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发布时间:2020-05-25 13:32: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5节 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一字点评古诗文

南宋学者李耆卿在《文章精义》里,用一字评点古人诗文,十分精妙。你能猜出他是怎么评点的吗?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字,然后考虑为什么要填这个字。

论语气________;孟子气________;庄子气________;楚辞气________;史记气________;汉书气________

()________,柳(宗元)________,欧(阳修)________,苏()________

答案 论语气平,孟子气激;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汉书气怯。这是很恰切的评论。谁都知道,孔子在《论语》中主要是以一位大教育家的面目出现的,书中言论大都言简意赅,富有格言的情味,所以说气平。孟子就不同了,他是位雄辩家,言辞锋利,咄咄逼人,所以说气激。庄子颇具诗人气质,他的文章富于想象力,往往表现出特殊新奇的情味,所以说气乐。屈原一生饱受迫害,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凄苦沉痛,所以说气悲。司马迁具有过人的胆识,所作《史记》敢于对统治者进行批评和揭露,气勇当之无愧。班固的《汉书》反抗精神远不如《史记》,有的地方还持有与《史记》相反的见解,自然就显得气怯了。这里评论六部作品,用的是两相比较的手法:相对,相对,相对。《文章精义》还有一条一字评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这里用比喻——以四种不同的水流,来形容四种不同风格的文章:韩愈文雄健,柳宗元文深邃,欧阳修文明畅,苏轼文豪迈。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惊。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了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房走了出来。彼贝!他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倒在地,号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笼子,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联系上下文可知,老大夫对鸟笼非常满意,故而说出了这样的赞叹之语。②“木然不动地呆着”“眼皮都不眨一下”“迟疑地瞧了他一眼”等属神态描写,“趴倒在地,号啕大哭”属动作描写。这一表现促使巴尔塔萨最终决定把鸟笼送给彼贝。

答案 (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评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涉及C、D两级,难度适中。第①处应从手法和句意两方面赏析,第②处应联系下文情节分析其作用。注意运用规范的鉴赏术语,如“推动情节发展”等。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主题中任选两个角度,结合前文内容分析和概括。

答案 (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评析 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稍有难度。准确理解题中“角度”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需结合小说的“三要素”等常识解读。

技巧不清,特色不明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原文见本节真题探究)

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对小说中画线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语言赏析,应该从修辞、句式的角度进行;描写方法,则应从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进行。

错因分析 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弄不清楚答题的角度,不知道语言特色从何处突破,以至于乱答一气,丢分严重。

除此之外,小说叙事手法也属于写作技巧的范畴,也应该牢牢掌握。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对点突破,强化矫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必须作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他耳边飘过,他眼里慢慢泛起泪水。算算从6岁学小提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小提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矩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拉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他拉小提琴的缺点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小提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小提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的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他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要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不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但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为什么父亲在家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所以想趁父亲不在家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也不能幸免。他也曾上台表演,也参加过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对小提琴产生感情。一开始拉琴,一种忧郁就从心底浸漫过来,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很多老师都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琴声,那他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都对他充满信心,认为他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只要将他的心态调整过来,他就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直到他从音乐学院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音乐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的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这不是什么名曲,也不是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他泪如雨下,就连在座的老师们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琴弓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音乐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老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老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音乐室内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水再一次流下来,他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原文有删改)

1.这篇小说用了很大篇幅写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题时,考生可从内容、结构、技巧等方面入手。从结构上分析,最后一次拉琴和听众的反应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从内容上分析,最后一次拉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具体描写此细节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从表现手法上分析,感情的高度投入、听众的赞赏与前文描写的他机械地拉琴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答案 (1)结构上,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2)内容上,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内心的压抑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3)表现手法上,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文他拉琴缺乏感情、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

2.请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和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题时,考生应注意两点:一是分析句子的含意时,要着重分析其基本意义及蕴涵的情感、道理等,二是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产生的作用入手。画线句子描绘的是最后拉琴时的情形,感情完全投入,通过琴声尽情地宣泄了心底的痛苦。

答案 (1)画线句子表现了心底的哀求抗争、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2)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如弓飞如雨,如春光明媚、鸟语花香(3)生动形象地写出琴声的美好,凸显了人物的痛苦与反抗,将情节推向高潮。

考点一 写作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以例说法,举一反三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董师傅游湖

宗 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案 (1)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思路清,求规范

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1)表达方式

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制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3)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小说常用开头、结尾

1小说常用的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2小说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显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以例说法,举一反三

(四川卷)《想象》(文本见第三节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方法的考题示例)

【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

答案 处方是针对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思路清,求规范

小说运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分析小说的标题

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以例说法,举一反三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魔 盒

[]大卫·洛契佛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

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仍然津津乐道: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aa3c78e254f21d01701192deec332294.png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113e3c3ace96578683cf2d4715f14622.png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a7ba46948af4440db1eccda8f0fce1eb.png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气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线索类试题怎样答?

(1)解题思路:一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二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三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考点二 语言特色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就词语、句子的含意,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以例说法,举一反三

【示例1 (浙江卷)《魔盒》(文本见本节考点一)

1【本节专题对应题目一】 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结合词语所在语句,结合上下文全面理解。该题难度不大。

答案 显示人物的情态。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反映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2【本节专题对应题目二】 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

解析 题干要求所写的话能揭示主旨,考生应从文中勾画那些能表达主旨(体现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的句子。据文章2381718段,初次远离家乡而沮丧;贝格斯太太却把一个空盒子当作是她最宝贵的财产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因为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据此,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

答案 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示例2 (四川卷)《想象》(文本见第三节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方法)

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答案 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思路清,求规范

从三方面入手: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1)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身其境。

(2)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3)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4)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阅读与解题步骤

阅读步骤:(1)标序号;(2)抓文脉(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3)边读边划关键词,适当点评(尤其是有关人物的)

解题步骤:(1)审题干;(2)定考点;(3)根据模式酝酿;(4)准确答题,力求准、全、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65dad7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7.html

《(完整版)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