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学案

发布时间:2020-06-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刺客列传》第一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
16
一、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之燕( 2.以术说卫元君( 3.东郡( 4.荆轲尝游过榆次( ..5.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6.吾目之( ..7.荆轲虽游于酒人乎( 8.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8.故尝质于赵( 10.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11.稍蚕食诸侯( 12.擅巴、汉之饶( 13.民众而士厉 14.兵革有余( ..15.然则何由( 16.请入图之( ..
二、翻译
1.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2.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3.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4.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5.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6.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7.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8.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三、“荆卿好读书击剑”一句有何暗示?与盖聂论剑,受怒目即离去,这个细节表现了荆卿怎样的个性?对后来的故事有怎样的影响?




1
《刺客列传》第二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
79
一、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子受而舍之( 2.北购于单于( 3.旷日弥久( 4.恐不能须臾 ..5.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6.乃造焉( 7.光与子相善 8.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9.明不言也( 10.太子再拜而跪( ..11.其意不厌 12.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13.不可( 14. 荆卿留意焉( 15.舍上舍 16. 以顺适其意( ...
二、翻译
1.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3.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4.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5.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6.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7.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

8.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三、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反映出鞠武和太子丹怎样的特点?



2
《刺客列传》第三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
1013
一、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秦王购之金千斤( 3.微太子言( 4.万家( 5.得樊将军( 6.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7.愿足下更虑之( 8.而见陵之愧除矣( 9.计不知所出耳( 10.将军岂有意乎( 11.乃遂盛樊于期首函封之(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13.太子迟之( 14.士皆瞋目 ..15.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16.终已不顾
二、翻译
1.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2.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5.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6.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三、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四、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3
《刺客列传》第四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
1417
一、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 2.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3.比诸侯之列( 4.唯大王命之( .愿大王稍假借之( .起不意( ..7.尽失其度 8.断其左股 9.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10.轲自知事不就 11.秦王不怡者良久( 12.丹匿衍水中( 13.乃矐其目( 14.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15.其称太子丹之命 16.使使以闻大王( 17.群臣怪之( 18.荆轲顾笑舞阳( 二、翻译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2.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3.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4.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5.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6.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7.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8.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9.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三、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4
《刺客列传》第一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
16
一、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之燕( 2.以术说卫元君( 游说 3.东郡(设置 4.荆轲尝游过榆次( 游历经过 ..5.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刚才 6.吾目之( ..7.荆轲虽游于酒人乎(交往 8.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恰逢 8.故尝质于赵(先前、当初 10.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回复 11.稍蚕食诸侯(像蚕一样 12.擅巴、汉之饶(独占 13.民众而士厉 勇猛 14.兵革有余(军备 ..15.然则何由(既然这样,那么 16.请入图之( 考虑 ..
二、翻译
1.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他的祖上是齐国人,迁居到卫国,卫国人称他庆卿。 2.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后来秦攻打魏,设置东郡,把卫元君的子孙亲属迁到了野王。 3.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派人到荆卿寄宿的主人那里,发现荆卿已经驾车离开榆次了。使者回来报告,盖聂说:当然要离开的,刚才我用眼瞪了他,使他害怕了!

4.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喜欢喝酒,每天都跟屠狗的人和高渐离在燕国街市上喝酒,喝到兴头上之后,高渐离击筑,荆轲随着筑曲在街市上唱起歌来,以此相乐,过后又相对哭泣,旁若无人似的。 5.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荆轲虽然和酒徒交往,但他为人深沉,喜欢读书,在所游历过的诸侯国里,全是跟当地的贤人、豪杰和品德高尚的人结交。
6.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秦王待他不好,所以太子丹心怀怨恨逃了回来。回来之后,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但国家小,力量不够而不能实现。
7.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秦如果打燕国的主意,那么长城之南、易水以北,(这燕国领土的前途)还无法确定。

8.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您怎么能因为被秦王欺侮而产生的怨恨,就想去触秦王的逆鳞呢!

5
三、“荆卿好读书击剑”一句有何暗示?与盖聂论剑,受怒目即离去,这个细节表现了荆卿怎样的个性?对后来的故事有怎样的影响?
既暗示荆轲其实是儒雅之士,又为以后刺杀秦王做了交代。细节表现他强烈地维护自尊,也暗示荆轲剑术未能精益求精,为后文刺杀秦王不能成功而伏笔。

《刺客列传》第二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
79
一、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子受而舍之(使……住下 2.北购于单于( 讲和 3.旷日弥久( 延长 4.恐不能须臾顷刻 ..5.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过 6.乃造焉( 拜访 7.光与子相善 交好 8.不知吾形已不逮也(身体 9.明不言也(表明 10.太子再拜而跪( 拜两次 ..11.其意不厌满足 12.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如果 13.不可( 如果 14. 荆卿留意焉( 希望 15.舍上舍 让他住上等宾馆 16. 以顺适其意( ...
二、翻译
1.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这叫做‘把肉抛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祸患必定是无可挽救的了!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那位樊将军身处困境,走投无路,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终究不能因为强秦的逼迫而抛弃我所同情怜惜的朋友,把他放到匈奴那里。这样做的那一天,自然也就是我生命结束之时了。希望太傅重新考虑。

