“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日:“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昧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煲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搏击:督察举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腰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

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

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

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

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和“人”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

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迸言劝诫,很受器重。

B.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

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

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D.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

书四录》经学士毋燹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7.把原文匦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史

[唐]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藩镇割据厉害,朝廷采用求和政策。

8. 相传唐宪宗在朝廷与大臣商议边政时背诵了这首《咏史》诗,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唐宪宗借这首诗表明的观点是什么?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旨。(5分)

                                                                            

                                                                            

9. 诗的颈联使用了什么修辞?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___________ __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____ _ 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

3)庄生晓梦迷蝴蝶, ______________ _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生梦不醒,红楼解味人

20125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1947年, 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 敦敏诗集《懋斋诗钞》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 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望者。一般说来,在某一学界成为望者又著作等身的人,同辈或后学者常常只有仰视和尊敬的份儿,很少会有人出言不逊,但周汝昌是个例外。在红学界,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他的一生,可谓毁誉参半。周汝昌曾有诗云:小童何以知途向,瞎马盲人旅亦难。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A.周汝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研究红学,常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令人耳目一新,却也招致很多异议。

B.《红楼梦新证》这部书,使周汝昌成了学界红人,也使得他在政治运动中被关进牛棚下放,他的红学研究被迫中断。

C.周汝昌看来,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研究红学深受大拿的影响,如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系沉湖而死的观点,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E.从早年的《红楼梦新证》到晚年的探佚学,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不顺利,他的红学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一直饱受争议。

(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6)

                                                                               

(3)简析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这句话的作用。(6)

                                                                               

(4)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借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终于来到了蜀道。本想亲身领略一下李白笔下那猿猱愁攀、风声鹤唳的险要,却见那盘山公路像飘浮的玉带缠绕在座座峰峦之间。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B.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C.一名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坐山观虎斗。昨日,乘客周先生说,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D.这口井蹲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中间,况且早已枯竭,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居委会决定把它填平,得到居民们的一致赞同。大家一起动手,纷纷投井下石,一会儿就把它填平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在32岁的 时候做出了离开赛场的决定。

B.语录相当于鸡骨,再加一些好人好事,这是鸡肉,再撤上抒情的盐和道德的味精,最后贴上经典解读的商标,就是老少咸宜的心灵鸡汤。

C.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赞誉有加。评论人徐鹏远却认为这只是题材的亲切感、徐克的个人品牌、同档期姜文电影差评共同作用所致。 

D.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能否世界化,关键在于它自由批判的人文精神、独特杰出的原创特征、人类共同价值的信念。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已有之的偶像崇拜现象。自近些年引进了“fans”的英文趣译,并用粉丝代之以后,便成为一愈演愈烈的社会性现象。                                                                              都应有尽有。粉丝现象,已以其迅猛而强势的发展,成为当下文化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新动向。

①从影视界到娱乐界,从体育界到文艺界,从时尚界到读书界

②一经正式应用,就遍地生根开花

③好像粉丝这个词本身具有一种超强的魔力一般

④从演艺明星到秀场新人,从著名作家到青春写手,从文化名嘴到网络红人

⑤而粉丝们追捧的偶像,也是五花八门

⑥几乎都有层出不穷的粉丝群体

A、③⑥②④⑤①                        B、③②①⑥⑤④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④①⑥②③

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①__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②__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③__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16.以人生为对象,依照例句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相近,字数与结构相同。(5分)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季节,那么,便会有寒暑往来,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1)     

(2)  

五、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5-2016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答题卡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阅卷人

得分

1

2

阅卷人

得分

8.5分)

9.6分)

阅卷人

得分

10.6分)

1

2

3

阅卷人

得分

11

1)(5分)

2)(6分)

3)(6分)

4)(8分)

阅卷人

得分

15.6分)

阅卷人

得分

16.5分)

1

2

阅卷人

得分

17.作文(60分)



2015-2016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1D 2B 3C

4.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5. A(“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6. D(曲解文意。“通撰的……审核后”错,原文意思是元行冲上奏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历经一年多才修成。并不是元行冲自己通撰了此书,然后由毋煚等加以审核。)

