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源外包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王婧
要:从研究中小型商贸企业人力资源特点和外包需求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接包的可行性,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人力资源外包的校企合作机制。认为应当建立互相服务的利益链,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校企合作双方利益诉求不对等的状况,发展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商贸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实质是依据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通过企业与校方“服务模块互换”,获得人力资源优化,实现校企双赢。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包;校企合作;合作机制 作者简介:王婧(1980-,女,河北辛集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服务贸易。
基金课题: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外贸职业能力开发与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编号:L2011D019,课题负责人:王婧。 中圈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17-0007-03 由于商贸人才需要经验丰富且流动性大,因此这种人才的培育不是一所学校或一家企业能完全承担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商贸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应当改变思路,从用政策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转变到开拓校方服务企业的方式,通过互助式服务来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即从“单向思维模式”转换成“双向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机制,培养对口人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一个可能的路径是承接企业部分人力资源外包。
一、中小型商贸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需求 (一)企业实行人力资源外包的动因
人力资源外包是将企业人力资源相关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由企业外的专业服务外包商来完成。实行人力资源外包的优势主要包括:1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提高行政效率。“社会的人力资源”转变成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通过灵活的管理方式和用人方式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把员工潜在的竞争力转化为企业自身的实力,形成企业独特优势。2)注重核心业务,提升竞争力。把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交给外包服务商,能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这将帮助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改善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提高竞争力。3)降低成本,促进价值链形成。人力资源外包可以把企业原有的固定成本转变为变动成本,提升执行力以及创新和应变能力。
(二)中小型商贸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1.员工流动性大,高级人才难找
有些商贸人才可能会自立门户,有些商贸人才可能因为订单压力而跳槽,从而造成企业商贸类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同时,从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往往又达不到企业实际业务操作要求,造成供需缺口。此外,商贸类企业员工整天疲于日常工作,很少有交流学习、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 2.管理层复合型人才欠缺
中小商贸企业的管理层队伍往往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但缺少复合型的学科经历,以致难以适应业务发展和企业进一步扩张的需要。管理层急需与时俱进的国际化视野、把握国际行情和全局发展的能力,从而带动企业向纵深发展。 3.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规划性
一些中小商贸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还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受领导意志的影响较严重。不少私营中小企业用人唯亲,偏爱家族式的管理经营。他们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缺
乏系统性,一般没有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习惯,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意识。人才保障机制不规范,员工应有的假期和福利无法保障。 二、中小型商贸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选择 (一)可选方案
人力资源外包按外包程度分主要有四种:1)完全型外包,即企业将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全部外包给承包商。2)选择性外包,即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有选择地外包给人力资源服务承包商,企业和人力资源接包方要基于共同的愿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订商业合同。3)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外包和定时外包,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不隶属于本企业,而是从服务商那里租赁过来的,但由他们来执行所有人力资源职能。4)分时外包,是指企业不定期或分时间段请接包方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按人力资源外包的职能分主要有:1)事务性外包,也称为购进型人力资源外包,是指通过购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服务,完成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如:人事档案管理、养老金计算与发放、学习和培训等。2)战略性外包,也称为引进型人力资源外包。主要是通过引进外包服务商的专业队伍,协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的素质测评和组织机构设计等工作。
结合中小型商贸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考虑到中小商贸企业基层员工和管理层都有系统性培训需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战略性工作业务开展经验不足以及外贸公司信息安全需要等因素,采用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外包和分时外包形式对部分事务性工作进行外包比较适合这类企业,企业实施外包的内容可以包括培训、招聘、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素质测评等。而其中涉及的大部分外包工作高校都可以承接。
(二)高职院校承接外贸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可行性
高职院校承接外贸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既是拓宽学校社会服务渠道的一种方式,也是形成良性校企合作机制的路径。从国外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经验来看,高职院校适合承接培训类和咨询类服务外包。比如,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形式主要有:建立校企合作的研究中心、建立创新中心、向企业转让技术、开展社区服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等。其中咨询服务是最为普遍的形式。因为高职院校具备研究功能,可以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等咨询工作。另外,高职院校比起一般培训机构的教师资源丰富、素质较好、善于对培训班学员进行深入细致地管理,且与行业接轨程度较高,可以兼职从事各类培训、公司招聘、人才素质测评等工作。总之,中小企业对部分事务性工作进行外包时,高职院校可以作为其接包方完成相关工作。 三、外贸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机制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机制”指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合作制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程序和规则的总称。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界、产业界以及政府和社会大环境等,不但需要构建内部机制,还需要外部机制配合。 (一)内部机制