3.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一个人行动冒险却想求得平安,惹出了祸事却想求得幸福,计谋短浅而结怨很深,为了维持樊将军一个人和您新建立的友情、却不顾给国家造成的巨大危害,这就是所谓加深怨恨而助长祸患了。
4.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把鸿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烧燎,必然化为乌有。再说,以一个凶恶得像雕鸷那样的秦国,来向您发泄怨毒残暴的怒气,其后果难道还用得着说吗! 5.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太子迎上前去,倒退着走,引导田光到宫里,跪着为他拂拭座席。 6.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尽管如此,我田光虽不敢和您商议国事,我所熟悉的好友荆卿却是可以任用的。 7.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
6
其孤也。
太子离座,叩头而拜,说道: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成材,使我能到您面前,斗胆有所陈说,这是上天哀怜燕国而不遗弃它的孤儿的表示。
8.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那些秦国大将拥兵在外,而国内发生祸乱,君臣间就会相互措疑,利用这一时机诸侯们可以联合起来。

三、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反映出鞠武和太子丹怎样的特点? 鞠武的自私势利,胆怯懦弱;应当说他的话是大道理,也是利于燕国的,但是已经难以实施,或者根本上已经来不及实施。太子丹的义气豪爽,威武不屈。


《刺客列传》第三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
1013
一、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侵占 2.秦王购之金千斤(悬赏征求 3.微太子言(没有 4.万家(封地 5.得樊将军( 果真 6.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走投无路 ..7.愿足下更虑之( 另外 8.而见陵之愧除矣( 9.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10.将军岂有意乎(是否 11乃遂盛樊于期首函封之 用匣子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预先 13.太子迟之( 嫌迟 14.士皆瞋目 怒目圆睁 ..15.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上车 16.终已不顾 回头看
二、翻译
1.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如果太子不说这番话,我也想去拜见您了。只是我现在动身,手里没有信物,那么秦王是无法接近的。

2.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去奉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乐于接见我,这样我才能有报效您的机会。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够刻毒的了,父母宗族都被杀害或没入官府为奴。
4.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7
我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去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而接见我,我左手抓注他的衣袖,右手(抽出匕首)直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而燕国受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5.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荆轲另有所等候的人,想和他一起动身;此人住得远,还没有赶夹,这里却已在为荆轲准备行装了。
6.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太子为什么这样打发呢?到了秦国却不能完成使命归来,这是竖子之所为!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前来送行。

三、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四、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刺客列传》第四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
1417
一、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 赠送 2.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抵抗 3.比诸侯之列( 排列 4.唯大王命之( 希望 .愿大王稍假借之( 宽容 .起不意( 突然 ..7.尽失其度 常态 8.断其左股 大腿 9.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治罪 10.轲自知事不就 完成 11.秦王不怡者良久(愉快 12.丹匿衍水中( 15其称太子丹之命 运气、命运 16.使使以闻大王使……知道 17.群臣怪之(感到奇怪 18.荆轲顾笑舞阳(回头 13.乃矐其目( 弄瞎 14.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接近
8

二、翻译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燕王实在畏惧大王的威严,不敢出兵抵御大王的军队,情愿献出整个国家作大王的内臣,在属国诸侯的行列里,像大王的郡县那样贡献方物、交纳赋税,以求能奉守燕先王的宗庙。 2.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原来按秦国的法律,群臣在殿上侍立的不允许携带哪怕是很小的兵器;而那些担任侍卫的郎中都手持兵器排列在殿下,不是有三令宣召不能上殿。 3.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事情所以没有办成,是因为我要活活地劫持你,务必得到你(退还侵占土地)的文书来回报太子。
4.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秦所以追击您燕玉尤急,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如今王倘能杀了太子丹献给秦王,秦王必定和解,而您的社稷也就能幸运地延续下去了。
5.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高渐离心想,要是这样长期隐姓埋名,怕人知道,身处贫贱之中,那就永远没个完结的时候,便退身下去,拿出放在行装匣子里的筑和体面的衣服,改装整容,再走上前去。 6.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渐渐的能更加接近秦皇帝了,高渐离便把铅放在筑里,在又一次进见并得以接近秦皇帝时,他举筑向秦皇帝打去,没有打中。
7.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真可惜啊,他对刺剑技术还没研究到家啊!我实在太不了解他!当初我曾呵斥过他,他就认为我不是他志同道合的人了!
8.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当初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交游,详细知道这件事,他们给我讲的便是这样。
9.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从曹沫到荆轲五人,他们的义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然而他们行事的目的都很明确,他们都不违背自己的志向,他们的声名能流传到后世,这难道是虚妄的吗!

三、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放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四、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
9
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1a4bd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97.html

《刺客列传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