7.1)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担负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去按察使(的职务),(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以(认为)”“固(坚决、坚定)”“乃(便、于是、就)”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

[5分;译出大意给2分;“构(陷害、构陷、诬陷)”“见(表被动)”“美(名词作动词,赞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观点:反对和亲。主旨:这首诗借“汉家”揭露了唐朝和亲政策的愚蠢(“计拙”),讽喻皇帝做出英明决策,并任用贤臣。

9、借代和反问。(2分)“ 玉貌”代指和亲女子;“胡尘”代指战争,诗人讽刺了君王的昏庸,将相的无能。(2分)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2分)

10、略

11、(1A3分,B2分,E1分。(C项,偷换概念,红楼梦的文学性研究不在“红学”的范围;D项无中生有,“林黛玉沉湖而死”的观点与胡适无关;E项“一直饱受争议”不准确。)

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6分)

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

②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

③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

④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⑶简析“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这句话的作用。(6分)

3)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2分)

内容上:①表达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

②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

③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

(每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共6分,意思对即可)

⑷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我们哪些借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4)①执着的精神。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

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作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

③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④依据充足,奠定丰厚的基础。《红楼梦新证》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12B (风声鹤唳:指听到风声鹤叫,都怀疑是敌兵追来:形容人极其惊恐疑惧。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时,再从中取利。这里宜用“袖手旁观”。投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引处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13BA项,成分残缺,应在“饱受”前加“她”。C项,主客颠倒,徐克电影是赞誉的对象而不是主体;D项,两面对一面)

14B【解析】依据后文“都应有尽有”可知与之相连的应该是④句“从演艺明星到秀场新人,从著名作家到青春写手,从文化名嘴到网络红人”。由此就可以选出B项。再通过③句“好像粉丝这个词本身具有一种超强的魔力一般”和②“一经正式应用,就遍地生根开花”句相连的引证,可以明确答案。

15、(1)“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2)“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3)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16、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那么难免峰回路转,柳岸花明,升降浮沉

如果把人生比作大海,那么便有波涛澎湃,平静安详,多姿多彩

如果把人生比作音乐,那么便有高低起伏,婉转悠扬,九曲回肠.

如果把人生比作咖啡,那么便有亦浓亦淡,苦尽甘来,回味无穷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行冲,河南人。元行冲博学多识,尤其擅长音律及诂训之学。考中进士,几次改任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元行冲品性不阿谀奉承,多次进言劝诫,他曾经对狄仁杰说:“下人侍奉上人,(对上人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一剂药物。”狄仁杰笑着对人说:“他就是我药笼中的药物,怎可一日没有呢!”元行冲因本族出于后魏,而后魏没有编年史,便撰写《魏典》三十卷,记事详细文笔简练,为学者称道。当初在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的瑞石上有牛跟在马后面的图象,魏收的旧史认为晋元帝本是牛氏之子,后改姓司马,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元行冲推究探寻晋魏更替的来龙去脉,认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朝而受命,考察校验歌谣谶语,特意著述来说明这点。开元初年,元行冲由太子詹事出任歧州刺史,又充任关内道按察使。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胜任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去按察使,(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不久又被召入任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当时嗣彭王李志暕的庶兄李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关在狱中等待判决,受牵连获罪的有十多人,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元行冲四次升迁后任大理寺卿。当时扬州长史李杰被侍御史王旭诬陷,皇上下诏将此案交付大理寺定罪。元行冲认为李杰治理政务廉洁正直,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这之前,秘书监马怀素召集学者续修王俭的《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在丽正殿校写四部书籍,事情没有完成而马怀素、褚无量去世,(皇上)下诏元行冲总代他们的职务。于是元行冲上表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一年多完成,献上此书,皇上很赞赏。皇上又特令元行冲为御注《孝经》撰写疏义,列入学校课程。行冲不久又几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开元十七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叫献。

17、写作提示]

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看来,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

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80c11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e.html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