外贸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模式下校企合作的内部机制实质是建立一种校企互利共赢的模式。以培养企业可用的人才为共同目标,利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企业与校方“工作模块互换”把高职院校和企业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加以合理利用,实现校企双赢。即校方承接企业部分人力资源职能的外包,企业配合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一方面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需求,一方面提高接包能力,从而增强吸引企业的能力。
1.校企共同参与开发外贸岗位职业标准、员工素质提升标准和管理层拓展标准。主要通过对外贸企业现状地调研,分析员工不同阶段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专业知识需求和职业素质需求,形成三个层次的培训包标准。
2.双方明确需要由对方承担的工作内容,并通过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具体来说:
企业适合外包给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职能包括咨询类和培训类。咨询类主要是战略性人力资源业务,如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素质测评、组织机构设计、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等:培训类包括对新员工上岗培训、老员工素质提升培训和管理层思维拓展培训,注重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在培训设计中体现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并重,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执行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外包合同,调查实施情况,实施反馈修正机制和动态目标管理。 企业向校方提供的服务有:在建设教材、课程和专业时给予指导: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相关岗位,使学生切身体验外贸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为教学提供相关业务材料和资源:有条件的还可以由企业通过场地、技术、师资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校注入股份,直接参与办学。
通过校企双方互换各自具有优势的工作模块,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见图1

3.建立保障制度和评估体系。保障制度包括设立专项资金、成立管理协调机构等措施,对校企合作中企业权责进行细致地划分,保护企业利益。评估体系主要是通过对合作双方服务的细致分析,评价合作效益、合作结果等,并对合作双方实施适当地奖惩,确保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可以授权第三方中介或专门的评估机构来进行公正的评估。 (二)外部机制
外部机制需要依靠政府和行业共同配合。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一定的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提高校方承接企业服务外包的吸引力。同时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导向,进行适当引导,为学校与企业的“服务模块互换”模式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行业协会可以在校企合作起到中介的作用,提供信息沟通、合作评估、利益协调等服务,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同时,可以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建立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平台,实现一定区域内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避免高职院校各自行动、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三)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1.行业和师资保障
由于目前我国培训和咨询行业准入制度尚未建立,监管制度也不完善,培训和咨询产业有大量的民办组织,市场较为混乱。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在提供培训、咨询等人力资源相关的外包服务上有一定的优势:第一,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在办学时依托相关部门和行业,具备充分的信息来源,并且已经在给部门及行业企业进行培训和咨询服务时积累了多年经验:第二,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建设过程中,已形成了规范的管理制度,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备专业的培训技巧;第三,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未来人才需求趋势地判断上有一定优势和保障。 2.设施保障
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已依据行业需求建立了各类实验室。针对外贸企业而言,不但有按业务模块划分的实训室,如单证实训室、业务实训室等,还配有与企业同步的ERP软件,教学设备较完善。同时还有图书馆和电子资料作为依托,使高职院校在承接服务外包时具备良好的条件。
3.成本优势保障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价格都不一样,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各类机构都是自行定价。对外贸企业来说,实行人力资源外包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降低成本,这也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在提供服务外包过程中,对行业的研究可以结合各类研究课题和学校社会服务计划来降低成本:在提供各类培训服务过程中,可以结合学院自身人才培养方
案制定和设计课程,从而降低成本。另外,由于校方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需要企业提供各类指导和实践岗位,如果校方给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就会形成一种“以服务换服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校方可以把原来支付给企业的服务费转移到提供培训的劳务支出上,企业也可以把人力资源培训等经费转移到提供校方服务的劳务支出上,依据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双方互换的服务都是各自具有优势的项目,可以减少成本。因此,高职院校在承接部分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同时,还可以联合企业一起争取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帮助企业获得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 4.防范风险优势
在外贸企业实行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企业文化曲解引起的服务质量与效率下降的风险、接包方服务质量风险、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传达不及时或被刻意隐瞒,使得企业决策滞后风险等。高职院校承接人力资源外包能有效降低以上风险,这是因为校方一般由老师兼职提供服务,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此外,校方在提供外包服务的同时也需要企业的服务,双方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和服务外包实现工作模块互换,实质是一种深度融合,因此学校对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方面需求地了解途径是多方面的,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也会比较深刻。 四、结语
当然,外贸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的内部机制还在探讨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高职院校提供服务外包的经验和资质问题,服务是否能接受市场的考验,教师日常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平衡问题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90e73b0c22590103029d8d.html

《基于人力资源外包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